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14

人民銀行不想讓「錢荒」重演 中國減持日本國債的怪異

人民銀行不想讓「錢荒」重演

2014/06/24
中國短期利率穩定在低位。2013年6月20日中國短期利率的指標利率曾創出歷史新高,達到了13.444%,而今年僅停留在了2%左右的水平。這是由於 為了支撐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傾向於實施寬鬆的金融政策。雖然臨近資金需求一般會增加的6月底,但市場表現穩定。

6月20日,作為短期利率指標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隔夜利率為2.7590%。自3月下旬以來穩定在作為關鍵節點的3%以下。

  利率趨於穩定的背景是,人民銀行顯示出傾向於實施寬鬆的金融政策的姿態。為了刺激經濟,人民銀行自6月16日起將一部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 0.5%。對於銀行來説,必須存入人民銀行的存款金額減少,可用於投資等的資金量相應增加。因此流入市場的資金量增加,成為了利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此外,人民銀行在例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也將從市場中抽走的資金量抑制在了小額的範圍內,維持了略微寬鬆的政策取向。市場有觀點認為,「現在的狀況是如果不給出低於指標利率的貸款利率,就找不到願意借錢的銀行」(銀行資金負責人),顯示出資金供應並無緊張感。

  2013年,儘管市場處於混亂狀態,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然推遲了通過例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資金,導致了利率上漲。此外,準大型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等發生了逾期未能向拆借銀行償還資金的事態,出現了可能發展為信用風險的情況。

  此外,當時還出現了股價大跌,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出現擴大的情況。為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將採取各種手段保持市場穩定,顯示出對於市場的過度波動將恰當加以應對的姿態。

      (土居倫之 上海報導)


中國減持日本國債的怪異

2014/06/24
       中國似乎正在減持日本國債。雖然此舉可能是為了應對日元貶值,但光憑這一點還是解釋不通,其中似乎還有中日關係冷卻的影響。

       「中國拋售日本國債在市場上引發了議論。沒想到會減少這麼多……」。日本的一家外資證券的高管驚訝地表示。

 
         從日本財務省最近公佈的各國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看,2013年底中國的日本國債持有額約為14.3萬億日元,較2012年底相比減少了6.2萬億日元,減幅正好是30%。

        中國在2010年超過英國,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以08年的雷曼危機為契機中國對美元的擔憂升溫,因此在接近4萬億美元的全球最高外匯儲備中,提高了日元所佔比重。

        中國一貫都是增持日本國債,為何會突然大幅減持?馬上讓人聯想到的原因是2012年秋季開始的日元貶值。

       原本突破1美元兌80日元的日元對美元匯率在13年底一度跌至105日元左右。如果對此置之不理的話,以美元計價的日本國債的價值將不斷縮水。

人民幣匯率基本上與美元聯動。中國為了維護外匯儲備的價值而加緊拋售日本國債也並不奇怪。實際上13年中國拋售了價值約2.4萬億日元的中長期日本國債。

      以其他國家的名義持有日本國債?

        但是,短期日本國債市場上卻是另一番景象。中國同一時期凈買入了約2萬億日元期限不到1年的短期日本國債。也就是説中國在拋售中長期日本國債,卻在買入短期日本國債。

        兩者相抵,2013年中國拋售的日本國債額僅為4000億日元。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明明拋售額只有這麼多,但中國所持有的日本國債餘額卻突然減少了6萬多億日元。因此只能説中國在市場之外進行了某種操作。

        國際金融界人士認為,「中國並沒有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大幅減持日本國債。很可能是以其他國家的名義持有部分日本國債」。

        實際上也去確實有國家正在大幅增持日本國債,那就是盧森堡。2013年底的持有額比上一年增加了近50%,達12萬億日元。迅速超過英國和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2大日本國債持有國。

         據悉,在限制寬鬆的盧森堡,在無需顯露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委託金融機構為其運營資金並非難事。「盧森堡所持有的日本國債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真正持有者很可能是中國」,這樣的傳言不絕於耳。

是為迎合輿論?還是為向日本施壓?

     如果事情屬實,中國意圖何在呢?目前存在幾種説法。其中之一是迎合國內的輿論。

     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和歷史認識問題上存在尖銳對立。但是,卻在利用作為重要資産的外匯儲備借錢給日本,這顯得荒謬。中國當局認為如果過度持有日本國債,有可能遭受抨擊。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行動意在應對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的局面。如果事態惡化到這種程度,日本政府有可能扣押中國的資産。可以有觀點猜測稱,考慮到最糟糕的局面,中國正在減少以自己名義持有的日本國債。

  另一方面,大量持有日本國債對於中國來説,可以成為向日本施加壓力的工具。這是因為僅僅作出「出售」的暗示,日本國債就將下跌,進而長期利率有可能迅速上升。

  2010年釣魚台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時,中國國內就出現了應增持日本國債、誘導日元升值的強硬言論。

  日本經濟混亂將反過來傷害中國。雖然都是難以輕易採用的選項,但在政治和經濟的關係比以往更加密切的中國,很難説絕對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中國的經濟政策被認為由「中央財經指導小組」最後拍板。此前這個機構的領導人被認為是總理李克強,而最近顯示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越來越多觀點猜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投資今後也將進一步反映政治意圖。

  中國將在國際社會加強宣傳自己的主張。不僅有必要關注中國不斷擴大的軍事實力,而且應關注其巨大的外匯儲備的投向。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次長 高橋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