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6, 2016

日美擔心中國未來太空實力

日美擔心中國未來太空實力

2016/02/26
        美國和日本等決定將國際太空站(ISS)的使用時間較原計劃延長4年,推後到2024年。做出這一決定的背景是日美相關人士擔心中國正在穩步推進自主航天計劃,很可能成為唯一擁有載人太空站的國家。

       國際太空站于1998年開始建設,目前參與運行的有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及歐洲各國等共計15個國家。日本此前已向國際太空站投入約8900億日元的資金,並在實驗艙「希望號」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

        日本國內也出現了對參加國際太空站提出批評的聲音,認為「未能得到與鉅額投資相匹配的成果」,但日美兩國2015年12月22日就國際太空站繼續運轉至 2024年達成了協議。在運送太空人往返地球和太空的火箭等方面擁有出色業績的俄羅斯,以及在國際太空站安裝的機器臂等特殊領域擁有出眾技術的加拿大也同 意延長國際太空站的運轉期限。

         實際上,此次日美等決定延長國際太空站運轉的背後有一個「重要人物」。這就是中國。

   歐洲太空人開始學習中文?

       1970年成功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的中國借鑒蘇聯、俄羅斯提供的技術,推行航天計劃,2003年首次發射了載人飛船「神州」,2007年發射了月球探測衛星,2010年發射了中國版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北斗」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長征2號F運載火箭搭載神舟10號飛船發射成功(2013年6月11日,中國酒泉,xinhua-kyodo)
        如果順利的話,中國最早將於2018年發射自主開發的載人太空站「天宮」的核心艙,然後將陸續追加發射的艙體組合起來,預計最早將於2020年投入運轉。 據稱最終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還有意接納其他國家的太空人,使其與外國的實驗設施實現對接,可謂是真正的「中國版國際太空站」。也有消息稱,鑒於這一 點,「德國已開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此外歐洲航天局(ESA)的太空人也開始學習中文」(日本的航天相關人士)。

       如果日美在2020年停止使用國際太空站,那麼就會變成只有中國擁有載人太空站的狀態。那樣的話,關注太空開發的眾多國家就會接近中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太空版可能會就此誕生。還有可能形成一種循環,即不僅僅會增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歐洲等國的軍事技術也會流入中國並被複 製,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在航天方面的實力。

        目前,主要國家的安全保障體制嚴重依賴太空中探測導彈發射的監控衛星、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等,沒有這些太空裝備,將無法開展軍事作戰。如果今後大國之間發 生軍事衝突,雙方肯定會一開戰就相互摧毀對方的太空設施。因此,美國和日本會極力避免中國從他國吸收技術,來加強有事時的太空作戰能力。

       二戰後開始起步的太空開發從一開始就與安全保障有著剪也剪不斷的關係。美蘇在推進民用火箭開發的同時,還一直不斷提高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以及可讓導彈彈頭再次突入大氣層的技術。想要偵察競爭對手的動機是美蘇發射人造衛星的強大動力。

    日本最近才考慮將太空開發用於安保

        另一方面,日本在二戰後被佔領,社會逐漸脫離軍事化,太空開發長期以來只是用於民生領域,用於安保領域是在2015年1月日本政府出台「第三次宇宙基本計 劃」以後,實際上也就是最近才剛剛開始。自衛隊出身、作為首位太空人在太空站滯留的油井龜美也最近在日本成為話題焦點,但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軍人出身 的太空人並不罕見,從全球性角度來看,日本太空人成為話題只是個特例。

        延長國際太空站的運轉時間並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界的話題,也並非只是「附和美國」的外交問題。從根底上説,將與日本的安全保障密切相關,是一場圍繞21世紀軍事霸權的大國間的激烈拼爭。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高坂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