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自然環境優越,是適合投資的地點。將來希望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7月20日,鴻海和貴州省政府在貴陽市舉行了戰略合作的簽字儀式。身穿半袖襯衫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貴州省政府官員熱情洋溢地說。
對於鴻海來說,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這裡的人工費低廉。已在貴陽市內開工建設的工廠計劃自11月起開始組裝手機、錄音筆和攝像機等,向海內外供貨。
從深圳到內陸
代工企業主要依靠人海戰術進行組裝作業,因此廉價勞動力不可或缺。鴻海于1988年進駐廣東深圳,隨後為了尋找人工費更加低廉的地區,逐漸將工廠向內陸地 區遷移。從2011年前後開始將一部分生產設備和人員從深圳轉移到內陸地區的各工廠。鴻海2012年的營業利潤率已經降至3%,而「搬遷成本也擠壓了盈 利」(金融機構)。由於鴻海的規模如此之大,成本也相應地非常龐大。
在需求持續萎縮的筆記本電腦領域,各代工企業的「西部大遷徙」也在持續。廣達電腦等台灣的5家大企業在2010年以後,相繼在重慶市建設了新工廠。而這些 企業還能從當地政府獲得稅收優惠和運輸成本等補貼。重慶至歐洲間的直達貨運列車在2011年正式開通,這也構成了吸引力。
台灣企業生產了全球約90%的筆記本電腦,但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上漲給企業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台灣5家大型企業2012年的營業利潤率已經降至 1~2%左右。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宣佈個人電腦將儘量集中到重慶。而在上海和江蘇省的工廠,將加緊轉向生產伺服器等高附加值產品。
鴻海進駐被認為是中國最貧困地區的貴州省,可見在中國大陸尋找廉價勞動力的大遷徙的空間正越來越狹小。目前已經出現尋求脫離中國大陸生產的動向。
轉向東南亞
在最終產品廠商中,韓國三星電子已將生產智慧手機和傳統手機的主力基地從中國大陸轉移到了越南。而鴻海也有意將智慧手機生產轉移至印度尼西亞,同時還有傳言稱鴻海將進入緬甸。
但大遷徙活動未必能取得成功。個人電腦代工企業台灣仁寶電腦工業公司今年春季由於零部件採購管道不完善等原因,停止了在越南生產個人電腦。
但尋求脫離中國大陸的動向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其視線還投向了已開發國家。雖然已開發國家的人工費依舊很高,但如果考慮運輸費和時間等綜合成本,則存在商討的餘地。
世界第2大代工企業新加坡偉創力(Flextronics)選擇的是美國。8月份在得克薩斯州投入運行的新工廠,有約2500名員工負責為美國摩托羅拉移 動控股組裝智慧手機「Moto X」。在投入運行1個月後,供貨量已經提高至每週10萬部。摩托羅拉高管稱讚說,「這是首款在美國生產的智慧手機」。
美國南部擁有眾多拉美裔移民等,廉價勞動力豐富。尤其是得克薩斯州,工資處於最低水平的勞動者比率在全美國高居第2位。偉創力的主力基地仍然是中國大陸, 擁有約9萬名員工,佔全部員工總數的45%。不過,摩托羅拉智慧手機的主力市場是美國。該公司考慮了美國的地利優勢,如果在得克薩斯接受訂單的話,4天內 即可完成生產和發貨。由此可見,低成本化的最佳選擇未必就是中國。
中國大陸電子產品產量佔全球份額5成
中國大陸在電子產品生產方面目前具有壓倒性地位。據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的統計顯示,根據2012年推測值,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世界產值比上年增長3%,約為101萬億日元。其中52%在中國大陸製造,比2009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中國電子產業的「操縱者」是鴻海等台灣的代工企業,但由於人工費的迅速上升,其「成功方程式」正在動搖。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顯示,2012年,廣東深圳工廠員工的人工費(包括社會保障費等)為每人6563美元,比2008年增長了70%。
而在越南,2012年工廠員工的人工費在首都河內為每人平均2533美元。而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為4780美元,比深圳市低30~60%。代工企業如果不進駐東南亞,其競爭力可能遭到削弱。
中國地方政府不希望看到就業和稅收減少,而已紮根于中國大陸的台灣代工企業也不願破壞與政府的關係,因此進退兩難。由於顧忌政府的態度,甚至有企業計劃推 遲工廠搬遷。此外企業還將面臨加工費的降價大戰,因此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中國室室長伊藤信悟認為,「行業重組壓力正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