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8, 2016

從中國外匯儲備回升看到的

從中國外匯儲備回升看到的

2016/04/08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4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萬2125億美元,較上月末增加102億美元。自去年11月以來時隔5個月再次 轉為增加。原因是美國的加息預期消退,人民幣下行壓力及資本向海外流出暫時減弱。但似乎還不能説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已經煙消雲散,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 能否重新穩定還不明朗。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規模,但從去年11月起連續4個月下降,這期間的合計減少幅度達到3200億美元。原因是中國人民銀行為阻止人民幣過度貶值,多次採取購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行動,使外匯儲備不斷下降。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比2014年6月最高峰時的近4萬億美元減少了約2成。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參照標準,中國的外匯儲備應保持在約2.8萬億美元的水平上。市場上擔心如果持續大規模下降,不知道哪一天就會降到這一水平。

        隨著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轉為增加,看起來暫時避免了外匯儲備銳減加劇市場不安、進一步加大人民幣下行壓力的惡性循環。但中國經濟仍在持續減速,外匯儲備轉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政策動向。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在3月15~16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放棄加息,顯示出年內減少加息次數的姿態。3月份美元對人民幣的跌幅在1%以上,中國央行進行買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必要性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上旬的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已經恢復正常,暗示將減少市場干預的頻度。

       不僅僅是對人民幣,3月份美元針對歐元和日元也出現下跌。中國所持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産和日元資産換算成美元均出現增長,這也推高了中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人民銀行此次還首度公佈了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從這一數字來看,3月底的外匯儲備則是比2月底下降。由於SDR還反映了歐元和 日元等美元以外貨幣的動向,因此剔除因美元貶值而導致歐元資産與日元資産「虛增」這一特殊因素後,下降趨勢可以説並未改變。

       中國政府也認識到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和隨之帶來的人民幣貶值才是外匯儲備下降的真正根源。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3月底發佈的國際收支報告中表示經濟運行步入「新常態」,在國內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可能會被市場持續關注,推動境內主體對外資産負債結構的繼續調整。

      由於資本流出而繼續構成人民幣貶值壓力,今後也很有可能繼續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安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金融危機打到嚟

【東方日報專訊】儘管美國聯儲局三月會議紀錄顯示,官員最終因憂慮外圍 風險威脅美國經濟,就放慢加息步伐達成廣泛協議。然而,「新港版末日博士」、大和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警告,香港經濟及金融狀況較九七至九八年亞 洲金融風暴時更脆弱,若環球美元債去槓桿,早前流入香港的熱錢會流走,香港將面對巨大壓力。
會議紀錄顯示,聯儲局官員曾就四 月應否加息展開討論,數名官員主張謹慎加息,可能憂慮四月採取行動或向市場發出不恰當的迫切訊息。相反,部分官員認為,若經濟數據符合溫和增長、就業市場 進一步改善及通脹中期回升至2%預期,四月加息合理,少數更主張三月加息,包括堪薩斯城聯儲銀行行長喬治。
美12月加息機會僅半
紀錄又顯示,許多官員認為全球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動盪,對美國經濟構成下行風險的機會增加,當局對經濟下行風險所表達的憂慮,較議息聲明強烈。當局還提到對通脹前景感憂慮,公開市場委員會十七名官員中,十一名認為通脹預期有下行風險,是一二年有紀錄以來最多。
由於憂慮外圍風險會威脅美國經濟增長,聯儲局官員終就放慢加息步伐達成廣泛協議,證明當局會審慎行事。利率期貨顯示,四月美國加息機會率依然是零,六月降至20%以下,到十二月始有逾半機會加息。
注視人幣貶值樓價跌勢
儘管美國放慢加息步伐,但賴志文於一份題為《九七、九八之鬼魂》的報告中表示,若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有大量信貸與樓市泡沫累積,現時信貸與樓市泡沫的規模高出當年逾一倍。
報告列出六個方法來量度香港經濟脆弱程度,分別為資金淨流入、總信貸增長、中國及區內的信貸風險、房地產信貸累積情況、聯儲局政策方向、港元估值。首四個指標現時相對金融風暴時更壞。
至於何時會「爆煲」,報告認為要留意環球美元債去槓桿的信號,投資者同時需留意宏觀或信貸資產變壞,以及人民幣貶值的情況。對香港而言,更要關注樓價下跌的程度。
賴志文表示,金管局會不惜代價捍衞聯繫匯率,但結果未必理想。他又說,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美元債基地,若環球美元債去槓桿,香港將承受巨大壓力。
經濟師估樓價冧4成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由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的新興市場走資潮,最終或捲起新一輪金融危機。IMF指,流入四十五個主要新興市場的資金,自一○年以來勁跌超過一萬億美元,主要來自中國及俄羅斯。
不過,「港版末日博士」、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師羅家聰認為,儘管目前信貸規模較九七年大,但不認為是高槓桿,以歐洲與日本為例,「央行好肯借錢畀銀行,但銀行唔係好肯借畀企業」,所以才會有負利率政策來催谷經濟。
他又說,即使強如美國,在商業投資與樓價兩個指標上,見不到很強勁的上升,顯示「大家都未借到盡」,槓桿不算大。至於香港的信貸收縮,或由樓價下跌觸發,他估計,樓價或在三年間下跌約40%。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表示,有九七金融風暴的經驗,金管局已實施很多措施去維持銀行體系穩定,銀行借貸亦見謹慎,相信可抵禦一定程度的信貸爆煲問題。不過,他指「銀行穩定不代表經濟無問題,如經濟倒退,民生與就業都會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