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 2015

佈雷默:中國用經濟發力而非軍事 中國要讓歐巴馬欠下人情債

 

佈雷默:中國用經濟發力而非軍事

2015/06/02
伊恩·佈雷默:1980年以來,國際政治唯一的「定數」就是中國的崛起。但是,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與軍事作用的擴大完全呈現不同面貌。

伊恩·佈雷默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不大可能去挑戰美國的軍事優勢。在東亞地區之外的世界各地,維持美軍控制的局面對中國來説也很有益。因為那樣可以抑制國際衝突風險,避免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

  即便在亞洲,中國領導人也已認識到,如果中國態度強硬,包括印度在內的鄰國就會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另外,面對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日本,預計中國依舊會設法避免對兩國貿易關係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中國也許會向較小的鄰國,尤其是與美國沒有同盟關係的越南等國發難。預計2015年下半年還會對台灣顯出高壓態勢,當然中國領導人將台灣問題視為國內 問題而非外交問題。總體來講,由於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與經濟改革的敏感時期,因此不會主動挑起有可能對貿易造成不利的安全危機。

  但中國擴大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則另當別論。通過亞投行(AIIB),中國已開始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發起全面進攻。從未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有效利用國家主導的經濟力量來擴大影響。

  美國曾在70年前斥資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約4%的資金用於歐洲的戰後復興。通過這項「馬歇爾計劃」,美國使最大貿易夥伴歐洲的經濟實現復 甦。這是一個建立由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阻止共産主義西進的戰略性投資計劃。隨後還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

  結束多年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後,美國民眾要求加強對國內的投資,估計不再會支持同樣規模的外交支出。

  不同於「馬歇爾計劃」只向自由民主國家和基於市場經濟的改革投資,中國則與各國政府進行談判,旨在實現北京談判影響力的最大化。其主要目的並不是長期 供應初級産品以及為在外國的中國企業和勞動者創造機會,而是儘量讓外國政府採用中國的工業通信和互聯網標準,遵從中國的金融機制和規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 的國際化進程。

  中國成功拉攏英國等美國的同盟國加入中亞投行使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各方看來陡然一躍。而且估計日本也將加入亞投行。

  多數美國人一直認為中國早晚有一天將採用西方的政治、經濟標準,如果不這樣的話將面臨著前蘇聯那樣的解體風險。但是,這種假設在現在看來顯得目光短淺。圍繞經濟影響力,美國與中國在全球展開競爭的可能性極高,夾在兩國之間的所有國家將不得不面臨著艱難的經濟抉擇。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在世界政治風險分析方面深受好評。歐亞集團為美國調查公司CEO。著作包括論述不存在主導國家的時代的《各自為戰:G零世界中的贏家與輸家》等。現年45歲。

 

美國在南海對中國打消耗戰

2015/06/02
對於持續在南海建造人工島的中國,美軍一直在加強監視,緊張局面出現了升溫。那麼,歐巴馬政權在多大程度上發自內心地想要阻止中國的行動呢?

中國在南沙群島永暑礁推進填海造地工程(1月28日,菲律賓政府當局提供)
從海面艦船上放下來的大型氣墊船以驚人的氣勢靠近海岸,然後在海濱沙灘上登陸。精銳部隊從這裡飛快奔出,迅速前進……

  美國海軍陸戰隊5月19日在夏威夷實施了登陸作戰演習。如果僅僅是演習,將是司空見慣的情景,但有所不同的是,有約20個國家的軍方高官在聚精會神的觀看。

  5月17~2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邀請日本和東南亞的軍方指揮官,舉行了有關島嶼防衛的首次研討會。上述演習就是其中一幕。美軍表示,目的是「提高各國的島嶼防衛力」。其意圖是牽制推進填海造地的中國,這一點顯而易見。

   美國內部激烈討論

  進入5月之後,美軍開始向南海派出偵察機和新型戰鬥艦,加強了對中國的施壓。同時還警告稱,如果中國拒絕停止造地工程,有可能向人工島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派遣軍艦等。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中國要讓歐巴馬欠下人情債

  從朝鮮「秘密試驗」看美國偵查能力

  美國要在太空構築「意願聯盟」

  斯里蘭卡「背叛」讓中國擔憂

  中美有不為日本所知的默契?

  安倍訪美暗藏夙願

  朴槿惠對中美平衡外交到極限?

  「沙皇」普丁的真意是什麼?

  美國中情局迎金融殺手掌門人

  中美博弈奔向太空

  2015,日本面臨三場「風暴」

  美軍亞洲指揮塔的日裔上將

  中美10小時和中日25分鐘的區別

  世行為何「逆天」支持中國?

 

其背景是歐巴馬認為這樣下去中國將在南海建立軍事基地的焦慮感和危機感。

  在4月28日的日美首腦會談上,日本方面對歐巴馬的對華認識相比去年會談時明顯變得嚴厲感到吃驚:「歐巴馬圍繞中國的發言非常嚴厲。日美的對華認識分歧得以彌合」。

  那麼,美方打算在多大程度上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呢?實際上,自中國在南海啟動填海造地的2014年以來,在美國國防部和美軍內部,一直在展開激烈討論。

  熟悉內情的前美國政府高官透露:「海軍高層提出,應向(中國人工島附近)派遣軍艦和軍用飛機,以牽制中國。不過,認為如果美軍介入、衝突的危險將提高的意見仍然根深蒂固,結果始終未能實施」。

  局面發生改變是在今年春季。中國以猛烈的勢頭推進填海造地,周邊國家日趨感到擔憂,在這種背景下,歐巴馬政權也被迫轉向直接干預。

  不過,美國希望避免與中國的衝突,這一點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權試圖採用的是被稱為「代價強加型(Cost Imposing)」的中長期戰略。該戰略是與美國政權關係密切的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等提唱的。

  該戰略是什麼內容呢?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顧問帕特里克·克羅寧(Patrick Cronin)表示,指的是利用軍事、外交和宣傳等各種手段,讓中國的行動付出昂貴代價,利用較長時間迫使中國放棄強硬政策。換言之就是消耗戰。

   沒有勝算涉足南海

 據美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美國目前已在一部分領域實施上述戰略。例如,(1)頻繁公佈反映中國填海造地情況的衛星照片等,加強國際壓力;(2)加強對東南亞各國等的支持,以提升島嶼防衛能力;(3)與同盟國攜手,加強對中國的監視活動等就是具體案例。
  照片的公佈次數正在增加。而5月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地區國家島嶼防衛研討會相當於(2)。此外,美軍最近對於日本自衛隊在南海開展監視活動表示出期待感,這是為實現(3)作出佈局。

  當然,目前並不清楚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效果。在中國通過大規模演習恐嚇台灣的1996年,美國僅僅通過向台灣海峽派遣2艘航母,就成功迫使中國放棄了行動。

  而在約20年後的今天,中國軍隊變得更加強大,已經很難憑藉力量壓制。在美國政權內部出現「代價強加型戰略」,就是這種嚴峻現實的證明。

  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訪問美國。據中美有關人士表示,在白宮內部有意見認為,為了在應對地球氣候變暖和伊朗問題上取得成果,「即使在南海存在對立,也不應損害對華關係整體」。

  歐巴馬政權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涉足南海事務。其成敗同時將反過來影響到日本的安全保障……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歐巴馬警告中國南海填海將有反效果

2015/06/02
  美國總統歐巴馬6月1日就南海問題直接表態,歐巴馬稱中國在南海的岩礁填埋將産生「反效果」,對中國進行了制衡。

  據稱,美國國務卿克里此前曾就南海問題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抗議,但中國的態度並未出現變化。於是歐巴馬親自出面發出警告。歐巴馬是在白宮舉辦的東南亞年輕人的交流活動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歐巴馬稱,「中國將會成功,它很巨大也有力量,它的人民優秀而且他們工作勤勉」。歐巴馬稱中國的一些主張可能是合理的,但不應該強加於人。歐巴馬稱,「如果他們的要求是合理的,人們將會承認」。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ad

日韓都擔憂中國威脅?

2015/06/02
日本和韓國即將迎來邦交正常化50週年。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與韓國中央日報在日韓兩國實施了聯合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有 84%的民眾認為日本兩國應該面向未來,今後將繼續為關係改善做出努力。持同樣意見的人在韓國達到92%,均處於較高水平。

 
有關東亞三國的關係,從中國的崛起靠受到「威脅」的受訪者比例在日本為69%,在韓國為71%。與2010年的上次調查相比均提高了6個百分點。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軍備增強,「中國威脅論「進一步升溫。  

  雖然很多人希望日韓關係在未來進一步發展,但在所需必要因素上分歧明顯。有29%的日本人認為應該「理解彼此的文化」,在所有選項中比例最高。其次是 「竹島(韓國名:獨島)等領土問題取得進展」佔14%。而韓國排在前兩名的選項是在「慰安婦等歷史認識問題上取得進展」和「獨島(日本名:竹島)等領土問 題取得進展」。受訪者選擇比例分別為31%和24%。

  日韓兩國國民在重視歷史和領土問題上的意識突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朴槿惠的首腦會談一直未能實現,日本受訪者中認為「應在不設條件的情況下舉行會談」的人最多,佔32%。但韓國超過52%的人認為「如果歷史和領土問題取得進展的話」可以舉行。

  認為目前日韓關係「糟糕」和「非常糟糕」的日本人佔55%,較上次提高43個百分點。韓國為79%,較上次提高56個百分點。明顯反映了國民感情的惡 化。關於關係惡化的原因,67%的日本受訪者認為「雙方都有責任」,而韓國人中認為「責任在日本」的佔63%,比例最高。

  調查在日韓兩國以隨機撥號的方式以成人男女為對象。日本的有效回答數為923份,韓國為1000份。

 

日本爭論給自衛隊活動劃線

2015/06/02
   安倍政權定位為最優先課題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在6月1日的眾議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結束了開局論戰。成為主要爭論焦點的是行使集體自衛權以及自衛隊 向他國軍隊提供的後方支援具體將在何種程度上得到允許?日本政府希望根據政府的自由裁量靈活決定,而在野黨則要求明確畫出明確的區分,雙方展開了激烈爭 論。

 
此次法案的關鍵點是,即使日本沒有遭受直接攻擊,在他國遭受攻擊的情況下也允許行使展開反擊的「集體自衛權」。只要滿足(1)相當於日本遭受到「存立危機 事態」;(2)沒有其他適當手段;(3)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實力這3個條件,就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關於是否符合這3個條件,將由日本政府對攻擊國家的意 圖和能力等作出綜合判斷。

  在野黨指責了這種判斷標準的模糊不清。什麼情況屬於日本遭受到存立危機事態?是否存在進入他國領土和領海的情況?如果存在,具體將是何種情況?這些問題成為爭論焦點。

  安倍6月1日解釋了原則性立場,稱一般情況下不會以參加戰鬥為目的、在他國領土和領海行使武力。同時再次重申,作為例外情況,在中東霍爾木茲海峽進行掃雷行動作為「被動且有限的行為」將得到允許。

  安倍表示,作為政策判斷目前設想的情況僅包括中東的掃雷行動。不過,作為法律理論,日本政府方面留下了允許攻擊敵國彈道導彈發射基地等的「攻擊敵方基地」的餘地,也沒有完全排除為保護美國艦船而進入他國領海的可能性。

  例外情況是否會進一步增加?能在多大程度上明確具體案例?這些問題將成為今後的焦點。

  日本在野黨不少觀點認為「難於理解」的是,由「周邊事態」改為「重要影響事態」。關於自衛隊可提供後方支援的地區,取消了「日本週邊」這一事實上的地理限制。

       安倍晉三在6月1日的答辯中表示在中東和印度洋等地發生嚴重的武力衝突時,可能會符合適用條件,首次列舉了具體的地區。5月28日還提到了南海。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日本可能為美軍等在中東及南海的海上軍事作戰提供後方支援。

       「風險一點都不會增加嗎?」日本在野黨民主黨後藤祐一6月1日就自衛隊擴大活動範圍給隊員帶來的危險性,質詢了防衛相中谷元。日本政府對此表示,將通過部 署隊員以及開展教育訓練等強化運用,以確保安全,不認為風險會增大。中谷還強調,「自衛隊員會在沒有受到攻擊的安全場所進行相關活動,這點沒變」。

       安倍最初表示,自衛隊的活動範圍擴大與隊員面臨的風險「沒有關聯性」,但在5月26日的眾院大會上改變態度,稱「會留有風險」。6月1日,有自民黨議員指 出,「存在風險增加的可能性已是事實」。日本政府與執政黨議員的觀點出現不同估計今後將成為在野黨的重點追問對象。

中國要讓歐巴馬欠下人情債

2015/06/01
   圍繞南海岩礁填海造地,中國和美國展開了交鋒。但也可以看出中國向歐巴馬政權的對外戰略提供秘密「幫助」,讓美國欠下人情的另一面。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大量維吾爾族居住。在其最大城市烏魯木齊,5月20~21日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

出席者包括阿富汗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勢力塔利班的重要人物等。為推動阿富汗和平進程,中國政府舉行了斡旋會議。美國《紐約時報》(電子版)5月25日根據獨家信息進行了報導。

  不僅限於此。路透社報導稱,5月3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代表團在卡塔爾舉行了直接對話。當時除了美國之外,還出現了中國政府相關人士的身影。

  這是以往難以想像的情景。因為中國此前基本不願意參與推動阿富汗和平。因為如果輕率地參與和平談判、進而招致伊斯蘭基本教義勢力的反感,恐怖活動就有可能波及與阿富汗接壤的新疆。
  歐巴馬訪華成為轉捩點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從朝鮮「秘密試驗」看美國偵查能力

  美國要在太空構築「意願聯盟」

  斯里蘭卡「背叛」讓中國擔憂

  中美有不為日本所知的默契?

  安倍訪美暗藏夙願

  朴槿惠對中美平衡外交到極限?

  「沙皇」普丁的真意是什麼?

  美國中情局迎金融殺手掌門人

  中美博弈奔向太空

  2015,日本面臨三場「風暴」

  美軍亞洲指揮塔的日裔上將

  中美10小時和中日25分鐘的區別

  世行為何「逆天」支持中國?

 
與阿富汗有聯絡的國際機構相關人士透露,這種姿態發生明顯變化是在2014年秋季。

  「中國此前雖然對投資阿富汗關心,但對和平與重建卻未顯示出興趣。但是,自歐巴馬訪華的2014年11月前後起,中國對阿富汗的態度明顯發生了改變。受到美國政權的遊説,開始積極參與和平進程」

  這顯示出中國向美國賣「人情」的意圖。歐巴馬政權承諾在2016年底之前從阿富汗撤走大部分美軍。歐巴馬的任期還剩不到2年,對於實現這個目標感到焦慮。

  目前如果協助阿富汗實現和平,歐巴馬政權將對中國給予積極評價,在南海和人權問題等方面,將變得難以向中國施壓——中國領導層或許是如此判斷。

  據中美有關人士表示,歐巴馬14年11月訪華時,中國曾表示準備在阿富汗問題上提供協助。美國白宮也積極評價了中國的這種態度。

  此外,推動中國做出改變的另一個理由是,如果美軍真正撤出,阿富汗有可能更加混亂。如果阿富汗在美軍拔腿走人之後出現權力真空,內戰有可能再次激化,進而成為恐怖組織的溫床。

  這樣一來,中國也將面臨嚴重的恐怖主義威脅。為了防止阿富汗進一步陷入混亂,希望從現在起與美國攜手,致力於推動和平。

   王毅外長向美國發出忠告

       日本和東盟關注的是中美在阿富汗問題上展開合作將對南海問題産生什麼影響。

        對於在南海填海造陸的中國,歐巴馬政權目前傾向於採取強硬姿態。不過,中國方面認為歐巴馬政權並非真的打算與中國對立。中國似乎正在利用美國的弱點。

       5月16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北京,與外交部部長王毅等人舉行了會談。雙方似乎在南海問題上展開了激烈博弈。不過,王毅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強調中美 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願繼續就伊朗核、朝鮮半島局勢、阿富汗、伊波拉疫情等國際地區問題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

      中國願意在美國重視的阿富汗和朝鮮問題上提供合作,如果想解決上述問題,不要與中國吵架才是明智的做法——王毅的話語可以讓美國聽出這樣的話外音。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中美博弈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

2015/06/01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于5月31日在新加坡同一日閉幕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表示在南海推進的岩礁填海造地的目的包括「滿足軍事防衛上的 需求」。這被認為是中國軍方高層首次公開提及軍事用途。在此次對話會上,日美澳等國對中國的填海造地表明了「強烈擔憂」,但孫建國強調了重視海洋權益的中 國立場,並未放棄強硬姿態。

  孫建國在演講中強調稱南海填海造地「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並列舉了多個填海造地的目的,與海上搜救和氣象觀測等並列,提到了「軍事防衛」。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演講(kyodo)
圍繞南海領土主權與中國存在爭端的東盟(ASEAN)各國和日美一直擔憂中國建造的人工島用於軍事目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人工島擁有2門大炮。孫建國的發言似乎驗證了這種擔憂,相關國家必將加強反對。

  美國防長卡特在30日的演講中表示:「中國的岩礁填海造地脫離了國際規定和規範,要求立即停止」。卡特表示,「很多國家擔心中國的行動,希望加強與美國的 關係」,要求中國保持自制。此外,日澳防長也表示了「強烈擔憂」,敦促中國自製。孫建國在演講和自由問答中避免了點名批評美國等國家,但表示反對在南海問 題上的挑釁言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30日就卡特涉南海問題發表意見,稱「美方無視歷史、法理與事實,對中國在南海早已形成的主權和權益説三道四,挑撥離間,並對中方正常合理的島礁建設活動進行指責。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孫建國的發言沒有出現明顯變化。

  孫建國針對是否在南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圈的問題,表示將取決於中方在海上和空中的安全受到威脅的程度,暗示將來可能劃設識別圈。中國于2013年11月在 東海上空劃設了防空識別圈。越來越多觀點擔憂,在多個國家主張擁有領土主權的南海,中國也將劃設識別圈,以將對海洋的實際控制擴大至空中。

  東盟各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對於和美國步調一致加強對華批評存在異議。孫建國在演講中強調了與東南亞各國的良好關係。暗示出的戰略是將通過亞投行(AIIB)等加強經濟支持,以防止東盟各國倒向美國。

  中國的高調主張不僅限於南海問題。孫建國31日在新加坡與韓國國防部長韓民求舉行了會談。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孫建國對於駐韓美軍討論的最先進地面部署 型攔截系統「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部署到韓國一事表示了擔憂。對此,韓民求回答稱,「將在韓國政府的主導下做出判斷和決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吉田涉 新加坡 報導

安倍:中東或適用安保「重要影響事態」

2015/06/01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1日在日本眾議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因為中東和印度洋有可能出現軍事緊張和武力衝突的情況,「日本船舶有可能遭受嚴 重影響,同時美國等國為加以應對而展開活動時有可能適用」日本自衛隊可向美軍等提供後方支援的「重要影響事態」。安倍是在回答民主黨議員玄葉光一郎的提問 時做上述表示的。

  日本現行法律將安保環境劃分為「平時」、「周邊事態」及「有事」3種事態。其中「周邊事態」事實上僅以日本週邊為對象,「重要影響事態」的表述將取消地理 制約。安倍首相在5月28日的審議中針對重要影響事態的活動地區並未否認南海。1999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渕惠三答辯時稱中東和印度洋不屬於「周邊事態」一 詞的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