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收購IBM電腦業務,吉利併購了富豪,安邦保險19.5億美元買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中國企業的大手筆近年來讓人目不暇接。但在媒體領域卻是一片空白。
中國的媒體也曾嘗試過收購海外媒體。南方報業2010年競購過美國《新聞週刊》失敗,具諷刺意義的是《新聞週刊》最終以1美元出售,當時參與競購的南方週 末執行總編向熹留下了一句:「賣方不真正了解中國有理想的媒體人、媒體機構的願望」。陳光標也説過要買《紐約時報》,大家只當成了個笑話。到目前能聽到的 只有中國資本收購過幾家華人在海外辦的中文媒體。
全球的媒體行業正在從傳統紙媒向電子媒體轉型,這也是個行業重組的過程,讓人吃驚的併購並不是天方夜譚。培生集團有意出售FT不是這一兩天的傳聞,想必中 國也早就在水面下試探過,但從結果看,中國媒體都沒入圍,或者都沒膽量去嘗試。換句話説,資金充裕的中國連坐到談判桌前的資格都沒有。
圖中右側為中國媒體網站的轉載,照片水印也消失 |
打開中國的門戶網站、媒體網站,一家媒體的報導被無數家網站刊登。世界的主要門戶網站刊登媒體的報導也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這是經過購買或者授權的。在全 球主流媒體中,引用其他媒體的報導也很自然,但除非地震災害等關係到生命的重大內容,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引用部分一般也不超過自己媒體報導的50%,引用 媒體還需要附上追加採訪的內容或者分析。而在中國,多是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僅加上個「據XX報導」,就一字不漏的轉載。
問題還在於這種明目張膽的「偷竊」在中國的法律上沒有明確的界定。2010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第一章總則就規定了「時事新聞」不適用 於本法。但「時事新聞」該如何定義,各界有不同的主張。也有「事實沒有著作權」的説話,比如説日經收購了FT這件事就是事實,沒有採訪的媒體可以引用這個 事實進行評論或做更深入的報導。但如果把別人的報導一字不露的轉載,就不應在這個範疇了。
中國不少媒體網站利用法律還不規範的空子,不思進取,甚至有些國家級媒體的網站基本淪為「轉載專業戶」。不過也不能過多的埋怨這些媒體,在網路媒體逐步成 為主流的現在,在中國這樣版權保護環境下,不知還會有哪家處在市場經濟下的媒體願意在採訪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物力。但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媒體整體的沒落、 報導質量低下和民眾知情權的喪失。
寫到這兒,應該能理解中國媒體沒有資格坐到收購FT談判桌前了吧。不是世界還不了解中國媒體,而是中國還沒真正理解世界媒體。中國在擔憂FT的輿論是否會倒向日本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的媒體也許更好。
作者王徵為媒體人,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