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日本天皇工作量有多大?
2016/12/02
8月8日82歲的日本明仁天皇發表了強烈暗示生前退位意向的發言,在此之後,他仍在殫精竭慮地處理公務。明仁天皇1年需要處理的公務超過1000件,遠遠超過昭和天皇的工作量。不過,天皇一直重視「作為象徵性天皇的公務」,對於減輕公務負擔持否定態度。在政府有識之士會議上,象徵性天皇的公務理想狀態也成為討論焦點之一。
5天4夜的密集行程,汽車行駛里程數約為380公里。9月28日起,天皇與皇后一同視察日本3·11大地震災區岩手縣。在車內也幾乎無暇休息,一直微笑著向沿路的縣民揮手致意。宮內廳的相關人士坦言,「(天皇夫婦)長途奔波,十分辛苦」。
10月12日,天皇夫婦陪同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的比利時國王夫婦參觀了茨城縣結城市。
現在,天皇的「工作」分為3大類,包括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作為象徵性天皇的「公共行為」和宮中祭祀等「私人行為」。天皇在2015年處理上述工作耗時約260天。國事行為和公共行為被稱為「公務」,佔所有活動的一半以上。
例如,2015年全年內閣送來的需要天皇簽名蓋章的文件約有1000份。在宮殿和皇居御所接受授勳者拜謁及會見外國來賓等100多次,視察地方城市達17次。
天皇非常重視這些公務。他表示,「不應該因為天皇年事已高就隨意縮減國事行為以及象徵性天皇的行為」。宮內廳表示,天皇沒有公務的日子也大都在閱讀公務相關資料中度過。
宮內廳將2009年明仁天皇74歲時的公務量和昭和天皇進行比較發現,赴任和歸國大使的拜謁等按人次計算增至4.6倍,視察東京和地方城市的次數也增至2.3倍。雖然宮內廳致力於減輕天皇的負擔,例如取消部分典禮上的天皇致辭等,但是天皇的工作量和70多歲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5天4夜的密集行程,汽車行駛里程數約為380公里。9月28日起,天皇與皇后一同視察日本3·11大地震災區岩手縣。在車內也幾乎無暇休息,一直微笑著向沿路的縣民揮手致意。宮內廳的相關人士坦言,「(天皇夫婦)長途奔波,十分辛苦」。
天皇與比利時國王菲利普握手(10月13日,東京都千代田區) |
10月12日,天皇夫婦陪同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的比利時國王夫婦參觀了茨城縣結城市。
現在,天皇的「工作」分為3大類,包括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作為象徵性天皇的「公共行為」和宮中祭祀等「私人行為」。天皇在2015年處理上述工作耗時約260天。國事行為和公共行為被稱為「公務」,佔所有活動的一半以上。
天皇非常重視這些公務。他表示,「不應該因為天皇年事已高就隨意縮減國事行為以及象徵性天皇的行為」。宮內廳表示,天皇沒有公務的日子也大都在閱讀公務相關資料中度過。
宮內廳將2009年明仁天皇74歲時的公務量和昭和天皇進行比較發現,赴任和歸國大使的拜謁等按人次計算增至4.6倍,視察東京和地方城市的次數也增至2.3倍。雖然宮內廳致力於減輕天皇的負擔,例如取消部分典禮上的天皇致辭等,但是天皇的工作量和70多歲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日本專家對天皇退位存在三種意見
2016/12/02
圍繞日本天皇的退位問題,日本政府專家會議(主席:日本「經團連」名譽會長今井敬)聽取了16位專家的意見。專家關於退位的意見主要分以下三類:(1)贊成退位,但基於制定僅限這一代天皇的特別法、(2)贊成制定永久性制度允許退位、(3)反對退位。從整體來看,關鍵在於如何定位「象徵天皇」的職責。對天皇貼近國民的各類活動所持的看法影響了針對退位的意見。
日本《憲法》中對天皇的職責僅規定了「國事行為」。但現任天皇還通過走訪災區等公共行為貼近國民,一直在努力履行「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8月份天皇在面向日本國民的「講話」中提出了在因年事已高無法充分履行這一職責時應該退位的問題。而專家之間關於天皇根本職責的意見本身存在分歧,因此對於退位産生了贊成和否定的意見。
16位專家中,包括附帶條件在內,贊成退位的為9人。京都産業大學名譽教授所功就天皇的公共行為指出,「根據每位天皇的想法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表達了其一貫的主張,即尊重天皇的意願,如果因年事已高而無法履行作為象徵的職責的話,應該為退位開闢道路。
日本前最高法院法官園部逸夫也強調説,通過走訪災區等,「天皇被國民視為象徵」。新聞記者的岩井克己根據其約30年來對皇室採訪的經歷,就天皇目前的活動表示,「既是作為象徵存在的職責,同時也具有價值」。
贊成派的9人中,在實現退位的法律制定方式上意見也有不同。贊成基於僅限適用於一代的特別法實施退位的為5人。其餘4人要求通過修改《皇室典範》等實現永久性制度,兩種意見在人數上不相上下。
而對天皇退位表示反對的為7人。日本帝京大學特聘教授今谷明強調説,「天皇的存在本身非常重大和寶貴」。新聞記者櫻井Yoshiko對天皇的活動表達了敬意,同時也表示,「即使天皇什麼都不做,只要在位就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祐弘就天皇熱心走訪災區等指出,「這是天皇個人理解的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他同時表示,「即使稍微休息一下,作為象徵的意義也不會減退」。反對派均強調了天皇的傳統職責,作為無法實現這種職責時的應對措施,主張由其他人臨時代理攝政和開展國事行為。
日本政府將對內容進行詳細研究,並在2017年初公佈整理論點得出的結果。政府官員指出,「面向未來制定客觀認可退位的條件比較困難」。沒有改變避開永久制度化,以特別法為中心進行討論的姿態。
不過,有意見強烈反對制定特別法,認為「可能會給人一種勉強找到一種臨時解決方法的不嚴謹印象」(岩井)等。在各種輿論調查中,很多國民也都要求實現永久制度,如果政府在制度設計中一味追求速度,可能會被批判違反《憲法》中的天皇的地位「基於全體國民意見」的規定。
日本《憲法》中對天皇的職責僅規定了「國事行為」。但現任天皇還通過走訪災區等公共行為貼近國民,一直在努力履行「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8月份天皇在面向日本國民的「講話」中提出了在因年事已高無法充分履行這一職責時應該退位的問題。而專家之間關於天皇根本職責的意見本身存在分歧,因此對於退位産生了贊成和否定的意見。
在地震災區看望災民的日本明仁天皇(2016年5月19日,日本熊本縣南阿蘇村) |
16位專家中,包括附帶條件在內,贊成退位的為9人。京都産業大學名譽教授所功就天皇的公共行為指出,「根據每位天皇的想法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表達了其一貫的主張,即尊重天皇的意願,如果因年事已高而無法履行作為象徵的職責的話,應該為退位開闢道路。
日本前最高法院法官園部逸夫也強調説,通過走訪災區等,「天皇被國民視為象徵」。新聞記者的岩井克己根據其約30年來對皇室採訪的經歷,就天皇目前的活動表示,「既是作為象徵存在的職責,同時也具有價值」。
贊成派的9人中,在實現退位的法律制定方式上意見也有不同。贊成基於僅限適用於一代的特別法實施退位的為5人。其餘4人要求通過修改《皇室典範》等實現永久性制度,兩種意見在人數上不相上下。
而對天皇退位表示反對的為7人。日本帝京大學特聘教授今谷明強調説,「天皇的存在本身非常重大和寶貴」。新聞記者櫻井Yoshiko對天皇的活動表達了敬意,同時也表示,「即使天皇什麼都不做,只要在位就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祐弘就天皇熱心走訪災區等指出,「這是天皇個人理解的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他同時表示,「即使稍微休息一下,作為象徵的意義也不會減退」。反對派均強調了天皇的傳統職責,作為無法實現這種職責時的應對措施,主張由其他人臨時代理攝政和開展國事行為。
日本政府將對內容進行詳細研究,並在2017年初公佈整理論點得出的結果。政府官員指出,「面向未來制定客觀認可退位的條件比較困難」。沒有改變避開永久制度化,以特別法為中心進行討論的姿態。
不過,有意見強烈反對制定特別法,認為「可能會給人一種勉強找到一種臨時解決方法的不嚴謹印象」(岩井)等。在各種輿論調查中,很多國民也都要求實現永久制度,如果政府在制度設計中一味追求速度,可能會被批判違反《憲法》中的天皇的地位「基於全體國民意見」的規定。
生前退位是沒有人權的天皇爭取人權
2016/11/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張石:日本正在探討天皇生前退位事宜,如果退位實現,將是近200年來首次的天皇退位。日本天皇今年8月8日下午3點通過視頻表達了作為象徵天皇關於公務的想法,顯示出欲實現生前退位的願望。看得出來,繁重的公務使他很疲勞,但是他不能説:「我也有退休的權利」,因為他沒有退休的權利,只能表示「不具體觸及現行的天皇制度,談談個人的想法」。
圖為82歲的日本天皇發表的講話的視頻畫面。(kyodo) |
日本憲法規定了日本國民所享受和必須得到保證的基本人權,其中包括平等權、自由權、社會權、維護基本人權的權利,但在這些權利中有許多內容,天皇,甚至皇族是不能享受的。如在日本憲法中規定的「保護基本人權的權利」中,有參政權,也就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天皇與皇族卻沒有這個權利。
皇族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在日本法律上雖然沒有被否定,可是,日本的《公職選舉法》的附則(昭和二十二年法律第二百二十四號)2、3項規定:
適用於戶籍法以外的人,選舉權及被選舉權暫時停止。這樣的人不能在選舉人名冊和在外(身在外國)選舉人名冊上登記。
天皇和皇族的名字只記載在《皇統譜》中,所謂《皇統譜》,是記載有關天皇及皇族身分等事項的帳簿,其形式為日本現行有關皇室的法律《皇室典範》及《皇統譜令》所規定。有處理有關天皇、皇后的事項的《大統譜》和處理其他皇族事項的《皇族譜》兩種,可以公證皇室身分(家族關係)及皇統,但是《皇統譜》不是戶籍,不適用於戶籍法,因此天皇、皇族的選舉權、被選舉權也處於被停止狀態。
在憲法所規定的「自由權」中,思想和良心的自由不能受到侵犯(憲法第19條),信仰的自由(憲法第20條)得到保障,更保障表現的自由,也就是言論的自由及集會、結社(憲法第21條)的自由,也保障著學問的自由(憲法第23條)。
雖然每一個日本公民都有上述的自由,但是因為天皇不得干政,因此也就沒有言論自由,他不能批判現在的任何政黨,甚至對過去的歷史,也不能加以評論,否則會有「干政」之嫌。據前往皇居給天皇講解過日本歷史日本歷史學家、作家半藤一利説:「陛下對我們談到的歷史話題認真地側耳傾聽,但是從來不表露出特別認可的表情,也幾乎沒有發出過會使人生發出某種解釋的回應,只是側身傾聽。從陛下的這種姿態中,我感到了他的誠實,與此同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陛下絕對不對人下好與壞的判斷。」(1)
而天皇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履行日本憲法對他的約束。用天皇自己的話説,就是「日本國憲法中,有‘天皇只進行憲法所規定的國事行文,沒有干預國政的權能’,我把遵守這一條項常記心中,對自己作為天皇的行為自律。」(2)
與此可見,天皇在這一條項的限制下,不僅不能對當今的政治人物品頭論足,也不能對歷史及歷史人物隨便褒貶臧否,因為這都有「干政」之嫌。
從歷史上看,自有現代人權概念以來,戰後的日本天皇和皇族,是最沒有權利的。在明治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中,天皇在字面上有「天皇大權」,其範圍非常廣闊,有立法權和統帥權等,其中根據天皇的獨立命令而進行的法規制定(第九條),條約締結的權限不受議會約束可以獨立行使等(第十三條),都是其他君主立憲的國家所沒有的,儘管進入昭和時期以後,天皇在國務大臣的「輔弼」下行使行政權,同時又在軍部「輔佐」下行使軍事統率權,經常大權旁落,形成「君臨而不統治」的局面,則另當別論。
而在戰前和戰後的一段短暫時期,皇族也是有參政權的,從1890年11月(明治二十三年)到1947年(昭和二十二年)5月,日本的議會是由貴族院(上院)和眾議院(下院)構成的,貴族院和眾議院地位相同。根據當時的《貴族院令》,達到成年的皇族男子,自動成為貴族院議員。
而戰後新憲法實施以後,天皇成了「國民統合的象徵」,天皇與皇族在失去了干政權利的同時,也失去了選舉權、被選舉權、財産權等,尤其是天皇本人,不僅失去了選舉權、被選舉權、財産權、言論的自由與遷徙、婚姻自由、脫離國籍的自由等,也沒有退休即退位的自由等所有的日本人都具有的基本人權,至於作為「國民統合的象徵」的天皇,有沒有必要失去這麼多的基本人權?日本政府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好像也沒有想去考慮過。
而天皇8月8日下午3點通過視頻表達了作為象徵天皇關於公務的想法,顯示出欲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他説:考慮到他自己過了82歲、身體逐漸衰退的情況,「擔憂或難以全心全心地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向國民謀求理解。天皇還談及減輕公務負擔的對策,稱「無限縮小國事行為及公務或許很難」。
儘管根據法律天皇健康狀態嚴重不佳時可設置攝政一職,但天皇他説,「天皇持續不能履行理應完成的公務的時候,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份始終不會改變」,強調了攝政與退位的不同。
張石 |
其實無論這是不是天皇主觀的想法,以討論天皇「生前退位」為契機,討論天皇和皇族這個日本人權的死角,驗證維持象徵性天皇的存在,是否有必要犧牲天皇和皇族的大部分基本人權的問題,已經擺在了日本政府和每個日本人面前了。
(1)半藤一利、保阪正康「我們所見到的作為人的天皇」《文藝春秋》,2106年9月號,103頁。
(2)同上,104頁。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虛位天皇的一舉一動為何依舊意義重大
2016/08/1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日本天皇8月8日下午3點,通過視頻表達了作為象徵天皇關於公務的想法,顯示出欲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而早在7月13日,日本NHK電視臺就報導了這一消息,這一消息一經播出,立刻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還出現了宮內廳出面否定,媒體爭相解讀的局面,而筆者認為,天皇提前退位,是理所當然的,普通人60多歲就可以退休,為什麼天皇80多歲還不可以退休?雖説是象徵性天皇,但是其工作至關國家禮儀、制度,有些細節還是很費心、費力、費神的,天皇感到年齡大了力不從心,是自然的規律,因此我不同意對天皇表示退位做過多的政治性解讀。在街頭大螢幕觀看天皇視頻講話的日本民眾(8日,東京新宿) |
而天皇是虛位天皇,本身不能干政,沒有任何政治權力,那麼為什麼他的一舉一動在日本仍然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以致政治家繃緊神經,媒體全力報導,民眾街談巷議?我覺得這不是天皇是否生前退位的問題,而是虛位天皇在日本所具有重大意義所致。
首先,天皇是日本的大祭司。日本人相信他在為全體日本人做最專業和最集中的祈禱。日本人的宗教觀並不專一執著,對什麼宗教都相對淡泊,甚至有「慶生在神社、結婚在教堂、下葬在佛寺」的習慣。日本人宗教人口最多的是神道教和佛教,有資料顯示,約有1億600萬人信仰神道,而信仰佛教的約有9600萬人,這麼一計算,不是超過了日本的總人口了嗎?這是因為,日本人對信仰採取一種兼容的態度,信神道教的人可能是佛教徒,佛教徒也可能信仰神道,因此一般人並不掌握一套某種屬於固定宗教的嚴格的祭祀程序和形態,但他們卻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專業性的宗教祈禱和儀式,寄託于皇家,如供奉天皇家祖先的伊勢神宮,雖地處比較偏遠的三重縣伊勢市,但是在2013年,一年間前來參拜的人達1400萬人,其他的年份也經常超過千萬。伊勢神社的大宮司鷹司尚武説:「伊勢神宮祭祀著皇室的祖先,集崇敬於一身的我們國民的大祖神天照大神,這一神祗的成立,不是植根於‘個別’的利益,而是祈禱公共的幸福的場所。」(1)今年G7首腦峰會,在日本的伊勢志摩舉行,安倍首相在5月27日的主席國記者會上指出:伊勢神宮在祈禱五穀豐登和人們的幸福及和平的同時,構築了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現在的和平與繁榮,就是建立在這種祈願的基礎上。
天皇在宮中,每天早晨有被稱為「禦代拜」的晨禱,每天有「日供之儀」,每月1日、11日、21日有旬祭,每年還按照不同的月份有「禦代拜」、「神嘗祭」、「新嘗祭」等十多種祭祀活動,這些都是穿著特定的服裝,按照嚴格的程式進行的。
而天皇家的宗教,從本質和歷史上來説,是神道教和佛教兼容的宗教,據《日本書記》記載,舒明天皇十一年(639年)十二月,朝廷在百濟川旁邊建立的九重塔,後將聖得太子在平群郡(飛鳥時代大和國奈良縣的郡。在現在的生駒市、生駒郡一帶)熊凝精舍移到此地命名為百濟大寺,這一年也在百濟大寺附近建立了舒明天皇的皇宮百濟宮,百濟大寺是佛教精舍,而舒明天皇將其作為天皇家的氏寺加以供奉。
以往天皇家的氏神(祖先神)都是在神道裏供奉,而將佛教精舍作為氏寺,使神佛同列為皇家所承認,也使欽明天皇時代佛教公傳以來神佛的地位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樣,相信對天皇在宗教祈禱方面的心理依託,對信仰神道教和佛教的日本人來説,都是相同的。
第二,皇室是文化傳承的依託。和中國不同,日本是「萬世一係」的皇統,天皇在歷史上雖然很少成為真正的政治權力的統治者,但是作為「民族的大祭司」的地位一直延續了下來,而日本文化的精華發軔于皇室,結晶于皇室,傳承于皇室,皇室的綿綿不斷的延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非物質文化及物化的文化——-文物與遺跡的保存與繼承。
而在中國,歷來有「易姓革命」的傳統,因此當一個王朝代由於實施「惡政」而面臨改朝換代時,其後人幾乎都會遭到在「除暴政,承天意」的「大義名分」下的大規模清洗和清算,中國朝代更迭之時,末代皇帝幾乎都死於非命,唐末、五代,前後80年,前後58個皇帝,就有42個死於非命,而且「易姓革命」者往往「恨烏及烏」,將前代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晶作為前代權力的象徵加以清除,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火燒阿房宮,北周武帝滅佛,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等大規模的文化破壞運動,使文化的承傳與保存受到沉重的打擊,也使其物質與文化的生産力受到了巨大破壞,而日本的皇室,不僅保存了大量的日本文物和古老的文化傳統,也保存了大量從中國傳來的文物與文化傳統,如日本飛鳥時代(593—710)根據當時的《大寶律令》創設的「雅樂寮」,收藏和管理著不少外來的音樂和舞蹈,並使其一直以原有的形態綿綿不斷傳承了1200多年,現在則由宮內廳式部職樂部管理,職樂部中現存的合奏音樂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其中也收藏著許多唐朝的樂曲和歌舞,而這些樂曲和歌舞在中國早已失傳。
756年,日本聖武天皇駕崩,光明皇后在舉行49天的法會之後,將天皇日常用品及珍藏品交東大寺保管,東大寺把這批遺物收入正倉院。此後,諸如東大寺大佛落成儀式等使用過的各種物品及信徒捐獻物等,也收入正倉院。這裡的收藏品數量大,種類多,其中包括日本製品、中國(唐朝)及西域、波斯等地的繪畫、墨跡、金屬工藝品、漆、木工藝品、刀劍、陶器、玻璃製品、樂器、面具、古代藥品和歷史文書,可謂集古代工藝美術精粹之大成,也被稱為絲綢之路東方的終點。如果其中的遣唐使帶回來的唐螺鈿紫檀五弦琵琶,是世界上唯一一件傳世的五弦琵琶(現在的琵琶為四線),在中國早已無法找到。
皇室的文化上的傳承功能,使日本人有了一種看不見的「精神與文化之芯」,人們來到日本驚嘆其國民堅守秩序、路不拾遺、溫文有禮,其實都與這種源源不斷的「精神與文化之芯」相關。
張石 |
因此,日本的皇室,是虛位皇室,但是並不是沒有功能的皇室,特別是他們具有很大的社會心理功能,而天皇要生前退位,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皇室,而不是他自己,更好地存續下去,更好地發揮其功能,不能因為天皇本人高齡體衰使其功能減退,因此日本大多數民眾對此是理解的,日本共同社最新實施的全國緊急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現行日本《皇室典範》中未作規定的天皇「生前退位」一事,85.7%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接受。
天皇的一舉一動仍然意義重大,因為其具有卓越的功能。
(1)鷹司尚武「伊勢神宮大宮司宏論」,《文藝春秋》,2016年,8月號。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任何一朝一代的政風,和開國之君創業立國的學養見解,有牢不可分的關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