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9, 2013

聯想能否走出「盛極必衰」怪圈

2家電腦企業對台灣來說太多?

2013/10/29
  近來有市場觀測認為台灣兩大個人電腦廠商宏碁和華碩電腦或將合併。在與平板電腦的競爭下,個人電腦的銷售日趨低迷。在這樣背景下,兩家企業將在多大程度上相互接近呢?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
事情始於今年8月底。當時由於宏碁業績低迷,市場上傳出了投資銀行已開始推動宏碁和華碩電腦等進行合併和併購的消息。對此,宏碁創始人兼大股東施振榮表示將順其自然,顯示了靈活姿態。

 9月中旬,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在被問及與宏碁的合併時表示,華碩對各種可能性持開放態度。關於兩家企業將合併的觀測進一步升溫。

 據美國調查公司IDC統計,從2013年7~9月期個人電腦供貨量來看,排在第4位的宏碁和第5位的華碩電腦均比上一年同期減少34~35%。其原因是 作為主力市場的個人需求的銳減。而排名前三的企業在法人需求領域具有優勢,供貨量實現微增。宏碁和華碩電腦與前三位企業的差距明顯。「這樣下去台灣企業將 全軍覆沒」,整個行業的危機感日漸高漲。

 在台灣,宏碁和華碩電腦按英語首字母被稱為「2個A」。華碩電腦創始人兼董事長施崇棠曾是宏碁的技術人員,兩家企業可謂同出一脈。法國證券公司里昂證券 亞太市場部(CLSA Asia-Pacific Markets)認為,合併後,兩家企業筆記本電腦的全球份額將達到20%以上,將成為業界最大企業,屬於「雙贏關係」。

  另一方面,市場上也有很多觀點認為,「(兩家企業的)市場和商品大幅重疊,效果難以期待」。如果與2013年4~6月期時隔7個季度出現營業虧損的宏碁進 行合併,業績仍然穩定的華碩電腦有可能吃虧。也有觀點認為,為加強智慧手機業務,「華碩電腦反而應與經營困難的宏達國際電子(HTC)進行合併」。

  宏碁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振堂曾一度否認合併的可能性。不過,每當合併話題的一齣,該公司的股價就出現暴漲。這也可以認為是市場發出的一個信號:2家個人電腦企業對於台灣來說太多。
 
 
 
 
 

聯想能否走出「盛極必衰」怪圈

2013/10/29
     中國聯想集團進軍全球的步伐仍未停止。在個人電腦領域,聯想通過將美國IBM和日本NEC業務收歸旗下,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而下一個目標則對準了智慧手機。聯想接連不斷的驚人舉動的背後,是其對美國戴爾等過去的高科技王者相繼隕落這一盛極必衰的怪圈的焦慮。

 
     NEC的誤判

 「即使繼續談下去,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展」,7月上旬,NEC社長遠藤信博聽到了一個消息。持續了半年的談判就此無果而終。

 與NEC談判的對手正是聯想。自去年底起,圍繞手機終端業務整合問題,NEC幾乎每週都與聯想取得聯絡,並秘密地展開相關磋商。


正在對業務進行篩選和集中的NEC當初描繪了一張藍圖。那就是通過與聯想進行業務整合,將持續虧損的手機子公司從合併子公司中剝離,並在聯想的主導下重振 經營。2年前,NEC曾與聯想在個人電腦業務方面實現整合,並使該業務成功走上發展軌道。遠藤曾是無線通信工程師。「即使失去經營權,也想繼續開發智慧手 機」曾是其一度的想法。

  然而,聯想卻遲遲沒有動作。遠藤回顧稱,「聯想與NEC在個人電腦業務領域仍然是重要的合作夥伴,這一點並未改變,雙方關係依然良好。但在推進手機業務整合談判時,卻存在一個雙方無論如何都難以妥協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什麼呢?雖然遠藤三緘其口,但相關人士表示,問題在於「如何處理NEC持有的專利。聯想希望全面獲得包括基地台在內的NEC的通信技術,但 NEC對此表示為難」。遠藤等NEC一方直到最後仍抱有期待,對聯想表示「無論如何都希望達成協定」,但聯想最終都沒有讓步。而NEC則被迫撤出了智慧手 機業務。

     NEC是在什麼階段對聯想的行動和決策做出了誤判呢?

     「去尋找有潛力的收購對象」

  原因之一,可以說是因為聯想以驚人的速度在智慧手機領域擴大了影響力,並獲得了自信。在蘋果推出「iPhone」6年後,智慧手機的主戰場正在從日美歐等已開發國家轉移到中國等新興市場。

  聯想首席執行官(CEO)楊元慶最近面對韓國三星電子和蘋果等領跑者先後發出了信心十足的表態。他表示在新興市場國家至關重要的是低價格產品和中端產品,而聯想在這兩種產品上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聯想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蘋果
在中國大本營,聯想推出的「價格100美元」的低價格智慧手機獲得熱賣,市佔率已經升至僅次於三星的第2位。不僅甩開了蘋果的追趕,而且領先優勢還在擴大。

  觀察全球市場可以清楚地發現,聯想的發展勢頭強于NEC。聯想對收購NEC業務顯然並不迫切,但這並非是對併購戰略本身持消極態度。聯想北京總部每天都會傳出這樣的指示,「去尋找有潛力的收購對象」。

  聯想曾在5年前的金融危機中出現銷售銳減。此後一度陷入虧損,甚至有一段時間被認為處於「破產邊緣」。但是隨後作為主力產品的個人電腦銷售等重新復 甦,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銷售額恢復至338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餘額增至35億6300萬美元。而未使用的融資額 度也達到5億美元。隨時都能動用的併購資金充裕,但聯想採取併購戰略的原因不僅在於此。

  在飛速發展的全球信息技術產業(IT)領域,站在頂峰之時往往意味著走向下坡的開始。這個「全球第一」可能陷入的怪圈似乎也在向聯想逼近。而這或許正是楊元慶不斷採取行動的理由。

    
曾憑藉低價格戰略席捲全球的美國康柏電腦、利用按訂單生產與直接銷售這一「戴爾模式」成為時代寵兒的戴爾、以及吞併康柏的美國惠普(HP)……。時至今 日,眾多的企業都曾在作為IT產品主戰場的個人電腦全球供貨量方面佔據過首位,但所有這些公司都在數年後飽嘗了沒落的痛楚。

     接下來會是聯想?

  聯想剛剛在2013年4~6月超越曾在個人電腦供貨量上全球首位的惠普。接下來陷入「全球第一」怪圈的會是聯想嗎?

  9月到訪日本的楊元慶接受了採訪。

     他在採訪中表示,成為個人電腦全球第一的企業如今全都遭遇了不幸,這是因為有超越這些企業的聯想的存在。但聯想不會。

  楊元慶還表示,聯想在3年以內,非個人電腦業務要佔總銷售額的一半。在數年以內,肯定能看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份額實現大幅增長。

  回答充滿自信,但問題是聯想要以怎樣的方式實現增長呢?雖然楊元慶解釋稱,聯想在新業務領域也有望重現在個人電腦領域取得的成功。聯想還會採取併購戰略嗎?這一戰略曾是其走上個人電腦全球第一寶座的動力。

  「最強有力的競爭者是聯想」,8月上旬一則併購預測報導被中國媒體炒翻。報導內容是有傳言稱加拿大通信設備商黑莓有意將自身出售,而聯想則是最有力買家。

  而在進入10月之後,又有報導稱,聯想計劃將台灣宏達國際電子(HTC)收入旗下。在IT行業,每當出現企業將出售的傳言,聯想都會在買家名單中榜上有名。


 
作為實現增長的開端,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門是在2005年。此後,2011年獲得了NEC個人電腦業務的經營權,並在德國和巴西相繼展開了併購。

  聯想在成為個人電腦全球第一之前,用於併購的資金總額超過2000億日元。中國國內一位外資證券分析師稱,「相比開發,聯想是更重視銷售的企業。通過併購,聯想獲得了先進技術並縮短了開發時間,然後再面向中國市場進行巧妙改良來擴大業務」。

     聯想的締造者

     創造這一經營哲學的人物並不是楊元慶,而是柳傳志。柳傳志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Legend Holdings)的董事長,同時也是聯想創始人,是一位歷經艱難險阻取得成功的經營者。

  今年6月28日,在法國巴黎,柳傳志面對法國知名企業的經營者,信心十足地闡述了聯想控股和聯想的業績。他表示聯想的併購全都取得了成功。在10年裏,銷售額增至10倍,而利潤也增至5倍。

     在訪問法國期間,柳傳志還與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舉行了會談。

  柳傳志已近70,比楊元慶年長許多。雖說其已退居二線,領袖風範卻依然健在。柳傳志將聯想交給了楊元慶,但作為上屬公司聯想控股的董事長,仍在發揮影響。一位聯想相關人士透露,「楊元慶在遇到重要決策時都會逐一和柳傳志商量」。

 聯想的誕生,即柳傳志成功故事的起點可以上溯至1984年。當時在鄧小平的帶領下,掀起了引進市場經濟的浪潮。當時曾是中國政府下屬研究機構「中國科學 院」研究人員的柳傳志聯合10位同事組建了聯想。註冊資本為20萬元。而最初的總部則設在中科院院內一個簡陋的小辦公室內。


柳傳志等人曾嘗試乘上改革開放的浪潮發展公司,但當時未能獲得生產許可,結果只能偃旗息鼓。作為變通的手段,柳傳志奔赴香港,獲得了美國廠商的銷售代理 權。第二年,在開始銷售自主品牌產品後,柳傳志隨即集中精力搞銷售。並拋棄了創業時的經營側重點的順序「技工貿(技術、生產、銷售)」,而是將優先順序改 為「貿工技(銷售、生產、技術)」。

  柳傳志曾表示,與其開發不知道能否普及的新技術,不如有效地擴大業務。而其通過併購的方式來擴大業務,也始於這一時期。

     在被懷疑的眼光下

     IT、房地產、化工、農業、消費服務……,聯想的投資對象迄今為止已經超過200家,涉及諸多領域。2011年曾出資多家「白酒」廠商,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另外聯想旗下還擁有風險投資公司,正在發展成一大投資集團。


 
     聯想集團的成長似乎也在沿襲老聯想的發展模式,繼續在IT行業裏實施併購戰略。但無論併購的眼光多麼銳利,也不管擁有多麼雄厚的資金實力,這都無法保證聯想今後也能繼續發展壯大。

     這並非是因為其沒進行獨自的技術革新。而是由於隨著企業不斷壯大,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和軍情五處建議禁止使用聯想電腦」--英國《獨立報》7月底發佈了這麼一條標題新聞。該消息稱聯想電腦帶有黑客功能,有洩漏重要信息的危險。
  在歐美,認為中國產IT設備等同於間諜設備的觀點總是此起彼伏。和中國華為技術與中興通訊一樣,聯想也處在懷疑的眼光之下。

     擋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壁壘

     事實上,聯想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密切,危難時刻還曾得到政府的救助。
     「能否把電腦也作為家電下鄉政策補貼對象?」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聯想在2008年夏天陷入經營困境,據悉柳傳志找到擔任領導層的老朋友請求幫助。最終政府決定在刺激經濟的措施中將電腦列入補貼對象, 使聯想得以大批量地在農村銷售低價產品。儘管公司扭虧為盈,擺脫了困境,但柳傳志的聯想與中國政府關係的不同尋常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聯想的大股東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柳傳志曾經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也就是說聯想上屬公司的大股東其實是中國政府機構。另外柳傳志還曾是全國人大代表,他本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有密切聯絡。

     儘管楊元慶反駁稱,聯想是中國透明度最高的公司,但歐美等國仍越來越警惕。智慧手機等通信設備直接關係到信息安全,各國政府對其敏感程度甚至超過了電腦。

     智慧手機如果成為繼個人電腦之後又一成熟產品的話,與蘋果和三星等領先集團相比,像聯想這樣的「追趕者」肯定會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但聯想能否充分利用好這一有利局面。中國政府的背景是否會在無形之中成為拖累。聯想還要面對諸多擋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壁壘。

     (阿部哲也、林英樹、深尾倖生)





聯想在縮小的電腦市場上快跑

2013/08/16
中國最大個人電腦廠商聯想集團的業績在持續快速提高。在全球個人電腦需求縮小的背景下,聯想的市佔率卻穩步提高,最終奪得了世界第一的寶座。聯想8月 15日發佈的2013財年4~6月財報顯示,聯想確保了2位數的增收增益。通過併購(M&A)以及鞏固中國市場的措施,聯想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今後,培育 繼個人電腦之後的產品市場、以及如何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上盈利,將是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

 
我們的確是個人電腦的世界最大企業,這極具劃時代意義——聯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楊元慶8月15日在電話財報發佈會一開場就這樣說。楊元慶 之所以強調表示「的確」,是因為2家主要的美國調查公司均認定聯想的市佔率最高。高德納公司去年7~9月剛剛公佈聯想排名第1位,爭奪首位的美國惠普公司 (HP)便提出了異議,而此次聯想要堂堂正正表明自己是世界第一。

  個人電腦市場由於受與平板電腦(多功能便攜終端)激烈競爭的影響,需求正在放緩。尤其是平板電腦在日美歐正迅速普及,一直以已開發國家為主要銷售目的地的惠普和(HP)戴爾等美國個人電腦巨頭普遍出現了業績惡化。而新興市場國家銷量佔比較大的廠商則相對提升了存在感。

 
據美國調查公司IDC統計顯示,2012年個人電腦全球供貨量比去年減少4.0%,為3億4920萬台。預計2013年將減少7.8%,2014年減少1.2%,今後市場將持續萎縮。

  觀察具體構成可以發現,已開發國家2013年銷量預計減少10.8%,將出現大幅負增長。與此相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僅減少5.7%。在市場整體萎縮的背景下,將重心放在新興市場國家的廠商的銷售下滑幅度較小。


  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強勢還表現在聯想的結算數據上。4~6月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加10%,為87億8709萬美元,純利益增加23%,為1億7393萬 美元,均確保了2位數的增收增益。聯想銷售額的約80%由個人電腦賺得,而該業務的重心便是中國市場。聯想原本是中國科學院出資成立的一家企業,通過 2004年收購美國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而一躍登上了世界舞臺。然而,由於IBM帶來的沉重負擔以及金融危機造成的世界經濟倒退等原因,聯想業績在一段時 間內出現了低迷。甚至被迫採取了裁員等重組措施。

聯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楊元慶
中國政府將個人電腦列為家電下鄉政策的適用對象,這成了聯想發展的轉機。除了補貼拉動需求之外,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商品化及市場營銷戰略都取得了成 效。在此基礎上,聯想一方面堅守著固若金湯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採取了通過整合NEC個人電腦業務等併購措施進軍全球市場的「雙拳戰略」,在不斷縮小的個 人電腦市場上成功地生存下來。

  聯想面臨的問題是過於依賴「個人電腦」和「中國市場」的收益結構的轉型。從4~6月不同地區的營業利潤來看,中國為1.47億美元,其他地區加在一起 也不過才6400萬美元。另外,相當於中國營業利潤的98%的1.44億美元來自個人電腦業務。楊元慶近年來提出了「PC+」的口號。作為繼個人電腦之後 的新業務支柱,聯想在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多功能便攜終端)的市場培育方面加大了力度。在智慧手機方面,以銷售實力較強的中國市場為中心開始進行拓展,據 高德納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4~6月聯想手機的全球市佔率為4.7%,排名全球第4位。即便如此,聯想仍然難以望及排名首位的三星(31.7%)及蘋果公 司(14.2%)的項背。聯想為培育能取代個人電腦成為收益源的商品,在強化開發能力的同時,也有可能尋求新的併購……

(川瀨憲司 香港、岡田信行 矽谷 報導)




聯想向NEC手機部門出資沒談攏

2013/07/17
       預計NEC將放棄與中國聯想集團正在進行談判的手機業務整合。NEC原本希望在聯想的主導下重振虧損的手機業務,但在出資比例等條件上,雙方未能談攏。考 慮到憑藉一己之力難以維繫業務結構,NEC將退出智慧手機業務。專注發展其他公司投入較小的傳統手機,通過大幅壓縮手機業務,加快改善收益的步伐。

       在智慧手機市場上,由於美國蘋果和韓國三星電子的突飛猛進,日本國內手機生產商長期陷入苦戰。在日本國內市場上,NEC曾以27%以上的份額獨佔鰲頭,但目前已經跌至第八位,份額僅為5%左右。年業務規模在2600億日元以上。

       NEC的手機業務由子公司NEC卡西歐移動通信負責開展,該公司的債務已超過資產約600億日元。該公司得到了卡西歐計算機、日立製作所的注資,NEC承 擔業務責任。從今年夏季商戰開始,日本最大手機運營商NTT DoCoMo啟動了提高索尼與三星智慧手機折扣率的「雙箭頭戰略」,NEC卡西歐的銷量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打破困境,NEC卡西歐從去年年底開始與聯想進行談判,考慮通過聯想注資等方式進行業務合併。NEC與聯想曾經開展過個人電腦業務的整合。在手機領 域,NEC也希望聯想出資過半,把業務運營委託給聯想,但未得到聯想的同意。在今後,雙方還將繼續就轉讓NEC的部分手機專利進行探討。

        由於整合談判觸礁,NEC把矛頭指向佔據銷量一半以上的智慧手機,準備封凍新的開發項目。「卡西歐」品牌智慧手機也在封凍之列。NEC卡西歐的大部分員工 將調往集團旗下的其他公司。包括聯想在內,如果出現願意在手機業務上出資過半的企業,還有可能重新考慮業務合併。

         聯想今年4~6月的個人電腦銷量榮登世界榜首。在智慧手機領域,聯想起步較晚,為了獲得銷量和開發技術,今後可能還會與其他日本國內的手機企業展開合作談判。






楊元慶的夢將承受考驗

2013/09/13
       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聯想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今後每年將推出50款智慧手機新產品,計劃到 2016年將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由目前的14%提高至50%,使之成為與個人電腦並列的支柱業務。聯想將以新興經濟體為中心開拓市場, 挑戰美國蘋果和韓國三星電子的2強格局。

楊元慶
       聯想2013年4~6月期的全球個人電腦供貨量超過了美國惠普(HP),位居全球第一。

       楊元慶表示,鞏固中國市場和企業客戶,針對新興經濟體和已開發國家個人市場的戰略取得了成效。下一個目標是將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及平板終端整體爭做全球第一。

        聯想目前在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銷售智慧手機。今後還將在中東等其他新興經濟體擴大業務,以廉價機型和中檔機型為中心強化銷售。計劃每年推出50款高中低檔新機型,爭取先在增長市場確保市佔率。

 
        關於向日本市場投放手機,楊元慶表示,希望儘早進入,不過還沒有具體計劃。

         在平板終端方面,除了新興經濟體外,聯想還將開拓已開發國家市場。從面向企業的的高檔機型到低價格機型,將擴充產品線,以對抗蘋果等廠商。目前,個人電腦 佔聯想銷售額的8成左右,聯想計劃到2016年,將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在銷售額中的佔比提高至50%,從而擺脫對個人電腦的依賴。

         蘋果9月11日發佈了比之前產品便宜的智慧手機「iPhone 5c」,楊元慶認為這證明蘋果十分重視中國市場,雖說是廉價版,但是和聯想的產品比起來還是很貴。在新興經濟體投放重要的廉價機型和中檔機型方面,聯想的競爭力更強。

        美國調查公司IDC統計顯示,2013年4~6月聯想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和平板終端的合計市佔率為7%,排名全球第3,不過和智慧手機方面實力強勁的韓國三星(24%)和美國蘋果(14%)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分析:聯想與當地企業競爭激化 關鍵在提升品牌號召力

 聯想希望將個人電腦領域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但這一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聯想曾經將與NEC的手機業務整合定位為全面進入日本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市場的立足點,但目前談判已經破裂。由手機運營公司來銷售智慧手機等終端的商業習慣與個人電腦不同,因此雙方未能達成協定。

 
而在聯想具有優勢的新興市場國家市場,當地廠商則在不斷崛起。在印度,Micromax和卡魯博(音譯)等在世界毫無名氣的當地企業以1萬盧比(約合人民幣920元)商品為武器正在提高了份額,而在中國銷售1千元左右智慧手機的新興企業也在增加。

  美國IDC調查顯示,在除日本之外的亞太市場,當地廠商的份額合計接近40%。其規模超過世界2強韓國三星電子和美國蘋果的份額合計。IDC首席分析師Frank Gens表示,「今後拉動智慧手機市場增長的將是銷售低價格智慧手機的當地企業」。

 聯想加強對抗新興廠商的低價格產品,但如果捲入價格競爭,利潤空間將收窄。如果不提高品牌號召力,將遭受三星、蘋果以及當地廠商的夾擊。

  在個人電腦領域,聯想憑藉成本競爭力擊敗了美國戴爾和惠普,而如今聯想將面對仍然籍籍無名的競爭對手。聯想計劃不再單純依賴個人電腦,而是積極拓展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以此來保持增長,但在變化比以往更加劇烈的IT領域,其脫穎而出的實力將承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