Sunday, July 10, 2016

美聯儲會議紀要:推遲加息是明智的 日經調查:中國或暫緩降息

美聯儲會議紀要:推遲加息是明智的

2016/07/07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7月6日公佈了6月14~15日召開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紀要。由於英國脫歐問題等的影響,與會者一致認為「為了看清金融市場受到的影響,推遲加息是明智的」。在市場上,認為新一輪加息目前將推遲的觀點正在擴大。

  上次的FOMC會議在6月23日英國全民公投之前舉行。美聯儲雖然在5月曾表示「數個月內加息是適當的」(美聯儲主席葉倫),但由於隨後發佈的美國就業數據急劇減速等原因,在6月14~15日的會議上放棄了新一輪加息。

  會議紀要針對英國脫歐表示,「將給金融市場帶來混亂」,大部分與會者表示了強烈擔憂。指出「不確定性將加強,還將影響美國經濟」。此外,對於美元升值拉低出口等的風險也表示了擔憂,主張「目前關注市場是恰當的」。

  此外,從美聯儲重視的美國就業形勢來看,5月指標也下滑至5年零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大部分與會者認為「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表達了擔憂。與會者同時還指出「求人倍率等其他數據表現堅挺,就業指標的減速或是暫時性異常值」,一致認為目前應關注就業形勢。

  關於政策判斷,與會者基本上一致認為,「為觀察美國就業形勢和英國脫歐問題的影響,推遲加息是明智的」。美聯儲自2015年12月時隔9年半決定加息以來,在半年時間裏一直推遲新一輪加息,但確認了未來維持緩慢緊縮路線的方針。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 報導

日經調查:中國或暫緩降息

2016/07/07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版)與日經QUICK新聞7月5日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4~6月)中國實際國內生産總值 (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同比增長6.6%,較一季度(1~3月)小幅減速。另外,越來越多的人猜測,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將暫不採取降息這一經濟 拉動手段。受英國公投決定脫歐的影響,金融機構下調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的動作也開始出現。

經濟學家預測中國人民銀行將暫不採取降息措施
       受訪的中國經濟學家預測中國2016年全年的增長率為6.6%,勉強超過「6.5%以上」的政府目標。製造業的設備過剩和民間投資低迷等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根深蒂固,大部分觀點認為「L型增長」將持續。

       受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的影響,野村國際(中國首席經濟師趙揚)預測認為,中國與最大出口對象歐元區的貿易將表現低迷、金融市場將出現動盪。將2016年的增長率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其他金融機構也下調中國增長率預期的動作今後可能出現擴大。

       關於2016年底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經濟學家的預測平均值為1美元兌6.77元左右,與最近的匯率相比預計人民幣將進一步貶值接近2%。中國當局列為匯 率參考的一籃子貨幣中包括英鎊,不過受英國決定脫歐的影響,英鎊大幅貶值,各金融機構將人民幣匯率預期向貶值方向修正的動作接連不斷。

       關於今後1年裏的貨幣政策,認為將降息「1次」的經濟學家最多,在25人中佔10人,其次是「零次」(7人)。中國人民銀行自2014年11月之後,已6 次下調政策利率,但新加坡銀行的理查德·傑拉姆(Richard Jerram)分析稱,政策部門負責人對於通過貨幣寬鬆來人為創造高增長的做法愈發謹慎。

       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暫時不會降息的觀點出現擴大的背景是,圍繞到底是優先結構改革還是經濟穩定,中國領導層內部存在不同意見。《人民日報》5月上旬刊登被視 為習近平經濟智囊團成員的「權威人士」的訪談,該權威人士對過度的貨幣寬鬆敲響了警鐘。瑞穗證券亞洲公司的沈建光表示,領導層內部圍繞貨幣寬鬆有不同意見 為中國經濟和政治投下陰影。

       下調政策利率將通過人民幣貶值加劇資本外流。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夏樂認為,人民銀行力爭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估計將選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代替降息。

       另一方面,對於經濟減速和失業增加等結構改革所伴隨的陣痛的擔憂十分強烈,不少觀點認為,習近平領導層將繼續努力兼顧結構改革和經濟穩定(瑞士寶盛銀行的 Susan Joho)。還有聲音指出,經濟刺激政策將逐漸從貨幣政策向財政政策轉移(荷蘭銀行的Arjen Van Dijkhuizen)。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粟井康夫

      調查方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NQN)6月中下旬以專研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為對象,以書面方式開展調查,25人做出了回答。

       2011年4~6月以後,每個季度都會針對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和相關主題進行調查,此次已是第21次。

       參與調查的機構和經濟學家(以機構英語名稱排序,省略敬稱):Asia ABN AMRO Bank (Arjen van Dijkhuizen)、澳新銀行(楊宇霆)、中國銀行(香港)(蔡永雄)、Bank of Singapore(Richard Jerram)、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楊志)、西班牙對外銀行(夏樂)、建銀國際(蘇國堅)、中信銀行(廖群)、瑞信(陶冬)、大和證券(賴志文)、星展銀 行(梁兆基)、Deutsche Asset Management(Sean Taylor)、高盛(宋宇)、恒生銀行(姚少華)、摩根大通(朱海斌)、瑞士寶盛銀行(Susan Joho)、凱基證券(陳浩)、麥格裏(胡偉俊)、瑞穂證券亜洲(沈建光)、摩根士丹利(孫珺瑋)、法國外貿銀行(彭藹嬈)、野村國際(趙揚)、渣打銀行 (丁爽)、新鴻基金融集團(溫傑)、瑞士銀行(汪濤)

中國企業過剩債務或致經濟長期停滯

2016/07/07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版)與日經QUICK新聞日前匯總了中國經濟學家調查。在中國經濟學家調查中,大多數觀點認為中國企業背負的過剩債務將成為導致長期經濟停滯的因素。

       關於有可能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因素的提問,受訪的經濟學家中列舉「製造業的供給過剩問題」的人最多,而指出「企業債務」的人數也排在第2位。瑞銀集團 (UBS)的汪濤分析稱,在房地産和建築等生産效率低下的領域和面臨過剩産能的部門,債務將膨脹,正在導致資源的浪費和潛在不良債權的增加。

   中國的企業債務在雷曼危機後迅速擴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企業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達到145%的高水平。

  中國領導層提出淘汰「僵屍企業」,但三菱東京UFJ銀行的楊志指出,在明年黨領導層換屆之前,官員迴避風險有可能導致政策的停滯。類似很多觀點認為,很難期待結構改革的迅速推進。

  不過,認為過剩債務問題將直接導致金融系統危機的觀點仍佔少數。中國銀行(香港)的蔡永雄認為,中國財政赤字水平較低,對外債務也有限。強調政府有能力控制風險。而凱基證券的陳浩也指出,政府為避免金融危機,或將緩慢推進削減製造業過剩産能。

  另一方面,新加坡銀行的理查德·傑拉姆(Richard Jerram)表示,即使金融危機得以避免,也將付出資源分配經常性失敗和經濟減速的代價。類似很多觀點也認為推遲問題的解決將招致長期經濟低迷。

  德意志資産與財富管理公司的肖恩·泰勒(Sean Taylor)預測稱,如果繼續向生産效率低下的項目分配資本,凈資産收益率(ROE)將持續惡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報導


退歐衝擊第2波襲向英國房市

2016/07/07
英國退歐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金融市場。繼意大利的銀行經營隱憂重燃之後,英國多家房地産基金也暫停贖回,混亂正在擴大,在7月6日的金融市場,資金明顯流入日元和日美歐的國債。如果房地産價格下降和信用風險繼續發生連鎖反應,有可能對歐洲的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現在是不確實性和重大經濟調整的局面」,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于5日對英國退歐為歐洲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敲響了警鐘。

日美歐長期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7月6日,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降為負數。日元匯率自6月24日以來升至1美元兌100~104日元,日經平均指數也一度較上一日收盤價下跌500點以上。

  而在6日的歐洲市場,以倫敦富時100指數(FTSE100)為代表,德國和意大利的股價也聯袂下跌,前景籠罩陰影。

  退歐衝擊的「第2波」震源是英國的房地産市場。7月6日,亨德森全球投資(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暫停英國第2大公募房地産基金的贖回。這已是第5家基金停止贖回,英國房地産基金市場的50%以上將被凍結。

  隨著英國退出歐盟,一些金融機構等將轉移出英國,倫敦的房地産價值或將隨之下降,因此部分投資者似乎紛紛要求贖回基金。

  由於基金方面難以迅速將資産轉化為現金,採取了暫停贖回措施。圍繞罕見的交易限制,某外資銀行認為,「這令人聯想到2007年8月巴黎銀行(BNP Paribas)暫停基金贖回一事」。

  此外,此前持續發酵的意大利不良債權問題也再次受到關注。歐洲中央銀行(ECB)要求大幅削減不良債權,很多觀點認為意大利政府注入公共資金將不可避免。

  受英國退歐的影響,歐洲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加強,不良債權處理進展緩慢的歐洲銀行面對的目光更加嚴厲。在英國決定退歐之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SpA)、英國巴克萊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銀行股下跌超過20%。

  以英國基金暫停贖回等動作為開端,市場上的疑雲愈發厚重,不僅是英國,從歐洲市場整體來看,問題巨大的銀行遭遇信用風險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英國退歐衝擊與金融系統中樞遭受直接打擊的雷曼危機在性質上略有不同。美國調查公司Credit Sights的分析師赫斯特認為,「不動産業的債務依存度和銀行授信餘額較低,危機從房地産市場傳染至金融系統的可能性很低」。

  銀行之間互換資金的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3個月期品種遠遠低於1%,缺乏曾達到4%的2008年9月雷曼危機時的緊迫感。

  但是,如果發生住宅等多種資産價格下跌,信用的下降將難以避免,金融部門整體的穩定性有可能動搖。

  某央行相關人士認為,如果歐洲金融機構無法採取有效平息局面的措施,「本次將會帶有越來越明顯的雷曼危機型金融系統危機特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倫敦 石川潤 黃田和宏

退歐震盪(下)當英國引發的混亂波及全球

2016/06/29
       當地時間6月24日淩晨,在確定英國是否脫離歐盟(EU)的全民公投的計票最初階段,中部森德蘭市的投票結果早早被揭曉。曾預測英國「留歐」的市場相關人士的樂觀情緒也因此一掃而空。該市支持脫歐的比例超過6成,英國貨幣英鎊隨後開始暴跌。

       該市是日産汽車的在歐洲的重要生産基地。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卡洛斯·戈恩曾呼籲,「從就業、成本和貿易的觀點來看,最好留在歐盟」。此前陷入煤炭 和造船業蕭條的這座港口城市的重建離不開日産。但在今年迎來成立30週年的日産工廠在英國脫歐後,面向歐洲大陸的出口最多有可能被徵收10%的關稅。

    倫敦金融街的未來也將被陰霾籠罩。雖然並未採取單一貨幣歐元,但金融街以歐元和美元為核心,佔世界外匯交易的4成。這也是得益於歐盟成員國這張招牌。

  「如果脫歐,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在英國的1萬6千名人員的配置」,美資銀行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法國、意大利、德國首腦舉行緊急磋商(27日,德國柏林)
       雖然英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僅佔世界整體的2%多,但全球企業的經營者一直冒著被批評為「干涉內政」、「威脅英國」等風險,對英國脫歐發出警告。這是 因為這些經營者存在一種危機感,即以英國為起點的市場混亂將波及全球,可能導致「未知的累積」(日産CEO戈恩)。

       進入今年後,金融市場就開始意識到「ABC風險」。ABC指的是America(美國)、Brexit(英國脫歐)、China(中國)。已成為現實的「B」的影響將加強「A」的經濟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葉倫表示,「美元升值將給出口、企業收益和製造業就業帶來消極影響」。由於英國脫歐的決定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2008 年雷曼危機後美國實施的超低利率政策的正常化將增加難度。美國富國銀行CEO約翰·斯坦普夫(John Stumpf)嘆息道,「如果危機模式一直持續,美國的消費者將難以恢復自信」。

       中國的經濟前景也難以預測。企業債務(金融除外)在GDP中的佔比超過160%,超過了日本不良債權問題趨於嚴重的1994年(149%)。對於中國而言,如果最大貿易對象——歐盟的經濟因英國脫歐而再次失速,將變得十分棘手。

       能夠拉動全球經濟的處方是什麼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凱瑟琳·曼(Catherine L. Mann)指出,「通過金融政策實施的刺激對策、積極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結構改革的結合不可或缺」。不過,提出這「三支箭」的「安倍經濟學」正在面臨日元 急速升值和股價快速下跌的考驗。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為防備英國萬一脫歐,從1年多以前就開始悄悄研究相關對策。目的是通過快速的資金供應及金融和匯率政策,維持市場秩序。不過,英國實際 決定脫歐後,全球股價同時下跌,1天內全球股市總市值蒸發了3.3萬億美元,超過了英國的GDP。這一衝擊超過了英國可以單獨應對的範圍。

       雷曼危機以後,中國及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的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但按道理本該擔負實現經濟穩定化的歐美已開發國家卻接連從自家門口引發金融混 亂。要如何平息此次「英國脫歐衝擊」帶來的市場動盪,防止危機重燃?全力動用各國磋商後的政策是包括英國在內的七國集團(G7)的職責。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佐藤大和

大鱷加注沽空人幣

【東方日報專訊】六月中國外匯儲備不減反增,按月增134.26億美 元,遠勝預期,更創一五年四月以來最大月度漲幅。不過,英國脫歐後,人民幣匯價受壓,資本外流陰霾未消散,預期今年底外儲或降至3萬億美元水平之餘,更惹 來美資群鱷再度出擊,押注人民幣貶值。繼國際大鱷索羅斯、對沖基金「大佬」巴斯加碼後,Crescat Capital及Segra Capital Management加入戰團,當中Crescat Capital更揚言過去兩月加碼做淡人民幣。
英國脫歐令外匯市場波 動,市場預期中國外儲或顯著減少,但人民銀行公布,六月外儲達32,051.62億美元,按月增加134.26億美元。同時,在岸人民幣(CNY)周三創 逾五年半低位後略為喘穩,人民幣中間價昨按日升37點子至6.682,CNY按日漲70點子,收報6.683,離岸價人民幣(CNH)連日在6.7關爭 持,昨日亞洲時段報6.6923。
Crescat直認瞓身噬人幣
惟外電報道,美資群鱷再度押注人民幣貶值,當中對沖 基金Crescat Capital於過去兩個月加碼做淡人民幣,揚言為旗艦基金最重倉之一。另一家基金Segra Capital Management亦宣稱,趁之前人民幣及中國資產波動平伏時,運用期權做淡人民幣,押注人民幣長線波動。
Crescat Capital創辦人兼行政總裁Kevin Smith稱,中國本已債台高築,央行為催谷信貸勢向金融體系泵水,英國脫歐會驅使資金從高風險貨幣逃向美元,直言脫歐一事增強他做淡人民幣的信心,目前屬沽空人民幣的絕佳時機。
該基金過去兩年一直參與沽空人民幣,儘管早前人民幣回穩令其損手,惟今年截至周二止仍獲利7%。
事實上,美資大鱷今年相繼向人民幣「宣戰」,最具代表性的要數索羅斯於一月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預言,中國經濟「硬着陸」無可避免。市場早前揣測索羅斯早前在港增兵是瞄準人民幣。此外,對沖基金「大佬」巴斯(Kyle Bass)更揚言,人民幣最終要貶值四成。
十個月走資逾萬三億
即 使六月中國外儲不減反增,但市場普遍審慎。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六月外儲增加主要受惠日圓升值,但當中涉及匯率變動因素,因此或未能反映實際外儲變 動。近月內地企業走資情況雖略為降溫,但走資規模仍屬「不可忽略」,認為未來數月外儲將反覆下跌,年底或回落至3萬億到3.1萬億美元水平。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大中華高級經濟師彭藹嬈認為,六月外儲回升主要是因日圓升值推動,若撇除匯率變動因素,資本外流壓力猶在。
目前資金外流主要在企業層面,料隨着人民幣續貶值,個人及家庭或成資本外流新動力,又預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環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均為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意味資本外流風險未減。
外電引述高盛高華預期,去年十月以來,累積有1,700億美元(約1.32萬億港元)資金透過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渠道流到境外。

中國坐視人民幣貶值?

2016/07/08
       中國的貨幣人民幣正在貶值。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外匯市場,7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1美元兌6.6980元,創出2010年11月2日以來、時隔約5年 零8個月的新低。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為轉捩點,世界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有代表性的貨幣面臨明顯的下行壓力,但中國貨幣當局並 未向外界顯示出遏制人民幣貶值的姿態。

    負責管理上海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日早晨將人民幣對美元交易的中間價設定為1美元兌6.6857元,這是自2010年11月2日 (6.6925元)以來、時隔約5年零8個月人民幣對美元被朝貶值方向設置的最低水平。市場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貶值的信號,而在更明顯體現市場參 與者的匯率預期的中國大陸之外的離岸市場,人民幣則已貶值至6.70元左右。

    之前的5月,由於中間價被設置在人民幣貶值水平,人民幣走向貶值,當時的背景是美國進一步加息預期導致美元升值。而目前,主要原因是英國脫歐導致的英鎊和 歐元貶值、以及美元和日本日元的升值。中國人民銀行對於人民幣匯率顯示出的方針是,提高與由13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的聯動性,但從這一貨幣籃子的構成來 看,美元佔約26%,日元佔約15%。源自英國的風險導致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貨幣迎來買盤,結果招致人民幣貶值。

    如果正面理解中國人民銀行苦口婆心的説法,結果就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穩定」。不過,基於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指數,2014年為100)截至1日為94.88,創出今年的最低水平。與今年初相比,則已經「貶值」6%。

   「近日,少數媒體連續發佈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不實消息,在關鍵時點誤導輿論,擾亂外匯市場正常運行秩序,客觀上助長了一些市場投機力量做空人民幣」,中國人 民銀行6月30日在官方網站上發表了這樣的聲明。一部分媒體曾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希望使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貶值至6.8元左右,結果海外市場一度出現人民 幣匯率暴跌。上述聲明是對此作出的反應。

    中國人民銀行對一部分報導表現得如此敏感,或許是因為被戳到了痛處。即使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外需,但由於中國將在7月下旬主辦二十國集團(G20)財 長和央行行長會議,9月又將召開首腦會議。因此,圍繞人民幣迅速貶值等匯率操縱問題,應該不希望遭到各種猜疑。日本瑞穗證券亞洲公司的沈建光指出,由於人 民幣將於10月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因此也有必要保持世界對人民幣的信任。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夏樂也表示,市場看空人民幣的觀點將引發中國進一步的資本外流。認為這種風險將持續發酵。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 網)與日經QUICK新聞于近日發佈了經濟學家調查,其中經濟學家有關人民匯率的預測平均值方面,預計人民幣將在2016年底貶值至6.77元,而在1年 後將貶值至6.92元。

    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管理支撐著中國的當前的 「L型」經濟,同時還將面臨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和市場的視線。今後採用普通的手法或許會越來越行不通。

       日本QUICK新聞 香港 大谷篤

佈雷默:英國脫歐的明顯受益者是俄羅斯

2016/07/06
記者:您曾預測歐洲問題是今年的最大風險之一,結果一語中的。

  佈雷默:關於決定是否脫歐的英國全民公投,在事前預測中,支持和反對不相上下,構成巨大風險。此外,恐怖襲擊、希臘危機、難民問題、民粹主義(大眾迎合主義)崛起等問題堆積如山,我認為明顯處於不穩定局面。

  在英國國民選擇脫歐的背後,雖然也存在移民和主權問題,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未能得到國家的重視、感到「社會契約」已被中止的人發出的一種形式的抗議。投票結果是拒絕歐盟,同時也意味著對統治階級的拒絕。

國際政治學家 伊恩·佈雷默
記者:您如何看待英國脫歐對世界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

  佈雷默:英國決定脫歐之後的動揺已經在比較短的時間裏平息,但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的是,這將成為在今後數年 裏促使市場時而動盪、時而恢復平靜的問題。英國和歐盟的新關係仍充滿未知數,目前仍無法看清最終的影響。可能成為引發未來市場混亂的導火線是在周邊國家的 國債利率顯示出歐盟崩潰的跡象之時、以及匯率波動和增長放緩的衝擊影響到亞洲尤其是中國時的情況。

  記者:對歐盟持懷疑的觀點是否將擴大至其他歐盟成員國?

  佈雷默:我認為將擴大至歐洲大陸整體。如今的歐洲領導人缺乏解決難民問題和(貧富差距擴大導致的)中産階級空洞化 問題的能力。部分國家在不斷加強取消邊境檢查、能在區域內自由移動的「申根協定」和單一貨幣歐元。這些國家與別的國家的裂痕或將不斷擴大。形成共同價值 觀、構建超國家的認同感這一歐盟充滿野心的嘗試已經以失敗告終。

  記者:在秋季舉行總統選舉的美國,也能看到民粹主義的抬頭。

  佈雷默:(英國脫歐)對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很小。美國與除倫敦之外的英國大部分地區相比,屬於多文化、多民族國家。而且美國選民面對的是在共和黨的唐納德·川普和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這2位知名人物之間進行選擇,應該不會出現像在英國與歐盟那樣的抽象關係中進行選擇的結果。

 但在美國,統治階級和除此以外階層的對立也正在加強。希拉蕊無法鞏固支持的原因就在於此。如果希拉蕊被選為總統,有必要解決川普在選戰期間激起的民粹主義問題。

  記者:對於歐美以外的大國,政治和經濟影響是否也將擴大?

  佈雷默:在英國脫歐的過程中,明顯的受益者是俄羅斯。俄羅斯在貿易領域的影響很小。由於歐美力量弱化,(歐美因烏克蘭問題而實施的)制裁將易於被放鬆,同時易於與個別國家構建能源和防衛關係。

  而中國將在貿易和安全保障方面受到負面影響。由於世界秩序將出現混亂,中國或許並不歡迎英國脫歐。為了實現中國爭取的可持續經濟增長,強大的美國和強大的歐洲是不可或缺的。

  記者:世界的「力量平衡」是否會發生改變?

  佈雷默:經過「9·11」恐怖事件和金融危機,美國領導世界的格局弱化,世界進入缺乏領導角色的「G零」格局。由於沒有領導人能壓制人們對全球化影響的憤怒,世界或將進一步走向不穩定的局面。

       本文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平野麻理子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國際政治學家。作為美國調查公司歐亞集團總裁,向企業提供政治風險分析。著作包括對地緣政治風險和美國外交的理想狀態提出建議的《超級大國:美國世界地位的三種選擇》等。現年46歲。

中國外匯儲備時隔2個月轉增

2016/07/08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7日公佈的中國的外匯儲備情況顯示,截至6月末的外匯儲備餘額為3.2051萬億美元,比5月末增加了134億美元,時隔兩個月轉為增加。

       英國公投做出脫歐決定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正在增強。中國人民銀行顯示出允許人民幣緩慢貶值的姿態,除發生劇烈的匯率變動情況外,似乎不會強行採取買入人民幣的匯率干預。人民銀行的這一姿態有可能對推高外匯儲備起到了影響。

淡馬錫要糾正過於依賴中國的銀行股

2016/07/08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SWF)淡馬錫控股於7月7日宣佈,截至2016年3月底投資組合凈值比1年前減少9%。時隔7年出現同比負增長。在中國經濟減 速和油價走低的背景下,投資對象企業的股價出現下跌。淡馬錫的投資曾經十分重視中國的銀行股,但今後將加快拓展美國企業和中國消費相關企業等新投資對象。

淡馬錫將減少對中國銀行股的依賴
截至3月底,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凈值為2420億新元,與2015年3月底的2660億新元相比大幅減少。雖然低於雷曼危機時2008財年(截至2009年3月)30%的資産減少率,但持續上升的勢頭已然不再。

  顯示1年盈利能力的「股東報酬率(TSR)」為-9%,相比上年的19%大幅下滑。這一數值是實際收益與股票帳面損益相加得出的數字,惡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於中國企業的股價下跌。

  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佔其整體的25%,規模僅次於對新加坡的投資(29%)。中國的經濟增長曾經是淡馬錫業績擴大的原動力。特別是中國的銀行股,一直是淡馬錫的投資重點。截至2011年,銀行股佔中國投資的70%。

  中國的銀行股受經濟減速風險的影響,股價在最近1年內明顯下跌。淡馬錫在香港股市持有的中國大型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總市值也在減少。淡馬錫曾經將銀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象徵視為投資戰略,目前看來似乎已不再適用。

  此外,資源價格走低也産生了負面影響。新加坡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鑽井平臺建造巨頭吉寶集團(Keppel Corporation)和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的股價出現下跌,拉低了凈值規模。

「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7月7日淡馬錫董事長林文興針對中國經濟走勢如此表示。但淡馬錫並沒有縮減對華投資的跡象。

  2015財年,淡馬錫增加了對搭車軟體滴滴出行的投資,並新投資了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公司菜鳥網路。可以看到,淡馬錫正在積極投資於有望增長的消費相關企業。在對華投資中,銀行所佔的比例已經降至不到40%。

  增長的另一個支柱是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從2015財年全年新增投資額來看,對美國企業的投資超過中國。增加了對全球旅遊住宿網路平臺Airbnb等新興企業的投資。為了在美國開拓新的投資對象,淡馬錫計劃在2016年秋季在舊金山建立在美國的第2個基地。

  世界主權財富基金正在調整以國債和上市股票等傳統資産為核心的投資。其目的是通過承擔風險來提高收益。據美國大型資産管理公司Invesco統計,世 界主權財富基金對房地産、未上市股票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比例在2015年達到14%,1年內增加了近5個百分點。而在淡馬錫的投資中,未上市股票的比例也達 到39%,2年內增加9個百分點。

  曾經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已經迎來轉捩點,淡馬錫已開始摸索新的投資戰略。作為亞洲代表性的機構投資者,淡馬錫的新戰略或將對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股市産生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加坡 吉田涉 谷繭子

就業數據勁 低息料持續 資金泊入美股債 標普新高差一點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上月新職位增長加快 至八個月來最勁,刺激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大升超過1%,其中標普指數受銀行股帶動,距離紀錄高位不足1點,杜指亦重上18000點心理關口。不過,美國債 息在就業數據公布後,卻再下滑至紀錄低位,走勢經常背馳的股債市如此高度同步,十分罕見,反映市場仍相信聯儲局未來加息步伐仍緩慢。
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周五收市報18146點,升250點,升幅1.40%,逼近去年5月18312點的收市高位。納斯達克指數升79點,收報4956點,升幅1.64%。
  至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上周五最高曾升至2131點,收市升32點,報2129點,升幅1.53%,距離去年5月所創下的紀錄高位,不足1點。上周全周計,標普和杜指分別升1.28%和1.1%,納指升1.94%。
  杜指重越萬八關
  銀行、科技和零售股帶領大市上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價分別升2.3%和2.7%,摩根大通和富國皆升2.1%,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分別升1.7%和1.2%。
  美國股市和國債價格向來多呈背馳走勢,但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上周五尾市跌3基點,至1.36厘;3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跌4基點,至2.1厘,皆為有紀錄以來低位。
  證券分析師表示,美股上揚主要是得益於6月份就業報告遠較市場預期強勁,投資者開始認為美國經濟現況並非外界憂慮般差,惟他們普遍相信聯儲局不會因此急於加息。
  此外,市場愈益相信上月24日和27日的英國「脫歐」公投後美股大跌,是反應過敏,亦支持大市回升。
  至於美國國庫債券價格上升,則主要是受到外圍經濟環境因素所影響,如市場擔心意大利銀行質素、內地經濟放緩,以及英國「脫歐」後遺症等;總而言之,資金繼續大量流入美國股市或債市等資產。
  年底加息機會僅20%
  根據杜瓊斯通訊社的數字,美國在40年前,出現過一次標準普爾500指數創紀錄收市新高,而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收市不足2厘的情況。
  根據路透社在就業報告出爐後作出的最新調查,在15家受訪初級國債交易商中,全部預期聯儲局不會在7月和9月加息,8家預期聯儲局會在年底前加息0.25厘。上周五的利率期貨市場顯示,在就業報告公布後,今年底聯儲局加息機會已由此前的12%,上升至20%。

千億資金湧債券基金 年半最勁

【經濟日報專訊】英國脫歐,環球市場動盪,資金避險意識強烈,過去一周,高達1,400億港元湧入商品及債券基金。
其中,債券基金吸資逾千億元,為近年半以來最勁,但股票基金資金流向仍較弱,有礙港股動力。
環球債券基金成避難所,據富瑞(Jefferies)統計,截至周三止一星期(6月30至7月6日),錄得淨流入143.79億美元(約1,114 億港元)。以美國債券基金吸資為主,達78億美元,佔整體債券吸資額的54%。至於各債券種類之中,以高息的投資級別企業債券最受歡迎,吸資達27.75 億美元。
商品基金吸329億 11年最多
據彭博環球投資級別企業債券指數顯示,債息雖然跌0.1厘,但債價升0.8%至128.7,再創2011年紀錄以來新高。有亞太區債券基金經理指出,基金對投資級別債券未必會持有到期,當債價大升後便會沽出套利,換馬至其他有潛力的企業高息債,故在動盪市中,回報吸引。
各類資產回報最佳的,仍是貴金屬,吸引資金強勁流入。據統計,商品基金一周吸資42.47億美元(約329億港元),為2005年以來最勁;其中,黃金及白銀基金共吸資30.32億美元(約235億港元),同期現貨金升3.4%,現貨銀更漲7.6%。
受惠避險 金股全周升逾1成
但投資貴金屬除了看避險因素外,亦要看市場需求,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首席策略師及研究部主管Christian Gattiker和首席經濟分析師Janwillem Acket便指,若全球危機未有出現,預期黃金需求增長溫和,「在環球經濟增長仍預期有輕微擴張之下,金價未來12個月便有可能走弱。」
不過,單靠避險意識催谷,金股本周普遍漲1成,ETF亦升逾3%,例如招金(01818)累升13.7%,紫金(02899)累升12.4%,SPDR金ETF(02840)累升3.2%。
中國基金仍弱 1周走資12億
環球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向仍然較弱,資金持續由歐洲流向美國及亞洲市場,不過中國基金仍錄得走資,屬亞洲區內最差。據資料,歐股基金走資35.32億 美元,亞股基金吸資5.99億美元,但中國基金走資1.56億美元(約12億港元),港股基金吸資1,000萬美元,走勢持平,令大市交投疲弱,本周日均 成交僅560億元,動力不足。
法儲銀環球資產管理指出,兩大原因對環球股市審慎,1.宏觀環境限制了企業盈利增長、2.估值已升高,限制了PE(市盈率)繼續擴張的憧憬。
基金解釋,因為英國脫歐後,企業會面對更多挑戰,尤其是弱英鎊及歐元,與強美元及日圓,但新興市場股市估值仍吸引,並反映了包括中國增長放慢等負面消息,現時中國增長已趨穩定、商品回穩,以及對企業發生美元債務危機過度憂慮,認為新興市場連續3年跑輸後,仍有投資機會。

索羅斯轉軚撐脫歐

【東方日報專訊】國際大鱷索羅斯上周五撰寫專欄指,英國脫歐或可形成動力,幫助歐洲變得更強更好,儘管金融市場正面對陣痛。這是他首次對英國脫歐的看法有所軟化。
「形成動力 改革歐盟」
索羅斯指,英國公投後的金融市場混亂,是因市場過分着重英國因脫歐所失去的東西。惟他指,若有更多歐盟國家發動脫歐公投,基層參與者有望扭轉近期歐洲走向解體的趨勢。
他解釋,像法國、德國、瑞典、意大利和波蘭的國家看到英國的情況後,「中間選民」或團結起來推動歐盟改革,包括改善國家內部控制權力,如地方稅制和移民政策等。
索羅斯強調,歐盟絕不能重罰英國,亦不可忽視成員國希望解決歐盟缺陷的訴求。歐洲領導人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承認目前的歐盟制度存在民主缺失。
他 呼籲歐盟採取以下四項「特殊措施」,包括:一、歐盟和歐元區會員,或是單一貨幣之間,必須有清晰明確的分辨。不屬於歐元區成員的國家「不應該受到歧視。」 二、歐盟應使用其優質及大量未開發的信貸。三、歐盟須加強國防,以保護成員國免受外部敵人攻擊。他續稱,烏克蘭要通過自衞來保衞歐盟。四、歐盟「嚴重不 足」的難民政策需加以修訂。
另野村控股新任行政總裁Tetsu Ozaki稱,公司仍將以倫敦作為歐洲營運總部,且在英國脫歐後也不計劃將員工遷出英國。

比特幣「礦場」產量減半

【星島日報報道】比特幣掘礦者將面臨艱難時期,從周六開始,可供掘礦者開採的比特幣數量減半,意味他們要開動更多更快的電腦,才可賺到以往的收益。
從周六起,可供挖掘的比特幣,由以往每10分鐘產出25個,減至12.5個,隨著產量減少,意味挖礦的成本及難度會相應增加。
  為防止比特幣價值下降,自2008年比特幣面世以來,其程式碼即設定發行速度每四年遞減一次,首次減半是在2012年。比特幣現供應上限只有2100多萬個,中國佔全球採礦的比例高達七成。
  據比特幣網站「CoinDesk」顯示,比特幣價格從5月底開始反彈,6月中高見768.24美元,其後反覆回落,周五收報664.7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