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彭定康:世界該如何接納中國

王毅與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舉行了會談

2013/10/30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29日獲悉,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10月26日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進行會談,雙方就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問題交換了意見。

     據相關消息稱,福田康夫在北京出席了由中日兩國有識之士共同參與的會議後,與其他與會成員一同在賓館內出席會談。王毅重申了中國的一貫立場,批評安倍圍繞歷史問題的發言,認為這與改善中日關係背道而馳,中國人民無法接受。與此同時,也提出兩國有必要進行對話。



坎貝爾: 與中國共存,日美需要密切合作

2013/10/30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10月29日在東京與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共同舉行了第10次研討會,主題為「新時代的日美 同盟——向未來助跑」。基於中國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正在崛起的現狀,美國前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日美採取共同戰略,以和平方式促使中國融入(國 際社會)非常重要」,強調為了與中國實現共存,日美需要密切合作。

左起為坎貝爾、斯坦伯格、北岡、阿米蒂奇、格林(29日上午,東京)
在有關美國亞洲外交戰略的討論中,參與者一致認為,亞洲的重要性正明顯增強。針對美國轉向重視亞洲的「再平衡政策」,前美國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回顧稱,「此前曾側重於(美軍整編等)安全保障方面」,呼籲採取文化、教育和投資等保持均衡的模式。

  針對美國黨派對立導致內政出現混亂、進而束縛外交手腳的情況,前美國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表示,「日本和世界都在依靠美國。但對於在危機發生之際美國是否真正值得依靠卻感到擔憂」,對美國領導能力的下降表示了擔憂。

  圍繞日本和中韓之間的歷史問題,日本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表示,「需要邀請第三國參加,再次致力於解決歷史問題」。

  針對朝鮮正在推進核武器和導彈開發的問題,CSIS高級副所長邁克爾•格林指出,「要解決問題,日韓關係極為重要」。敦促各方改善兩國關係。




中日韓最早11月舉行副部長級會談

2013/10/30
     中國、日本和韓國已就最早于11月在首爾舉行外交副部長級會談達成基本共識。對日韓的提議持保留態度的中國最近接受了提議。預計屆時將就明年舉行因中日、日韓對立而中斷的3國首腦會談交換意見。

      中日韓首腦和外長會談自2008年在日本召開以來,一直以3國輪流擔當主席國的形式每年舉行一次。今年本應由韓國擔當主席國,明年為日本,但中日關係惡化,預計年內很難舉行,如果無法舉行,副部長級會談上還將確認明年由韓國還是日本擔當主席國。

       由於日本在歷史等問題上與中韓對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去年12月上任以來一直未能與中韓兩國首腦舉行正式會談。當初曾就5月舉行中日韓3國首腦會談進行調整,後因中國的意向,會談未能舉行。





彭定康:世界該如何接納中國

2013/10/30
彭定康: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正在動搖,其前景難料、不穩定因素正在增加。中國等國家不斷崛起,而美國自身則把更 多的精力集中到了國內。但是,無論如何,美國仍然是全球「不可缺少的國家」,全球任何問題沒有美國的參與都將難以解決。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接納不斷崛起 的中國融入全球秩序。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 彭定康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曾佔全球國民總收入(GNI)的近40%,但如今已經跌至23%。中國經濟的規模已經達到美國的一半,而巴西和印度等國也實現了迅速增長。美國和同盟國日歐已失去了主宰全球的地位。

  同時,美國也正在失去要在全球發揮領導性作用的意願。越戰後,美國在對外關係和事物中態度曾變得消極。而如今,陷入僵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正對其產生負面影響。

 而圍繞敘利亞內戰,各國的應對也反映出了一個缺少領導者的世界。所有國家都避免涉及敘利亞問題的背後,不只因為該問題的複雜性,還在於要獲得(更注重國 內的)本國選民的支持並非易事。要應對環境問題、有組織犯罪和武器擴散等問題,國際間合作不可或缺,但各國領導人卻對引導輿論變得消極。

  美國的國力依然遠超過其他國家。同時一直在實現技術革新,而頁岩氣革命又帶來了製造業的復甦。通過從全球吸引最優秀人才,在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學中,42所集中在美國。而美國佔全球防衛支出的40%。在涉及任何問題上,美國今後仍將繼續是唯一的重要國家。
認為中國將主宰全球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雖然對日美歐主導的現有的國際秩序感到不滿,但並未拿出取而代之的「中國模式」。稱讚中國的也僅僅是委內瑞拉和津 巴布韋等一部分國家。由於面臨老齡化、貪污、貧富差距加劇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國經濟難以持續發展。僅僅開放經濟,而不進行政治改革是行不通的。

  中國的和平發展符合全球的利益。全球需要避免被稱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是一位古希臘歷史學家,記述了崛起的斯巴達和盟主雅典之間發生的戰爭)。也 有避開政治改革,讓社會的不滿朝向民族主義的擔心。在亞洲,也正因為中國和日本等國在相關歷史問題上沒有取得和解,因此更充滿不確定性。

  很多國家都存在過度民族主義帶來的威脅。美國共和黨一部分議員圍繞預算問題,險些釀成債務違約風險,這令人難以想象。扭曲的愛國主義正在進一步降低美國的 影響力。21世紀主宰全球的將是思想而不是國家。具有普遍包容性的制度將成為新思想的基石。而自由的政治和經濟的組合才是最佳選擇,這點不會改變。

     彭定康(Chris Patten)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的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先後擔任英國保守黨主席、歐盟委員會對外關係委員等職。自2003年起擔任牛津大學名譽校長。現年69歲。

     <記者觀點>應努力實現中日和解

  一位失去一條腿的退伍士兵拄著拐杖走在飄揚著無數國旗的街頭。這是法國畫家馬奈描繪19世紀普(德國)法戰爭後情景的一幅畫。彭定康對各國重視國內的心理 和民族主義高漲跡象表示了擔憂。認為,戰後歐洲的成果是多次發生戰爭的德法兩國實現的和解,同時指出,「日本和中國有關歷史問題的和解仍未實現」。美國的 衰退和中國的崛起帶來的不穩定局勢的震源地就在亞洲。「如何接納中國」這一課題對日本來說尤為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古川英治





美國77年就指出日本核電站能製造核武器

2013/10/30
 在1974年印度進行核試驗之後,美國卡特政府加強了核不擴散政策。日本10月30日公開的外交文件顯示,1977年美國曾向日本外交當局指出,利用「反應爐級鈽」也可以製造出核武器。

 日本原子能界多年來一直表示,「反應爐級鈽無法用於製造核武器」(日本前原子能委員會成員今井隆吉),但上述文件顯示,美國很早以前就否定了日本一般性說法。美國當時曾反對東海再處理工廠投入運行,此次的文件表明了這一背景。

 據1977年2月23日日本駐美大使東鄉文彥的公務電報顯示,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署相關人士曾對日本駐奧地利大使館官員明確表示,「雖然不希望公諸於眾,但反應爐級鈽無法製造炸彈的通常說法是錯誤的」。

  此外,上述人士還表示,已提高核燃料燃燒度的輕水反應爐產生的鈽與純度高的武器級鈽相比,「爆炸力等方面的可靠性較低」,但「要問能否製造核武器,則不得 不說是可以的」。此外還表示,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韓國打算購買再處理設施之際,「美國曾發揮影響力,迫使韓國放棄採購」。

  作為資源小國,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後半期起,一直在推進核燃料循環利用,即重復利用利用乏燃料再處理提取的鈽,並建設了東海再處理工廠。對此,卡特政權曾反對日本僅僅提取鈽,但最終在為再處理數量設置上限的情況下表示了默許。
ad



土耳其海底隧道開通 有望成為亞歐交通動脈

2013/10/30
    土耳其政府10月29日舉行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底隧道的開通儀式,該海峽將伊斯坦堡分隔東西。該項目由日本大成建設承建,日本政府提供了日元貸款,在日本 的技術和資金援助下得以實現。土耳其政府表示通過地鐵預計每天可運輸150萬人。該隧道有望緩解歐洲和亞洲間的交通擁堵,提高城市功能。

     隧道等的建設費用約為1500億日元,包括約1.4公里的海地部分在內,此次開通了約13.6公里的區域,相當於5站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齣席了開通儀式。

     土耳其一直在對連接海底隧道新路線的現有路線進行修整,計劃2015年使現有路線和新路線相連。海底隧道白天將用於運輸旅客,晚上用來運輸貨物,今後有望成為連接歐洲和中東、亞洲的物流大動脈。

       伊斯坦堡位於海峽西部的市區過去便相對繁榮,近年來東側市區的開發也在加速,兩岸的人員往來不斷增多。交通運輸手段方面,除了船舶之外,海峽上還架有2座 大橋,不過由於每天橋上來往車輛超過40萬輛,交通十分擁堵。隧道開通後,每天可運輸150萬人,有助於緩解交通擁堵狀況。(花房良祐 伊斯坦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