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于12月8日宣佈擴大防空識別區,以此對抗中國在東海劃設的空識別區與其防空識別區發生重疊空域一事。這一決定已于15日正式生效。
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宣佈將防空識別區向南方擴大(8日,首爾韓國國防部,Yonhap-Kyodo) |
如此冷靜的應對與日本在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時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日本政府向中國提出了嚴重抗議,並要求中國撤回一切舉措。為何日本對待中韓的態度會如此不同呢?
韓國的防空識別區不含日本主張的日方領土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主要為以下3點。
(1) 中國的防空識別區涵蓋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而韓國的防空識別區不包含日本領土。
(2) 中國制定的規定違反了國際規則,例如要求飛機必須事先通報飛行計劃等,而韓國則沒有那麼做。
(3) 韓國事先向日本做了説明,與日本進行協調之後才發佈消息。
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韓國在消息發佈前兩天的12月6日聯絡了日方。日方的安全保障負責人表示「因為事先取得了聯絡,可以提前進行調整以避免産生問題」。
的確,韓國方面為避免使民用航空飛機陷入混亂,做了最低限度的考慮。新擴大的防空識別區是韓國基於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規定,配合韓國監管的民用飛機的飛行情報區(FIR)而劃設的。
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表示「在韓國的飛行情報區上空飛行的航空公司一直向韓方通報飛行計劃。因此,即使防空識別區有所擴大,也不會對航空公司産生任何影響」 。
日韓之間設有「熱線」
但是,日本不把韓國的決定視為問題的真正原因不僅限於此。實際上,日韓之間將一線防衛負責人聯絡起來的「熱線」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即使日韓的防空識別區出現重疊,日本自衛隊飛機和韓國軍機發生衝突事故的可能性也比中日之間的低。
這一熱線存在於日本航空自衛隊春日基地(福岡縣)和韓國空軍大邱基地之間。日韓兩國以每天幾十次的頻率進行聯絡,相互通報彼此的活動。
甚至有觀點認為,以韓國擴大防空識別區為契機,日韓之間的聯絡反而變得更加密切。日韓外交相關人士指出:「為應對朝鮮,韓國國防部和軍隊感到有必要與日本合作」。
「日韓之間設有熱線,相互分享信息對日本的安全保障有利」。防衛相小野寺五典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顯示出希望將防空識別區問題轉變成日韓開展合作的突破口。
日本與韓國儘管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存在對立,但在安全保障層面上卻同為美國的盟國。如果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引起的騷動最終拉近了日韓的距離,那麼對中國來説可謂是一種諷刺。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日本政府在12月17日上午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日本版NSC)和內閣會議上通過了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能力整備計劃》(簡稱中期 防,2014~18年度)。大綱提出了「綜合機動防衛能力」的新概念,估計是為應對加大海洋攻勢的中國,通過擴充水陸兩棲部隊等措施強化島嶼防衛能力。陸 海空自衛隊將展開合作,擴充具有機動能力的裝備和組織。
大綱顯示了2014年度至2024年度防衛能力的整備計劃。基於大綱制定的中期防提出了今後5年裝備和組織的整備目標。日本的上一次大綱和中期防由民主黨政權在2010年決定。安倍政權認為日本週邊的安全保障環境愈發嚴峻,因此一上台便開始進行調整。
「綜合機動防衛能力」是取代上次大綱「機動防衛能力」的基本概念。除了靈活應對多種事態外,還顯示出重視陸海空自衛隊一體運用的姿態。陸上自衛隊的人員編 制方面,2010年為15萬4千人,此次提出2013年度末將維持在15萬9千人,首次增加自衛隊人員編制。
之所以重視機動能力和整合運用是為了在島嶼遭到攻擊時可以迅速應對。在島嶼防衛方面,將設立奪島能力強的水陸兩棲部隊「水陸機動團」。計劃今年5年引進 52輛用於登陸作戰的水陸兩用車,17架可迅速運輸部隊的美國垂直起降運輸機「魚鷹」。此外還將採購3架從上空收集信息的美軍無人偵察機「全球鷹」,提高 在東海等地的警戒監視能力。
圍繞朝鮮的彈道導彈攻擊等環境,大綱中指出「將綜合提高日本的應對能力」、「將在探討對彈道導彈等發射手段的應對能力的基礎上,制定必要的舉措」。在商討自衛隊和美軍任務分配時,還考慮將目前依賴於美軍的敵基地攻擊能力讓自衛隊也擁有。
5年間的防衛能力建設需花費24萬6700億日元。不過作為各年度預算編制基礎的實際防衛費為23萬9700億日元,7000億日元的差額將通過推進裝備品採購改革、貫徹高效化、合理化舉措來彌補。
就安倍政權在有識者懇談會上探討的集體自衛權,由於未匯總出討論結果,所以大綱和中期防中並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