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14

歐巴馬:美國必須位於領導地位 莫迪將上演「強硬印度」

歐巴馬:美國必須位於領導地位

2014/05/29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5月28日的外交政策演説中,著眼於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內戰,稱「美國必須永遠位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否認了孤立主義,明確了國際合作路線的繼續推行。同時還宣佈為提高伊斯蘭極端組織可能不斷抬頭的國家的反恐能力,將建立規模在50億美元的基金。

  此次的歐巴馬演説被定位為截至2017年1月的剩餘任期的外交方針演説。歐巴馬針對美國單獨對他國進行軍事的干預表示,「前提是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再一次強調了重視通過多邊對話採取國際合作路線的想法。

在西點軍校演講的歐巴馬(AP)
基於此前宣佈2016年之前全面撤出駐阿富汗美軍,歐巴馬針對與恐怖主義的戰鬥稱,「不是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領導層,而是已經擴散的基地組織分支和極端組織正在帶來重大威脅」,強調了建立50億美元基金的意義。

  針對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危機採取的舉措,譴責稱「這讓人聯想起蘇聯坦克入侵東歐的時代。現在已經不再是冷戰時期」。而針對陷入僵局的敘利亞內戰呼籲稱,將擴大對其鄰國和反政府勢力的支持。

  圍繞伊朗核問題指出,「在最近10年裏,首次迎來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重大契機」,對通過對話解決核問題表示了期待。

  歐巴馬為什麼現在要發表外交政策演説呢?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歐巴馬可能是希望反駁稱其放棄承擔美國責任的批評」。去年夏季,歐巴馬一度決定對敘利亞實施軍事干預,但在最後關頭放棄,目前敘利亞內戰仍然沒有得到緩解的跡象。

  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等烏克蘭危機陷入長期化,緊張局勢仍在持續。而中國在南海啟動石油開採,《華盛頓郵報》稱「正在挑戰美國在二戰後構建起來的國際秩 序」。由於中國在南海的強硬姿態是在歐巴馬於4月訪問亞洲、提出與日韓兩國和菲律賓等同盟國加強合作之後,因此亞洲各國日趨感到動揺。

  美國外交實力的下降導致各個地區出現動盪,對於這種局面,美國國會相繼進行了譴責。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共和黨領袖鮑勃·考克(BobCorker)針對美國對敘利亞的應對舉措持嚴厲批評態度,稱「歐巴馬政權既沒有政策也沒有戰略」。

  美國國防費用正在被迫大幅削減,正像歐巴馬所承認的那樣,美國不打算重新擔任此前的「世界警察」。

  歐巴馬希望通過凸顯從阿富汗全面撤軍的成果,避免在外交問題上不斷遭到批評。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歐巴馬在西點軍校演講時批評中國

2014/05/29
       美國總統歐巴馬5月28日表示「中國的經濟崛起和軍事行動的擴大讓鄰國感到擔憂」,對中國進行了批評。在此基礎上歐巴馬表示「如果南海等地區紛爭無法解決,最終可能導致美軍被捲入其中」,言及有可能出現武力衝突。

       歐巴馬在美國紐約西點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做出了上述發言。

       這是歐巴馬暗示如果中國今後繼續在東海等發起挑釁,日本和菲律賓等美國的同盟國很可能陷入窘境。基於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原則,可能出現美軍不得不出動的情況。

         另一方面,對於軍事介入,歐巴馬顯示出謹慎的態度,強調重視多邊及與國際機構的合作,優先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糾紛。歐巴馬表示「美國致力於通過國際法來解決領土所有權糾紛」,再次敦促中國保持自制。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莫迪將上演「強硬印度」

2014/05/29
        印度時隔10年首次實現政權更迭,5月26日就任印度總理的納倫德拉·莫迪已展開了外交活動。莫迪以改善與存在領土糾紛的鄰國巴基斯坦的關係為核心,強化 與南亞各國的合作關係。此外還力爭強化與美國的安保和經濟等多個層面的關係,以牽制在南亞地區存在感出現增強的中國。不過,作為安保政策的一環,莫迪提出 修改核武器的運用原則,有人擔心這將成為印度與周邊國家間的新火種。

印度新總理 莫迪
       莫迪在26日的總理就任儀式上招待了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為首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簡稱南盟)的所有加盟國首腦及代理人,彰顯了「地區領導者」的身份。

       27日莫迪與在克什米爾地區存在領土所有權糾紛的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舉行了首腦會談,顯示出陷入冷卻的兩國關係出現緩和。兩位首腦就近期召開協商領土和經濟等問題的副外長級會議達成共識。莫迪還接受了謝里夫的訪巴邀請。

       印巴首腦訪問對方的首都實屬罕見。巴基斯坦方面接到莫迪的邀請後,用了3天時間在政府內部進行討論。據説還與對印強硬派和軍方進行了討論,最終認為「這是構築全新印巴關係的良機」,從而決定訪問印度。

       印度之所以彰顯南盟的團結氛圍是因為對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崛起充滿警惕。中國近年來開始接近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通過對南亞國家的港灣建設提供支援以換取軍事利用,推進包圍印度的「珍珠鏈」戰略。

       莫迪在選舉中曾表示「中國應該放棄領土擴張主義政策」。其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的政權公約也批評辛格政權時代是「喪失威嚴的10年」,稱辛格執政時期,印度在經濟、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迅速衰弱。

       印度國防分析研究所(IDSA)的高級研究員R. N. Das表示「估計莫迪政權將利用在議會上擁有過半席位的優勢,基於黨的理念將彰顯強大印度」。

        也存在令人擔憂的不安因素。對於倡導「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印度現行核原則,人民黨表示「將做出調整,使之成為適合當前課題的核政策」。有聲音指出這將成為印度與周邊國家的糾紛風險。

       莫迪還開始改善陷入冰冷的對美關係。02年時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被認為默認了伊斯蘭教徒的虐殺事件。因此從05年開始,美國政府拒絕為莫迪發放簽 證。不過,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將邀請莫迪訪問華盛頓,顯示出將解除簽證限制。莫迪希望以此機會改善與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的關係,強化在核能方面的合作 以及擴大外國直接投資。

        將「培育製造業」作為最大競選承諾的莫迪對中國和東盟各國廉價産品的流入感到擔憂,被認為對下調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等貿易談判持慎重態度。

       估計這將對眼下正在磋商的與歐盟(EU)的FTA談判和力爭2015年底達成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産生影響。

   (岩城聰 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