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的力度
三中全會的力度
(獨立評論員 長平)
儘管「改革」是當下中國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但是就社會變革而言,中國仍然處於兩千年的皇權傳統中。這個傳統的一個特徵就是,大凡新皇帝上台,民間都會翹首以盼,期待休養生息的惠民政策。習近平「登基」以來,民間對「皇恩浩蕩」的期待沒有改變,但是與過去的很多新皇帝不同的事,習近平一再讓人失望。不過沒有關係,無論掌權者如何作惡多端,只要釋放一點改革資訊,民間依然感恩戴德。中共官方昨天傍晚通過新華社宣佈,十八屆三中全會定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今天的中國媒體和網路,幾乎是歡呼雀躍,若干報紙都以大標題套紅的形式發表消息。
我並不願意以一種嘲諷的口吻談論民間的期待,因為這是大多數民眾沒有選擇的選擇。宣導和支持「新公民運動」的許志永和王功權深陷囹圄,上街舉牌要求官員公民財產的「北京十君子」關押至今,江西維權人士劉萍、魏中平、李學梅本周一剛剛受到審判。在中國內地的媒體輿論中,這些事都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即便那些曾經委婉表達過不同意見的媒體,在「三中全會」的美好願望面前,也擺出一副改革為大、既往不咎的架勢。這對那些為呼籲真正的改革作出犧牲的人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和殘忍的事,也讓更多的民眾選擇了順從「上意」、期待「聖恩」的態度。
習近平不僅未能如輿論期待那樣在政治上「去毛(澤東)」化,其大行整風的權力鬥爭手段更是對毛澤東的頂禮膜拜,官方媒體還連續發表荒謬絕倫的反對憲政和普世價值的文章。打擊「大V」和「謠言」的運動,讓社交媒體烏雲密佈。
不過,也許越是寒冷冰涼,越容易讓人感激涕零。黑暗中的一絲光亮容易被放大為整個世界。人們認為,三中全會的希望大過既往,原因一是,其主要內容是經濟改革,比政治改革對中共的風險更小;原因二,其主導者被設定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人當官三十餘年政績平平,卻仍被看作是改革之星;原因三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都進行了一些政策改變;原因四是官方一再自我警醒的「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這個句子故意缺位的主語,其實是指中共政權。如果把中共政權「長治久安」作為改革的前提,政治改革就是奢望,但局部的經濟改革是必經之途。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已經吹風說,「這一輪改革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隨後,中國官方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中心)公開了其為本屆三中全會提交的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被總結為「383」方案,即包含了「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
這個方案內容翔實,不大可能完全虛構,但也不可能全部實施。國研中心只是具有改革傾向的一個參謀者而已,並沒有媒體描述的那樣權威。其中的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有的已經看出啟動迹象。但是,法治獨立、官員財產公佈等涉及政治領域的建議,基本上都是畫餅充饑。
中共愚民宣傳的一個特點,就是會說一些凌空蹈虛的空話套話,這些話模棱兩可,輿論可以各自解讀,期待改革中可以從中看到巨大希望,或者利用這些語句來呼籲變革。本屆三中全會也不例外。
長平
獨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