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5, 2013

林彪

平型關戰役一個月後蔣中正則在日記中留下

1937年10月25日:
共產黨之投機取巧,應切實注意。此輩不顧信義之徒,不足為慮,吾當一本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之道以應之。


中國國民黨認為:林彪在平型關一役僅戰半日[24],未依中央指揮切斷日軍運輸線,並未確實達成支援、配合國軍一線作戰的輔助角色,使敵人援軍(日軍駐蔚縣42聯隊二個大隊)隨後又加入戰場(115師26日撤離)[25]。115師僅襲擊小股輜重隊,對於正與國軍血戰中的日方主力視而不見,未依國府中央指揮脫離戰場[26],之後又違反國民政府軍委會規定:「戰況之報導不得公佈國軍番號」。



http://www.fanqiyong.com/index.php?doc_id=178&list_id=0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一)
   
        1955年9月,毛澤東在中南海給10位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這10位元帥依序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授予元帥的條件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號稱“紅軍之父”,發動領導南昌起義,是中 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排名第三的林彪就戰功而論在十大元帥中應屬第一。25歲就擔任 紅一軍團軍團長,在長征中充當開路先鋒的作用。1937年平型關大捷取得了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勝利,林彪也斐聲中外,贏得了抗戰名將的稱號。在解放戰爭 中林彪的軍事才能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林彪領導的東北野戰軍(後稱四野)從十幾萬人發展成百萬雄師,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真是橫掃千軍如捲席,被譽為“無 敵元帥”。1955年授元帥軍銜時年僅48歲,是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
         十大元帥中朱德是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而名列榜首,其他如彭德懷、劉伯承、陳毅和林彪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賀龍曾擔任西北和西南軍區司令,聶榮臻和徐向前分別擔任華北軍區正副司令。
                       未曾統軍打仗而被封為元帥的有兩個人,一是羅榮桓,一是葉劍英。羅榮桓被稱為“政治元帥”,在軍隊中一直作政治工作,曾擔任東北野戰軍(四野)政治委員, 輔佐林彪建國後曾任共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被授予元帥頭銜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在與蔣介石爭天下的共軍各大野戰軍中,四野的戰功最為顯赫,實力也最強。論 功行賞,其他野戰軍都是一人(司令員)授元帥,而四野則有兩個人昇元帥,算是對其功績的肯定。其次,共軍一直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授予政治委員出身的羅榮桓 元帥銜也算是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肯定。
                       再說葉劍英。葉從未直接指揮和統领過部隊,他一直從事軍隊參謀工作。曾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葉劍英的作用主要在於 幕後充當謀士和參謀,具體戰功則談不上。按中共黨史的說法,葉劍英最大的功勞是在1935年張國燾為首的紅四方面軍欲“解決”毛澤東的紅一方面軍時,葉劍 英把張國燾下令“解決”紅一方面軍的電報交給了毛澤東,使得紅一方面軍得以逃脫,從而“挽救了黨中央和紅軍。”但是這一“電報事件”不僅為張國燾否認,也 為徐向前元帥等四方面軍的人分開否認,從而留下歷史之謎。我們不知道葉劍英授元帥是否與此歷史功績有關,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劍 英在中共政治舞台上的最重大的舉動是在1976年策劃逮捕“四人幫”。
           當兵從軍最後昇為元帥,這當然是軍人最大的榮耀。但這十大元帥除了羅榮桓63年就因病去世得以善終外,其他人後來都或多或少受到衝擊和迫害。彭德懷和賀龍 都是受盡折磨而死。戰功最大的林彪死得最冤,死了近30年還背上“篡黨奪權,叛國投敵”的惡名,但其中的真相始終未明。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二)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三的林彪(1907-1971)是中共黨史、軍史上最惹人爭議的人物。雖身死已  30年了,但依然蓋棺論未定。生前他是“林副主席”、“林副統帥”,是寫進黨章的毛澤東的接班人,死後中共官方稱他為“野心家、陰謀家”,篡黨奪權不成倉 惶出逃,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漢。後來又把林彪與“四人幫”綁在一起,稱“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文革的一切罪惡、一切責任都推給他們。最近幾年大陸對林彪的 評價有鬆動的蹟象,開始肯定林彪的戰功,但仍維持對林彪的政治結論。
                       林彪的命運使我們想起了漢初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韓信。韓信的戰功也是無人能及。劉邦自己都承認能得到天下主要靠三個人:張良、蕭何與韓信。“統百萬兵,戰必 勝,攻必取,朕不如韓信。”但一旦得天下,劉邦就大殺功臣。韓信先被軟禁,後被殺頭,其罪名是“謀反”。遙隔2000年的歷史長河,毛澤東與劉邦他們的行 為何其相似,林彪與韓信他們的下場又是何等的相同。
                       建國後中共權力鬥爭的犧牲者和受害人,大部分都平反了。被打為“叛徒、內奸、工賊”的劉少奇恢復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譽,其頭像上了百元大鈔的封面。“裡 通外國,反黨亂軍”的彭德懷也成了為民請命,剛直不阿的烈士。唯有50年代的高崗、饒漱石和70年代的林彪至今沒有平反。林彪究竟是反黨集團的首犯,還是 現代史上最大的蒙冤者?是林彪想謀害毛主席,還是毛澤東為清洗林彪而暗算林彪?這是中共黨史上的最大黑幕。要揭開這個黑幕,只有等中國大陸資訊自由,所有 官方的秘密檔案都公開的那一天。
                             關於林彪,尤其是關於“九一三”事件,中共有官方的說法,民間和海外有各種傳說和猜測。本文的目的不在全面評價林彪,而想撥開疑雲迷霧,力圖描述一個真實 的清晰的林彪。本文免不了要對中共官方的說法和民間的流言和猜測提出某些懷疑和判斷。這些懷疑和判斷是基於目前所能接觸到的資料加上合理的推斷。謬誤之處 歡迎讀者批評指正,有興趣的也歡迎投書“新州週報”或來電與本人討論。
         
        軍事林彪:無敵元帥,戰功赫赫
         
        林彪於1907年12曰誕生於湖北黃岡回龍山區林家大灣,原名林育蓉。童年時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少年時期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8歲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 四期。在校期間就表現優異,被譽為“軍校之鷹”。後來的事實也証明,黃埔軍校培養的眾多的軍事將領中林彪無疑是最出色的。作為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在訓斥 自己的愛將,但也是林彪的敗將的杜聿明時就感嘆:“你這個黃埔一期的為甚麼就打不過黃埔四期的呢?”
        從黃埔學校畢業不久,林彪就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崗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林彪的軍事才華很快就鋒芒畢露,23歲時就升為中央蘇 區主力紅軍軍長,25歲就當上紅一軍團軍團長。毛澤東從一開始就非常賞識林彪的軍事天才,稱讚林彪“其靜如林,其動如虎”。毛澤東很多重大的軍事行動和戰 略布屬都是啟用林彪,倚賴林彪,包括抗戰勝利後毛挑選林彪進軍東北與蔣介石爭奪這一戰略大後方。1950年毛決定出兵朝鮮,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林彪。建國 後,不論是廬山會議上打倒彭德懷,還是60年代中期發動文革粉碎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毛都是借用林彪在軍隊的威望和勢力作為後盾。所以說林 彪是毛的“心腹愛將”,為毛立過漢馬功勞並不為過。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三)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軍事林彪:無敵元帥,戰功赫赫
                   在中央蘇區取得勝利的前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紅四軍和紅一軍團一直是主力,作為紅四軍軍長和紅
        一軍團軍團長的林彪更是功不可沒。可是在中共黨史中,反圍剿戰爭的勝利都歸功於毛澤東,而直接指揮打仗的林彪卻隻字不提。在紅軍長征途中,林彪指揮的紅一 軍團作為先遣部隊,擔負著為全軍開路的重任。林彪也是不負眾望,屢戰屢勝。長征途中的一系列經典之作,如攻佔遵義、十七勇士飛奪瀘定橋、攻佔天險臘子口以 及到達陜北後的直羅鎮戰役都是林彪的傑作。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他那本被評為1987年中國暢銷書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曾以這樣詩一般的 語言讚頌林彪:“他是紅軍中年輕的鷹。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裡,雲南的田野萬紫千紅,到處是雪白、桃紅和淡紫的罌粟花,在陽光下迎風搖曳。在紅軍這道 星河中,沒有比林彪更為燦爛的明星了。”可是在中共的黨史和軍史中,林彪的名字不見了,長征的勝利歸功於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領導”。
                       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聯合抗日。林彪擔任八路軍主力115師師長,率部北上抗日。不久就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這是中國軍隊抗日的首場大勝仗,宣告了日 本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的破產,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日的士氣。平型關之役後林彪因傷前往蘇聯治療。1942年回國後擔任紅軍大學校長,培養軍事指揮人才。抗戰勝 利後,國共雙方都全力爭奪東北這一戰略大後方。蔣介石派的是抗日勇將衛立煌,毛澤東親點的則是“其靜如林,其動如虎”的林彪;蔣介石派到東北的是上百萬美 式裝備的大軍,而林彪帶到東北的只有十三萬“雜牌”部隊。但在林彪的領導和指揮下,東北野戰軍在三年的時間內發展成百萬雄師,並於48年底發動了遼瀋戰 役,殲敵47萬餘人。遼瀋戰役的勝利不儘使解放軍第一次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而且東北這一戰略後方也完全控制在共產黨手中。東北的資源,工業和農業 產品為解放軍徹底打敗國民黨軍隊準備了物質基礎。所以說遼瀋戰役的勝利也就決定了國民黨在大陸徹底失敗的命運。
                       遼瀋戰役後林彪即率百萬雄師揮軍入關,在華北野戰軍的配合下,完成了平津戰役,殲敵55萬,解放了北平和天津。渡江戰役後,林彪又率第四野戰軍向中南進 軍。消滅了白崇禧的40萬桂系軍隊,解放了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等中南地區。1950年3月林彪又組織了十萬渡海兵團,一舉攻佔了海南島。從 1948年下半年發動遼瀋戰役開始,林彪的部隊鐵騎滾滾,所向披靡,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真是橫掃千軍如捲席。在46-  49年的三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有5大戰鬥集團:東北衛立煌,華北傅作義,華東劉峙,華南白崇禧和西北胡宗南。其中东北的衛立煌,華南的白崇禧都是 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後改稱四野)獨立消滅的,平津戰役消滅傅作義集團主要也是林彪部隊的功勞,所以說在十大元帥中林彪的戰功最大毫不為過。如果不是彭德懷 赴朝鮮指揮了抗美援朝戰爭,林彪的排名肯定要在彭德懷之前,朱德之後(朱德號稱紅軍之父,又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元帥排名第一無可非議)。
         林彪作為現代史上傑出的軍事家,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林彪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第二,林彪調教了一大批名將;第三,林彪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四)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軍事林彪:無敵元帥,戰功赫赫
                       作為軍事家的林彪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其一,林彪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1946年上半年林彪將自己一生征戰的心得體會概括總結 為六條戰術原則,主要內容如下:(1)三三制,即在步兵班內分3個小組,每組3-4個人,在班長領導下進行戰鬥;(2)一點兩面,即集中兵力於主要攻擊點 突擊敵人,同時以部分兵力從另一面或多面鉗制或協同譴殲滅敵人;(3)四快一慢:向敵人挺進要快,準備工作要快,擴張戰果要快,追擊要快,一慢為總攻發起 時機要慢;(4)四組一隊: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和支援組,一隊即突擊隊;(5)三猛:猛打,猛衝,猛追;(6)三種情況下的三種不同打法:敵守時,先 準備好了再打;敵要退不退時,先圍再打;敵退時,就要猛追猛打。林彪按照這六條來訓練東北民主聯軍和後來的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所謂“四野雄風”是與 林彪的這六條戰術原則分不開的。
                       第二,林彪自19歲入黃埔軍校,到1950年指揮海南島戰役,征戰30多年,從排長做起,連長、營長、團長,最後升到第四野戰軍司令和中南軍區司令,他調 教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軍事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海軍司令蕭勁光,空軍司令劉亞樓都曾是林彪的部下。林彪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時手下有12個縱隊司 令,如李大佑、鄧華、韓先楚、鍾偉、梁光初、李作鵬、萬毅、洪學智等人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將名將。彭德懷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鮮與美軍作戰挑選的戰將 就是鄧華和洪學智。彭自己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時就說:“我靠的就是2個麻子,前方靠洪麻子(洪學智,任志願軍副司令);後方靠高麻子(高崗,東北軍區司 令,負責志願軍的後勤保障)。”
                       後來被打成“林彪反黨集團”骨幹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在解放戰爭中也個個是響噹噹的角色。當時黃永勝是兵團司令,吳法憲是2縱隊政委,邱會作 是8縱隊政委,李作鵬是6縱隊司令兼16師師長。1950年打海南島時李作鵬的部隊是先鋒。1955年授銜時,黃永勝授上將,邱、吳、李都是中將。後來, 黃、吳、李、邱在政治審判林彪時都被判十九年的重刑。
           第三,林彪征戰幾十年,指揮和統率過紅四軍、紅一軍團、八路軍115師、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遼瀋戰役決戰之前,林彪統率 的東北野戰軍就已達到百萬之眾,占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強,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四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黃永勝在遼瀋戰役後自豪地 說:“我們四野一家就可以和蔣介石爭天下!”49年以後林彪的部隊很多都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銳之師。在朝鮮戰場與美軍正式交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主 要就是由四野部隊組成,先期赴朝作戰的就是實力最強的由38、39、40軍組成的十三兵團,而這三個軍的前身分別是東北野戰軍的一縱、二縱、三縱,這三個 縱隊被譽為林彪的“三隻虎”。尤其38軍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優異,贏得了“萬歲軍”的稱號。大家所知道的上甘嶺戰役就是38軍打的。此後38軍一直作為解放 軍精銳中的精銳,裝備最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也最強,佈署在河北、內蒙一帶,作為保衛京城的御林軍。1989年鎮壓學運時,鄧小平也使用38軍打頭陣, 最先到達天安門廣場。只不過這次38軍打的是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玷污了自己的光榮歷史。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五)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生活林彪:離群索居,沉默寡言
                       了解林彪的個性和生活習性對於理解政治上的林彪,對於判斷九‧一三事件的真偽有重要的參照作用。如果說軍事上的林彪是縱橫天下所向無敵,那麼生活上的林彪 則是離群索居,沉默寡言。就生活作風而言,林彪是中共黨內最廉潔最無可挑剔的一個。
                       林彪性格孤僻,不善交際,也不喜歡交際。出身於農家的林彪繼承了父輩的信義忠實、踏實苦幹,信奉“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儒家信條。林彪幾乎從不和人說笑 聊天,與人打交道從不講多餘的廢話。在東北指揮戰事時,手下的縱隊司令來看他,林彪就會“嗯”幾聲,問幾句部隊情況,再就沒話了。不僅與部下沒話,就是與 他的搭擋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也沒有多餘的話說。平常不見面,見面就說大事。遼瀋戰役的各種佈署和決策絕大部分都是林彪一個人想出來的。署名“林羅劉”的 電報基本上都是林彪想好了就發給部隊或中央軍委,後才給羅榮桓、劉亞樓等人看(參見張正隆《雪白血紅》)。
                       50年進城後的林彪養病不出,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幽居在北京毛家灣大院或是蘇州、北戴河的別墅。1955年授元帥銜這樣風光大事,林彪也稱 病不出。信奉“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林彪不主動與任何一位中央領導人來往,包括毛澤東。據林彪衛士長回憶,除了毛澤東和周恩來打電話他會親自接聽外,其 他人的電話都由葉群或秘書長接聽報告。在1959年打倒彭德懷的廬山會議以前,幾乎所有的中央會議林彪都請假。廬山會議後林彪開始捲入政治,但直到文革以 前大部分的中央會議和軍委會議林彪都缺席,是毛澤東決定由葉群代表林彪列席旁聽。
                       九‧一三後林彪被定性為“野心家、陰謀家”,但林彪的個性和行為實在不像個“野心家、陰謀家”,歷史上還沒見過像林彪這樣不與人來往的“野心家、陰謀家”。
                       中共很多高層領導都過著豪華奢侈甚至腐敗糜爛的生活,而林彪則像個苦行僧,不吸煙、不喝酒、不講究吃、不講究穿,每頓飯就兩菜一湯。大多是白菜(或酸菜) 炒肉,或是炒雞蛋,最喜歡吃的是黃豆,炒黃豆或煮黃豆,頓頓都有。平時沒事也愛吃炒黃豆,來了客人也是請人吃黃豆。在東北三年做過林彪秘書的季中權說和林 彪吃飯還不如和警衛員一起吃(參見《雪白血紅》)。50年進城後林彪的飲食並無改變,仍是那樣簡單,沒有什麼花樣。
                       55年授銜的元帥和將軍中有不少“花帥”和“花將”。林彪的部下也有不少人亂搞女人(如高崗、黃永勝等),但林彪從不近女色,連護士都是男的。
         不講究吃喝也無任何嗜好,幽居的林彪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沉思和散步,另外也讀書。一是軍事和歷史;二是哲學,都是馬列和毛澤東著作;三是醫書,都是中醫 書,還活學活用,給自己開藥方。林彪是個有病之人,跟毛澤東一樣,林彪睡覺不好,老失眠。這是長年征戰,用腦過度的結果。1938年平型關戰役後林彪被閻 錫山的士兵誤傷,子彈從前胸進去後背出來,傷了神經,去蘇聯治療也未治好,落下了怕風、怕光、怕吵的毛病。這雖不是什麼致命的疾病,但折磨了林彪一輩子, 使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這一點很重要,有助於我們判斷林彪是否真如中共官方所宣稱的那樣“想當國家主席”。大家知道國家主席代表一個國家,需要經常迎 來送往,拋頭露面(如劉少奇當年那樣)。林彪的身體不允許他去擔任這一職務,況且林彪並不是一個喜歡熱鬧喜歡拋頭露面的人。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六)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政治林彪:從遠離到捲入
                       林彪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否認,林彪的私人生活也無可挑剔,然而政治上的林彪卻被中央定性為“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叛徒、賣國賊”。文革的一切罪惡和過錯 都推給“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而文革的始作俑者和元凶大惡卻一句“三七開”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軍事上林彪戰功赫赫,政治上林彪卻是一大悲劇。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共產黨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的犧牲品。在這種政治文化和權力體制下,任何企圖挑戰最高權威 或為最高權威所猜忌的人物其結果不外兩樣:一是取而代之,成者為王,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但成功者少之又少;二是敗者為寇,被誅殺被剿滅,還要背 上“謀反”或“篡黨奪權”(“謀反”的現代語)的惡名,這是絕大部分人的下場。細究林彪事件,並沒有多少証据顯示林彪企圖挑戰毛的最高權威(或曰“篡黨奪 權”),更多的倒是毛澤東猜忌林彪,暗算林彪,迫使林彪走上絕路。在中共權力體制下第二號人物多半不得善終,先是劉少奇慘死開封,連真實姓名都沒有,接著 林彪又摔死大漠蒙古溫都爾汗(沿用官方說法),至今還背著惡名。林彪死後周恩來成為第二號人物,但晚年也飽受政治折磨。70年代的“批林批孔批周公”一箭 雙雕,既批死了的孔子、林彪,又暗指活著的周恩來。若不是周、毛雙方都在76年去世,很難說周恩來的命運會如何。文革結束後,政治鬥爭儘管不再是肉體上的 你死我活,但殘酷性絲毫不減,兩任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都是在任內中箭下馬,其罪名或是“支持資產階級自由化”或是“分裂黨”,但真正原因不外是不討最高 領導人的歡心或是有損最高領導人的權威。
                       林彪捲入中共上層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從20年代從軍到59年廬山會議。建國前的林彪作為統兵大將,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一直遠離中共權力核心,與中共黨內 政治鬥爭沒甚麼瓜葛。49年中共建政後林彪長期養病,政治上處於歸隱狀態,幾乎不參加任何中央會議,也不與中共上層人物來往,包括毛澤東,連55年元帥授 銜這樣既風光又沒有多少政治性的大事,林彪都托病不參加。
                       第二階段從59年廬山會議到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林彪開始涉足政治,但不積極更未全身投入。59年廬山會議開始時,林彪並未上山,是毛澤東親自召 喚,他才從療養地趕到廬山,參加中共清算彭德懷的8屆8中全會。彭德懷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抗美援朝的英雄,當時任國防部長,在軍中有龐大 勢力,毛澤東召林彪上山無非是利用林彪在軍中的威望和四野的力量來壓制彭德懷,為自己壯大聲勢。廬山會議打倒了彭德懷,撤銷了彭黨內外一切職務,任命林彪 為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正式把林彪推上了政治舞臺中心、權力中心,但林彪依然對政治保持距離。第二年就稱病請假,由賀龍主持中央軍委和國 防部的工作。林彪除了偶爾露露面外,仍處於半隱退狀態,中央會議和軍委會議基本上都不出席。在當時中央七巨頭排名中,林彪排第六,排在他前面的是毛澤東、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排在他後面的是鄧小平。
                       第三階段從文化大革命到九‧一三事件。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後果是三年大災難,全國餓死幾千萬人。毛被迫退居二線,由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但毛並不服氣,更 不甘心大權旁落。為奪回最高權力,不惜發動文化大革命,搞亂當時的黨政系統和全國秩序,以達到打倒劉少奇的目的。66年春夏之際在毛劉你死我活的鬥爭中, 林彪的部隊發揮了關鍵作用。傳說當時劉少奇企圖召開中央全會,撤銷毛的黨主席職務。毛的對應之策是讓林彪調動38軍突然包圍北京,並武力接管人民日報、中 央電臺和新華社。缺乏軍隊支持的劉少奇只有束手投降。歷史再次驗證了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名言。
         在中共8屆11中全會上,林彪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黨內第二號人物。69年4月中共九大更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地位寫進黨章。從文革開始,林彪真正成為政治舞臺的核心人物,林彪本人也是全副身心地投入當時的政治活動,直到九‧一三事件。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七)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政治林彪:從遠離到捲入
                       在中共8屆11中全會上,林彪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黨內第二號人物。69年4月中共九大更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地位寫進黨章。從文革開始,林彪真正成為政治舞 臺的核心人物,林彪本人也是全副身心地投入當時的政治活動,直到九‧一三事件。
                       分析林彪捲入中共政治和權力鬥爭的過程可以看出幾個特點。第一,這是個漸進的過程。林彪最初遠離政治抗拒政治。為此毛澤東在50年代初還手書曹操“龜雖 壽”一詩給林彪,要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林彪則稱病不出席任何政治活動。第二,毛澤東與林彪是一種利用的關係。每到關鍵時刻毛就征召林彪,用來打 擊對手,鞏固或奪回權力。很大程度上林彪是被毛拖入政治鬥爭的漩渦,從而遭到滅頂之災。有人感慨要是林彪不捲入政治就好了。但在中共這種體制下,任何人都 不能避開政治,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然文革後林彪那麼活躍,那麼投入,他自己是有責任的。第三,林彪在文革時期熱烈鼓吹對毛的個人崇拜,所謂 “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中國幾千年,世界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偉人”皆出自林彪之口,大肆印行“毛主席語錄”也是林彪的發明。但對領袖人物個人 崇拜是由集權體制決定的,更與毛本人的喜好和推波助瀾分不開。很有意思的是文革中死於非命的劉少奇當年也大力提倡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是劉少奇首先提出 “毛澤東思想”,並在“七大”上把“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但毛最厭惡、文革中受折磨最深的恐怕也是劉少奇。第四,在捲入政治最深的文革時期,林彪經營的 重點依然是軍隊,對黨務政務興趣不大。林彪提出了“四個第一”、“三八作風”、“突出政治”、“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把解放軍辦成毛澤東思想大學校” 等口號。毛澤東誇獎林彪說:“軍隊工作,自從林彪主持以來有了很大的改觀。‘四個第一’好,是個創造。”頭幾年天下大亂,黨務政務系統幾乎癱瘓,只有軍隊 相對穩定。主持軍隊工作的林彪功不可沒。第五,林彪在文革中助紂為虐,也害了不少人,但文革的元凶和始作俑者是毛澤東,打手是康生和四人幫。江青在法庭上 就公開宣稱“我是主席的一條狗,主席叫咬誰就咬誰!”一語道破江青與毛澤東的關係。林彪與“四人幫”關係並不密切,更非同盟。許多資料都批露林彪很厭惡江 青,與四人幫其他人更沒有什麼來往。中共為了政治需要把林彪與四人幫綁在一塊,其目的是借四人幫的惡名惡行來敗壞林彪。
         廬山會議:毛林矛盾公開爆發
                       “一山飛峙大江邊”的廬山既是避暑勝地,也見證了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蔣介石就非常喜歡廬山,特意在山上建造“美廬”。他的對手毛澤東對廬山也情有 獨鍾,夏天常上山避暑,中共許多重要會議也搬到山上召開,其中最有名對中共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是1959年的中共8屆8中全會和1970年的中共9屆2中 全會。前者打倒了“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後者則是毛林矛盾公開大爆發,並引發了一年後的“九‧一三事件”。
         中共9屆2中全會於8月23日在廬山召開,作為黨副主席的林彪提出了設國家主席的動議,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同意,同時大家都對文革的過火做法提出激烈的批 評。兩天後毛澤東在會上突然發難,稱“林彪的講話我事先不知道...有人要炸平廬山...大有炸平廬山使地球停止轉動之勢。”毛的講話第一次把對林彪的不 滿和猜忌公開展現在全黨面前。廬山會議後毛四處放風,更借南巡之機到處找地方黨政軍負責人打招呼,稱廬山上的鬥爭他們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綱領的,有人急於想 當國家主席急於奪權。九‧一三事件後中共給林彪定性“野心家”,其理由是林彪提出設國家主席是想自己當國家主席。因為據黃永勝交代,葉群說過:“若不設國 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那裡擺?”
话说解放军十大元帅(八)
林彪: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设不设国家主席:毛林矛盾导火线
        九·一三事件后,中共官方因林彪在庐山会议上提出设国家主席而将林彪定性“野心家”,企图“抢班夺权”。这种说法非常牵强,难以服人。
        本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主席是宪法早就明文规定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是毛泽东,1059年4月毛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由刘少奇接任。文革中刘被打倒后,国 家主席一职空缺。1970年4月毛提议召开四届人大,并修改宪法。当时党内外人士一致的意见是设立国家主席,认为国家这么大,没有国家主席名不正言不顺。 当时中共政治局五常委中除毛外,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和林彪都主张设国家主席。周恩来提出,如果设国家主席,今后接见外国使节等外交礼仪活动可以由国家主 席授权。康生说,设国家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陈伯达说,如果这次毛主席再担任国家主席,将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所以说林彪在庐山 会议上提出设国家主席是代表了党内外的一致呼声,而且林作为党的付主席在党的会议上作这一提议并没有什么不妥,更不是什么“阴谋”。
        第二,相对于党的主席而言,国家主席只是虚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权力。林彪当时已经是党的第二号人物,其接班人地位是写进挡章的。即使林彪当这个国家主席对他的权力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提升,更谈不上“抢班夺权”。
        第三,林彪一再声称他不想当国家主席,提议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这不仅是林彪的提议,也是政治局其他常委的意见,希望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职务一元化。从林 彪的身体和他一向的行事风格来说,林不想当国家主席的说法是可信的。林彪怕风、怕光、怕吵,不喜欢抛头露面,更不愿意接见外宾,这一点谁都知道,毛泽东当 然更清楚。而当了国家主席就必然承担这类频繁的迎来送往的职责,林彪的身体不容许,更与林彪的个性相违背。
        第四,中共借吴法宪口说“叶群说过,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但根据林彪身边工作人员披露,他们从来没有听叶群说过类似的话,而且这话 本身有违常识。吴法宪的女儿称吴法宪的“交待”是在中共高压逼迫下为了过关而编造出来的。(参见张宁《尘劫》)从历史看,被中共打倒的人物都是“证据确 凿”的。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时,中共官方也公布了一大堆的“证据”和“口供”,给刘少奇平反时,这些“证据”和“口供”都不见了。
        毛林如何结怨,毛泽东为什么要收拾林彪,有待中共官方档案完全公开才能得窥全貌。林彪从20年代上井冈山起就一直追随毛泽东,为毛打江山,巩固权力和清除 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军其他几位元帅,如朱德、彭德怀、陈毅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在遵义会议前一度高过毛泽东,而林彪则一直是毛的手下,被视为毛的心腹 爱将,可以说直到庐山会议前林彪没有作过任何对不起毛泽东的事。
        1970年庐山会议是个转折,设不设国家主席是毛林结怨的导火线,毛泽东自己不想当国家主席,也反对当设立国家主席,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林彪主张设国家主 席也是事实,但林彪提出设国家主席自己又不当国家主席的说法引起了毛的猜忌。在毛看来,我如果不当国家主席,你林彪就是必然人选,而刘少奇就是在国家主席 任内权力膨胀,使毛感到大权旁落。所以国家主席一职是个忌讳。毛泽东一再声明不当国家主席,你林彪还在大会上正式提出设国家主席,这当然是大不敬。极权体 制下最高领导人常常猜忌别人,防范别人,古今中外概不能免。早在文革初毛就对林彪表示不满和不信任。1966年5月林彪作了一次关于“政变”的长篇讲话, 这本是暗指当时的毛刘斗争,但公开谈论“政变”显然冒犯了毛的禁忌,7月份毛在给江青的信中说:“他(林彪)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在重大问题上, 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这封信显示毛一开始就是利用林彪,并且不信任林彪。
        (3/9/2001)
       
话说解放军十大元帅(九)
林彪: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九·一三事件:仍是谜一个
        中共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是林彪及其死党急于抢班夺权,企图谋害毛主席,阴谋不成乃仓惶出逃,最后因飞机失事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但这种说法疑点重重,破绽百出。
        首先,毛泽东是怎么事先发现林彪“政变计划”的?是不是有人,又是谁事先向毛泽东作了报告?揭破“林贼”阴谋,保卫毛主席,这是何等的功劳,再怎么宣传和 奖励都不过份。但很奇怪中共官方的材料从来就没有给过任何答案或暗示。70年代在大陆时人们还猜测是王洪文发现了林彪死党的阴谋,使得毛转危为安,所以后 来在“十大”上一下蹿升为党的付主席。现在我们知道这与王洪文毫无关系。
        第二,中共官方材料说林彪反党集团准备了各种谋害毛主席的计划,如炮击、埋炸药、派人上火车暗杀等等,我小时候看到这些材料觉得真是惊心动魄,但接触的资 料多了,仔细一想,觉得满不是那么回事。这根本不象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变计划,更不是林彪的手笔。作为统兵几十年,身经百战的林彪,若真要造反,决不 会是这个样子。林彪若真要搞政变,一定会有一套周密的应变计划。怎样发难,如何控制局势,如何攻击,如果失败怎么逃难都会安排好了。而官方描述的九·一三 事件几乎就只有叶群和林立果在忙乎着,林彪未见任何行动。“诸葛一生唯谨慎”,林彪更是一个谨慎到家的人。在东北与国民党三年内战时期,每次重大的战役, 林彪都是废寝忘食,反复推敲,怎么攻城,怎么打援,出现意外怎么应付,以及用哪支部队对付哪个敌人,都是想了又想,力求万无一失。搞政变这么一个事关身家 性命和身后名誉的大事,林彪怎么可能撒手不管,而让没有头脑的叶群,没有经验的林立果去办》当年对付没有军队支持的刘少奇,毛泽东都是煞费苦心,躲在南 方,最后倚靠林彪的38军才一举扭转乾坤,身为中央军委付主席,手握军权的林彪若真想有组织有计划地搞政变,那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变。
        第三,中共官方并未提供任何实际材料证明林彪在筹划这场政变。唯一的一个物证就是一个据说是林彪的手令“盼照立果,宇驰指示办”。但这一手令引起了林彪身 边工作人员的怀疑,说笔迹“象是林彪的”,但没有人敢肯定就是林彪的。中共从来也没有请笔迹专家鉴定它的真伪,更令人耐以寻味的是这么重要物证在80年代 初中共审判“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时居然未拿出来用,不知是无意疏忽,还是故意遗漏。这是从法律层面说。从实际上讲,林立果只是空军作战部付部长,周宇驰 更是小角色,权力非常有限,单凭林彪一个“手令”,怎么可能号令别人?而且是号令别人去搞政变!林彪是军委付主席,国防部长,要搞政变为何不自己动手调动 部署三军?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后来被打成林彪反党集团骨干,他们当时都是手握军权,统兵一方。但中共在审判时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说他们如何配合 林彪、林立果搞政变。他们既未参与“571工程纪要”的策划,更未越权调动军队,他们之所以被判十几年的重刑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林彪的人,他们一直是林彪的 部下,屡立战功,深得林彪的赏识和重用。对他们的审判完全是政治审判。他们的罪过就是因为他们是林彪的心服字将,仅此而已!
        第四,官方材料说毛泽东在获悉林彪上飞机外逃后潇洒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种放林彪一马的说法有违毛一贯的作法,对待对手和政敌,毛 从来就没有施过仁慈,更未怜悯过谁。彭德怀和刘少奇都是受尽痛苦和折磨,死的惨不堪言。难道对林彪,毛泽东就会大发慈悲让他一走了之?而且林彪不是一般 人,他是党的付主席,军委付主席,国防部长,掌握了中央党内、军内最高机密,如果让他跑到当时的敌国苏联去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难道毛泽东、周恩来不 明白,会让他走?
        第五,林彪从一上飞机起,毛泽东、周恩来就知道林彪的飞机从山海关机场往北飞,而且林的飞机是民用飞机,速度并不快,毛、周如果要拦截,迫降林彪的飞机,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技术上更没有问题。毛、周为什么不下令拦截?是不是诚心让林彪飞出国界再打下来?
        第六,官方材料说林彪的飞机因油料用尽迫降不成而坠毁,但飞机上有一个大洞却引人怀疑。当年参与调查的空军高级官员王海解释说是由于油料往外喷溅燃烧而引起的。这又与官方说法相矛盾,既然油料用尽,哪来的油往外喷涌?
        (3/16/2001)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九‧一三事件:仍是一個迷
                       難道對林彪,毛澤東就會大發慈悲讓他一走了之?而且林彪不是一般人,他是黨的副主席,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掌握了中共黨內、軍內最高機密,如果真讓他跑 到當時的敵國蘇聯去,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危害難道毛澤東、周恩來不明白,會讓他走?
         第五,官方材料說林彪的飛機因油料用盡,迫降不成而墜毀,但256號飛機上有一個大洞。當時參與調查的空軍高級官員王海解釋說是由於油料往外噴濺而引起的,但官方材料又說油料用盡,既然用盡,哪來的油往外噴?
        五‧七一工程紀要:不是林彪的手筆
                       中共官方宣稱林彪反黨集團製定了詳細的反革命政變綱領“五‧七一”工程紀要(即武裝起義的諧音)。從紀要內容看,紀要對毛澤東的統治進行了尖銳的批判。稱 毛澤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而是秦始皇式的封建暴君。毛式的社會主義實質上是社會法西斯主義。他把中國的國家機器變成一種互相殘殺互相傾軋的絞肉 機,把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變成了封建獨裁專制式的家長制統治。在毛的統治下,農民生活缺吃少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機關幹部上五七幹校等於變相 失業,紅衛兵初期受騙被利用,後期被迫變成替罪羊。
                       五‧七一工程紀要作為一個政變綱領是太簡單也太草率了,可是作為對社會的分析,對毛的批判卻是一針見血,即便當年的彭德懷也沒這樣尖銳地批毛非毛。彭德懷 在盧山會議上只是就事論事,提出善意的批評,而“紀要”則是對毛和毛的體制的完全否定,並要武力推翻毛,這是很大膽很極端的,憑這一點說就不可能是林彪的 意思。林彪那一代人(包括彭、劉、鄧小平)由於時代和個人利益的局限不可能全盤否定毛澤東,不可能否定毛所代表的政治制度,更不可能走到武裝政變推翻毛澤 東的地步,他們自己就是製造毛澤東神聖地位的參與者,一度還是既得利益者。
                       五‧七一工程紀要確實是林立果秘書于新野的手筆,可以說它反映了一批像林立果這樣的少壯派軍官的想法,他們多出身高幹子弟,受過良好的教育(林立果就是北 大技术物理系的),可以接觸高層政治內幕和國外的資訊。對中國現實的破滅,可以迫使他們走上極端的道路。廬山會議上林彪挨批以及會後毛澤東四處放風要整林 彪的行動促使林立果策劃謀害毛澤東也是說得過去的。但林彪就不同,林彪的為人和他的信仰決定了他即使對毛不滿也不可能走到政變這一步。
                       廬山會議上政治局常委陳伯達被掀出來審查,但明眼人都知道毛最終要收拾的是林彪。廬山會議後林像被霜打的葉子,蔫了。整天呆在北京毛家灣大院或是北戴河的 別墅裡,既不見外人,也沒有什麼活動。中共官方材料從未說明林彪在廬山會議後幹了什麼。九‧一三事件後對林彪身邊工作人員的審查也未查出任何林彪要政變的 證據。相反毛澤東卻是四處活動,藉南巡之機到處找地方黨政軍領導人打招呼,稱有人要“搶班奪權”,矛頭直指林彪,而且這些談話還刻意不讓林彪的人知道。毛 的做法跟當年鬥倒劉少奇時如出一轍。文革開始前,毛澤東也是南巡,在外面調兵遣將,待一切都部署好了,再回北京收拾對手。據林彪的衛士長回憶,九屆二中全 會後林彪曾寫過檢查,且要求面見毛澤東談談。但毛長時間不答覆。毛當年對彭德懷、劉少奇也是如此。他一旦決定與誰決裂就再不給他機會。
                       中共黨史上有許多疑案,而林彪事件則是最大的疑案。九‧一三事件已經過去不少年了,但真相仍未大白。但有一事是可以肯定的:林彪沒有策劃武裝政變推翻毛澤 東。五‧七一工程紀要只是來自林立果秘書的筆記,就連林彪的所謂“死黨”也沒有一個見過或聽過這個“紀要”。我們相信林彪是被毛澤東逼上絕路的。廬山會議 上毛已決心廢掉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此舉惹怒了林立果。林立果鋌而走險,但事未成功,林彪難脫干係,更不願受到彭德懷、劉少奇那樣的折磨,因而被迫出 走,最後葬身蒙古大漠,成為孤魂野鬼。
                       林彪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共產黨極權體制的犧牲品。林彪的死毛澤東當然要負責任,但根源在這種文化和這個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最高權力是不受制約的,可以為所欲為,觸犯龍顏的人往往逃不過悲慘的下場,彭德懷如此,林彪也如此。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一)
林彪: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寫後記
   
        自從10篇“林彪”在“新州週報”刊出後,收到大量讀者來信來電。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也有以前林彪四野的部下。他們都對林彪有深厚的興趣,也對中共官方 的說法表示強烈的懷疑。他們對我寫作“林彪”系列表示歡迎,也提出了意見和評論。在此除表示感謝,也想對幾個主要問題作簡單答覆,以補充正文的遺漏和不 足。
         一、你是如何想到寫林彪的?
         最初起念頭寫解放軍十大元帥是一年前的事。當時看到網上有許多寫林彪的文章和小評論,有企圖為林彪翻案的,也有力主中共官方說法的,但都很零散,很不全 面。所有的資料許多是道聽途說,或捕風捉影,經不起推敲。於是產生了寫一個“完整”的林彪的念頭,力求公正、客觀地描述林彪,還歷史本來面目。
         二、你是如何搜集資料的?
         我是學歷史出身,在北大受到的專業訓練告訴我寫歷史文章必須基於史實,必須大量佔有史料,最好是第一手資料。但林彪事件又恰恰是最缺乏權威的可信的資 料。九‧一三事件後,中共官方把林彪描繪成“野心家、陰謀家”,企圖謀害毛主席,但可信的證據幾乎沒有。官方檔案涉及林彪的更是一條也不公開。民間和海外 各種說法都有,但多半是猜測,缺乏根據。要寫一個真實的林彪,首先必須搜集盡量多的資料。一年多來,我經常利用空閑時間上圖書館或到網上找尋與林彪有關的 資料。許多客戶和朋友知道我要寫林彪,也給我介紹許多相關網址和文章。資料搜集後,如何鑒別其真偽和可信度又是一個考驗。在我看來比較可信的資料有林彪身 邊工作人員的個人回憶,中共黨史的正式文件(非宣傳材料),獨立研究者的報告等。大陸90年代出版的張正隆寫的《雪白血紅》盡管只寫到49年,但在描述林 彪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方面非常具體,所用材料都是林彪部屬或工作人員的回憶,可信度非常高,為我們解讀政治林彪提供了一扇窗口。
         三、你是如何分析九‧一三事件的?
         中共黨史上有許多疑案,而林彪事件則是最大的疑案。九‧一三事件已過去了30年,但真相仍未大白。林彪如何與毛結怨,毛為什麼要廢掉林彪,廬山會議後林 彪究竟做了些什麼。所謂林彪“謀害”毛主席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的一切都是謎。本人認為中共官方的說法破綻百出,不足取信。本文是根據已有的可信的資料, 基於常識和合理的推斷來探討九‧一三事件。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只有等所有官方檔案公布的那一天。有些細節恐怕永遠也搞不清楚。因為在林彪事件後,中共官 方銷毀了部分“有損”毛、周形象的材料。這些材料記載了文革後尤其是廬山會議後林彪與毛澤東、周恩來間的往來聯繫。
         四、林彪的飛機究竟是墜毀的還是打下來的?
         我不相信林彪飛機是迫降不成而墜毀的說法。其理由見上期“林彪”專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林彪從一上飛機,毛澤東、周恩來就知道。林彪的飛機從山海關起 飛,要經過河北、北京、內蒙,最後才飛往外蒙古。林彪的三叉戟飛機是民用飛機。在中國境內進行攔截迫降技術上完全可行,時間上更是綽綽有餘,毛、周為什麼 不下令攔截,而任由掌握國家最高機密的林彪飛到當時的敵國蘇聯去?難道是要故意讓他飛到國境外再打下來?另外一種可能是毛澤東當時想讓林彪走人,但周恩來 基於現實的國家安全的考慮而下令打下來。但又不想明顯違背毛的旨意,於是編造了林彪飛機墜毀的說辭。真相如何我們不知道,但常識告訴我們,毛、周不應該任 由林彪外逃而不採取行動。
         話說解放軍十大元帥林彪篇就寫到此為止。以後會陸續推出彭德懷、葉劍英、朱德等人的文章。任何意見和評論,歡迎賜教。



收拾殘局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二)
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一)
   
        今年上半年在本報連續寫過十一篇文章,評論介紹了戰功赫赫,在十大元帥中排第三,但在中共黨史中卻落得個“篡黨奪權,叛國投敵”惡名的林彪,今天和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想談談十大元帥中排名最後的葉劍英。
        葉劍英在某種程度上與林彪形成鮮明的對比。林彪是統兵大將,戰功赫赫,號稱“無敵元帥”。而葉劍英則從未統領和指揮過軍隊,沒有什麼具體的戰功。林彪本無 意政治,後被迫捲入政治鬥爭漩渦,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葉劍英在建國後幾十年一直隱忍不發,但毛澤東一去世,“屍骨未寒”(江青語),葉就策劃逮 捕“四人幫”,並因此成為中共最有權勢的人物,連鄧小平對他也禮讓三分,恭敬有加。然而葉劍英真正的內心世界人們知道得極少。直到葉的養女,名記者戴晴 95年在海外發表“我的四個父親”之後,人們才得以窺視葉的個人生活和複雜的內心世界,但我們所知仍然極其有限。
        葉劍英是個很值得研究的人物。他是元帥,卻沒有什麼戰功。他對毛從未違逆頂撞過。但毛一死他馬上策劃逮捕了毛的遺孀江青和侄兒毛遠新,從而為鄧小平復出創 造了條件。但葉劍英對政治似乎並沒有多大興趣。逮捕四人幫後,他本成為中共最有權勢的人物,但大部分時間他卻遠離中共權力權力的核心北京,而呆在遙遠的廣 東。葉劍英以風流儒雅著稱,一方面是指他擅長詩詞,另一方面是指他對女色的眷好,博得了“花帥”的名聲。本文想從軍事、政治和個人生活三個方面來探討葉劍 英。
 
        一、參謀出身,十帥之末
        在解放軍十大元帥中,大部分是因赫赫戰功而封為元帥的,如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等,沒有直接領兵打過仗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號稱“政工 元帥”的羅榮桓,主要是作為林彪的搭擋,而林彪統領的第四野戰軍戰功最大,從而也得封帥,另一個就是葉劍英。他的軍人生涯大部分時間擔任參謀長,出謀劃 策。葉之授元帥其一是因為其資歷,其二可能是因為長征途中的一大功勞。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1897年生,1917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元帥之首的朱德也畢業以於該軍校,只不過比葉早了約10年。在十大元帥中,進過軍校、受 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除了朱德、葉劍英外,還有彭德懷(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劉伯承(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徐向前(黃埔一期)、林彪(黃埔四期)。葉畢業 後擔任過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黃埔軍校教導部副主任,與當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共事。1927年加入中共,參予領導廣州起義,28年赴蘇聯留 學,30年回國。長征時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西安事變時葉作為周恩來的助手參與國共兩黨談判,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作出了貢獻。此後國民黨停止剿共,共產 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獲得合法地位,得以發展壯大。抗戰時葉任八路軍參謀長,解放戰爭中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建國前葉劍英的主要角色就是出謀劃策,為 最高指揮官作決策提供建議和諮詢。
        在中共建政前,葉並沒有顯赫的戰功,唯一一次重大舉動是在1935年長征途中本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但被安排到紅四方面軍任參謀長的葉劍英,把張國燾下令解 決紅一方面軍的密電偷偷地報告給了毛澤東,使得毛領導的中央紅軍迅速北上,脫離險境,避免了被張國燾吃掉的危險。葉的這一舉動被中共黨史稱之為“挽救了黨 和紅軍”。但是這一電報事件不僅為張國燾否認,也為當時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公開否認。很有意思的是,面對徐向前的否認,葉劍英從未出面澄清 過,中共官方也從未公佈過這方面的檔案或文件,從而留下了一樁懸案。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三)
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二)
   
        二、政治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
        共軍的十大元帥對政治大都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他們都深知“功高震主”的後果。59年彭德懷觸犯毛澤東,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毛死後多年才平反),更加 印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訓。十帥的命運也印證了越是捲入政治鬥爭漩渦,下場越是悲慘(如彭德懷、賀龍、林彪),而遠離政治與權力鬥 爭,保持距離的大都得以善終(如朱德、劉伯承、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的所為介於兩者之間。毛在世時,葉在政治上很低調,沒有什麼激烈的言論或行動。毛 一死,葉就採取了石破天驚的大行動,策劃以宮廷改變的方式逮捕了“四人幫”。
        毛澤東晚年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呂端大事不糊塗”。這“不糊塗”恐怕有兩點。一是在重大歷史關頭作對了選擇,沒有站錯隊。且不論“電報事件”真偽,長征途中 被派到紅四方面軍當參謀長的葉劍英沒有背棄毛澤東追隨當時勢力更大的張國燾,說明葉很有眼光。二是在毛在世時,葉從不頂撞、開罪毛澤東。從已公佈的資料 看,在毛病重期間,葉劍英等人就在密謀策劃毛身後的權力安排。王震提議馬上採取行動逮捕“四人幫”,但為葉否決。葉深知,只要毛一息尚存,任何異議和反抗 都只是自取滅亡。追隨毛澤東近半個世紀,又親歷了無數權力鬥爭的詭秘和凶險的葉劍英深知毛的厲害。只要毛還在世,任何人想和毛鬥,或是引起毛猜忌的都只是 死路一條。葉不想重蹈彭德懷、劉少奇和林彪的覆轍,聰明的葉選擇了隱忍和等待。
        雄才大略的毛澤東看人一向是很準的。1975年第三度復出但旋即又被毛澤東拉下馬來的鄧小平曾去信毛信誓旦旦地表示服從毛的處置,決不翻案。毛當時就斷言 “說永不翻案,靠不住!”76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時稱鄧為“死不悔改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源於毛的這一斷言。走到人生盡頭的毛最怕的就是自 己的路線,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運動被後來人所否定,同時對江青,毛未嘗不想加以保護。還在76年病重以前,毛就對江青說過:“你做壞事太多,我死了以後你怎 麼辦?”語帶責備,但更多的是一種親人之間才有的憐惜和憂慮。毛與江青儘管是一種利用關係,但畢竟是幾十年的夫妻,毛自然不希望江青下場太慘。去世之前, 毛再次打倒鄧小平,欽點華國鋒當接班人,自然是看到了鄧必然翻案的本質,而忠厚老實又缺乏資歷的華國鋒別無選擇,只有“按既定方針辦”。如果文化大革命不 被否定,江青也就可以善終。這是毛臨終前苦心孤詣安排的最後一著棋。但偉人也是人,是人就有看走眼的時候。毛澤東防到了鄧小平,但沒想到死後出來發難的竟 是平時寄情聲色,被自己視為“呂端大事不糊塗”的葉劍英!
        對葉劍英,除了中共冠冕堂皇的頌揚外,葉的養女,對葉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幾十年近距離觀察的戴晴是這麼形容葉劍英的:“他從不反抗,也不出面主持公道;每有 變故,他持的往往是容人、給人方便、放人一條生路的態度-但以不開罪毛澤東為限-更奇怪的是,原想退步抽身,卻總被捲進殘忍格鬥的漩渦中心;常常被認為超 乎尋常地沉著機警,還大玩過幾次權術,卻是一個對政治極端厭倦的人。”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四)
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三)
   
        三、政治葉劍英:隱忍與暴發
        晚年的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呂端大事不糊塗\"。呂端(935-1000年)乃北宋初年的政治家,一生仕途幾番沈浮。直到晚年才當上宰相。呂端為官 清廉,對功名權勢並不太熱衷,能上能下。呂端主政期間並無什麼突出的建樹,最大的舉動是在宋太宗病逝後,反對皇后改立長子的主張,堅持讓宋太宗立的太子即 位。宋太宗評論呂端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毛澤東把葉劍英比做北宋的呂端顯然是指葉在政治上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對自己很忠誠。中共建政後,葉曾任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司令員,在南方建立了深厚 的權力基礎。晚年的葉大部分時間也呆在自己的家鄉廣東,他的兒子葉選平後來也任職廣東,被稱為“南天王”。熟讀歷史的毛澤東深怕開國功臣尾大不掉,難以控 制,也大玩削藩的把戲,把封疆大吏一個個都調往北京,授以高職閒職。知曉毛澤東心事的元帥們大都採取遠離政治,明哲保身的態度。號稱“紅軍之父”位列十帥 之首的朱德進城後以養花種草、含飴弄孫打發時光。戰功最大的林彪一直稱病不出,什麼活動都不參加,什麼會議都請假。有“共軍戰略家”之稱的劉伯承更是見忌 於毛澤東,一進城就失了兵權,在中共政壇上一直無聲無息。葉劍英調任北京後被委以虛職,賦閒在家,無事可作。但葉從不抱怨,也不“走動”,在政治上一直保 持低調,沒有什麼驚人之舉。
        戴晴稱葉是“一個對政治極端厭倦的人”,這頗有點為親者諱、為尊者諱的味道,也與事實不合。葉不是一個拒絕權力的人,實際上他是中共政壇少有的幾個“不倒 翁”之一,晚年更成為中共黨內最有權勢的人,就是鄧小平對葉也敬畏三分。這一切說明葉是很懂政治、很會玩權勢。前幾十年葉在政治上的“無為”既是一種明哲 保身的策略,又是實力不足情況下的最好選擇。葉只是十帥之末,不論是論戰功還是論資歷,比葉顯赫的人物沒有100,也有50。建國初還輪不到葉在政治上高 聲說話。聰明的葉選擇了隱忍和低調,這既是一種無可奈何,事實証明也是最好的策略。建國後幾十年,黨內持續不斷的路線鬥爭,像一架絞肉機把開國元勳都絞得 差不多了,僥倖活著的也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時葉的機會來了。毛的逝世把葉推到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舞台的中心,而葉也當仁不讓地擔當了這一角 色。
        葉劍英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具有很深的封建士大夫文化傳統的烙印。葉喜好古體詩詞。最鍾愛的是北宋詞人辛棄疾。這不是軍人武夫的附庸風 雅,而是思想深處的鍾情和嚮往。中國的士大夫既有入世建功,青史留名的主旋律,又有獨善其身、退隱山林的隱士心結。在政治上他們總想有所作為,用近人的話 說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面對政治的黑暗和權爭的險惡,他們又想擺脫政治、遠離政治。在古代便是隱姓埋名、退隱山林、獨善其身,如陶淵明之輩。葉 劍英前幾十年的“無為”可以理解為一種半隱,不想與政治的醜惡同流合污,所謂“大隱隱於朝”。但士大夫建功立業的壯志並未消退,葉只是在隱忍中等待機會。 毛去世後,機會來了,葉就發出了石破天驚的一擊,逮捕四人幫,推出鄧小平,使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葉也因而登上權力的頂峰,歷史也少不了要記下這一 筆。士大夫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目標實現了。對此,葉是很自得意滿的,曾賦詩抒懷“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話說解放军十大元帥(十五)
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四)
   
        四、生活葉劍英:喜好女色及其他
        毛澤東對葉劍英的評價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這“小事糊塗”可能是指葉劍英“小節”不潔,聲譽不好。葉向有“花帥”之名,其對女色的喜好不僅在十大 元帥中無出其右者,就是在中共高級領導人中也是出了名的。1980年北大競選中廣泛流傳的一件事就是說1979年葉以82歲高齡還\"迎娶“了一個18歲 的妙齡女子,並花了30萬人民幣辦“花宴”。其他種種傳說更是猶如天方夜譚一般。這些傳聞當然不會為中共官方所證實,但也絕非空穴來風。事實上葉的養女戴 晴在她那篇“我的四個父親”一文中對葉的好色作了明確的肯定。戴晴稱葉的天性就是“喜好美景美食美色”。解放前葉結過四次婚,進城後比較深入地介入葉的私 生活的另外還有三位女性,而與葉有短暫關係的女性更是不計其數。按戴晴的說法,葉是個“一生對女性懷著不倦的激情的人。”
        本文無意指責葉的私生活,只是想探討葉好色的原因和背景。葉對女色的眷好一方面是天性使然,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掩其志的一種方式。正史說紅顏禍水,喜好女色 都是亡國之君(如商紂王、李後主),但也有不少人藉縱情聲色來迷惑政治上的對手,使其對自己放鬆警惕,近代蔡鍔迷戀青樓名妓小鳳仙就是一例。這算是一種韜 光養晦。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有“葉參座”之稱的葉劍英自然是深得其中之昧的。前文說過解放後毛對開國功臣都有猜忌之心,而消除毛猜疑的最好辦法除 了隱忍,不活動外,就是縱情聲色,給人以頹廢、胸無大志的感覺。葉好色的表象也確實迷惑了毛澤東。晚年的毛防到了鄧小平,但絕對沒有想到死後出來發難的竟 是這個縱情聲色,“小事糊塗”的葉劍英!
        此外,中共建政後不久葉就被調離有深厚根基的南方,隻身北上在京城賦閒、正當盛年無所事事的葉需要一個精神與情感的寄託,而寄情聲色就是葉的選擇。在政治上被迫“無為”的幾十年裡,葉在這個美景、美食、美色的王國裡逍遙自在,享盡豔福。
        還有一點,葉劍英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濃厚的封建士大夫的影子。而中國的文人士大夫都有自命風流的雅好。無論仕途得意者,還是落魄文人都無不喜好女色。詩仙李 白謳歌的生活就是“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李白《江上吟》),而宋代大詞人柳永則更是留連青樓、廣交名妓,其代表作“雨霖鈴”就是寫給青樓 女子的送別詞,其哀怨纏綿真如柔腸寸斷。有“小李杜”之稱的杜牧也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種對美色的追求和眷戀是中國士大夫文化的一個 顯著特點。儘管它為傳統意識形態所不容,卻貫穿著士大夫文化的始終,從來也沒有減弱過,連孔老夫子也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矣!”。其原因無他,就在於 “食色,性也!”雅好古體詩詞的葉劍英也繼承了中國文人這一“好色”的習性。而他的權勢和地位則為他的這一習性的發揮提供了充分條件。
        享盡權勢和美色的葉劍英到了晚年却是異常的寂寞。據戴晴說,當葉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他想到的都是宋代的隱士方山子。葉最喜好的是辛棄疾的壯烈詩篇,但隨口念得最多的卻是出自民間的口頭文學“風吹鴨蛋殼,財去人安樂!”
        中共解放軍十大元帥-葉劍英篇前後共寫了4篇,就此擱筆,有批評和意見的歡迎投書《新州週報》,或者與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