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右) |
高福在貧窮的農村出生,在懂事之後就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在上高中時,大學入學考試時隔10年後重啟,結果往年的很多考生蜂擁而至。在終於考上大學之後,卻被分配到了與志願完全不同的專業。
「是就此沉迷下去?還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顧為學生生活歡歌的同學的目光,高福一個人悶在宿舍裏,不停息地翻著研究書籍。他的執著取得了成果,升入了夢寐以求的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專業。在30歲時被選為與英國的交流獎學金對象,走上了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的道路。
其專業是病毒的立體結構解析。即通過三維技術再現肉眼無法看到的流感病毒等的形態。
研究是以燒瓶和燒杯為伴的枯燥工作的重覆。首先培育作為研究對象的病毒,在精心提取之後使之結晶化。再用X射線等照射結晶,然後從電子等的飛散情況來分析出病毒的形狀。如果不能獲得有效的數據,工作就回到最開始的病毒培養。
從球體中飛出無數短突起物的可怕流感病毒的形態就是通過這種腳踏實地的研究得到的。如果了解了立體結構,就能在視覺上類推藥物的作用。高福等人從事的「可視化」研究迅速提高了新藥開發的速度。
作為研究者取得成功之後,高福在組織構建方面再次嘗到了辛酸。2004年接受中國科學院的邀請,擔任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這是中國政府吸引分散在海外的100名優秀研究人員回到國內的「百人計劃」的一環,高福雖然得到了重用,但卻遇到了困難。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在堅信這一點的高福推進機構改革之後,人們説「跟不上你的想法」,然後紛紛辭職離去。當時的微生物研究所在研究課題的分配、報酬 和晉陞制度等方面全都是「隨大流主義」,簡直就像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但高福沒有向困難低頭,稱「我要將這裡打造成世界頂級的研究所」,説服了留下來的同事 們,推動了改革。
高福作為研究人員也不斷取得成果。最早弄清了禽流感病毒「H5N1型」異種間的感染機制。而在非典(SARS)、禽流感「H7N9」與新型病毒領域,也不斷發佈新見解。
目前最受期待的是自2005年起持續至今的與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的共同研究。由於中日關係惡化,該計劃曾一度瀕臨夭折。去年9月完工的共同研究設施在建設之前也遇到波折,但高福説服了反對者,成功推動了該計劃。
「傳染病沒有國界。在DNA接近的亞洲人之間情況更是如此」,高福將與日本研究人員等合作推進艾滋病病毒(HIV)等感染機制的研究。高福説如果不放棄,任何事情都能做成,中日關係可能也是如此。
(阿部哲也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