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14

世界盃上演「黑白大戰」 通用電氣將進入質變

世界盃上演「黑白大戰」

2014/06/24
     在巴西足球世界盃上,各代表隊肩負著國家的榮譽展開了激勵的角逐。與此同時,捕捉進球畫面的數位相機則在另一個賽場展開爭奪技術領域的頂峰對決。雖然日本 代表隊在比賽中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但在數位相機領域日本企業則是獨領風騷。在長焦鏡頭方面,通常採用「白色」的佳能和以「黑色」為代表的尼康,這兩強的 爭奪更是如火如荼。

在巴西世界盃開幕戰場邊捕捉精彩鏡頭的體育新聞攝影師(6月12日,巴西聖保羅競技場)
     「白色的(鏡頭)稍微多一些吧」、「我覺得差不多一半一半」。6月12日,世界盃開幕戰在巴西聖保羅競技場打響,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記者爭相搶佔最佳拍攝位置,白色和黑色的長焦鏡頭也展開了激烈「碰撞」。

     「(使用)這款全新的超遠焦鏡頭只需要1個鏡頭便能覆蓋球場,節省了更換鏡頭的時間,不會錯過關鍵瞬間」,一位男性專業體育攝影師表示。作為佳能頂級機型「EOS—1DX」的用戶,該攝影師帶著佳能全球首創的內置焦距擴展器的「超遠焦鏡頭」來到巴西。

     報導本屆巴西世界盃的新聞攝影師達數百至上千人。世界盃和奧運會等賽事對於以拍攝體育賽事為主要工作的攝影師來説可謂是絕佳的舞臺。由於相機的硬體性能左右著進球等關鍵照片的拍攝效果,因此對於相機廠商來説這可以是展示産品卓越性能的不可多得的良機。

     佳能在倫敦夏季奧運會之前的2012年6月投放了高精度捕捉快速移動對象物的「EOS—1DX」。著眼足球世界盃,佳能今年1月改良了相關軟體,提高了自 動對焦(AF)性能,低輝度下追蹤拍攝對象更加容易。佳能的高管非常自信地表示「(佳能)在上屆南非足球世界盃上獲得了60%的市佔率,爭取此次在巴西世 界盃上拿下70%的份額」。

     爭奪的不只是「性能」

     此外,佳能還在賽場上向攝影師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在全部12個賽場上共派出了10個小組進行應對。在相機出現故障等緊急事態時,能夠快速提供維修或出借 替代機型。由於本屆巴西世界盃的賽場數比南非多,預計利用者將有所增加,所以佳能準備的相機數量是上屆的2.5倍左右,鏡頭數量是上屆的2倍。

     另一方面,「黑方」尼康也不甘示弱。面向世界盃,尼康剛剛在3月份投放了頂級機型「D4S」。相比上款機型「D4」,「D4S」的自動對焦性能和畫質進一步提升。除了縮短對焦時間外,尼康還將連拍照片數從每秒10張增加至11張。

     尼康映像第一設計部部長赤木俊昭表示,「即使出現其他選手一時在前面晃過的情況,也能準確抓住已對焦的對象(進行拍攝)」,除了提高基本性能外,尼康 「D4S」還稍微削減了機身手持部分的厚度,並改變了操作部分按鈕的位置和形狀。尼康期待一半以上參加巴西世界盃的攝影師能夠成為尼康用戶。

     尼康在現場應對方面也希望做到萬無一失。其在每個會場都設立了負責維修産品的服務中心。通過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售後負責人員,做到用主要語言來應對各種狀況。由於擔心在巴西通關和物流花費時間較長,尼康提前將器材寄出。在降雨多的地區尼康還準備了防雨罩。

     著眼的不只是「專業市場」

     新聞攝影師使用的頂級機型在相機整體銷售額中所佔比重極低。但是,如果能獲得專業攝影師的好評,品牌實力將得到提升,對業餘攝影愛好者和普通消費者的選擇 也會産生影響。熟悉相機的專家表示,在軟片時代尼康曾佔據壓倒性優勢,但是佳能于1971年推出了「F-1」,並借助1989年發售的「EOS-1」與尼 康相抗衡。

     進入數位相機時代,佳能借助2001年發售的「EOS-1D」獲得了壓倒性的市佔率。之後,尼康面向北京夏季奧運會投放的「D3」的高感光度等特點備受好 評,從而扳回了局面,在倫敦奧運會上,兩家公司均發出了「勝利宣言」,稱自己佔據了優勢。兩強的爭奪一直在持續。

     據美國IDC統計顯示,2013年全球數位相機(不僅限於面向專業攝影師的相機)的供貨份額方面,佳能佔25.6%,位居首位,尼康佔22.7%,屈居第 二。但是,在足球世界盃舉辦地巴西,佳能和尼康的市場佔有率卻非常低。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統計,最近巴西的相機銷量份額方面,索尼佔40%, 位居首位。第2位則是韓國三星電子,佔20%,而佳能和尼康在巴西的市佔率僅為4.0%。

     在數位家電領域,中韓企業迅速崛起,不過數位相機方面日本企業依然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日本企業能夠收復受智慧手機擠壓而日趨萎縮的數位相機市場嗎?經過「黑白大戰」歷練後的日本兩強今後的表現令人期待。

     (多部田俊輔)




通用電氣將進入質變

2014/06/24
在日美德三國企業對法國重型電機巨頭阿爾斯通旗下能源部門的爭奪戰中,美國通用電氣(GE)取得了最終勝利。

  通用電氣除了擴大規模之外,還正在拓展基於互聯網的維修服務等,以加強爭取客戶的力度。圍繞如何對抗即將發生質變的通用電氣,重型電機行業今後必將發生「重組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將可在世界範圍開創優勢領域」。6月23日阿爾斯通的首席執行官(CEO)帕特里克·克朗(Patrick Kron)舉行了記者會,對與通用電氣的合作取得成功顯示了自信。就在兩天前的21日,阿爾斯通的董事會一致選擇通用電氣作為合作夥伴。阿爾斯通將攜手通 用電氣在包括供電網和蒸汽渦輪在內的核能業務等領域組建3家合資企業。此外,通用電氣將收購阿爾斯通旗下的燃氣輪機業務。

  最初,通用電氣提出完全收購阿爾斯通旗下的能源部門。但是,考慮到法國政府擔心當地就業和能源相關技術外流的態度,通用電氣將計劃從收購大幅調整為合 作。法國政府最多將向阿爾斯通出資20%,但「日趨巨大的通用電氣的威脅並未降低」(日本某大型重型電機廠商幹部),業界各公司均顯示出警惕感。

  通用電氣之所以決定即使大幅降低對阿爾斯通經營的影響力仍要進行收購,是因為本次的收購案事關通用電氣董事長兼CEO傑夫·伊梅爾特提出的變革能否取得成功。

  「工業互聯網」,這是伊梅爾特董事長希望實現的製造業的新的前景,即通過在發電設備和飛機引擎等産品中嵌入傳感器和軟體,收集和分析運行時的數據,以提供最佳運行方式或提醒客戶更換零部件等,借此構建盈利能力更強的服務。

  如果獲得阿爾斯通擁有的歐洲、非洲和中近東市場,這種服務網將擴大至全球範圍。根據通用電氣的最初方案,僅僅獲得阿爾斯通的客戶,就有望為服務領域帶來140億美元的盈利。


  2008年雷曼危機之後,伊梅爾特董事長通過縮小金融業務和出售大型廣播和電影公司NBC環球等舉措剝離了業績波動劇烈的業務,轉向了可穩定盈利的製 造業領域。此前金融業務曾一度佔通用電氣盈利的約一半,但2013年已降至約34%。伊梅爾特就任CEO已經約13年。正如「競爭對手是IBM」這句話所 説的,為了擺脫單純的設備製造和銷售,確立擴大服務相關收益的商務模式,阿爾斯通的銷售網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德國西門子則在爭奪戰中敗北。2004年曾提出收購陷入經營危機的阿爾斯通旗下部門,但由於法國政府的橫加干涉而被迫放棄。當時,作為40多歲的年輕董事參加談判的正是現在的總裁喬·凱瑟爾(Joe Kaeser)。

  在5月發佈的中期展望中,西門子提出了大規模的組織重組,宣佈「將進攻轉向使用天然氣的美國市場」。除了用於開採頁岩氣和頁岩油的泵之外,如果加上阿爾斯通的燃氣輪機業務,原本可以擴大天然氣相關業務,強化取得的成果。

  喬·凱瑟爾總裁表示,「在多個領域對M&A(併購)感興趣」。在此次的收購談判中,西門子被認為與三菱重工等「進一步加深了關係」,兩者是否將形成對抗通用電氣—阿爾斯通這一美法聯盟的核心?23日迎來57周歲的喬·凱瑟爾接下來的舉措蘊含著改變業界版圖的可能性。

  (稻井創一 紐約 加藤貴行 法蘭克福報導)


海爾要進入新興湄公河國家

2014/06/24
      海爾集團計劃正式進入被稱為「新興湄公河國家」的寮國、柬埔寨和緬甸市場。今年夏季以後,海爾將以在寮國建立銷售公司為開端,在這3個國家分別成立銷售公 司。受中國家電市場增長放緩的影響,海爾採取了在年內以國內員工為中心裁員1萬人等舉措,正加快推進合理化改革。海爾將通過在經濟有望增長的新興湄公河國 家完善事業基礎來彌補國內業務的不足。

      海爾負責日本和東南亞業務的子公司——海爾亞洲國際(HAI)將在寮國等地建立銷售公司。並力爭在2016年12月期之前將海爾在寮國、柬埔寨和緬甸3國的銷售額提高至約合100億日元。

      海爾計劃在新興湄公河國家銷售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市場佔有優勢的「海爾」品牌。除冰箱和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外,還計劃銷售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平板電視等産品。將通過當地的小規模零售商進行分銷。此外海爾還考慮在該市場銷售旗下高端品牌「AQUA」的産品。

  銷往新興湄公河地區3國的家用電器將從海爾在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生産基地進行供貨。並將根據銷售規模,討論擴建生産基地。而智慧手機和電視則將由海爾總公司的生産基地供貨。

  海爾亞洲國際的2012年度銷售額約合483億日元。2013年度似乎下降了數個百分點。日本市場和東南亞市場的銷售額各佔其銷售總額的一半左右。今後,東南亞業務將分享新興湄公河國家的經濟增長蛋糕,力爭銷售額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

  柬埔寨、寮國和緬甸位於貫穿中南半島的湄公河流域,因此被稱為新興湄公河國家。該地區有望迎來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個人消費的擴大,成為繼中國和泰國之後的潛 力市場。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統計,該地區2013年白色家電市場同比增長8%,達到了126萬2000台。


日本7大車企研發投資額將創新高

2014/06/24
     日本7大乘用車企業2014財年(截至15年3月)的研發投資額預計創歷史新高。除了以燃料電池車為代表的新一代環保車的開發和提高燃效等傳統的環保領域 外,各大車企還著力面向自動駕駛和提高汽車安全性能的IT領域投資。汽車和IT技術相融合的複合領域將成為今後技術開發的主戰場,培育的技術有望提高日本 的産業競爭力。

     預計7大車企(大發工業包含在母公司豐田汽車內)的研發費用將比上財年增加3.4%,增至2萬4810億日元。除了與上財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基本持平的日産汽車之外,其餘6家車企增加了研發投資,豐田、本田、鈴木和富士重工業的投資額將創歷史新高。

     日本上市企業的整體研發費用(規模約為13萬億日元)中,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運輸機械産業的研發費約佔20%,在日本各産業中佔比最大。在信息通信相關産業(佔10%多一點)的研發費出現減少的背景下,運輸相關産業呈現出增長趨勢。

     日本國內外的IT企業紛紛進入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和活用互聯網的「智慧汽車」領域,競爭異常激烈。各公司認為該領域的技術革新不可或缺,因此積極投入經營資源。

     為了改良能夠準確識別行人和汽車等多個對象的安全駕駛支持系統,豐田將在集團內開發相關軟體和傳感器等。日産為了在2020年將自動駕駛車推向實用,正加緊相關先進技術以及純電動汽車的開發。

     海外車企方面,德國福斯2013財年(截至13年12月)投入的102億歐元主要用於改善汽車燃效性能等。日本車企除了自身擅長的環保領域外還將致力於投資IT領域,以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