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穩才是最大的顛覆
2013年11月11日 | 分類: 中華文化,回眸歷史,學術討論,政治,政治改革,文教,最新文章綜覽 |(原載於作者網誌)
最近電視牌照一事,表面看來是梁振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因為「頂住了民意」,終於都不用向公眾壓力屈服了。
當然,明眼的都看得出,那是因為又要勞動到西環出面,即時「吹雞」要所有建制派「歸邊」那才成事。而即使是林大輝出來虛晃一招嬴幾下掌聲,最後還是乖乖的歸邊投票。因此可以想像「一男子」的興奮心情如何,尤其是看到所謂「滿朝文武」不得不向他低頭這一下,真是何等暢快。
不過還是那一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路。背後的情況,比起台前的演出更為精彩。
其實這個結果,不能說是意外。因為稍為了解阿爺心態的都會明白,對西環來說,這是不得不如此的做法。要是再一次讓所謂「反對派」得逞,就像「國教事 件」一樣,那麼以後就萬事難成矣。而所謂「萬事難成」,又的確是梁政府的普遍情況。因為打從他上任開始,梁政府的所有政策,都是「泡湯」收場。比起董政府 和曾政府的情況更為不堪。
而梁政府的政策,理所當然,就是他上台之前向阿爺拍心口保證是「應天順人」的好政策,阿爺肯 buy;否則又如何會把扶值十年的唐英年扳倒? 力排眾議不按既有部署,硬要「陣前易師,唐下梁上」。
所謂「港事港辦」打從2003年的大遊行之後,直到「董下曾上」,都明顯是走向「直線管理」。換言之,不論是「唐營」還是「梁營」,都沒有所謂,阿 爺希望見到的,只是「香港營」,這句擦鞋話才是對阿爺最為「窩心」的「事實」。但這個只是一種「表面風光」的套話,因為所謂「香港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 題條件,就是要「不能亂來」,尤其是中國內部仍未能安定下來的時候。
天安門前一部四驅車,疆獨死士殺到天安門,阿爺不煩得發瘋才怪。再看習近平8月19日舉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又要提到「亡黨亡國」的「互聯網戰場」,尤其提到:
中國出現「奇怪」現象,誰發表正面、支援黨和政府的言論就會遭到圍攻。他強調,在宣傳思想領域,牽涉到大是大非、政治原則的問題,決不能含糊其辭、退避三舍,「戰場上沒有開明紳士,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也沒有開明紳士,就得鬥爭。」
而習近平的所謂「反制措施」說法是這樣的:
中國有近六億網民,很多年輕人大部分資訊都從網上獲取,有關部門要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他說,針對網絡鬥爭,還要講究戰略戰術,精心組織力量反擊,「建設一支強大網軍,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其實梁振英這個直線搖控的小朝廷,和北京那個大朝廷,所面對的麻煩,基本上看來分別也又不大了。因此香港在「國教」一事之後,忽然湧出了大量「愛字 頭」來拆街招和搞網站,甚至有派錢黨大派維穩費來搞遊行,基本上是「與中央高度一致」的「維穩行為」。因為在阿爺的眼中,為免亡黨亡國,寄望在年青人身 上,因此「愛國教育」才能令他們「愛國」。違反了這一個「天條」,就是頭等大麻煩。而「動員群眾」又是無可選擇下的選擇也。
而梁政府的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也又呼之欲出矣,那就是「維穩優先」,所謂創新也好、青年人出路也好…..全都要靠邊站。最為「露骨」的一句,反 而是出自「路人」之口,就是「本來是行會成員」的林奮強在11月4日出席「香港發展論壇」的時候,爆了一句「電視牌照沒有什麼大不了,民生才是最緊要」。 也可以看出一個背景情況來,就是「梁營」面對實際管治問題的普遍盲點。因此從梁營面對「拒絕發牌」所引起的「突如其來」輿論壓力顯得雞手鴨腳,那又是非常 順理成章。
而梁家騮(2013年11月8日《信報》政情版)所爆出來的背景就更有啟發性:中聯辦曾介入事件,但表示「全數發出三個牌照無所謂,但政府改變主意 會好無面」。換言之,本來真的有如王維基所講,不關阿爺的事,但居然梁振英又一次無事生非、搞了一個大頭佛出來。為了不令梁振英「無面」,這一道「維穩魔 咒」,可以令到阿爺將所有籌碼都押上!
而今次事件,也明顯再次來一個「壓力測試」,對於阿爺來說,也又真是意外收獲:那就是立法會的「直選組別」投票通過特權法的動議、而最後需要「功能 組別」保駕護航才能完成「面子工程」。很明顯,對於未來的「政制改革」,阿爺還會賣帳讓功能組別消失乎? 既然又是關係到「維穩魔咒」,功能組別今次「立 下大功」,那當然又是「千秋萬世」啦。
其實這道「維穩魔咒」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只不過共產黨執意「破四舊」,那麼掉在故紙堆裡面的《廿四史》另加《清史稿》也又不求甚解,這個不足為奇。 而奇是奇在:每朝末代,都是以「維穩」為主,而最終都以垮台收場;而習近平也只懂看着「蘇共垮台」,也不想想其實答案早就寫在中國歷史之中矣。
上一次維穩是什麼時候?
國民黨北伐未完,蔣介石已經要「清黨維穩」,於是在上海街頭當眾槍斃共產黨員;之後對着日本仔的侵略,蔣介石堅決「先安內、後攘外」搞到民怨四起;而在日本仔投降之後,未暇休養生息,反而執意「戡亂剿匪」。這個算不算「維穩魔咒」?
再上一次,是清宮殘夢。大搞洋務當然不能假設有什麼私心歪意,但搞不起來之後,居然會大殺「立憲」的改革派,只因觸到一條神經,那就是「一家天下」 的底線。而最後真的不得不搞立憲,原來也是「留給下一代人解決」,拖得就拖;拖到最後沒有辦法就立一個小皇帝,好讓他「長大以後」才來解決問題。
再對上一次,那是崇禎皇帝,有看過史實的都知道他頗為認真,大搞「中興」,想管好吏治。只是「刻薄猜忌」,其實正正就是疑神疑鬼擔心有人犯上作亂;於是執意維穩、加大廠衛的「維穩力度」。受了一道「反間」招數,就由廠衛把「裡通外敵」的袁崇煥拿下來「當眾凌遲」。
再對上一次,也跳過元朝不算蒙古人要「管菜刀」的數了,宋朝時候又搞什麼維穩? 就是岳飛準備「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時候,秦檜為了保住當朝皇帝,決定「以和為貴」,連出十二道金牌後加一道「莫須有」,穩住了徽宗皇帝的「宋金一家親」。
正所謂「兩岸猿啼聲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悠悠千年已過,中國人又學到了什麼精乖?
其實有一種「覺悟」倒是可能要冷血一點才會領會。
共產黨和所有歷代的「賢君」都有一個共通點,包括以上千年以來宋元明清民國的祖先都一樣。在執政的時候,都總不能假設他們就一定立什麼壞心腸,尤其不可能主觀地想搞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之不過主觀意願如何,那是沒有意思的,歷史只會記載結果。
因為世界要變,人民要變,那是順應天時、因應客觀條件的訴求。為了不肯變、怕改變,歷代的皇帝都祭出「維穩」這一招。想促成改變的仁人義士,被殺的殺、趕的趕,如此就天下太平 (那的確在垮台之前總有一段時間)。
而歷史只記載這個:維穩才是最大的顛覆。可憐的老百姓最終都面對生靈塗炭的一劫、血流成河。最後當朝的皇帝不見了,但中國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