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 2015

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 日本人戶均收入創十年最低

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

2015/07/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中國有句古話: 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對草民百姓來説吃飽吃好是頭等大事,而對國王來説安撫其人民才能保障天下太平。此兩句話在今天的中國似乎都被顛覆了。這些年來, 地溝油、毒奶粉、漂白的豆芽、爆炸的西瓜等等威脅食品安全的事件頻頻發生,最近,又爆出不法份子從國外進口大量早已過期的肉類食品,其中有些肉居然是40 年前加工的。驚心動魄!

        有一次在國內出差,早上在酒店吃早餐(自助餐)。一位本土紳士在各種食品前巡視觀察,但並不動手取食品,我正看的納悶,這位紳士來到日餐前,看有一鍋大醬 湯,就問廚師:這裡面有添加劑嗎?廚師連頭也沒抬,説:「沒有,醬是從日本直接進口的,我們只加了一點水。」聽了廚師這話,此紳士隨即乘了一碗大醬湯,外 加些米飯,吃完就離開了餐廳。在中國食品的安全問題的確十分嚴重。
广告

柯隆
         國內有些學者喜歡借用美國人發明的詞「軟實力」(soft power)當話題。靜心想想我真不知道今天的中國能拿出什麼軟實力鎮住外國人。如果真的是民以食為天,那中國人就應該加倍保護食品安全。持續了幾千年的 中國飲食文化可謂輝煌,但我在網上反覆搜索也找不到一家收集各種菜係的飲食文化博物館。各地官員寧願花鉅資為自己修建面子工程如龐大的辦公大樓等,對文化 完全不感興趣。

         可以和中國的飲食文化一比的是英國的語言文學文化。英國人從政府到百姓都視英語為賴以生存的文化依託,他們週游列國,當行囊空空時完全不必擔心,他只要找 一家英語會話學校就可以活下去。我們從喬叟、莎士比亞一直到今天的哈利·波特,可以看到英國人太會「編故事」了。我曾在英國人家裏借宿過一段時間,那家父 子每天早上起來必定拿出小説哈姆雷特,各自指定角色有聲有色的朗讀。另外,我們在英國電影裏幾乎聽不到任何下流話,這一點和好萊塢完全不同,好萊塢電影裏 的英語充斥了下流話。

        回來再説我們的飲食文化,中國人離鄉到海外,陷入困境時,他只要去買一口炒菜鍋就可以活下去。各國的唐人街實際是中國餐館聚集地,可見餐飲是中國人的立命之根。

        據説中國的高級官員都可以享受一種叫特供的服務(這在國外沒有聽説過),而那些非官員的企業家就只能自己花錢去高級酒店享用安全食品。不過如今高級酒店的食品也未必安全。

        有一次和朋友從上海開車去杭州買茶葉,路過嘉興,嘉興的粽子堪稱天下一絕,在高速路的服務區我看到小超市裏有賣肉粽,就取出了錢包,沒想到同路的一位教授 突然按住我的手和錢包:柯先生,這裡的肉粽不能買,你要想吃我回去讓我太太給你包。我聽了很吃驚,當然不難猜出他的潛台詞。隨後當我們趕到杭州的龍井村, 掃興之事又發生了,茶農家的大姐乃痛快之人,看到我們就説:你們來晚了,好茶葉早被政府包下了,連我們自己也喝不上。

         我想起一個經濟學教授曾經跟我説:在中國不是什麼以人為本,中國是地地道道的官本位如果説高級官員可以享受特供服務,有錢的企業家可以到高級酒店吃到相對較安全的食品,那麼我想問:那麼草根百姓們吃什麼呢?

        有媒體報導説中國政府任命了一位副總理專管振興足球。我看到此消息從心裏感到欣慰,中國的足球事業終於有希望衝出亞洲了。但回過頭來我又不得不想:比起振興足球事業,難道保障食品安全不更重要嗎?政府是否應該任命一位專門負責食品安全的副總理呢?

        長期以來,經濟政策通常被形象地描述為菜籃子工程,意思就是食品價格一定要保持穩定。我想這是對的,保障13億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當然是頭等大事,但 保障吃飯問題不僅僅是每個人都吃飽,更重要的是吃的放心。我想那些偷偷進口40年前加工的肉類食品的犯罪份子自己也不敢吃那些肉。我想中國要保障食品的安 全首先應該邁出第一步:官員、企業家和草民應該同舟共濟,當高級官員們去超市購買食品了,食品質量監管部門才會真正去監管市面的食品質量。我堅信為人民服 務的中國政府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做的更好。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于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 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 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68)日本人戶均收入創十年最低

2015/07/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據日本時事通信社近日報導,2013年日本每戶家庭平均收入比前一年減少1.5%(即減少8萬3000日元),為528.9萬日元。感到生活「困難」的家庭在14年7月時達過去最高記錄,為62.4%。

      戶均收入創過去10年之最低,從留有統計數據的1985年以來,此紀錄為第4低。估計這和非正規雇傭工人増加有關。
广告

      但是,有未滿18歲孩子的家庭的收入為696.3萬日元,倒是比前一年增加了3.4%的收入。

       感到生活「很苦」的為29.7%,「有點苦」的為32.7%。11年7月時,両者合計為61.5%。這次統計達最高紀錄。而認為生活「還有餘力」的為3.2%,但認為「很有餘力」的家庭只有0.4%。

      因為常去日本各地演講,對日本地方小城鎮的經濟情況有一些非常直觀的體驗,商店街的凋敝甚至超出想像,老年少子化帶來的市場萎縮使許多缺乏國際視野的中小企業逐漸陷入經營的苦境。而這一切都是造成日本人收入減少的社會背景。

      其實多年以前,日本一些智者已經指出了日本社會所面臨的這個問題的嚴峻性。著名作家五木寬之在月刊雜誌《中央公論》09年第2期上刊登了一篇題為《面對衰退時代日本應該持有的精神準備》的文章。

      首先,五木在文中呼籲日本人應該「斷念」。 五木解釋説,這種斷念「不是一種絕望,也不是依託于一種虛無縹緲的希冀,而是勇於面對事實」。「今天,我們作好了衰退的精神準備之後,就應該追求‘優雅的 縮小’。」做一個像希臘、葡萄牙、西班牙那樣的國家。這些國家當年擁有無敵艦隊等,海外的財富如海浪一般滔滔流入。可是,如今遊客走在曾經榮華富貴得流油 的這些國家的大街上,卻會遇到少年湊過來想給你擦皮鞋。

      五木認為日本也會步這些國家的後塵。「日本必須放棄今後也會繼續高度增長、必須成為亞洲領袖的這樣一種目標,而應該往這樣一個方向努力:成為一個受世界尊 敬的小國」,「至今仍有人抱有(日本是)‘製造業大國’的信仰,但是,今後成了小國的日本不可能在製造業方面和其他國家並駕齊驅,……(日本)應該提高 ‘文化’這一無形資産的附加價值,做一個理性的、受人尊敬的國家」。

      這是一篇被日本媒體普遍漠視了的文章。但是,帶有一種孤傲悲涼感的這篇文章中所透露出來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先知者的痛楚,卻叫我對此文留下深刻印象。從這個 意義上講,日本戶均收入的減少也許只是反映這個社會歷史走向的一個自然的折射而已,是一種「優雅的縮小」的過程。

莫邦富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 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