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0, 2015

安徽六市稻米田嚴重失收 揭袁隆平超級稻疑隱瞞品種缺陷

安徽六市稻米田嚴重失收 揭袁隆平超級稻疑隱瞞品種缺陷

852a
為保障糧食供應安全,內地在九十年代中啟動「中國超級稻育種研究計劃」,由後來獲得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之名的袁隆平帶領,透過改造水稻基因,以提高稻米的產量,袁隆平更在2004年獲世界糧食基金會授予世界糧食獎。
然而計劃發展十多年後,當官方不斷宣傳計劃如何達成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包括於2000年、2005年及2011年實現了百畝連片單産700公斤、800公斤及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標後,更把目標產量推高至1000公斤。但原來在強調產量的同時,內地傳媒卻揭發,「超級稻」品種疑有缺陷,不單容易受稻瘟病影響,而全國數字更顯示,所謂的高產量,數字更有造假之嫌。
《南方周末》報道發現,雖然現時超級稻計劃的目標產量試驗水平為平均畝1000公斤,但2013年全國水稻平均畝產量卻僅得447.8公斤,換言之跟目標相距甚遠,甚至跟2000年時的700公斤亦有一段距離。
而在安徽,六個種植超級稻二期推出品種「兩優0293」的地方,包括蚌埠、安慶、合肥、滁州、馬鞍山、淮南等,更遭遇上水稻大面積減產、絕收的情況,「穗子以下逐漸變灰乃至變黑,掐斷了輸送養分的通道,500公斤的產量變成了50公斤,甚至顆粒無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
報道引述當地農民指出,「兩優0293」內外包裝不一致,其中外包裝顯示抗性5.6級,即發病率不到25%,內包裝又說明抗性最高9級(級別越高,抗病能力越差,9級為最高級別),即發病率有可能超過50%,甚至達到100%,認為涉及虛假宣傳、刻意隱瞞品種缺陷的情況,令他們受到重大損失。
當地農民把矛頭直指以袁隆平之名成立的種子生產企業「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曾向該公司查詢回應,獲回覆指種子減產絕收主要是因區域性的突發異常天氣,又指安徽的品種普遍都出現了稻瘟病的狀況,但表示願意向農民提供補償。
農業部公告(第706號)就指,「兩優0293」適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但安徽省農業委員會下屬的種子管理總站就已經向這個超級稻明星品種下「逐客令」,且多次向國家農業部上書,要求重新審定超級稻兩優0293的種植區域不再包含安徽。
再翻查資料,超級稻最早源於日本,但八十年代初日本發展超級稻時,卻只為餵飼動物才開發的高產量「飼料稻」,換言之當時似乎不是用作人類食用;事實上,就算在2013年,日本超級稻產量達11萬噸,但全部仍是用於動物飼料上,明顯跟內地的發展方向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