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7, 2016

日本落選澳大利亞潛艇合作項目 日本為何在澳洲潛艇競標中輸掉一手好棋?

日本落選澳大利亞潛艇合作項目

2016/04/26
      圍繞日德法企業參與競標的澳大利亞新一代潛水艇業務,該國總理特恩布爾4月26日宣佈選擇法國政府旗下造船企業DCNS作為合作開發夥伴。日本方面曾向澳 方提出採用以三菱重工業和川崎重工業建造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為原型進行開發的方案,但最終落選。

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提供)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作為下一代潛艇建造基地的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舉行記者會。表示「法國方案最為符合澳大利亞的特殊需求」。在同一天之前,通過電話將結果告知了法國總統歐蘭德。

  法國DCNS集團除了該國海軍的核動力潛艇之外,還建造面向他國的採用柴油引擎的常規動力潛艇。曾向馬來西亞、印度、智利和巴西出口。有分析認為,豐富的武器出口經驗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特恩布爾25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告知「日本已經落選」。在此次計劃中,僅採購的12艘潛艇的設計和開發費用就達到500億澳元,日本政府在2014年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後,力爭作為首個大型項目獲得訂單。

       應安倍的盟友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邀請,日本參與了此次新一代潛艇的競標。2015年11月提出了以三菱重工業和川崎重工業建造的「蒼龍」級潛艇為原型的 項目合作方案。與法國造船公司DCNS和德國防衛巨頭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展開了競爭。

      澳前總理阿博特之所以邀請日本參與競標,是因為著眼在南海推進人工島建設的中國,重視日美澳三國的安全保障合作關係。但之後澳大利亞從阿博特政權更迭為特 恩布爾政權,開始傾向於重視就業。法德雙方在創造當地就業問題上進行了積極推銷,相比之下,日本方案則被指在拉動就業的效果上存在不足。

      日本政府在2014年修改了原則上禁止向海外出口武器、相關技術和製造設備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通過了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允許出口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

      澳大利亞潛艇項目則是此後日本首次參與的大型防衛裝備品的競標。日本企業方面也在進入2016年後加強了推銷攻勢,例如三菱重工業在2月和3月分別由社長 宮永俊一和會長大宮英明親自赴澳,與該國政府相關人士進行了數次磋商。4月15日,三菱重工業還宣佈在澳大利亞設立當地法人企業。不過,法德企業早在1年 之前就展開了推銷活動。因此不可否認日企在一開始就處於落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橋香織 雪梨 報導

日本最大級護衛艦停靠菲律賓蘇比克灣

2016/04/26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伊勢」號4月26日上午進入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蘇比克灣。該港此前曾是美軍基地,靠近中國實際控制的南海黃岩島。這是能搭載多架巡視直升機的日本自衛隊最大型艦艇首次停靠蘇比克灣,意在確認日美菲的安全保障合作,牽制中國。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護衛艦「伊勢」號進入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蘇比克灣
      「伊勢」搭載4架直升機停靠于蘇比克灣。「伊勢」長約200米,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的護衛艦,特點是具有類似航母的甲板,能搭載多架直升機,善於執行潛艇的警戒和監視活動。

       此前在印度尼西亞參加多國演習的「伊勢」號搭載著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韓國等19國的高官,訪問了菲律賓。這是新一代軍官交流計劃的一環,據稱視察了反 潛艇巡邏訓練等。「伊勢」號將停留至29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隊員將與菲律賓軍隊士兵等進行交流。在離開菲律賓之後,計劃穿越南海,停靠汶萊和新加坡。

       作為水深很深的天然良港,蘇比克灣此前曾是美國海軍的基地,但1992年美軍撤走。美菲兩軍考慮到最近中國加強海洋戰略,2014年簽署了「增強防衛合作協議」。美軍近期將在事實上駐紮于靠近南沙群島的巴拉望島等5個基地。

       南海是世界海上交通的要衝,日本也擔心中國的軍事化。2月日菲兩國政府簽署了有關防衛裝備産品轉移與技術合作的協定。此外,還在磋商使聯合演習成為可能的日菲地位協定的簽署。

       日本海上自衛隊4月上旬相繼派潛艇「親潮」和護衛艦「有明」、「瀨戶霧」號停靠蘇比克灣,實施了反潛艇巡邏訓練。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派護衛艦首次停靠越南南部的軍事要衝金蘭灣,正在對中國海洋戰略施加壓力。

        中國近年來積極進入南海。在南沙群島建造了人工島,在西沙群島部署了導彈。此外,劃設在他國飛機擅自侵入之際緊急出動戰機的「防空識別圈」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竹實 蘇比克灣

日本護衛艦停靠金蘭灣背後的越南糾結

2016/04/26
4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2艘護衛艦首次停靠越南南部的金蘭灣。金蘭灣是南海的要衝,與南沙和西沙兩個群島的距離均只有約550公里,對推進軍事基地 化的中國構成牽制。但是,越南在此次日本護衛艦停靠之際,對中國顯示出很多顧及。其背後存在左右為難的立場,不希望惡化在經濟和政治上具有密切聯絡的中越 兩國的關係。

  日本潛艇並未隨行,越南高官也未出席


  4月12日上午,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有明」和「瀨戶霧」號2艘護衛艦在金蘭灣現身。兩艦在4月3日曾停靠菲律賓呂宋島的蘇比克灣,但當時隨行的訓練潛艇「親潮」號並未來到金蘭灣。

越南海軍的迎接人員最高軍銜僅為上校(4月12日,金蘭灣)
越南自2015年以後,相繼將從俄羅斯購買的6艘「基洛級」潛艇部署於金蘭灣基地。此舉意在對抗中國。據稱中國擁有相當於越南10多倍的70艘以上潛艇。

  日本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潛艇艦技術,越南本應該最希望看到。之所以未攜帶潛艇,日本一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是因為「潛艇是中國最強烈關注的武器,越南方面不希望刺激中國」。

  日本海上自衛隊司令的記者會當初曾計劃在港內舉行,但臨時改為在護衛艦上舉行。這被認為是越南希望保持並非在越南國內,而是日本在擁有治外法權的艦船上舉行記者會的局面。

  日本軍用艦船停靠金蘭灣,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尚屬首次。儘管這是一次歷史性行動,但越南海軍出迎的軍官最高軍銜僅為上校級。存在特意避免高官出席儀式的跡象。

     日本海上自衛隊司令的記者會地點突然被改為護衛艦上(4月12日,金蘭灣)
金蘭灣是南海的要衝。自1979年至2002年由前蘇聯和俄羅斯租借,建立了軍港。對於越南來説,這是南海防衛的王牌,此前一直堅持「在金蘭灣,不與 任何國家建立軍事合作」(前國家主席張晉創)這一方針。但是,中國正在南沙群島建造人工島,同時在西沙部署了導彈,正穩步推進軍事基地化,在這種背景下, 越南不得不改變姿態,這也是實情。

  建軍民共用的新港,減弱軍事色彩


  3月8日作為軍民均可利用的港口,「金蘭灣國際港」在金蘭灣實現了部分開業。這成為海上自衛隊停靠的直接契機。在名義上,世界任何國家的軍艦均可以利用金蘭灣,3月底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訪越之際,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咏表示「歡迎中國海軍艦艇停靠金蘭灣」。

  雖然提出軍民共用,降低了軍事色彩,但接受哪些國家艦艇停靠的選擇權仍由越南掌握,因此可以實現戰略性運用。越南處於左右為難的立場,即希望在南海牽制中國,但不希望看起來正在倒向日本和美國等特定國家,因此上述做法稱得上不得已的舉措。

  本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本應最先進入金蘭灣國際港。但新加坡海軍的艦艇3月中旬突然將目的地從峴港改為金蘭灣國際港。讓日本自衛隊的護衛艦「第二個抵達」,這也被認為是顧及中國的態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富山篤 河內


日本為何在澳洲潛艇競標中輸掉一手好棋?

2016/04/27
在日德法三國參與的澳大利亞新型潛艇競標項目中,日本方案已經落選。日本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在內閣會議上通過已有2年多,在首次正式競標中,日本在宣傳帶動當地就業等方面陷於被動,暴露了經驗不足的問題。

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提供)
4月26日,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宣佈,選擇法國政府下屬的造船公司DCNS作為共同開發合作方。新型潛艇項目是一個設計費和建設費高達500億澳元的大型項目。

  日本提出了以三菱重工業和川崎重工業承建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為基礎的方案。在2012年左右,澳大利亞政府對靜音性能優良、潛行時間長的「蒼龍級」潛艇顯示出興趣。日本最初被認為處於優勢地位,而澳大利亞總理突然更換讓日本出現了判斷失誤。

  日本之所以參與競標,是因為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關係良好,他希望日本從安保合作的角度出發參與競標。

  但是,阿博特在2015年9月因執政黨自由黨內的政變而下臺。繼任的特恩布爾曾在黨魁選舉中以1票之差惜敗於阿博特。對於「安倍·阿博特」色彩濃厚的日本「蒼龍級」潛艇,特恩布爾保持了微妙的距離。

  日本方面是什麼情況呢?海上自衛隊原本就對保密性非常高的潛艇技術出口持慎重態度。有自衛隊高官表示「核心技術絕對不能外流」。

  此外,日本企業也處處陷入被動。三菱重工業全面參與競標是在2015年8月,成立當地法人則在今年4月15日,比競標成功的法國DCNS晚了差不多1 年。法德兩國邀請了在澳大利亞政界和軍方擁有人脈的人才擔任當地法人的負責人,積極開展遊説活動。而代表日方參加談判的是日本駐澳大使。

  三菱重工業也曾討論在當地建立焊接培訓設施、以及技術人員赴日培訓的方案。關於當地重視的就業問題,日方在進入2016年後,正式明確了在當地製造的方針。但澳洲當地認為「崗位過少、時間太晚」。而法國DCNS則早就提出要在當地雇用約2900人。

  日美兩國均希望拉攏澳大利亞參與亞太安保合作,以牽制在南海擴大影響力的中國。在日本政府內部有觀點認為「或許是澳大利亞不願意刺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