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3, 2015

中國與俄羅斯的不同 二戰勝利70年1.6萬士兵參加 俄紅場大閱兵 習近平攜妻伴普京閱兵 南海掀起填海造地競賽

 

中國與俄羅斯的不同

2015/05/11
俄羅斯5月9日舉行了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活動。為了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干預,日美歐等主要國首腦均拒絕參加,而始終陪伴普丁身邊、行 為舉止猶如「主角」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同樣舞臺有超過50國參加的10年前的反差,成為中國正在動搖的二戰後秩序的象徵。

  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慶祝活動上,習近平處在普丁的右側。與普丁談笑的姿態多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上,突顯了兩國的蜜月關係。

在倡導「和平與和解」的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活動上,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等戰勝國和敗戰國的首腦齊聚一堂。而此次情況則 發生了明顯改變,主要已開發國家首腦均未出席。派出首腦級人物的國家僅限於屬於前蘇聯的中亞各國、古巴和越南等親俄國家,參加的國家數量也僅為約20國。

  1年前,普丁政權將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羅斯,作為大國在戰後首次以武力奪取了主權國家的一部分。普丁借助蘇聯解體以來的首次「勝利」讓國民陶醉 其中,通過加強反美提高了支持率。莫斯科到處都是寫有「勝利」字樣的宣傳板,「前進吧。勝利的火焰在燃燒」等振奮人心的歌曲備受歡迎。

  在慶祝活動上強調的也是「強大」。有1萬6000名士兵參加閱兵,坦克和洲際彈道導彈(ICBM)排成行列。在演説中,普丁向前同盟國表示了謝意,但暗中批評美國稱,「軍事集團式的思維將威脅世界穩定」。

  但普丁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巨大。由於遭受歐美的經濟制裁,俄羅斯貨幣盧布出現暴跌。此外,再加上世界性的資源價格下跌,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

  過去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是與今天俄羅斯的姿態不無關係的國家間「力量」較量。但是,與當時存在決定性不同的是,「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的加深」(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利特)。

 經濟全球化這一現實將單純依賴力量的俄羅斯逼入了困境。在經濟左右政治的時代,顯示出壓倒性存在感的國家並非俄羅斯,而是中國。在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後,中國實施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舉措,支撐了世界經濟。

  而讓世界再次認識到這種力量的是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這是對美國主導的戰後金融秩序的挑戰。在南海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端的菲律賓和越南也參與其中。此外,英德法也競相決定參加,而對透明性表示擔憂的日美則處在劣勢地位。

  俄羅斯因通過力量改變現狀而加深了孤立,中國雖然炫耀力量,卻同時加強了凝聚力。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顯示出的充滿自信的行動彰顯出掌握世界經濟決定性一票的中國將在政治和外交領域進一步加強存在感。

  比任何國家都清楚這一點的或許就是中國。「希望聽聽推定中日關係發展的見解」,習近平主席在4月的首腦會談中,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如此表示。在那之前,將 越南最高首腦邀請到北京,就擴大經濟合作達成了協議。考慮到本國經濟的減速,中國在經濟方面將向「假想敵對國」靠近。「政冷經熱」正在成為防止歷史錯誤重 演的制動器。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莫斯科 古川英治

 

俄羅斯不是在崛起,而是在衰退

2014/04/11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洛賓·尼布利特:

     記者:在俄羅斯和中國等國,憑藉力量説話的理論似乎重新抬頭,對此您怎麼看?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洛賓•尼布利特
     洛賓·尼布利特:正如19世紀至20世紀初,國家間的競爭日趨激化,憑力量説話的現象的確十分突出。不過,經濟的全球化産生了與當時完全不同的狀況。創造財富的企業並非屬於某個國家,而是構築了全球性的供應鏈。憑藉軍事力量支配國家的方法阻礙了企業活動,將經濟增長的萌芽毀於一旦。

     俄羅斯並不是在崛起,而是一個在衰退的國家。因此才拼命維持其大國地位。(與全球化背道而馳)力爭保持勢力範圍的俄羅斯註定會失敗。與之相對,中國則在尋求平衡。其原因在於,一方面中國希望恢復歷史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中國很清楚樹敵將對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記者:有觀點指出美國的衰退是俄羅斯失控的原因,您怎麼看?

     洛賓·尼布利特:美國的領導力曾被過度誇大了。美國只在遭受恐怖襲擊後的短時期內顯示出了其壓倒性實力。阿 富汗局勢迅速惡化,伊拉克戰爭的成功也未能持續很長時間。冷戰結束後,主導中歐和東歐整合的是歐盟(EU)。戰爭確實削弱了美國的實力,但也讓美國重新認 識到軍事並非指導力的核心。如今,美國已開始有選擇性地參與國際問題。

     烏克蘭危機方面,歐巴馬總統扮演著傳統指導者的角色。雖然軍事介入敘利亞在美國國內並未獲得支持,不過對抗俄羅斯卻獲得了超黨派的支持。其原因在於這涉及 到地緣政治學上的利益,取得冷戰勝利的美國是不可能讓俄羅斯收回烏克蘭的。儘管無法派軍隊介入敘利亞局勢,不過美國選擇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對抗。

     記者:美國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的重心回到歐洲了嗎?

     洛賓·尼布利特:歐巴馬政權重視亞洲的戰略並不是從歐洲向亞洲轉移,而是從中東向亞洲轉移。對美國而言,歐洲一直是其在全球保持影響力的基礎。雙方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經濟結構,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同盟國。在多極化時代,美國離開歐洲將無法發揮其領導力。

     記者:在經濟上與俄羅斯相互依存的歐洲在對抗俄羅斯方面能夠與美國團結一致嗎?

     洛賓·尼布利特:將俄羅斯引入歐洲的想法在普丁統治的時代已經煙消雲散。歐美正在靈活應對。通過對俄羅斯實 施不太嚴厲的制裁向俄羅斯釋放了能夠對俄羅斯經濟構成打擊的信號。德國總理梅克爾已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反撲,歐洲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制裁措施,哪怕 制裁將傷害到自身。歐洲的意志十分堅定。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古川英治

     洛賓·尼布利特(Robin Niblett):曾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任職,從2007年開始擔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英美的外交政策和歐美關係等。于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年52歲。

 

二戰勝利70年 新武器亮相 1.6萬士兵參加
俄紅場大閱兵 史上最強

莫斯科紅場上,整齊的士兵方陣魚貫步操,先進的俄軍最新武器陸續亮相。俄羅斯昨天舉行該國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紀念二次大戰勝利70周年,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藉此一方面展示軍力以示重振大國雄風,另方面在遭受西方制裁下,拓展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新盟友。
普京昨天在大閱兵開始前發表講話,說「我們感激英國、法國和美國人民對勝利的貢獻」,強調國際合作很重要,但指「過去幾十年我們見到有人嘗試建立單極世界」,暗批美國。
普 京講話後閱兵正式開始,俄軍共派16,500士兵參加,人數比2010年65周年慶典多一半以上。士兵組成42個方隊,整齊步入紅場。參加步操的外國方 隊,由五年前的3個增加至10個,當中以首次參加紅場閱兵的中國解放軍派112人最多,整體步操方陣數目亦由五年前的30個增至52個。

展示RS-24洲際導彈

徒步方隊之後,輪到機械方隊進場。俄羅斯今年閱兵共展示194台軍事裝備,是去年的1.5倍。最後登場的空中方隊,共143架軍機和直升機飛越紅場上空,接受檢閱,數目是去年的兩倍。
這次閱兵分「歷史」和「現代」兩部份,士兵在「歷史」部份穿上70年前的蘇聯紅軍軍裝,展示T-34型坦克、CY-100式自行火炮等二戰經典武器。
在 「現代」部份,俄軍多款最新武器亮相,包括T-14「阿瑪塔」主戰坦克、RS-24型「亞爾斯」洲際導彈、「聯盟SV」自行榴彈炮、「回力鏢」輪式裝甲 車、「庫爾干人-25」履帶式裝甲車和「短號」反坦克導彈,向外界展示普京主政這十多年來着力更新蘇聯年代舊軍備、重振俄羅斯軍力的成果,其中上周四綵排 時「死火」的「阿瑪塔」主戰坦克順利駛過,引起最熱烈掌聲。
跟十年前的60周年慶典比較,紅場上士兵和武器多了,主席台卻冷清得多。當年普京跟美 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領導人同坐主席台,現在俄因烏克蘭危機與西方交惡,美、英、法這些二戰同盟國領導人昨天都不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刻意迴避至 今天才訪俄,在無名士兵墓前獻花。

發展中國家領袖撐場

昨天出席閱兵的2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領導人,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埃及總統塞西、古巴領導人勞爾、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津巴布 韋總統穆加貝等,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與二戰無甚關係,純粹賞面「撐場」。
俄羅斯政府對受西方領導人抵制,表示不以為然,稱不會影響慶祝氣氛。俄羅斯另外25個城市,昨天亦有軍方巡遊,共涉2.5萬士兵以至核潛艇。但在西伯利亞城市赤塔的閱兵,有BUK防空導彈系統突然起火。這款導彈據稱去年在烏克蘭錯誤擊落馬航MH17空機。
法新社/美聯社/中新社/俄羅斯衞星網

俄閱兵展示新武器

T-14「阿瑪塔」(Armata)主戰坦克
為俄羅斯自動化坦克新一代旗艦型號,配備125毫米口徑主炮、30毫米口徑輔助炮、12.7毫米口徑機關槍及可發射導彈的遙距控制炮塔

「聯盟」(Koalitsiya)自行榴彈炮
重55公噸,配備152毫米口徑大炮,可輕易摧毀敵人的核碉堡及防禦部署
「庫爾干人-25」(Kurganets)裝甲運兵車
重25噸,安全度更高,槍炮可遙控,是俄羅斯新一代自動化裝甲車,旨在取代蘇聯時期的運兵車
「回力鏢」(Boomerang)裝甲運兵車
為兩棲八輪裝甲車,車尾裝有螺旋槳,車頂可加裝自動炮塔

「短號」(Kornet)反坦克系統
車上裝有八枚導彈,每側四枚,專門用來對付敵方的裝甲車
資料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衰退下大陣仗 不屈於西方


■閱兵儀式展示了RS-24洲際彈道導彈。路透社
【拆局】
俄羅斯在經濟衰退之際搞大閱兵,難免被質疑勞民傷財,但分析指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經濟制裁、外交孤立,此時更應搞大二戰勝利日閱兵,以示不屈於西方壓力。
蘇俄在二戰約死了2,600萬人,比起美、英、法這三個盟軍主要國家死亡人數加起來還未到200萬,慘重得多。就像抗日戰爭對於中共那樣,蘇俄政權以紀念「衞國戰爭」鼓動愛國主義和維持認受性,逢五逢十年份都大搞慶祝。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李莉表示,俄羅斯在大閱兵「毫無保留」地展示新武器,包括新型戰略導彈,對內向民眾展示近年軍隊現代化改革成果,給國民一種強烈的自信,對外則發出俄軍實力不可輕視的訊息,向美國和北約表明他們有實力應對家門口的壓力。
俄羅斯七成人在二戰失去家屬,不少民眾抗拒過度政治解讀勝利日慶祝,認為失去紀念戰爭犧牲者的原意。一名教師說:「為甚麼要渲染世界領袖是否出席?他們還是想想如何多謝自己的老兵好了。」
中新社/英國《獨立報》/美國《紐約時報》

習近平攜妻伴普京閱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三)與夫人彭麗媛(左二),跟俄羅斯普京(中)同坐主席台。路透社


■中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百多名士兵都有參與今次閱兵。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俄方邀請的貴客,昨攜夫人彭麗媛登檢閱台,這是習近平首度在國外閱兵,也是獲邀出席的20多國政要中,唯一攜夫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同坐,並肩閱兵的外國政要,彰顯俄方對中方的重視。昨也是中國解放軍儀仗隊首度參加紅場閱兵。
習近平坐在普京右邊,夫人彭麗媛穿旗袍披紗巾緊挨其右,在一色男人的觀禮台尤顯特別。當解放軍方陣出現時,習近平夫婦起身揮手致意,普京也起立鼓掌,並與習頻頻耳語。西方媒體指出,在美歐制裁孤立俄羅斯下,中俄最高領導人並肩閱兵,對外釋放中俄結盟的強烈訊號。
參 加閱兵的中國軍人全部來自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三名旗組成員護衞五星紅旗,三名指揮長成一列行進,其餘96名官兵編成8乘12的長條隊列,陸海空各成4列行 進;他們步伐每分鐘116步,每步75厘米,與俄國軍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厘米的大正步不同,顯得斯文有韻律。為他們伴奏的曲子是中俄兩國都很熟悉 的二戰俄國名曲《喀秋莎》。
鳳凰網/央視

歐美紀念 警告戰爭不遠


歐美多國前日舉行二戰勝利日紀念活動,美國56架二戰古董軍機飛越華盛頓禁飛區(圖),展示歐、美敵愾同仇,法國總統奧朗德未忘烏克蘭戰事,警告戰爭既不抽象亦不遙遠,而是在不遠的烏克蘭繼續發生。
包括B29轟炸機在內的56架二戰古董戰機,分成15個方隊,象徵珍珠港、中途島等美軍在二戰多場戰役,在300多名二戰退伍軍人及數千名參觀者前,飛越波多馬克河、林肯紀念館、國家廣場及國會山莊等美國首都華盛頓多個歷史地標。美國總統奧巴馬致辭,強調美歐團結一致。
法國總統奧朗德向凱旋門無名英雄紀念碑致送花圈:「我們沒有親歷戰爭,會認為它不過是離我們很遠的抽象現實,縱使它其實離我們一點也不遠,在烏克蘭、在中東。」
在 英國,工黨前黨魁文立彬、自民黨前黨魁克萊格及蘇格蘭民族黨黨魁斯特金,放下大選的新仇舊恨,陪同連任成功的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向倫敦陣亡戰士紀念碑致送 花圈。烏克蘭亦70年來首次跟西歐同日舉行二戰結束周年紀念,總統波羅申科說:「我們終於可以從自己的眼光,而不是從俄羅斯的眼光,審視烏克蘭自身的歷 史。」
法新社/德新社

美國防部:中國南海造陸激增至8平方公里

2015/05/11
美國國防部于5月8日發佈了《中國軍力和安全發展報告(2015年版)》,指出中國在南海正在推進「可用做作戰基地」的大規模填海造陸,並稱「很多專 家認為,中國有意改變現狀」。美國國防部有關人士同日表示,估計填海造陸面積達到了2014年底的4倍,同時敦促中國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解決南海爭端。

  報告就中國的南海填海造陸列出了特別條目。指出「2014年中國在南沙群島5個基地進行了大規模填海造陸」。報告稱截至2014年12月後半段,形成了500英畝(約2平方公里)陸地,可以建設港口,通信、監控和後方支援設施,以及飛機跑道等。

  美國國防部相關人士8日估計稱,填海造陸面積截至目前增加至2千英畝(約8平方公里)。同時批評稱「違背了實現和平與穩定的地區願望」。

  報告強調,「中國將重點放在應對東海和南海的不測事態上」。中國正在迅速推進軍隊現代化,警告稱「美軍技術上的優勢地位有可能受到挑戰」。有觀點認 為,中國的國防預算在2005~2014年每年平均增加9.5%,但報告指出中國的國防預算「缺乏透明性,難以估算實際的軍事費用」。

  報告分析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大力開發中遠程彈道導彈和對地對艦巡航導彈等,認為日本和關島美軍基地將進入射程之內,表示了擔憂。同時認為中國還積極涉足網路空間和太空,指出「中國具有全世界最為活躍的太空計劃」。

  報告強調稱,「中國的軍事力量擴大和戰略決策缺乏透明性,周邊地區對中國意圖的擔憂正在加強」。進而批評稱「隨著人民解放軍走向現代化,擔憂或將進一步加強」。

  (川合智之 華盛頓報導)

安倍不去俄國之後

2015/05/1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迪:據説,圍繞是否出席5月9日紅場閱兵式,安倍晉三到最後一刻才放棄。閱兵次日,習近平與普丁並排而坐、親密交談的照片出現在日本報紙。有媒體説習普會「動搖國際秩序」,如安倍出席,那這個標題究竟應怎麼寫呢?想到此不覺莞爾。

       這是習任國家主席後第4次訪俄,這次訪俄,習普再次會談。有人説這是兩人這兩年的第11次會談。這次閱兵,西方陣營集體抵制,但一樣的行動,卻不一樣的心情。我能理解安倍的糾結,莫斯科去或不去都難。

劉迪
       習近平、普丁這兩個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會面,他們談什麼?習普要談的應該很多。國際秩序、經濟結構轉換、能源交通基礎建設等等,都是兩人的話題。普最關心 的,無疑是解除美國的封鎖。習近平最關注的,是把「一帶一路」帶到中亞、歐洲。中俄兩國合作,必將在歐亞大陸建成一個廣闊的市場,一個新增長極。

       習近平普丁兩人,都是各自國家傳統的繼承者。兩國同屬大陸國家,擁有中央集權傳統。普習兩人均肩負巨大民望,同時面臨內外巨大壓力。他們各自擁有自己國家 改造計劃,堅定不移。儘管兩國「戰略夥伴關係」日益深化,「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兩國並無結盟意願,更無計劃。人們注意到,5月9日這天,中國大陸媒體 並未實時轉播紅場閱兵,而是採取靜止畫面、記者口述等間接方式報導。這可以有很多解釋,其中之一,奉行全方位外交的中國,不想過於渲染中俄關係。當然中俄 結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但雙方都否定了這個選擇,這説明兩國政治理性的成熟。在這一節點,不逼中俄結盟,對第三方政治智慧也是考驗。

      日俄關係,自日俄戰爭後從未好過,但安倍普丁兩人個人關係例外。有人説,安倍普丁曾達成「北方四島」歸還方案密約,但因美國干涉夭折。雖然此事無法確認, 但安倍很想去紅場坐在普丁旁邊這個事實確鑿無疑。但他的訪俄努力,在最後一刻放棄,這説明他最重視的,還是美國的感受。

      對於俄國,日本至今心存恐懼,對中俄接近,日本輿論也有戒心。那麼,對他者的疑慮、戒心,究竟應採取什麼態度呢?當今世界,消除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疑 慮、恐懼,最好的辦法不是抵制、禁運、封鎖,而是彼此交流、增加互信。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安倍真去了莫斯科,日本媒體對閱兵、對習普會,恐怕就會是另外一 種寫法。

       好多年前,有一日本人説,他正在研究建一海底隧道連接日韓兩國。他設想,從東京乘鐵路穿越這條隧道經朝鮮半島、中國、中亞、俄羅斯直抵西歐。不久前我見到 他,説這個工程,他認為在21世紀的現在,不論技術還是資金都沒有問題,最關鍵的還是日韓關係、東亞局勢。他的夢想是否能實現呢?

       對於如何處理與大陸國家的關係,日本一直非常糾結。贊同派認為日本的未來須與亞洲同命運,而另一派則強調日本的「海洋國家」特性,呼籲日本與歐美結成「海 洋國家同盟」,甚至再來一次「新脫亞」。事實上,上述兩種思考的矛盾,反映出日本外交政策的困難。今天,中國正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標。中國日益深入參與地 域及世界規則的制定。另一方面美國儘管經濟力量相對下降,但仍擁有強大的軍事機器。面對這個迅速變化且複雜的世界,日本外交政策需要想像力。

       「5.9閱兵」已是俄羅斯民族自豪的象徵。拒絕訪俄,美國雖然很爽,但卻觸怒了安倍的朋友普丁。另一方面,儘管安倍在美大談日美價值觀的一致,但卻無法拂 清很多來自美國的懷疑。例如安倍政治宣言中提出「擺脫戰後體制」,而這個「戰後體制」,恰恰建立在美國價值觀基礎之上。

       日本外交以日美關係為基軸,日本歷屆政府,都要遵守這個原則。有段時間民主黨曾提「日美中正三角形外交論」,但不久即被抹殺,自己也下了臺。這説明了日本 的政治現實。而另一方面,「日美關係搞好了,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未必就好」也是現實。今後,對日本來説,找到一個日美基軸外交與鄰國外交的平衡點,是 一個要用心的工作。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劉 迪 簡歷
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專欄作家。哈爾濱人。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修了(法學博士)。曾任人民日報國際部編輯記者、早稻田大學外國人研究員等。著有《現代西方新聞法制概述》、《三味日本》等。

2015年 05月 13日 11:00

美軍方考慮對抗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


圖片來源:RITCHIE B. TONGO/ASSOCIATED PRESS
位於南中國海斯普拉特利群島美濟礁(Mischief Reef)的一個中國修建工程。

國官員稱,美國軍方正考慮動用飛機和軍艦,對中國針對一組面積迅速擴大的人工島嶼所抱持的領土主張直接提出質疑,此舉可能加大地區內相關各方在誰控制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 爭議水域的問題上最終攤牌的風險。

美 國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已經要求下屬研究各種方案,包括命令海軍偵察機飛越這些島嶼上空以及派遣美國軍艦駛入距離這些島礁12海裡以內的水域。中方正在這些島礁上 進行建設,並已宣布擁有這些島礁的主權。這些島礁屬於被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 中國稱:南沙群島)的地區。

如果獲得白宮批準,這些舉動的目的將是向北京釋放信號,即美方不會承認中國對這些人造島嶼的領土主張,美國認為這些島嶼屬於國際水域和空域。

五角大樓的考慮可能是,相關的軍事計劃和任何可能的部署行動會加大給中國方面的壓力,迫使中國在島嶼建設的問題上做出讓步。但是,北京方面也可能加大力度,無視美國繼續擴大建設,甚至進一步擴大在該地區的領土主張。

美國已表示,不會承認中國對這些人造島嶼的領土主張。盡管如此,軍方官員說,為避免緊張局勢升級,迄今為止美國海軍派出的軍用飛機或船只並未進入爭議島嶼方圓12海裡以內的海域。

根 據美國估計,中國已將南沙群島區域內的人工島嶼面積擴大至2,000英畝,去年為500英畝。上個月,國防情報提供商《IHS簡氏防務周刊》(IHS Jane's Defence Weekly)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已開始在其中一個島上建造飛機跑道,看上去足夠容納戰鬥機和偵察機。

軍方官員表示,五角大樓和白宮內部已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採取具體措施,向北京方面發出信號:其最近在南沙群島大興土木的舉動已經過火,應當停止。

Adam Entous / Gordon Lubold / Julian E. Barnes

南海掀起填海造地競賽

2015/05/14
在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的南海正競相開展填海造地和建築物的建設。中國正在填埋環礁,穩步推進機場跑道等建設。對此,越南等國顯示出 對抗的姿態。在南海,圍繞資源勘探問題,摩擦一直在持續。如果意在將實際控製造成既成事實的「填海造地競賽」的色彩不斷加強,各國在南海的對立有可能進一 步加劇。

  各執一詞

      「我們擁有證明南海主權的充分法律和歷史根據」,在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最近公佈顯示越南在南海填埋岩礁的衛星照片後,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海平強調了建設行為的正當性。

通過CSIS的照片可以發現,越南正在南海南沙(英語名:斯普拉特利)群島2個地點推進填海造地工程,並新建了戰壕和射擊臺等軍事設施。

      越南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填海造地是多年來一直在推進的」,否認此舉是針對中國的對抗措施,但黎海平發言人警告稱,「中國才應該立即停止填海造地」。

  與此同時,菲律賓也在加強對抗中國。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卡塔龐于5月11日登上了南沙群島中由菲方實際控制的中業島(Pag-asa Island),視察了駐守部隊等,並表示「登島是為了證明該島屬於本國領土一部分這一事實」。菲律賓軍隊自1970年代起在該島建設了機場跑道,目前計 劃翻修已老化的機場跑道。

      另外,菲律賓軍隊為了牽制中國,還將加強與日美兩國的合作。4月舉行的與美軍的聯合軍演將人員規模擴大至往年的2倍。此外,5月12日拉開序幕的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聯合訓練也是由菲律賓軍方提出邀請。

      對抗的連鎖反應

  來自一方的對抗必將招致新的對抗。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5月12日的記者會上強烈譴責了菲律賓軍方的行為,稱「中方再次敦促菲方切實尊重中國領土 主權,遵守相關國際法和《宣言》精神,從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上撤走所有人員和設施,停止一切侵犯中國主權和權益、影響地區和平穩定的挑釁行動。」

      中國在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的全部7個環礁上建設設施,自2014年下半年起同時啟動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曾是很小的環礁的永暑礁(英語名:Fiery Cross Reef)隨著填海造地地的擴大,已經變為具有南海最大面積的「永暑島」。

在南沙群島上建設的設施(菲律賓軍方拍攝,1月)
      美國國防部5月8日發佈的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在南沙群島的填海造地截至2014年底僅為約2平方公里,而目前已經擴大至4倍的約8平方公里。

      中國正在永暑島建設長約3公里的機場跑道。未來被認為將作為「南海不沉的航母」(中國媒體)用於軍事目的。當然,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4月底與美國海軍作戰 部長格林納特(Jonathan Greenert)舉行視頻通話時強調中方在南沙駐守島礁進行相關建設,不會威脅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反而會提高在這一海區進行氣象預報、海上救助等方 面的公共服務能力,履行維護國際海域安全的國際義務。同時還表示歡迎國際組織和美國及相關國家在未來條件成熟時利用這些設施,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合作。

  危機感不斷加強的東盟(ASEAN)在4月底的首腦會議上,針對中國強行推進填海造地一事,通過了措辭罕見強烈的主席聲明,稱「將損害信賴、和平與穩定」。而在8月將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ARF)上,預計南海問題也將成為主要議題。

      中國希望借助經濟外交呼籲與周邊國家展開合作,例如成立亞投行(AIIB)等,但如果在安全保障方面持續展現強硬姿態,將很難與周邊國家建立互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島田學 北京 報導

社評:日美歐應傾聽中俄主張

2015/05/14
      俄羅斯舉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的慶祝活動。普丁總統在演講中強調了在「對納粹的勝利」中本國的功績。

      慶祝衛國戰爭勝利,悼念犧牲者。原本慶祝活動帶有濃重的面向俄羅斯國內的色彩,如今定位為國際性的活動,但情況與10年前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10年前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包括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內的50國以上的首腦出席了慶祝活動。普丁總統也將慶祝活動定位為與國際社會「和解和融合」的一個場合,呼籲應該防止戰爭及冷戰再次爆發,強調維護國際秩序的重要性。

      但是此次日美歐的主要國首腦紛紛缺席,只有約20個國家的首腦出席慶祝活動。

      2014年,俄羅斯以軍事力量為背景,合併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同時還軍事介入烏克蘭東部。對親手打亂國際秩序的俄羅斯,國際社會自然産生了不信任,並與其保持距離。俄羅斯應該深刻的認識到這種現實。

      在日美歐領導人紛紛缺席的情況下,在慶祝活動上凸顯存在感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月8日的中俄首腦會談中,雙方就強化經濟合作等達成共識。普丁將出席中國預定於9月舉辦的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雙方就作為戰勝國加強合作進行了確認。

      對於因烏克蘭危機而陷入孤立的俄羅斯,中國擺出了施以援手的姿態。而中國本身也持續在東海和南海發起動搖亞洲海洋秩序的行為。在中俄之間,包括最先進的地 對空導彈在內的俄羅斯武器的對華出口被認為也在推進之中,從日美歐的角度看,這很可能對亞洲安全保障構成威脅。

      從日美歐的角度看,對可能擾亂國際秩序的中俄的行動,似乎理應進行強烈譴責或通過經濟制裁等舉措施加壓力。但也不能忽略越是拋棄中俄越將促成中俄的接近,進而形成日美歐與中俄對立的擔憂。

      中俄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抱有強烈不滿。包括首腦間的政治對話在內,日美歐或許應尋求積極參與,傾聽兩國的主張,攜手維護秩序穩定之路。

      在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世界的勢力版圖正發生巨大變化。該如何面對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中俄兩國,穩定國際秩序?這是留給缺席慶祝活動的日美歐首腦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