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3, 2017

均勝電子螞蟻吞大象背後的「中國特色」

均勝電子螞蟻吞大象背後的「中國特色」

2017/07/13
  日本高田因缺陷氣囊破裂問題已經陷入經營破産。看上這家被認為最終負債總額超過1萬億日元企業的依舊是此前收購大量經營不善日企的中國企業。不過,這次通過旗下美國汽車零部件企業Key Safety Systems(KSS)伸出援手的寧波均勝電子只是一家新興零部件廠商,在中國也不怎麼出名。探尋寧波均勝電子收購高田主力業務的背景,將能了解到某些「中國特色」的經營之道。 

均勝電子擁有德國寶馬等大客戶(2016年,廣東省內的汽車展)

  正如一年前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的美的集團、2012年收購原三洋電機白色家電業務的海爾集團一樣,此前收購日本企業陷入困境業務的全是中國的大型企業。 

  但此次卻不一樣。某日系大型廠商的高管表示,「從沒聽説過均勝電子」。在中國的汽車行業內也能接連聽到這樣的聲音,那麼均勝電子到底是怎樣一家企業呢?

  均勝電子是一家成立於2004年的年輕企業,經營電子相關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在6年前的2011年,銷售額才剛剛500億日元出頭。就是這樣一家小廠商,在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劍鋒2011年訪問歐洲考察德國企業的工廠後迎來了轉機。  

  王劍鋒被最尖端的工廠所震驚,他問隨行部下用10年時間能造出這麼先進的工廠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不能。找不到解決辦法的王劍鋒露出了無奈的表情。  

  從那時起,王劍鋒大幅改變了戰略。他認為光靠自身努力不行,還是收購見效快,馬上開始收購歐美企業。包括高田在內,目前收購的汽車相關企業已經達到8家。

  但直到最近都還默默無聞的廠商,為何能將全球大型汽車零部件廠商高田收入囊中呢?這裡面就有著不同於日本的中國特色收購。

  通常情況下,收購時首先要評估未來的發展前景,認清「希望取得怎樣的促進效果和互補關係」。但在中國最重要的卻是「炒作題材」。


  均勝目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證的個人投資者佔到交易量的8成以上,是一個特殊的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通過詳細分析企業的業績、業務成長性、風險來選擇購買股票,而個人投資者則「傾向於根據題材買股票」(某證券公司高管)。

  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企業股價虛高,均勝也不例外。均勝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的全年銷售額約為1300億日元,但市值卻一度達到6000億日元。原因就是對歐洲的中小規模收購案成為炒作題材。

  如果企業能受到個人投資者的關注,股價就會上升,市值也會隨之增加。自然而然,企業的融資能力會提高,如果能成功收購,「想要進一步投資的基金將會滾雪球式地增加」(市場相關人士),這正是中國股市的特點。實際上均勝就是這樣迅速成長起來的。

  因此,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收購後的重建措施往往都是次要問題。對存在的一定風險視而不見,毫不猶豫地進行收購,這對困境中的日本企業來説猶如是雪中送炭。



  更何況此次的收購對象不是相繼被出售的日本機電産業,而是屬於汽車産業。「日本優良汽車産業難得的出售」,這在中國很容易成為炒作題材,市場人士也興奮起來。實際上均勝的股價在最近一個月裏已經上漲近15%。政府也對這類有助於強化製造業的收購表示歡迎。

  王劍鋒曾表示,隨著(從2011年起積極實施的)一項項收購案的順利進展,現在有些收購上癮了。王劍鋒2014年進入美國富比世全球富豪排行榜,個人資産達到一千多億日元。這次他又給中國媒體製造了驚喜——螞蟻(均勝)終於吞掉了大象(高田)。

  2017年是老字號高田創業85週年,在創業僅14年的中國企業旗下會走上怎樣的重建之路呢?高田真正的考驗和對均勝經營能力的測試也許才剛剛開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