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 2015

中國倣冒品這樣流通

中國倣冒品這樣流通

2015/03/03
多年來,中國一直被稱為倣冒品大國。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磨練出了精湛的技術,如今已能生産精良程度與真貨難以區分的倣冒品。而價格與正品相比明顯 低廉,所以能夠在中國乃至海外找到市場。中國政府也在加強查處,但倣冒品生産者的手段日趨巧妙,貓捉老鼠的遊戲還將持續下去。為了了解中國倣冒品的真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跟隨專門調查倣冒品的偵探走訪了最前線。

南京某汽車維修零部件市場掛著日産的招牌
在江蘇省省會南京市,偵探劉先生(化名)指定的碰頭地點是位於郊區的「倣冒品市場」。那裏主要銷售煞車片和濾油器等汽車維修零部件。

  在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巨大市場裏,排列著幾棟四五層樓的建築。掛著的招牌包括「豐田」和「本田」,還有「NISSAN」、「現代」和「BMW」等。所有店舖都表示銷售的是企業的正品零部件。

  偵探劉先生供職于一家擅長知識産權訴訟的律師事務所,接受客戶企業的委託,在中國各地到處奔走,以調查倣冒品的市場流通情況。情況惡劣時則向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舉報。有時為了獲得證據,會以數人團隊跟蹤被調查對象。

  這一天的目標是調查倣冒品在南京郊區該市場的流通情況。我們迅速進入了掛著日本車企招牌的一家店舖。劉先生一邊説出具體的車型和出廠年份,一邊詢問維 修零部件的庫存和價格。店方的報價為,煞車片300~500元。這是公開擺放的正規産品的價格。劉先生説,「不,我要更便宜的」。

  「我家沒有那樣的東西」,店員的表情變得有點可怕。劉先生沒有退縮,依然説要買「便宜的」。於是店員追問,「你是哪的商戶?」

  中國當局的調查日趨嚴格,銷售店的警惕感也在與日俱增。劉先生説,「這個市場的商家好像只向臉熟的汽車修理工銷售倣冒品」。

  偵探也有相應的對策。在走訪之前,會事前調查周邊修理工廠的信息,然後説出具體地點和相鄰修理廠的名稱,偽裝成「在一家新開的修理工廠工作的新來的修理工」。有些商家會説「不知道這樣的工廠」,然後拒絕洽談。但大部分會放鬆警惕,從隱蔽處拿出倣冒品。

  「這個怎麼樣?」店員隨後拿出來的商品的價格僅為正産的一半乃至5分之1。客戶支付的是正規産品的修理費,汽車修理工廠和零部件銷售店以此賺取差價,並分享收益。

  接下來走訪的是一棟3層樓房,與其説是一家商店,不如説是倉庫。一打開沒有裝飾的簡樸的大門,就看到裏面擺放著巨大的貨架。雜亂無章地擺著煞車片、濾油器和軸承等維修零部件。

  面對像往常一樣裝作修理工廠新工人的劉先生,店員高興地拿出了倣冒品。「這是倣品,這是正品。倣品表面有點粗糙,能看出來吧」,體格強壯的男店員笑著説。

  之後我們走出市場,去了倉庫一條街,沿著主幹道走了大約10分鐘。劉先生解釋説,「在銷售店裏面,基本沒有庫存。最近很多店家在附近蓋倉庫,在那裏保 管貨物」。萬一店舖遭到當局調查,罰款將以被查扣商品的數量決定。如果店裏的庫存很少,罰款也應相應減少。商戶也是絞盡了腦汁。

  在中國,各地都存在這種倣冒品市場。「與昂貴的正規商品相比,倣冒品更便宜」。有些消費者認為只要價格低廉,倣冒品也無所謂,這形成了縱容倣冒品流通 的土壤。但是,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與「廉價」相比,更重視「安全」和「品牌價值」的消費者也在增加。「希望中國有一天會迎來只有真貨的日子」,劉先生這 樣盼望……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上海支局 菅原透

中國倣冒品在全球的分佈情況

2015/03/03
來自「世界工廠」中國的倣冒品正在全世界滲透。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統計顯示,2008年倣冒品、盜版給全球造成6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預計這一損失在2015年將膨脹至1.77萬億美元。在跨太平 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中,確立知識産權的國際規則也成為焦點之一。

  那麼企業該如何應對呢?從事倣冒品調查的上海擁智商務諮詢公司(IP FORWARD)的分部悠介董事長表示,雖然很多企業都設有知識産權部門,但是「有必要舉全公司之力構築品牌保護體制」。

  全球最大的軸承企業SKF方面,將由董事負責領導倣冒品對策小組,將與全球的事務所、工廠和法務部門合作,讓經營層了解倣冒品對品牌帶來的風險。

  日本企業方面,全球最大的拉鏈企業YKK提出「維持和確立品牌價值」,正在制定倣冒品對策。該公司在全球的縫製工廠開展遊説活動,勸説工廠不要使用假貨,並與全球各國的海關構築合作關係,在全世界取締倣冒品。

  中國也將加急構築體制,以洗刷「假貨大國」的污名。去年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省廣州市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産權法院。有聲音指出中國的法院「最近對待外資企業變得越來越公平」。



日本要用新招封堵中國倣冒品

2015/03/06
日本財務省3月4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日本查扣倣冒品首次超過3萬宗。為阻止假名牌等倣冒品的流入日本,日本政府將強化海關的入境檢查,還將調整制度,讓企業更容易提出查扣倣冒品的申請。已從從受害企業廣泛收集倣冒品的辨別方法等信息。

日本海關查扣的假名牌商品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假名牌等「侵害知識産權物品」的查扣起數比2013年增長了14.0%。連續5年出現增長。來自中國大陸的倣冒品佔整體的92%。 非法使用動漫形象和品牌商標的商品正在增加。特別是嬰幼兒背帶和相機電池等假貨,誤以為真貨使用存在很大危險,而其流入日本也呈增長趨勢。

  為了阻止越來越多的倣冒品流入日本,日本政府將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具體來説,為了促使企業更加積極地向海關申請查扣倣冒品,將把申請的有效期限延長至4年,達到此前的2倍。計劃於近期修改政策,將從4月開始實施。

  所謂查扣申請是指,為了防止非法使用商品設計和商標假貨等對企業造成傷害,企業可申請海關予以取締。告知海關知如何分辨本公司産品等信息有助於海關高效取締倣冒品。

  此前查扣申請的有效期限只有2年,到期後企業必須重新提交材料等。對於企業來説需要花費一定費用,因此在認為損失不大的情況下,很多企業會放棄提出申請。

如果降低申請成本使得申請起數出現增多,將有助於海關收集取締倣冒品所必須的信息。從而將産生減少假名牌等倣冒品的效果。

  日本財務省統計顯示,查扣的物品全部以與正品價格流通的話,將造成180億日元的經濟損失。

  由於日本對進口假名牌等倣冒品的處罰力度較輕,「很多人無所忌憚地從事該行業」(海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