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人民銀行為防泡沫和保穩定苦慮

人民銀行為防泡沫和保穩定苦慮

2013/10/30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正為如何在防止泡沫的同時確保市場穩定而苦思焦慮。為避免短期金融市場出現混亂,人民銀行在10月29日時隔兩周重啟資金投放。在貨幣過剩的背景下,中國的房價持續上漲,貨幣政策的掌控難度在不斷加大。


 
       人民銀行在10月29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向市場投放了130億元的資金。這是自15日以來時隔兩周再次進行資金投放。在24日之前的每週週二、週四例行公 開市場操作中,但24日之後已經連續3次未投放資金,使得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升至4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人民銀行重啟資金投放的目的是避免出現像6月底那樣的混亂。6月底的短期利率曾一度升至13%,導致上海股市暴跌,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升溫。央行總裁 周小川此次決定確保市場穩定,在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避免混亂壓倒一切。

        中國非常擔心由於貨幣過剩而導致泡沫經濟。隨著美國提前削減第三輪量化寬鬆(QE3)的預期落空,投資資金正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受國外資金流入等的影 響,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長率已經高於今年3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確定的13%的增長目標。6月底中國的銀行理財產品餘額比去年年底增長28%,「影子銀 行」依舊在持續膨脹。由於貨幣過剩,北京和上海9月的新建住宅價格同比增長20%以上。對房地產泡沫重燃的擔憂也在升溫。

        在10月29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貸出資金時的利率比以往高出0.2%,達到4.1%。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資金投放是用銀行 持有的債券作擔保,向商業銀行貸出資金,這一貸出利率出現了上漲。對於公開市場操作的貸出利率上升,也有分析認為人民銀行進行資金投放的目的是讓市場穩 定,沒有放鬆貨幣政策的意圖。

  (土居倫之 上海報導)




中國一石二鳥促人民幣國際化

2013/10/30
        中國政府已決定向英國和新加坡金融機構開放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中國股票和債券的業務。此前只有香港和台灣獲批。隨著在中國境外流通的「離岸人民幣」不斷增加,投資渠道也將變寬。中國正以股票和債券市場為突破口,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中國在10月15日和22日分別與英國和新加坡達成正式協議。此次開放的是被稱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特殊資格,設在英國和新加 坡的金融機構可以單獨向中國政府申請,獲得資格。取得RQFII資格後可以使用人民幣直接買賣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人民幣結算股票「A股」和債券。中國為英 國設定了800億元的投資額度,為新加坡設定了500億元的投資額度。

       中國政府由於擔心投機性資金流入而對人民幣交易進行嚴格管理,來自海外的資本投資受到嚴格控制。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的進出口增長,留在境外的「離岸人民 幣」也在不斷積累,作為最可信指標的存款餘額以香港為中心已經超過1萬億元。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為離岸人民幣的使用提供便利條件。

       採用RQFII方式的話,中國政府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設定投資總額,對於可進行人民幣投資的金融機構逐一進行審核,因此可排除投機色彩較濃的資金與投資 者。估計中國政府今後還將利用RQFII等個別放寬資本管制,在可管控範圍內增加海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資的機會。另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通過新的海 外資金來激活目前低迷的股市。


 
       對於新加坡來說,開放人民幣投資具有緊追香港的意義,離岸人民幣市場今後有望進一步擴大,而香港在這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相當於 央行)局長孟文表示「具有進一步促進新加坡今後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效果」。與中國大陸和香港沒有時差的新加坡正在大力拓展離岸人民幣交易。儘 管先行一步的香港會繼續保持優勢,但新加坡也會穩固其在東南亞的樞紐地位。()

   倫敦努力打造歐洲的人民幣中樞

       英國成為第一個亞洲以外的RQFII解禁對象國,在歐洲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樞」主導權之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訪華期間與中國政府達成這一協議的英國財政大臣奧斯10月15日在北京表示「對於倫敦來說邁出了一大步」。奧斯本曾宣稱「要把倫敦變成西方的人民幣交易中樞」。去年4月在倫敦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開創了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外發行的先例,投資環境不斷完善。

       盧森堡也已經開始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倫敦與歐洲大陸的競爭正日趨激烈。歐洲央行(ECB)總部所在地法蘭克福和歐洲證券與市場管理局(ESMA)駐地巴黎也在關注人民幣的發展前景。英國之所以抓緊與中國談判,其背景就是歐洲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樞之爭。

       以歐洲大陸為主的歐元區將從明年11月起實施統一的銀行監管,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制度和慣例也許會產生分歧。倫敦的金融城一直以來都是包括歐洲大陸在內的全 歐洲金融中心,但這一地位有可能受到動搖。英國與歐元區圍繞人民幣交易而展開競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下一代歐洲金融中心之爭的縮影。

(川瀨憲司 香港、上杉素直 倫敦報導)


三中全會看「壯士斷腕」決心

2013/10/11
由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新領導層已經啟動半年有餘。倡導擴大內需等經濟結構改革的李克強總理能否確立中國未來穩定增長的路線?而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 能否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推動者?在預測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的中國經濟前景之時,世界密切關注的是將於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 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將會確定中長期改革路線的該次會議上,中國領導層是否會對改變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動真格將得以印證。

 
中國經濟政策的總指揮、李克強于9月11日在遼寧省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會議的演說中表示要「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這正是中國新領導層提出的「兼顧增長和改革」的口號,但保持平衡並非易事。

  中國需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利用市場力量提高效率,改變依賴過剩投資的經濟體制。如果不推進這些改革,中國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中國國內的危機感也很強,但意見往往容易偏向於要推進改革需要保持增長。

  在李克強發表演說的5日後,中國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其中包括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 1000公里等截至2015年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方針的具體案例。內容沒有提及新增財政支出,顯示要與經濟刺激政策劃清界限,但在今年上半年經濟減速 日趨明顯的7月以後,中國政府更加關注的是如何支撐經濟增長。

  當然,投資本身並沒有錯,要保持經濟增長,投資必不可少。實際上,在中國的內地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十分落後,應對地震和洪水等災害的設施還不夠完善。

  但是,由於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龐大的投融資資金流入了國有企業,結果導致了設備投資過剩和房地產價格暴漲。而鋼鐵和造船等中國重工業企業的設備開工率目前僅為7成左右,設備過剩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而依賴投資的政策運作如果稍有偏差,將導致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此外,資金大量流向中國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相反民間的技術革新和新商業模式無法得到扶植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1978年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政策,1993年的會議則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三中全會一直以來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承擔著歷史性的責任。

  由政府進行監管的金融、城市和農村不同的土地制度、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的社會保障、缺乏透明度的財稅制度……。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涉及各個領域,根深蒂固。李克強表示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雖然滲出些許悲壯,但也表現出了要推進改革的不易。

  中國新領導層能否邁出推進改革的嶄新的一步。世界第2大經濟體描繪的未來藍圖對世界而言也至關重要。

     (大越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