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民營企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本政治學家加藤弘之在《作為「模糊的制度」的中國式資本主義》(直譯)一書中指出,從宏觀層面來看,並不能說中國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
即便如此,「國進民退」一詞仍被人們認知和議論,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在能源和信息通信等領域處於壟斷地位的一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始終在獲得超乎尋常的鉅額利潤。在土地競拍方面,國有企業憑藉國有銀行這一後盾,在與民營企業的競爭中取勝的事列也屢見不鮮。
不過,人們也以越來越嚴厲的目光也開始審視著國有企業的「政治影響力」。諸如有報導稱,北京等地大氣污染之所以日趨嚴峻,是因為大型國有能源企業干預國家政策、導致政府在限制汽車廢氣排放方面措施不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反復表示要轉變政府職能,這或許是打算抑制國有企業一味擴張的態度的體現。此外,中國還推出了允許民間資本參與鐵路投資等的具體政策。
最近,負責中國共產黨的紀檢部門相繼針對作為大型國有能源企業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的現任以及前領導幹部以涉嫌違紀展開調查。這也可以認為是在對國有企業的特權動刀營造環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飯野克彥
2012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升至全球第3,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日前匯總了中國對境外直接投資的特點。
以活躍的資源外交和國有大型企業雄厚的資金實力為背景,中國的資源投資依然堅挺。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2015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石油產量將趕上科威特的產量。不過,面向金屬資源的投資則呈放緩趨勢。
另一個特點是在世界金融危機之後,面向歐美的投資方面,幾乎所有行業的投資都大幅增長。荻原陽子分析稱「中國企業認為這是通過收購業績惡化的已開發國家企業來一舉獲得技術、品牌和市場的良機」。
實際上,2012年中國企業面向製造業的投資增至86.7億美元,面向零售批發業的投資猛增至130.5億美元。此外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也出現增長。雖然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有所放寬,不過仍面臨著摩擦不斷的問題。
|
1263億元,這是9月份中國外匯資金餘額的增加額。中國政府一直對人民幣匯率實施監管,而外匯資金餘額正是銀行用於購買流入中國國內的外匯而投放的人民幣累計金額。也就是說,海外流入資金越多,中國國內的貨幣流動性就更強。
該餘額已經連續2個月增加,9月增加額接近8月的5倍。由於美國量化寬鬆退出預期降溫,海外資金流入出現激增,中國央行已經不得不收緊資金投放。
中國央行也並未保持沉默。該行在10月16日發佈的有關貨幣信貸形勢的看法中指出,「在外貿順差繼續擴大,外匯大幅流入的情況下,貨幣信貸擴張的壓力仍然較大」。同時重申「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宏觀審慎管理,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但是,由於央行自次日起又暫停了對市場的資金投放,讓市場不禁產生了「哎呀!這是要收緊了」的感覺,結果導致短期利率高漲。6月,央行曾因收緊資金投放,導致了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的連鎖反應。市場尚未從這一惡夢中醒來。
事實上,中國要立刻實施上調利率等貨幣緊縮政策的空間並不大。這是因為很多觀點認為,7~9月開始好轉的經濟增長率在10~12月將再次放緩,而人民幣匯率上升壓力也正在增加。
由於中國政府在意識上不夠重視與市場的對話,即使只是政策上的「微調」,也易於引發意想不到的波瀾。急劇擴大的經濟規模與有待改進的政策運作。正是這一矛盾中潛藏著「中國風險」。
(大越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