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9, 2014

關於民族性所記的小事

東京眼(19)關於民族性所記的小事

2014/06/1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學生説,假日總是看到一些父母很著緊的帶著孩子溫功課。在日本料理店,看到一個父親,在iPad問孩子中史。孩子膝上還有書。孩子現在都很忙,都不能靜靜的,好好的吃飯。

       看官們,這種香港的街頭風景,有看過嗎?你有去過香港嗎?自小,我們被教導,香港很小,地少人多,我們住的地方很珍貴。於是,我們需要移山填海。

       九七回歸過後,地少的事實好像慢慢被搗破。原來我們地不算少,只是有很多成為了某些人的私有財産,而人多的事實,好像就沒有改變。我們除了新移民,還有每年幾千萬的遊客人口。

       於是,你慢慢發現,在香港居住、生活、吃飯,到處都是人。我的歐洲朋友説,香港真的很不同,因為,太多人。到處都是人。在挪威,絕不可能見到像在旺角見到那麼多人。對他們來説,來香港看人已是他們的樂趣。

       可是,我的香港朋友總是在説,香港人太多,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他們嚮往台灣、日本,那種閒息和人情味。香港朋友們都説,在香港的假日,想找一個靜一點的 地方吃早餐都不行。不是茶樓的老人家在吵鬧,就是到處都是小孩:嬰兒有嬰兒的哭,六七歲的有六七歲的打鬧,最可怕的還是那些兩歲,被稱為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的TT。他們要哭要吵要煩起來,倒可以令全餐廳的人都被騷擾。在中環上班,當會計師的M總是在去完東京之後的週末約我吃茶,給我手信 之餘,也要發發她的牢騷:「大家都是亞洲人,都是孩子,為什麼香港的孩子總是吵過不停?我夫家的表姐們生的小孩就是這樣。不是在唱歌,就是在問問題,無時 無刻都要被注意。他們不知道,一家餐廳是大家的地方,聊天的時候按下聲浪不是應份的事情嗎?」M又來了,她説,在香港,即使到多貴的餐廳,都有機會見到吵 鬧的小孩,可是在日本就不是這樣:「只要是方便停車的地方,你就不用妄想可以安安樂樂的吃早餐了。你有去過美荷樓嗎?那家本來是公共房屋,後來成為了青年 旅捨得地方?我上次開車和老公去吃早餐,那家地方的cafe叫Fullcup,是OK的。可是,到~處~都是小孩。那些家長總是覺得小孩是最重要的。總是 多話,總是吵。孩子吃完一口多士就要讚他:『呀~真是很會吃!真是聰明。這樣會吃東西嗎!』這些對我,都是廢話。」M總是説過沒完沒了。

       「可是,你看日本的孩子,倒是吃東西的時候會靜靜的。就算是一些媽媽們去吃茶的聚會,她們都不會把嬰兒車放到滿餐廳都是。日本的媽媽真是比較負責任的。她 們會摟著孩子,一邊抱一邊吃東西……」她們這樣吃也很辛苦吧!用嬰兒車可以把孩子放到車內,自己可以安樂一點吃東西……

       「辛苦也要接受吧!誰叫你要生孩子。」M來了,終於都説到重點:「生了孩子,就要會教。現在的香港人,總是説大陸人沒有公德心。那些女人推著嬰兒車,帶著 小孩的,又很有公德心嗎?我試過穿涼鞋的日子,被那嬰兒車輾過我,一句道歉都沒有。還有,香港的父母在餐廳聽到孩子在吵鬧,他們會繼續吃東西。那死小孩看 大人不理睬,就放大嗓門的吵。那些父母的父母就會問發生什麼事,是不是要換尿布或是什麼的。就是在哭。美荷樓那餐廳,樓底不高,又多人,檯又擠。多麼的騷 擾。可是,上次到東京吉祥寺……」

       吉祥寺很hip呢。但聽説吉祥寺的地區字頭是04的呢……

「算吧!總之是日本。在日本有小孩在吵,母親一定會立即,是立即把孩子抱到外面。不會像香港一樣,吵得全餐廳的人都不得安寧才安樂。」M終於説完了。

       她説的話,對香港人而言,不是什麼新鮮事。某個星期五晚上,拖著疲累的身軀,做完電臺節目,到九龍城的泰菜店跟朋友小酌小聚,一家有名而好吃的泰菜店,除 了美味的泰國料理伴著我,還有一個連哭三十分鐘都沒有大人理會的嬰兒。搞得餐廳店員的開口,説把孩子帶出餐廳,那檯香港人才知道他們在打搞別人。

「總之,香港人總是笑大陸人沒有公德心。他們也不是一樣?香港人,根本是大陸人。」M説完,我沒回話。我天天坐港鐵,天天在外面吃飯,我怎會不知道香港人的狀況?

「為什麼日本人可以這樣子?」M問我。

       以前看過一套很B級的電影,叫《布丁武士》。主演的是關8的錦戶亮,還有大家也許都忘了的友坂理恵。友坂是一個單親母親,穿越時空的江戶時代下級浪人武士 錦戶到了友坂的家,寄住下來,幫忙照顧小孩。小孩從小沒有父親,母親太過縱容,造就了任性的性格。某次,小孩在快餐店大吵大鬧,旁邊的食客也感到困擾了, 錦戶就板起面色,對小孩説:「這是食店是不是?你的母親這麼辛苦為你打點食物,你就要感恩,好好的吃。不能吵鬧!」大聲的叱喝後,小孩靜下來,友坂也感謝 錦戶的教導。我在這場電影中,我至少感受到,當日本人覺得陌生被騷擾了,他們會覺得尷尬,會想辦法處理。可是,香港人呢?在地鐵不帶耳筒的打Candy Crush打神魔、看MV看厚多士姐看韓劇看世界盃精華的短片,他們覺得沒所謂。

       有説,這種叫民族性。在大學讀博士的時候,人類學的老師教我,民族性形成有很多原因,卻很難改變。我銘記在心。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