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5, 2014

「伊斯蘭國」這盤生意能營運下去?

[平行時空141] 「伊斯蘭國」這盤生意能營運下去?

提起瘋狂殘暴的「伊斯蘭國」(IS),不少人依然相信那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久就會煙消雲散。不過,若純粹用生
意角度預測此組織能「營運」多久,卻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結論。

據專門研究恐怖組織經費來源的網站Money Jihad稱,「伊斯蘭國」是當今世上最富有的恐怖組織,經濟來源多樣化,其領袖雖說要復古,但頭腦相當現代。首先,「伊斯蘭國」有不少捐獻雖包括一些心不甘情不願的「保護費」,但更多是來自海外、完全自發的捐助。有關捐助主要來自海灣產油國,包括沙地、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這些國家都希望伊拉克脫離什葉派掌控,數國的權貴情願支持外部激進勢力,以換取激進份子不在本國活動。

財源多元化 西方難截查

最厲害的是,「伊斯蘭國」居然和上市公司一樣出版「年報」,詳細向其「股東」介紹「業績」,例如在2012年製造了千多宗暗殺、四千多次爆炸、釋放數以百計激進囚犯等,來增加「公信力」;加上本欄日前談及的社交媒體策略,令其吸金能力愈來愈強。

但「伊斯蘭國」不願意單靠捐獻生存,它要控制自身經濟命脈,所以才要實實在在的立國,更刻意選擇盛產石油的地方來攻擊。當世人相信其主要敵人是伊拉克什葉派,應以攻克首都巴格達為目標,「伊斯蘭國」卻轉向庫爾德人自治區,瞬間征服眾多油田。目前,「伊斯蘭國」控制了敍利亞六成石油生產,以及伊拉克中北部主要油田,用來供應黑市石油到土耳其等鄰國,估計每日盈利一百萬到三百萬美元。

此外,「伊斯蘭國」又通過控制水壩等大型基建圖利,例如操控電力,或佔領一些無戰略價值的古鎮,卻是為了走私古董文物。此組織攻陷重鎮摩蘇爾後,單在當地中央銀行就搶去五億美元。這些林林總總的收入,不一而足。

按研究恐怖主義英國學者諾伊曼(Peter Neumann)估計,「伊斯蘭國」此刻資產淨值,不計無價的「人力資源」,起碼也有二十億美元,是老牌激進組織塔利班、真主黨等的數倍至數十倍;而阿爾蓋達策動9/11恐襲時資產,據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估計,更只有三千萬美元。

《華盛頓郵報》曾引述博客摩西(Brown Moses)計算,若養一名恐怖分子的伙食、住宿、交通等,需要「月費」六百美元,以兩個月前「伊斯蘭國」的規模,即使沒任何新收入,已足以養活一支六萬人的恐怖大軍一年。假如這盤「生意」運作下去,滾動起來,還可川流不息。雖然外間對「伊斯蘭國」的財政部門一無所知,但擁有這筆資金,不可能不參與市場投資或投機,而伊斯蘭世界有其自成天地的經濟體系,現金流動不易被西方截查。

最令人憂慮的是,一個可能的「投資」方向,便是支持各地理念相近的激進團體,將之變成「加盟店」。這是阿爾蓋達很希望做、卻缺乏資源做的事,但畢竟一個全球恐怖網絡早已成型。這非空穴來風,日前澳洲就有激進分子加入「伊斯蘭國」打聖戰,更讓其兒子提起敵人頭顱拍照;而曾策劃2002年峇里島大爆炸的印尼「伊斯蘭祈禱團」領袖巴希爾(Abu Bakar Bashir),也於獄中宣布支持「伊斯蘭國」。

一旦有關組織變成「跨國企業」,那就後患無窮。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8月15日



[平行時空169] 「伊斯蘭國」是一個國家嗎?
美國終於空襲敍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媒體對是否應視之為一個「國家」,感到無所適從。從政治正確角度,這理應只屬阿爾基達一類的極端組織,無資格與世界各主權國平起平坐,自然也沒國家承認或與之建立外交關係,故不是一個國家。
然而,根據國際法對主權的其他理解,IS無疑初具國家規模。論實質控制的土地(既定國界),該組織囊括北伊拉克及東敍利亞大片地方,對境內固定人口實行有效「管治」,甚至將兩國邊界打通,已改變一戰以來的國際版圖。
顛覆慣例 挑戰國際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剛公布的「情報」,IS內部編制相當完善,領袖巴格達迪有兩名副手,分別負責敍利亞與伊拉克,下轄12名區長,還有政治、財政、軍事、法治、後勤、安全、情報及媒體等「委員會」,就像正常國家的不同部門。如此規模,起碼足以和本欄曾談及那沒有國家承認、但日常運作暢順的「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共和國」比擬。
大家只要模擬一名國外「聖戰士」投效IS的過程,便能明白這「國家」具一定組織力。他們進入IS前,一般被網絡宣傳吸引,這涉及精心操作的宣傳部;如何和各國人士交往,不可能缺乏實質外交常識和操作;入境有接頭人接洽,則涉及繁複的物流安排,如何翻譯、如何安排日常生活等,都要有章法。戰士獲分配物資與房屋,這些是社會部與後勤部的工作,也涉及不同層級獲不同待遇的法規。
他們參與戰鬥屬哪區及哪隊,得軍部統籌;是否獲分配往對外宣傳,則涉及人事考核。IS不可能來者不拒,戰士應表現出對教義的基本認知,這是宗教顧問和情報專家大派用場的時候。得到新物資如何分配,是財政事務;如何管治居民,則需要福利部。據說IS不是一味殘暴,也有對遜尼派居民派糖,嚴刑峻法下的治安甚至比從前更好。單純的激進組織,不可能迅速建立這些機制,有估計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復興黨殘餘分子,把國家組織帶入IS,這或是合理推測。
但與渴望國際認同的「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共和國」不同的是,IS要顛覆主權國家的「威斯特里發體系」,根本不在乎世界各國的承認。這和昔日的塔利班完全不同,當年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還得到沙地、阿聯酋與巴基斯坦的外交承認。去年,馬里的激進伊斯蘭分子搗毀名城廷巴克圖(Timbuktu),也是要北部分離立國,同樣嘗試爭取國際承認。
IS卻連國際承認也不爭取與不在乎,卻又控制大片土地及組織政府,還聲稱要持續擴張,可說是國際關係的一個特例。
假如IS能存在10年,繼續依然故我,國際社會如何面對這樣的「非主權國家」,將會是很傷腦筋的挑戰。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9月25日

 [平行時空138] 「伊斯蘭國」的瘋狂奇蹟:
從一場穿越時空的「網絡遊戲」開始

行徑殘暴著稱的「伊斯蘭國」(ISIS)立國以來,已佔領敍利亞與伊拉克大片領土,迫得美國出手空襲。單從戰略
層面,ISIS極速崛起,做到拉登和塔利班都做不到的「創舉」,已屬奇迹。

本欄曾提及他們利用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自是壯大關鍵,從伊軍手中奪取美製裝備,也令其化不可能為可能。但「奇迹」背後還有一項重要因素,便是ISIS主張雖極端保守,卻對互聯網宣傳極具心得,已得網絡動員之真傳。
弱小軍事組織以互聯網造勢,源自有「全球首支後現代游擊隊」之稱的墨西哥查巴達游擊隊(Zapatista)。他們人數不多、武力極弱,但在九十年代初就用互聯網宣傳,獲不成比例的全球注視。

「伊斯蘭國」原屬阿爾蓋達支派,成員不過數百,如此派系在中東成百上千,誰都不重視。可是,他們敢於說代表整個伊斯蘭教,採用「哈里發制」,發表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立國地圖」,這些都是網絡戰棋才有的劇情,立刻引來全球注視,網絡瘋傳後,傳統媒體就不得不跟進。

須知在互聯網一代,穿越小說與歷史的戰棋極流行,忽然出現一個「哈里發」,就像《大唐雙龍傳》活現眼前,必能吸引眼球。更有網友打趣說,ISIS的「版圖」令人想到《文明帝國》、《成吉思汗IV》等電腦遊戲。雪球效應下,各地激進分子都認識IS,知其「理念」不再局限於「伊拉克和黎凡特」,就紛紛投效。

ISIS不僅利用主流媒體宣傳,本身更是新媒體專家。月前《金融時報》有文章介紹其怎樣利用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社交網站發放訊息,值得一讀。Twitter可謂IS的宣傳部,他們每天經此發放大量資訊,使用針對西方的「hash-tag」(例如「#CalamityWillBefallUS」 ),然後安排數以千計支持者轉發,令訊息在互聯網流行起來。

網站Anti-Defamation League一篇分析文章,則示範ISIS如何把反美「hash-tag」和「世界盃」等用字並列,以增加接觸量。ISIS也製作App供支持者下載,傳播針對性資訊,讓海外激進分子找到報效空間之餘,也得到支持者的數據作分析。因此IS雖活躍中東,但刻意以英文發放訊息,也要求支持者最好用英語轉載,結果吸引不少歐美激進分子加盟,不可謂沒「國際視野」。

善用網媒打心理戰

但最成功的,還是利用社交網站宣傳其殘暴,打心理戰。此招數並非原創,當年成吉思汗西征不斷屠城,就是要傳播恐怖氣氛,讓敵人不戰而潰。「伊拉克阿爾基達」已故領袖扎卡維亦是以網上直播斬首成名。不過,ISIS傳播的恐怖氣氛,近年還是空前的。刻意把小童撕開兩半、姦殺母親、斬首平民、對敵軍施酷刑,再把過程足本上載,被其進迫的城鎮不可能沒心理壓力。

與其他八、九十後喜愛自拍一樣,ISIS成員也是走到哪裏,自拍到哪裏,但上載的不是飲食照,而是攻城略地的「型格照」。當地居民也使用社交網站,不斷接收到這類瘋狂訊息,怎能不崩潰?當然,要是沒武器,ISIS說得怎樣勇武、宣傳得怎樣神妙,也不過是「鍵盤戰士」,但他們偏搶到大量裝備,把「鍵戰」和「實戰」結合,效果就摧枯拉朽了。

[平行時空150] 「打野戰」到「打聖戰」:伊斯蘭國可殘暴多久?

伊斯蘭國(IS)因行徑兇殘而聲名大噪,把美國記者斬首,並放在全球網絡播放,更令組織成為西方公敵。究竟這樣
的瘋狂殘暴可持續多久?

根據傳統理論或約定俗成分析,IS自然不可能永遠這樣下去,因為殘暴的「效益」是有先天制約。以伊斯蘭國的其中一個先行者、恐怖分子扎卡維為例,他曾經亦以網上播放斬首影片著稱,特別是殺害日本人香田證生,更令他成為中國網絡紅人。

不過,斬了一輪後就無以為繼,因為扎卡維的目標是傳播恐怖,而斬首的震撼,同樣面對「因重複令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再者,他是約旦人,在伊拉克基本上沒有支持,組織發展不起來,只好不斷流竄,最終被美軍擊斃。

還有,一般相信,若IS真的要「建國」,也不可能單靠殘暴。以哈馬斯、穆斯林兄弟會等組織為例,它們成功的基礎,是為基層安排完善的福利網,也就是為受眾提供由幼稚園、醫院到烈士的「一站式服務」,才具立國規模,即使直選也可獲勝。IS雖然對異教徒或其他派系的穆斯林殘暴,但對遜尼派穆斯林也有溫柔一面,甚至已組織地方警察及開倉派米,似乎真的有心打開局面。

激進理念 吸引新血

然而,對上述樂觀估計,筆者也有保留。IS之所以公然斬首,並非像扎卡維那樣簡單的製造恐慌,更是以此作為維繫組織生命力的根本一環,極其冷血。安排參加「聖戰」的英國人斬殺美國記者,或讓澳洲兒童提起人頭,其實是吸引要打「實況野戰」的激進分子。

當大家做足防禦「打war game」也獲快感,IS宣傳的「真人野戰」,自然不會毫無吸引力,既能滿足極端人士對殘暴的追求,也針對在歐美備受壓抑的激進穆斯林。對後者而言,留在英、法是邊緣人,走到IS,卻可隨便殺害在本國社會處於他們之上的勝利者,還能成為「英雄」,享有特權,「打聖戰」不過是「打野戰」的升級版罷了。

假如IS的配套工程做好,「斬首招募」還會變成一站式服務。先是通過網絡吸引新血,讓他們得到難忘經歷,要是還能發出盤纏,給「聖戰士」回國,整個經歷就像一個「旅程」,機會成本有限,有志之士更嚮往。

因此,恐怕斬首這一環,很難從IS的「執政理念」中消失,反而可能在西方的激進伊斯蘭群體成為風尚,而這與有關組織為遜尼派信眾提供福利及當好領袖並無衝突。

如果還以為事不關己,大家不妨代入角色。近年華人社會也發生過好些慘案,兇手憤世嫉俗,一心在公眾地方殺人,哪怕代價是終生監禁或被擊斃。若果他們知道了在IS殺人可以更多、更殘暴,而且可一可再,「可持續發展」,還不一定要死,閣下說,他們難道不心動?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8月28日



[平行時空079] 恐怖組織阿爾基達分裂又如何?
大家在報章常看到不同國家的資訊,但在這個全球化時代,「非國家個體」的影響力同樣重要,包括曾被視為國際恐怖活動龍頭的組織阿爾基達。自從拉登死後,阿爾基達的直接影響力有所下降,敍利亞內戰卻給其死灰復燃的機會,結果阿爾基達爆發分裂,影響也就不下於一個普通國家的分裂。

分裂源頭是這樣的,名義上繼承了拉登位置的埃及人扎瓦希里,支持敍利亞反對派武裝「支持陣線」(al-Nusra),那是敍國內戰一開始就成立的武裝組織,意識形態與阿爾基達一樣激進,行為暴力,但相對能和其他反對派並肩作戰。但區內有另一個和阿爾基達關係微妙的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前身是活躍伊拉克、以網上直播「斬首」聞名的恐怖分子扎卡維之嫡系,扎卡維死後,組織進入敍利亞活動,原來也被看作阿爾基達支部之一。不過,近來雙方分道揚鑣,阿爾基達總部宣布和ISIL脫離關係,後者則批評扎瓦希里老朽過氣,要取而代之。

當然,一如不同激進團體,恐怖組織分裂乃是常態,扎瓦希里控制不了各支部也是公開的事實,何況阿爾基達早已名存實亡,早就淪為一個被各方隨意使用的「品牌」。但此「品牌」畢竟在「恐怖活動界」有江湖地位,現在公然分裂,影響力不容低估。

ISIL目前已佔據伊拉克重鎮費盧傑,假如在敍利亞再建立根據地,讓兩國形勢掛鈎,情況就十分複雜,但阿爾基達寧取已融入敍利亞反對派集團的「支持陣線」,反映對阿爾基達總部而言,原來並不希望建立太多跨國支部,情願各地武裝分別入伙,才能維繫超然影響力。這樣的取捨,相信會令一些國家放下心頭大石。

然而,如此作風,卻必然會引起更多內部挑戰,因為在一個國家奪取政權,和在整個伊斯蘭地區建立統一的「伊斯蘭國」,屬兩條不同路線,各地激進團體可能認為,阿爾基達已跟不上時代、甚至已出賣理想。由於扎瓦希里在埃及以外並無個人部隊,而敍利亞內戰已成為激進分子的「社交場合」,只要有「草莽英雄」在那裏冒起,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個全新的跨國網絡,走拉登走過的路。

至於對敍國內戰本身,西方已愈來愈不敢介入,憂慮反對派受恐怖組織操控,否則在俄羅斯要處理烏克蘭危機時,出兵敍利亞「圍魏救趙」,原本也不失為一步狠棋。有陰謀甚至認為,個別激進敍國反對派可能受親俄分子支持,目的是避免兩面作戰,這雖沒證據,但觀乎烏克蘭發生的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肯定的是,美國沒有在前幾年根除阿爾基達,現在有了敍利亞這個新戰場,未來「恐怖活動界」的權力位置必會面臨大洗牌。回想阿拉伯之春發生之時,西方一片讚好,現在卻要面對更具規模的激進伊斯蘭挑戰,實在是始料不及的結局。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5月20日
 


平行時空109] 中東新地圖計劃 — 伊拉克破局

伊斯蘭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異軍突起,佔據伊拉克與敍利亞大片土地,宣布成立
「伊斯蘭國」,但其行徑殘暴,成為區內世俗派、溫和遜尼派、什葉派,乃至「老牌」恐怖組織阿爾基達的公敵。

但瘋狂歸瘋狂,「伊斯蘭國」的出現,畢竟反映伊拉克的「民選合法政權」從不被遜尼派接受,敍國「巴爾幹化」也不是出路,「阿拉伯之春」則令一堆原本獨裁、但穩定的國家四分五裂,百年來中東格局正面對空前挑戰。

重劃疆界 一舉數得

要破解亂局,常規方法似乎已難寄厚望,近年不少人提出重劃中東地圖,雖屬空中樓閣,但似乎也是時候認真研究了。其實,中東各國民族主義本不存在,現在的版圖是十分人為的,都是一戰後列強隨意切割的結果;而在版圖內的原有族群、宗教認同不獲重視,自然是亂局溫床。

伊拉克戰爭後,提出重劃中東國界的代表性方案,包括二○○六年美國退役軍官彼得斯(Ralph Peters)發表在Armed Force Journal的地圖;二○一三年《紐約時報》賴特(Robin Wright)把沙地、利比亞、伊拉克、敍利亞和也門五國分裂為十四國的方案;今年自由歐洲電台重劃伊拉克、敍利亞為四國的方案,乃至目前該「伊斯蘭國」聲言要重建「哈里發大帝國」的五年計劃等。這些方案部分建議未免大膽,但部分確是理論上合理。

例如伊拉克早在二十多年前海灣戰爭後,已被實質分割為三部分,即庫爾德區、什葉派區及遜尼派區,即使侯賽因還在,也控制不了全國。侯賽因倒台後,美國強行掃除復興黨勢力,卻被什葉派利用來清算整個遜尼派,雙方關係比侯賽因時代更惡劣,再留在同一國家已是無謂。至於北部庫爾德人區,則比香港更貨真價實地「高度自治」,乃至成為鄰近庫爾德族獨立運動大本營,與伊拉克中央政府也早不相干。

這三地分別獨立建國好處甚多,令困擾列強百年的「庫爾德問題」可解決之餘,也令「庫爾德國」成為激進伊斯蘭的屏障;「伊拉克什葉國」出現後,則可整合鄰近的阿拉伯什葉派教徒(例如什葉派主導的巴林),而毋須與伊朗的波斯什葉派合併。這樣一來,該國會成為伊朗和西方之間的緩衝,相信雙方為免擦槍走火也會樂見。

而「伊拉克遜尼國」也與敍國內戰的東部戰區融為一體,目前勢如破竹的ISIL,便同時以兩國為根據地。敍國目前情況也是全盤分裂,遜尼派等反對派掌控的東部,與總統巴沙爾的阿拉維少數派掌控之西部壁壘分明,既然敍、伊邊界已不存在,何不把遜尼派合併建國?這樣,該兩國的溫和遜尼派才容易成為主流,只要有了「敍伊遜尼國」,ISIL便失去教派感召,號召力也會大減。至於讓敍國巴沙爾政權保住小量土地,除了令阿拉維派保留世上唯一國家,也可讓力挺巴沙爾政權的俄羅斯獲下台階。

如此一來,五個中東最棘手問題可望解決,至於其他區內手術,明日再談。

二之一.明天再續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