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6, 2016

中國還是靠房地産 從「權威人士」評論中國經濟看到的

中國還是靠房地産

2016/05/16
中國經濟正在加深對房地産投資和過剩債務的依賴。5月14日發佈的4月主要經濟統計數據顯示,1~4月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加速,同時公共投資也大幅增加。 地方政府重啟不經過正規銀行的「影子銀行」融資,支撐投資。不過,民間投資迅速減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放緩。經濟前景日趨充滿不確定性。

北京市的房地産開發
出現改善的是房地産。1~4月開發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7.2%,相比1~3月,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這是因為1~4月房地産銷售額增長55.9%,實現 大幅增長。但這是由北京和上海及其周邊的局部泡沫拉動的。國家統計局表示地方城市的房地産庫存多於去年年底,消化庫存的壓力依然巨大。

  此外,公共投資也有所擴大。1~4月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0.5%,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起到拉動作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2016~2018年向公路、鐵路和機場等領域投入總計4.7萬億元。問題在於這些投資不會帶動民間的製造業等。

  佔固定資産投資6成的民間投資1~4月僅增長5.2%。去年1~4月曾增長12.7%,但自今年年初起迅速減速。國家統計局表示市場需求疲弱、企業投資願意不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月增長6.0%,相比3月(增長6.8%)出現放緩。原因是面臨過剩産能的行業表現低迷。煤炭3月下降4.5%,4月下降11%,降 幅持續擴大,而鋼材增速也從3月的3.3%放緩至0.5%。發改委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工作將進入實施階段」,低迷有可能長期持 續。

  中國的個人消費表現堅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月增長10.1%。電子商務(1~4月增長27.5%)增長構成支撐。不過,增速比3月下降 0.4個百分點,是去年5月以來新低。由於排放標準的強化,汽車銷售從3月增長12.3%迅速放緩至4月的5.1%,這産生了負面作用。如果個人消費失 速,有可能波及中國經濟整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從「權威人士」評論中國經濟看到的

2016/05/16
吉田忠則:《人民日報》日前再次刊發未具名「權威人士」的專訪評論。內容是分析中國一季度(1~3月)的經濟形勢和今後的應對舉措。在這篇評論中,這位「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現狀的強烈焦慮顯露無遺。

《人民日報》5月9日刊載的權威人士專訪
《人民日報》在2016年初也刊載過權威人士的專訪。當時在內容上,主要是敦促推進化解過剩産能和淘汰僵屍企業等供給側改革。而5月9日的評論是在中國出爐一季度增長率數據(6.7%)後展開的一問一答。

  「權威人士」在文章開頭便強調「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平穩」,給出了樂觀評價。隨後指出,「服務業比重繼續提升,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湧現,一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産品快速增長」,看起來似乎是想説經濟運轉保持良好。

但之後話鋒一轉,稱「我們面臨的固有矛盾還沒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問題也有所暴露」,聽起來很難讓人認為是在對政策進行肯定。

  之後,權威人士竟在文中斷言「‘穩’的基礎仍然主要依靠‘老辦法’」。並具體指出所謂的老辦法是「投資拉動,部分地區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在列舉「民 營企業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産泡沫、過剩産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股市、匯市、債市、非法集資等風險點增多」的基礎上,認為經濟風險發生概率正在上升。

  這與此前中國官方對一季度經濟局勢的看法有所不同。發佈經濟增長率的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的評價是,「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日報》刊發權威人士言論的9日舉行的會議上,強調了加快「簡政放權」的必要性等,但並未表明政府經濟運作舊態依然的觀點。

  到底是什麼人敢於以如此嚴厲的措辭表明有可能被解讀為批評政府經濟運作的言論?不時的在《人民日報》上現身的「權威人士」到底是誰?有觀點認為或許可以想到的是獲得國家主席習近平授意的某人的發言。「權威人士」在採訪中強調的供給側改革正是習近平倡導的方針。

  那麼,《人民日報》的報導是否反映了領導層內部的意見分歧,或是意在牽制反對改革的地方政府和官員呢?雖然可以依據這篇評論做出種種臆測,但可以確定的是政權中樞對經濟形勢感到的焦慮。

  中國的經濟規模早已成為超過日本的巨大規模。供給側改革的確重要,但如果強行推進,就業風險等副作用也將隨之浮現。或許可以説,指責經濟運作採用「老辦法」的權威人士的措辭也如實反映出在防止經濟進一步惡化的同時推進改革的困難。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