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促履行聯合聲明責任
為港民主發聲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04/18855321?top=12h
中共在香港強推假普選引起國際關注。末代港督彭定康昨在《金融時報》撰文,首度就香港政改問題開腔,批評人大常委會的普選框架將令香港的普選變成與伊朗一
樣。他認為英國應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道義和政治責任,為香港民主發聲,否則便是可恥(dishonourable)。美國國務院亦指香港如何普選和投
票選出管治班子應交由香港人決定。
記者:姚國雄 麥志榮
記者:姚國雄 麥志榮
連日來,北京官員無視港人感受,聲稱「功能組別也是直選」、「中央是香港最大民主派」、「提名委員會是塊美玉,越看越可愛」。在2017真普選幻滅之時,
末代港督彭定康昨在《金融時報》中發表以「英國有必要為香港發聲」(Britain is honour bound to speak up for
Hong
Kong)為題的700字文章,首次詳細評論香港的政改問題。他兩次強調,文章的矛頭不是北京,而是批評英國政府未有履行在《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為香
港民主發聲。
指人大框架令港普選似伊朗
彭定康在文章指出,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將會令民主派和中共不接受的人物,不能成為普選特首的候選人:「此審查與伊朗(普選)幾乎一樣」。他指,方案稍後會 提交立法會,仍然希望雙方能妥協:「這個地方的公民(港人)是非常溫和、負責任。導致近日的大型示威集會,不是因為民主,相反,是因為民主被排拒。」彭 定康認為,屬於國際條約的《中英聯合聲明》,保證香港回歸後五十年不變,歷任的英國政府均有道德及政治義務,確保中方履行承諾:「當中國官員批評英國議員 和其他人評論香港事務,他們忽略了英國同樣對條約有50年的義務,兌現不了英國許下的承諾,顯然是無恥……沒有人會想到,聯合聲明簽署30年後,一個公平 的選舉制度仍遙不可及。」
彭定康相信,英國政府即使評價北京有關香港的普選決定,並非挑釁,而是責任所在。他不相信此舉會導致「貿易後果」。這些 後果,亦不及英國對香港道義般重要:「香港的幸福與我們(英國)休戚相關。」彭定康指,英國曾向香港人承諾過有民主,英國應該繼續履行這承諾,「如果英國 不做、又有誰會做?」
此外,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曾表示,北京對於香港司法體系的觀點,令人擔憂到司法獨立,及影響法治。彭定康表示認同他的看法。
美方:港普選應由港人決定
除了彭定康,美國國務院發言人Jen Psaki在例行記者會上稱,美國不是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明顯地,香港的普選和投票,以決定他們的管治班子,應是由香港人自己決定。」她又指,香港擁有 盡可能的高度自治和實行法治的開放社會,對香港的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李柱銘:輿論對民主係好事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相信,彭定康是因看不過眼,不滿英國政府長期漠視香港民主發展,所以「忍唔住要出聲」。李柱銘認為,回歸前,英國政府經常強調香港回 歸後不會孤獨上路,會有英國政府監察着北京行為,但回歸至今未有履行承諾。他不認為彭定康言論會惹起北京憤怒的反效果:「𠵱家係好難搵到一個人出嚟講句 公道話,輿論對香港民主係好事,只係英國政府一向唔出聲。」英美對香港政改問題關注,惹來北京批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被問到,雖然中方抗議 英國調查《中英聯合聲明》實施情況,但遭英國議員拒絕,他回應指,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我們希望國際社會,包括英國的那些議員們,能夠客觀、公正地 看待這一事實。同時,我們希望有的人能夠更加現實一些,今天的香港已經不是1997年前的香港,任何對香港事務的指手劃腳、說三道四都是徒勞。」
對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言論,秦剛指香港政改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客觀、積極地看待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做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事情。
推政改曾被斥千古罪人
|
107,041
|
■97年6月30日,彭定康在雨中告別港督府,收回英國國旗時黯然神傷。
|
末代港督彭定康與中國的愛恨關係,體現了「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確是至理名言。回歸前,彭定康不理會中方的反對,在香港推行政改,被
當時港澳辦主任魯平斥為「千古罪人」。
訪京獲元首級規格接待
1999年有報道指彭定康將出任歐盟貿易專員,但遭中方強烈反對。最後彭定康出任歐盟外交專員,他亦表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彭定康在任內多次與中國高層會 面,雙方關係開始逆轉。2002年,彭定康應邀正式訪問北京,獲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於中南海以元首級規格接待,兩人握手言歡。2003年起彭定康出任牛津大學校監,之後他曾經多次訪港,但他對香港問題顯得有所避忌,被傳媒追問,也只是作出簡短回應。中方對他的言論亦未見太大反應。今年3月他再度訪港,受到大群市民熱烈歡迎,有人更高舉港英旗。結果再引來中方炮轟,批評他「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今年7.1遊行後彭定康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批評一國兩制白皮書損害香港高度自治。中方隨即回應,反對外部勢力插手香港內部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