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6, 2014

蔣介石軍事力量崩潰 :一次引發內訌的軍隊整編








 http://teacher.lwlc.edu.hk/libr/4903.htm


蔣介石軍事力量崩潰 :一次引發內訌的軍隊整編



 1945至1949年的國共內戰,國民黨比共產黨有數量更多、訓練更好、裝備更佳的軍隊,可是在四年內戰裡兵敗如山倒,軍事力量崩潰,退守台灣。原因何 在?有些論點認為是蔣介石嚴格遵守《整軍方案》,大量裁撤軍隊,甚至在1947年內戰已全面爆發期間仍然繼續裁軍;而中共則違犯《整軍方案》,致力擴軍, 於是軍力大增。最後兵力此消彼長,於是兵敗。又有些論點認為國軍經過八年抗戰之後,將士厭戰,不願再打內戰,這是導致國民黨戰敗的主要原因。這些論點看似 言之成理,但卻有不少疑點。

一、戰爭是軍事力量的較量,軍事力量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兵力強弱,恃強凌弱,以眾暴寡,乃取勝之道。敵我拚過你死我活,蔣介石繼續遵守《整軍方案》,進行裁軍來削弱自己實力,打擊自己的士氣,而讓共軍取勝。這種解釋能令人相信嗎? 
 
  二、1946年4月蔣介石曾親自對調停國共內戰的美國特使馬歇爾說,他能在八個月之內消滅中共,請美國不必顧慮。 陳誠甚至對新聞界公開說:可以在三個月之內消滅共軍。國民黨高層對內戰信心十足,輕視中共,認為旦夕之間便可以消滅共軍。放手破壞國共和談,撕毀停戰協 定,1946年6月圍攻中原解放區,展開全面內戰;10月進攻中共軍政要地張家口;單方面召開國民大會,迫走中共談判代表,使國共關係徹底破裂,國民黨軍 隨即攻下延安。全面內戰爆發的時候,蔣介石一眾將兵士氣高漲,那有甚麼厭戰之像?怎能說蔣軍將士厭戰、士氣崩潰? 
 
  顯然上述論點都缺乏說服力。本文現根據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蔣介石日記、和當年的報刊,從軍事整編的角度來分析蔣介石兵敗的原因。

一、軍隊整編與國民黨內鬨

國民黨失掉大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黨爭嚴重,黨人經常因為爭權奪利而爆發激烈鬥爭,在軍事方面更因此而爆發了幾次大混戰。
  1927國民黨軍隊打敗北洋軍閥後,自己變成為新軍閥,視軍隊為私產,割據地盤,互相火併,和北洋軍閥並無分別。 蔣介石為鞏固其領導地位,1928年7月11日接受楊永泰的“削藩”建議,召集各集團軍總司令及其他主要軍官在北平湯山舉行會議,討論縮減軍隊的方案,提 交8月初舉行的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次年1月舉行編遣會議,決定各集團軍縮編方案。編遣決議案的宗旨為“破除軍人擁兵據地之惡習,樹立全國建設之 始基,使國家軍隊真正黨化,完全為人民之武力。”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國民黨四大軍事集團都希望藉編遣方案擴大實力,削弱異己,結果矛盾惡 化。3月蔣介石和李宗仁便為爭奪兩湖而爆發大戰,自此展開了國民黨新軍閥的大混戰。1 蔣介石在各次反蔣戰爭獲勝,都是憑著得到英美帝國主義和江浙財閥的支持,重金收買對方部隊陣前倒戈,分化瓦解對方勢力,壯大自己力量,從而獲得最後勝利。 如蔣李兩湖之戰,蔣介石收買了唐生智、張發奎、李明瑞、楊騰輝、陳濟棠、陳銘樞、馮玉祥、閻錫山,使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未經戰鬥即土崩瓦解。馮玉祥與蔣介 石豫西之戰,因部下韓復渠、石友三、劉鎮華、馬鴻逵、楊虎城被蔣收買,率部叛馮投蔣,通電擁護中央,馮玉祥受到重大挫折。中原大戰,蔣介石部隊屢受馮部重 挫,其後收買劉茂恩、梁冠英、吉鴻昌、孫連仲等將領,因而扭轉局勢,最後更將舉足輕重的張學良爭取過來,獲得最後勝利。2 國民黨新軍閥內戰規模遠較五次剿共戰爭激烈,顯示國民黨內反蔣勢力龐大,足以威脅蔣的地位。故蔣把國民黨軍隊分為嫡系的中央軍與非嫡系的雜牌軍,嫡系部隊 獲蔣特別照顧,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都得到無限制的補充,雜牌軍的軍需糧餉則常被克扣。蔣並驅遣收編的雜牌軍往剿共、抗日,俟其傷亡殆盡後乘機裁 撤其番號,或將餘部遣散、改編歸併其他部隊,空出的番號則由嫡系補充。3
  因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國民黨新軍閥暫停內鬥,推戴蔣介石為領袖,團結抗戰。但蔣介石並沒改變其對雜牌部隊的敵視態 度,不斷找機會消滅雜牌部隊,雜牌部隊遂小心謹慎,力圖自保。1944年12月底,國民黨陸軍兵額約600萬人,到1945年底,縮編為89個軍,兩個騎 兵軍,253個步兵師,共約400萬人。4 其中約有百多師,即仍有半數為雜牌軍。5
  抗戰勝利前夕,中共和雜牌部隊問題重新成為纏繞蔣介石心頭的兩件大事。中共固然要解決,雜牌軍亦需要消滅。 1945年7月28日他分析了當時國內外局勢,認為美蘇開始抗衡,需要爭取中國,他可以採取外交中立政策,同時爭取美蘇關係以孤立中共。若用武力消滅中 共,蘇聯必在滿蒙邊境收容中共殘部,製造傀儡政權。如因此與蘇一戰,則並無把握。且國內軍閥餘孽未消,國民黨紛亂、組織蕩然,軍隊並未現代化,實為統一之 障礙。故他計劃暫時和蘇聯維持友好關係,孤立中共,用國際形勢與政治力量制服中共,希望取得二三年時間實現國內之統一,奠立建設基礎,再解決中共。蔣介石 確定了對蘇聯的政策與目的:(1)孤立中共使之就範;(2)鞏固統一實施建設;(3)用國際形勢與政治力量制服中共;(4)使俄對東方安心專力防歐。6 蔣介石的日記說明了蔣的政策是先對蘇聯讓步,換取蘇聯同意不支持中共,把中共孤立後,取得時間進行國內的統一,力量強大後再消滅中共。許多論說蔣介石兵敗 大陸的觀點,都著眼於國共鬥爭,忽略了蔣介石除了中共之外,還有其他心腹之患,他還有另一場仗要打。這場仗就是統一國民黨軍事力量之戰,蔣計劃先清除國民 黨內的異己,才調轉槍頭對付中共。
  國民黨內的雜牌部隊有黨籍掩護,對蔣的威脅不下於中共。蔣介石與史迪威矛盾惡化時,美國曾考慮找龍雲或李濟深取代 蔣的地位。蔣明白到雜牌軍在一場外國力量支持的政變,便可以輕易推翻他;而中共領導武裝革命來推翻他,非血戰數年不可,且成敗尚是未知之數。故蔣為鞏固自 己的政權,必須結朿國民黨的紛亂狀態,統一所有軍隊,消滅那些威脅他地位的軍閥餘孽。日本投降時,蔣沒有接受李宗仁的“後浪推前浪”戰略向華北、東北進軍 受降。因為在最前線的都是雜牌部隊,讓他們受降,豈不是把日偽武器、戰略物資及地盤送給雜牌軍,這麼笨的事蔣怎會答允?蔣介石視雜牌軍為心腹大患,怎能讓 雜牌軍增加實力。當時中共問題已不單純是國內的事,而是美蘇關注的國際問題。與中共談判,緩和氣氛,有利於贏取國內外聲譽,蔣便可以先解決不受國際關注的 雜牌部隊。7 蔣介石精心策劃,利用重慶談判,使全國陶醉在和平氣氛的時候,便對付龍雲。蔣先把龍雲主力部隊調往越南受降,再密令杜聿明在10月2日圍攻昆明九華山,武力突襲成功,隨即撤去龍雲的雲南省主席職位。8 龍雲沒有重視周恩來給他關於蔣介石發動內戰的警告,疏於防範,首先被解決。9 另一方面,國民黨又派高樹勛沿平漢路越過劉伯承的解放區往華北受降,卻不發給足夠彈藥,圖借刀殺人,讓高樹勛與共軍互相殘殺,來個兩敗俱傷。遂迫使高樹勛在10月30日率部起義,投了共軍。10 這都是日本投降後不到兩個月的事。
  當時輿論都主張大量裁軍,節省軍費,以舒民困。11 蔣介石邀約毛澤東赴渝談判,塑造和平的假象,地方部隊(雜牌軍)因而受騙減低警覺性,被蔣介石突襲解決;或在形勢逼迫之下,順應和平裁軍的呼籲,解散還 鄉。蔣介石利用和談的機會,整編全國軍隊,將大部份地方部隊裁減縮編,留下嫡系部隊接受美式訓練和武器。蔣介石一方面可以冠冕堂皇地向外界交代國民黨是進 行整軍復員,實質上是誅鋤異己、消滅國民黨雜牌部隊,和軍隊現代化的目的。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是有雙重目的,若毛澤東不來,就可以宣傳是共產黨拒 絕和平談判,把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12 如果來了,就可以用“和平談判”來麻痺共產黨和雜牌部隊,在和平氣氛之下,解決不了中共部隊,也可以無聲無息的解決雜牌軍。蔣介石的敵人有二,除中共外,尚有國民黨內的雜牌部隊。這都是他整編的對象,整編不了共軍,也可以整編雜牌軍。

二、軍隊國家化與軍隊整編

  抗日戰爭剛結束,國共雙方便因受降問題爆發猛烈衝突,蔣介石曾邀請毛澤東率領談判代表團到重慶會談了一個多月,仍 無法解決分歧,內戰更有蔓延全國之勢。美國總統杜魯門擔憂中國內戰全面爆發,將會導致美蘇分別支持一方,而惡化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派遣馬歇爾來華調 處國共衝突。
  1945年12月20日馬歇爾抵達中國,先後拜訪蔣介石和周恩來,奔走調處。1946年1月5日中共代表周恩來、 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與國民政府代表張群、王世杰、邵力子,商談停止軍事衝突、恢復交通問題,獲得協議,擬定《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議》。協議內容 三項,除同意停止國內各地一切軍事衝突外,並規定國共各派代表一人,會同馬歇爾組成一個小組,後定名為三人會議,負責商定停止國共衝突、恢復交通、接受日 偽投降和遣送日俘等辦法。13
  1月7日國共美三方在重慶馬歇爾寓所召開第一次“三人會議”,討論馬歇爾草擬的停戰命令。10日達成協議,國共雙 方立即向所屬部隊頒佈。雙方部隊雖暫時停戰,仍處敵對狀態。結束內爭,與國民黨開放政權、結束一黨專政有密切關係。早於1945年12月18日,周恩來在 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停止內戰、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的主張,指出這種希望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周恩來又說:政治協商會議將要討論出一個和平建國 方案,這個方案將包括共同綱領、政府改組、復員善後等問題。政協決定了停止內戰的具體方案後,三人會議再根據這個方案去討論實施的詳細辦法。14 周恩來的主張,得到了各政黨和社會人士的響應。15 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青年黨均在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了軍隊國家化的議案,主張全國所有軍隊脫離任何黨派關係,而歸屬於國家。16 經過熱烈討論,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政府組織案、國民大會案、和平建國綱領、軍事問題案、憲法草案等五項議案。和平建國綱領和軍事問題案均強調了“軍隊屬於國家”這一原則,希望透過軍隊國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途徑能使中國和平統一。
  馬歇爾根據政協通過的議案,草擬了《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以下簡稱為《整軍方案》), 提交由他和周恩來、張治中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會議討論。軍事三人小組自2月14日起,在15、16、18、21、22日,共舉行六次會議,會議並無太大爭 論,最後逐條通過。2月25日下午4時在重慶中山四路堯盧國府參軍處主任辦公廳舉行簽字典禮,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中共代表周恩來、顧問馬歇爾先到樓上會 議室,在《整軍方案》的英文本簽字。隨後到樓下大廳正式舉行華文本簽字儀式。17
  馬歇爾希望把美國軍政分離的理想引入中國。軍事三人小組會議期間,他對周恩來說:“我們美國最反對軍人干政。”18 他不斷向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傳達一個訊息:中國應該遵循西方軍事傳統,建立一支國家的、不干預政治的軍隊;用以作為一支民主的軍隊,而不是爭權的工具。2月 1日馬歇爾對周恩來說,軍隊整編問題最重要一點,是建立一支軍隊,它應作為民主的軍隊使用,而不應成為獨裁者的武器。軍隊指揮官一定不能佔據文職政府中的 位置,一定不能擁有他們指揮的部隊之外的權力。19 他草擬的整軍方案的精神是“軍隊與政治分離”。整軍方案的每一條款都堅持這總的原則,下列條款具體反映了軍政分離的理想: 
 
1、補給區主任與軍隊指揮權的分離,禁止補給區主任干涉民事,通過每兩月與區內各軍的和國防部的代表所舉行的會議,對補給區主任進行核查;(第三條第二節)
 
2、禁止政府或任何組織、團體擁有或支持秘密的或獨立的軍隊;(第七條第四節)
  
3、只有警察無法應付局勢時,各省才組織保安部隊用來鎮壓騷亂;(第六條第一節)
  
4、禁止任何省份使用軍隊鎮壓國內騷亂,除非該省政府主席確認警察和保安部隊無法處理此種騷亂,國民政府主席為此以最高統帥資格經由國府委員會(或國防部)同意,方能使用軍隊;(第二條第二節)
  
5、建立適當的人事制度,政治偏見在其中不起作用。(第七條第三節)20
  
此外,方案也規定了最高統帥需要經由國防部行使其統帥權,對統帥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條款如能真正實施,對蔣 介石的軍事權力有很大的約束。周恩來在整軍方案簽字儀式高度讚揚此方案,認為:“這一方案的實施,將使十八年來武裝紛爭的局面為之改變,將為中國實現和平 民主團結統一,將使中國走入近代工業化的國家。”周恩來莊嚴地代表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向世界友邦保証:“凡我們簽定的文件,特別要包含這次簽定的整軍 基本方案,我都要使它百分之百的實現。”21 周恩來對這方案表示滿意。
  輿論多對《整軍方案》表示讚許,天津大公報社評指出:1月10日國共協議的停戰命令頒佈,只是不打了,雙方軍隊依 然是對立的局面。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軍隊國家化的決議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實現軍隊國家化與政治民主化互有關聯,非一蹴可就,其間需要一個過渡的辦法,先消 解這對立的局面,然後才能促進軍隊之國家化。結束十八年來的流血悲劇,讓國家好好走上和平建設之途。22 香港華商報社論認為這方案是:軍隊國家化之一大成功,同時是和平統一,民主建國之一大保障。這方案之最大意義之一是保障政治不受軍隊干涉;其次是保障軍隊不為一人一系所利用;最後就是盡量減輕國家對於軍費之負擔,使有餘力以從事於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建設。23
  軍隊整編,使之成為國家的武裝力量,裁減兵員,節省軍用,以發展經濟,這都是符合國情,滿足人民的願望的。為甚麼整軍會成為蔣介石軍事力量崩潰的其中一個原因呢?且看蔣介石對此方案的反應。他是不滿整軍方案的,認為馬歇爾對中國內情及中共陰謀並無了解,終將誤大事。24 1946年1月25日,張治中把馬歇爾提出的整軍草案交給蔣介石,其中最關重要的三點,內容如下: 
 
  1、中國陸軍應編成野戰部隊及後勤部隊。野戰部隊應包括由三個師組成之各軍,再加不超過總兵力百分之二十之直屬部 隊。各軍軍長應經由軍事委員會報告於最高統帥。至各條款所定復員時期結束之時,作戰部隊應有二十個軍,包括六十個師;每師人數不超過一萬四千人。六十個師 中二十個師應由共產黨領導。

(fail啦,又話禁止任何組織團體擁有軍隊,又話政治中立,宜家又話有20個師要共產黨擁有,自相矛盾)


 
  2、中國空軍應編於一個司令官之下,經過軍事委員報告於最高統帥。空軍將接受來自共產黨領導部隊之官兵,使受飛行、機械及行政之訓練,其比率至少佔實力百分之三十。

  3、中國海軍應編於一個司令官之下,經過軍事委員報告於最高統帥。中國海軍將接受來自共產黨領導部隊之官兵,其比率至少佔實力百分之三十。
 
  這等於說,改編之後,准予中共陸軍和國民黨陸軍成一與二之比。而海、空軍是中共當時所沒有的,中共也從未提過這種要求,現突然取得了百分之三十的兵力,當然為蔣介石所料想不到的。25 此外草案主張甘、陝、寧、綏、晉、豫各省民團皆由國共各派二人共同處理,蔣介石認為過份偏袒中共,十分憤慨。26 到《整軍方案》獲致協議,正式簽訂公佈,蔣介石再詳細研究條文,認為不妥之處甚多,大罵張治中誤事。蔣說:“整編時期定為一年半,乃全照共黨之意見而定, 又華北五省,政府只可駐七個軍,而中共反可駐四個軍,初尚以為只限於冀魯兩省,殊不料其所談者係指華北五省也,甚矣!文白之足以誤事也。”27
  馬歇爾希望用《整軍方案》傳播美國軍事傳統思想,在中國建立一支國家的、不干預政治的軍隊;用以作為一支民主的軍 隊,而不是爭實權的工具。中國輿論也普遍希望實施《整軍方案》,使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不過,理想和現實有一段鴻溝,《整軍方案》直接削奪了蔣介石的 軍事大權,蔣介石不可能全部接受,他只選擇了對他有利的部份──軍隊整編──予以實施。

三、國民政府整軍概況

  《整軍方案》簽署後,國民政府迅速進行整編復員,擬定保留軍隊的表冊,和最初兩個月部隊復員的次序,並將表冊送達 軍事小組。為有效率地進行整編,編制了《三十五年度國軍部隊整編實施方案》,計劃將現有步兵89個軍,239個師(青年軍三個軍八個師在內,中共部隊除 外。)騎兵2個軍,13個師,在1946年3月起至明年2月止,整編為步兵30個軍共90個師,編餘官兵,分別退伍或轉業。
  整編的第一個步驟是各軍一律縮編為師,裁減三分之一;各師選留二團,裁減一團,縮編為旅。把原三師九團之軍,縮編 為三旅六團之師;原二師六團之軍,縮為二旅四團之師,各獨立師一律縮為二團制之獨立旅。分三期進行,每期約二個月。第一期自3月開始,至4月底完成,整編 隴海沿線及西北部隊(新疆河西除外),共27個軍,66個師。第二期自5月開始,至6月底完成,整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部隊,共32個軍92個師。第三期由 7月開始,至8月底完成,整編東北、華北及新疆部隊,共25個軍,67個師、2個旅。
  第二個步驟照軍事三人小組所簽訂的《整軍方案》實施,各步兵師均須按照正式編制,整編為90個步兵師,每師兩旅四 團約14000人,每軍部及直屬部隊約1400人。預定整編第一個月(即1946年3月)為準備時間,第二至第十一共十個月,每月各編成九個師,第十二個 月為檢討時間。其整編方法如下:
 
  1、美械部隊之新1軍及新6軍兩個軍,每軍整編為二師。新6軍之第207師改為預備軍官訓練機構,另由他軍撥一師 加入整編。其餘11個軍,除每軍已縮編為三旅六團制之師,再按二旅四團之正式編制整編為師外,其餘之一旅則抽出與其他美械師剩餘之一旅合編為師,共計美械 部隊13個軍,整編為20個師。

  2、國械部隊原為二旅四團者,即照正式編制編師;原為三旅六團者,須裁編一個旅。

   3、第22、67、82等三個軍改師後,所保留之一旅,即撥改為地方保安團隊。將其應改之第22、67、82等三個師番號撥給美械部隊,分編成立。28
 
  編餘軍官送到軍官總隊接受轉業訓練者共161,660名,士兵第一、二兩期共受轉業訓練者53,125名,士兵經各部隊送補給區與供應局者共有32,091名,由各機關直接送復員站者有4716名,到復員站遣送回家者有2787名。29 1946年7月,國民政府已將54個軍整編成師,復員軍官達144,608人,其餘36個軍因正在戰鬥中,無法整編。另外國民政府原有游擊部隊203個單 位,官兵72萬餘人,自新部隊(即偽軍)51個單位,約60餘萬人,均被編遣完畢。總計已復員之軍官約14萬人,士兵約200餘萬人,整編後之軍力僅餘 180萬人,為抗戰末期(1945年底)的四分之一。30
  根據《三十五年度國軍部隊整編實施方案》,三個時期共整編84個軍,蔣介石嫡系部隊佔34個軍,其它50個軍為雜牌軍。從數字表面看,國民黨各派系軍隊均被整編。

四、蔣介石整軍復員的真相

  中國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徵發兵員1664萬人,傷亡官兵320萬人,支出軍費共法幣14643億元,國家元氣大傷。31 經歷多年戰亂,軍隊復員還鄉,減輕人民負擔和國家財政的重荷,重建經濟,是符合國情需要和人民願望的。因此國民黨隆而重之地進行整軍復員,1945年11 月11日在重慶召開“整軍復員會議”,1946年2月15日在南京舉行了“軍事復員會議”,4月間設立了“復員官兵計劃委員會”,宣稱把軍隊整編為90個 師和騎兵10個旅,將數百萬編餘的官兵“轉移到平時的社會各職業部門去”。32
  國民政府製訂了許多冠冕堂皇的復員條例和整編計劃,為國民黨史書提供了一個解釋他們失掉大陸的藉口──他們遵守整 軍協議,削弱了兵力;中共卻沒有遵守協議,反而大事擴軍,兵力此消彼長,所以戰敗。把國民黨戰敗的原因歸究整軍,從而推掉蔣介石兵敗的責任。這裡有若干問 題值得思考:國共停戰的局面只維持了約一個月的短時期,雙方的衝突不斷發生。基本上是關內小打、關外大打。打仗就需要擴軍和動員,絕對不會裁軍來削弱軍事 力量,神智正常的人都知道不可行,何況是久歷戎伍的蔣介石?國民黨為了擴充兵力,把許多曾經賣國求榮、為虎作倀、欺凌同胞的偽軍,大部份收編,並給他們享 有與國軍的同等待遇。33 不過,與此同時又把許多國民黨部隊裁撤,使許多官兵流離失所,淪為難兵。原因何在?蔣介石為甚麼裁撤這些國民黨部隊?被裁的將士在抗戰期間立下過汗馬功 勞,該賞的不賞;偽軍背負投敵賣國的重罪,該罰的不罰。原因在那裡?蔣介石的“整軍復員”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整軍復員的真正目的是甚麼?
  整軍復員對蔣介石而言,實際上包含整軍和復員兩個意思。整軍是對自己的嫡系部隊而言,把部隊整編合併,汰弱留強, 補足實額,裝備美式化,加強戰鬥力。復員是對非嫡系部隊而言,總兵力硬裁三分之二後,沒收剩餘的軍械,然後調往內戰前線,與中共部隊互相殘殺,使之兩敗俱 傷。
  蔣介石擴充軍力的方式分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方式有兩個方法:
 
  第一、加強“黨化”的教育訓練。國民黨對復員軍官與士兵進行黨化訓練的方式,約略分為三類:(1)編餘軍官方面, 以中央訓練團為總機構,舉辦各種訓練班,分別在四川、貴州、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河南、陝西、雲南、江蘇、河北、山東、新疆分設二 十個軍官總隊和七個直屬大隊,集中訓練20萬編餘軍官。(2)青年軍方面,在每師組成一個幹部教導隊,訓練留下士兵。(3)青年學生方面,實行高中學生集 訓,教授軍事技術,培養國民黨幹部。
 
  第二、選拔幹部、秘密擴軍。蔣介石派軍訓、軍令、軍政、政治四部部長和銓敘廳長為委員組織“優秀軍官考選委員 會”,負責培訓“中央軍校各正期畢業,受兩年以上之養成教育,且須有畢業証書及登記証書”的嫡系軍官。這辦法確保部隊軍官全是“正途”出身,絕對向他效 忠。兵源方面放棄有戰鬥經驗的雜牌部隊,寧願在廣州、貴州、成都和西安等各地硬拉壯丁入伍,每日訓練三小時,成為預備兵,隨時調動。戰車部隊原有6個團, 後擴充至23個團4個獨立營。

  蔣介石在軍隊大量復員的同時,另闢途徑,直接擴充軍隊。34 這個途徑就是收編偽軍。日本投降的時候,蔣介石嫡系部隊遠在西南省份,若偽軍與日軍同時放下武器向鄰近的中共部隊投降,則日偽的軍事物資和佔領地區立即落 入中共部隊手裡。為了與中共爭奪受降果實,蔣介石不但不可能解散偽軍,反而必須借用他們堅守原處,保護交通戰略要地,抵抗包圍他們的中共部隊,直至他的部 隊來到接收。為了迅速出關受降,蔣加委偽新27軍姜鵬飛之新6師、劉德溥及鐵石部隊為“國軍”,空運長春去接收東北主權。此外,大批加委各地偽軍為“先遣 軍”、“省防軍”、“各路軍”等番號,利用偽軍作為內戰的急先鋒,派他們進攻解放區,以帶罪立功。國民黨收編加委的偽軍共有68股之多,50萬人之眾。如 龐炳勳、孫良誠、張蘭峰、孫殿英、吳化文、門致中、李守信等十大股偽軍被收編加委為第一路至第十路軍。閻錫山在山西將所有偽軍、偽綏靖軍、偽保安隊改編為 六個“省防軍”。以溫懷光、趙瑞、楊誠、王乾元、韓步洲為分任軍長。任援道、程道生、李雨霖、李英、王自全、蔣希聖、郭任民、郭清、侯殿卿、侯如墉、厲文 禮、趙維藩、曹凱、秦潤普、李瑞章、孫文明、何連順等27股偽軍加委為“先遣軍”。重慶談判時,中共主張“嚴懲漢奸、解散偽軍”,經國民黨代表同意,寫進 了《國共會談紀要》,政治協商會議和整軍方案均通過迅速解散偽軍的規定。國民黨不但沒有實行,反而因為偽軍言聽計從,全心全意與中共為敵,便千方百計的保 存偽軍,沒有遣散。偽軍吳化文坦白地說:“我是1943年1月5日奉蔣委員長手令加入偽軍的,專門對付‘奸黨’”。據不完全統計,停戰命令生效後,由 1946年1月13日至3月31日止,偽軍向中共解放區進攻458次,侵佔195個村鎮。國民黨軍聯合偽軍向解放區進攻126次,侵佔50個村鎮。35
 
  整軍方案簽署後,蔣介石繼續在各地利用偽軍打內戰。山西方面:1946年6月6日清源、交城偽軍及百餘日軍共四千 餘人,附坦克三輛、戰車二輛,向文水、交城地區進攻,侵佔西社鎮等地。河北方面:自停戰命令頒佈到6月中旬,保定偽軍劉化雨等在國民政府第11戰區副司令 長官池鳳城指揮下,連續向解放區金線河兩岸進攻309次,使用兵力44800餘人,強佔村莊20餘處。山東方面:膠縣偽軍趙保元、蔡縉康等部數千人,在6 月8日向膠縣西英家莊至岝山莊間60餘里的八路軍防地進犯。張店、周村一帶偽軍張景月、周勝芳等部共三千餘人、泰安偽軍寧春霖部、棗莊偽軍王繼美部等,均 積極配合蔣軍進犯解放區。36 偽軍曾經充任日本侵華的走狗,當然也是對付中共的理想打手。
 
  復員方面則是借《整軍方案》裁減雜牌部隊,蔣派陳誠負責主持整軍工作,確實執行《整軍方案》,大量裁減雜牌部隊。 1946年陳誠在重慶召開軍事會議,會中就整編雜牌軍問題展開激烈爭辯。有人主張:雜牌軍應整編納入中央軍系統,認為這些人手上有槍,如不給予適當安排, 將遺禍無窮。陳誠認為雜牌部隊太多,如一一將之編入中央軍,補給及職務的安排都有困難。又說:這批人是害群之馬,我們固然不要,共黨要了亦倒楣。37 當時不少人都不知道蔣介石仍視雜牌部隊(所有非嫡系部隊)為心腹之患,對蔣在國共內戰正劇的時候仍然堅持整軍大惑不解。不知道蔣是借用《整軍 方案》來裁減雜牌部隊,以統一國軍,清除國民黨內的異己;同時用裁減雜牌部隊來顯示他在積極裁軍,向美國和中國同胞表示他愛好和平。

五、軍隊整編與蔣介石軍事力量崩潰的關係

  復員還鄉是久戰之後軍人應有的共同願望,“游雜部隊”眾將士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反生怨恨?事情的關鍵在於國民政府 沒有妥善安排退伍軍人的出路,被裁汰的士兵立即失業,成為難兵。軍事三人小組會議曾討論軍人的復員就業問題,整軍方案計劃在一年之內把200餘萬將士復 員,平均約每天7000人。這個復員速度比美國為慢,當時美國人民和輿論要求迅速復員,杜魯門總統順應民情,宣佈到1946年1月,每天的復員人數將在 25,000人以上。並指示有關單位準備為退伍軍人提供120萬所房屋。38 馬歇爾向國共代表介紹美國安置編餘人員的方法,是轉移其到工業去。國民政府代表郭汝瑰表示中國安排復員十分困難。因為中國工商業落後,士兵來自民間的,尚 易解決,而長官都是職業的軍官,第一次裁撤下來的已有10萬人,部份轉到警察,其餘的軍官已很難找到安置,工業只能安插很小的數字,其餘沒法轉移的人,只 好訓練他們轉移到教育或者別的工作。第二次整編估計也有10萬軍官編餘,其中最多留一萬人深造,經過教育後充當軍官,其餘都要經過訓練,才能轉移出去。39
  編餘軍人面對的實際困難比郭汝瑰所說的更為嚴重,當時戰爭剛結束,百廢待興,工商農業殘破,社會根本無法汲納這龐 大的失業大軍。再加上國民政府復員計劃欠佳,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實際上徒具虛文。大公報批評一年來的復員工作,“始終慢吞吞,始終亂糟糟,始終在無計劃無 效率的迷途中瞎撞亂碰。”真是太不成話!40 例如《復員條例》規定所有復員軍人都可以領取退役金和旅費,實際的情況是許多復員軍人所領得的旅費根本不夠還鄉之用。如編餘的282名四川軍人“5月1日 起發給旅費一萬元,薪餉兩月,二等兵得二萬七千元,自揚州購船票(每人五百元)至南京搭船還鄉,至沙市宣告斷坎,宜昌縣政府捐助每名二千,25日抵 渝,……至此已身無半文,無力還鄉。”41 編餘軍人連還鄉的路費都領不足夠,更不要奢望像美國退伍軍人可獲房屋安置了。編餘軍人的苦況普遍見諸當年的報刊,如申報:“各部隊中之湘籍子弟以及來自田 間籍隸冀、魯、豫、鄂、贛、蘇、皖等之編餘士兵,今日彼等之家鄉大部都因受兵災匪禍,發生嚴重之糧荒。據可信估計,若干部隊中之農家子弟,為數至少在百分 之五十以上,已成‘有甲可解,無田可歸’之難兵。”42 大公報報導編餘軍官三百餘人留落重慶,“欲從商,無資本;欲從工,工廠已關門。且八年打仗,家破人亡,田園荒蕪,亦無力重建家園,當前大部分已淪為乞丐,沿途討飯,少數以挑水擔柴擦皮鞋為生,夜間露宿街頭。”43 國民政府沒有盡照顧編餘軍人的責任,時國共內戰正劇,編餘部隊無法解甲歸農,苦惱萬分,不斷公開呼籲國民政府予以救濟。1946年11月16日重慶失業軍官三千餘人以不被中央訓練團取錄,公開質問國民黨:“如果政府不要我們,我們究竟應到那裡去?44 11月18日失業軍官數百人向重慶市議會請求協助,請願後群集抗戰勝利紀功碑圖樣牌下,絕食露宿,要求國民政府解決他們的食宿問題。45 這時蔣介石已下令進攻中共中原解放區,開始全面內戰,國民黨仍然拒絕收留這批編餘軍官,不管他們死活。1947年5月13日,編餘軍官一千 餘,包括退役軍官中央訓練團的將官級團員四百,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前痛哭,涕淚滂沱,以抗議國民黨政府罔顧他們的福利。這些退役軍官全部失業,而且大多數 無法過活。他們在向國父致祭的時候,哀訴他們對革命和抗戰的貢獻都給國民黨當局忘個一乾二淨。他們哭訴:“如果我們的中央要我們活,他們應該賞給我們一碗 飯。如果他們要我們死,他們應該給我們一口棺材。”46 國防部長白崇禧認為這樣整編部隊將會嚴重打擊士氣,“整了軍,游雜部隊都投了共,被裁的沒戰意,即沒被裁的情緒也受影響。”47 為了生活,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意義,也為了打倒他們痛恨的蔣介石,很多編餘將士都投奔中共。蔣緯國說:“當時國軍被編餘之各地軍官總隊,曾經 流傳一些順口溜:‘此處不養爺,還有養爺處;處處不養爺,爺去當八路!’;‘老蔣不要,老毛要;歡迎你們整批來投效!’”;“當年由於這批龐大數目的編遣 官兵一時未及加以妥善安排處理,亦無法還鄉復員,結果都投向共軍。”48 國民政府自然知道這情況,陳誠知道大批編餘雜牌部隊投奔中共後,不認為雜牌部隊可增加中共實力,考慮慎重處理整軍之事,自負地說:“他們要到共產黨那裡去,我求之不得,正可一鍋煮熟。”49 如果說國民黨軍隊士氣崩潰,雜牌軍士氣是最早崩潰的一群,不過,那是蔣介石一手做成的!
  整編倖存的雜牌部隊,下場比被遣散的更不好過。部隊被硬性裁掉三分之二,由軍縮為師,師縮為旅。然後再被派往打內戰,充當第一線的炮灰,直至戰死為止。蔣介石借內外戰爭消滅雜牌部隊的情況如下:
  1942年西北軍有五個集團軍。韓復渠部的孫桐萱統率第3集團軍;龐炳勛統率第24集團軍(1940年投敵);孫 良誠部之高樹勛統率第39集團軍;馮治安統率第33集團軍;此外尚有曹福林軍,劉汝明軍,馬法五軍,孫殿英軍(投敵)。西北軍的旁系尚有楊虎城部陝軍孫蔚 如統率的第4集團軍,劉鎮華之弟劉茂恩統率的鎮嵩軍舊部第14集團軍,青海軍有馬步芳軍,馬步青軍;寧夏軍有馬鴻賓軍,馬鴻逵軍。馮玉祥舊部孫連仲之第2 集團軍,因孫連仲本人早已投靠中央,不再列入西北軍系統。
  西北軍部隊多半是經馮玉祥或楊虎城將軍的訓練出來的,早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十多年來是不斷分化削弱。1947年 2月孫桐萱集團的兩個軍六個師只剩下曹福林一個軍,改編為師,派往山東打內戰;劉茂恩任河南省主席,所部併入中央軍;龐炳勳投敵,日本投降後以非嫡系故未 被收編;高樹勛看破了國民黨借刀殺人的陰謀,在邯鄲戰役起義,成立民主建國軍。孫蔚如、劉汝明、曹福林等部和投敵的孫殿英仍然受利用,進攻冀魯豫解放區, 寧夏的馬鴻逵部在進攻陝甘寧邊區中擔任了胡宗南的配角,這些投入內戰的西北軍在1946年秋冬間的魯西幾次殲滅戰中,劉汝明部的兩個師(原軍)六個旅(原 師)就被消滅了三個半旅,曹福林部一師(原軍)被消滅了大半。至於留在西北的西北軍和陝軍幹部,受盡胡宗南的迫害,被殺害的有17路軍楊虎城部下老團長韓 子芳等十多人。
  退入關內的東北軍,其命運是雜牌部隊中最悲慘的。吳克仁部第67軍在滬戰中英勇作戰,犧牲重大,不但不獲補充,且 被取消番號,從此消滅。何柱國的第15集團軍,第51軍郭希鵬部騎兵第3軍,徐良部騎兵第2軍在抗戰期中被無聲無息的取消了番號;騎10師師長檀自新於抗 戰初期以貽誤戎機被槍決。老將萬福麟部第53軍從華北打到黃河,打過長江,打到西南國境線上的雲南。日本投降後由周福成率領進入越南,再由美艦運往華北, 被投入冀東的內戰。東北軍入關的4個軍10個師一個獨立旅兩個騎兵師,到1947年2月只剩下周福成的第53軍殘部。第53軍在平漢線退卻中留下了呂正操 一個團,和八路軍創造了冀中解放區。
  抗戰八年,四川是全國出兵最多的省份,地方部隊參加抗戰的也以四川為最多。當時川軍在各線作戰的有唐式遵、孫震、 李家鈺、楊森、王瓚緒、王陵基等部,至1940年統計為6個集團軍,12個軍36個師。計為孫震第22集團軍,建制部隊為第41軍和第45軍;楊森第27 集團軍,建制部隊為第20軍;李家鈺第36集團軍,建制部隊為第47軍;唐式遵第23集團軍,建制部隊為第50、21、88三個軍;王瓚緒第29集團軍, 建制部隊為第44、67兩軍;王陵基第30集團軍,建制部隊為第72、78兩軍。此外,留在川康後方的有潘文華的第28集團軍和劉文輝的第5軍團。抗戰期 中,川軍傷亡迨盡後,國民政府不予補充,且取消其番號,或把部隊長官換為中央嫡系者達五個軍之多。日本投降後,川軍已經殘破不堪,國民政府以整編為名,大 量裁減川軍,唐式遵所部的三個軍被併為兩個軍,其中第88軍又把原軍長范紹增撤職,換了方先覺。王瓚緒的兩個軍併為一個軍(第44軍),王陵基的兩個軍也 併為一個,並撤換了軍長。1947年所有軍的番號都已整編為師,留在川黔湘邊境的潘文華部第56軍遠調黔江,新25師改為警察總隊。殘存下來的三個師(軍 改)八個旅(師改),又被投入內戰,一年後只剩下兩個旅,僅孫震部在魯西作戰中就有四個旅被劉伯承部殲滅了。
  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發動“昆明事變”,這是消滅雜牌部隊最明顯的一次行動。除了遠戍華中的孫渡第1集團軍第58 軍、新3軍魯道源部之外,所有留在雲南省境內的滇軍,包括盧漢部第60軍,滇軍精銳第93軍與龍繩武暫編19師、22師兩個獨立師全部奉命開入越南受降。 “調虎離山計”成功後,發動昆明事變,杜聿明武力解決留守昆明的警察憲兵,把龍雲送往重慶。從此被派入越南受降的滇軍,悉數被運到東北內戰。不過,滇軍拒 絕當蔣介石的內戰炮灰,1946年秋60軍曾澤生部潘朔端師長率194師全部在海城舉行反內戰起義,成立民主同盟軍,首先退出內戰。其後,滇軍其他部隊陸 續有零星隊伍響應退出內戰。國民政府遂用分化的辦法,把滇軍分割成小部隊,以團為單位分撥到其他“中央嫡系”部隊。抗戰初期滇軍3個軍6個師6個獨立旅, 在1947年只剩下3個軍的空番號,留在東北戰場上的第60軍和第93軍已經名存實亡,第58軍和新3軍被“整編”掉,龍繩武暫19師的番號被取消,龍繩 祖暫20師被解散,龍雲被軟禁在南京。
  抗戰期中,桂軍先後調出作戰的有廖磊第11集團軍、李品仙第21集團軍、夏威第16集團軍等三個集團軍,共5個軍 14個師。國民政府兼併消滅政策的結果,廖磊集團軍隨廖本人之死而取消;李品仙的第7、48、84三個軍中,第84軍的番號取消了;夏威部第31軍在桂南 戰役被取消番號,只剩下殘破的第46軍,到抗戰終了,桂軍僅有3個軍8個師,其中三份之二被投入內戰。李品仙部第7軍(整編為師)原有第171、172、 138三個師,在蘇皖內戰中大部被殲,國民政府從未給予補充。
  粵軍幾乎已在抗戰和內戰中拚光了。余漢謀、李漢魂、歐震等因所部傷亡慘重而成為無兵司令,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和李濟深早已被剝奪了兵符。張炎在廣東南路自動動員人民軍隊抗日衛鄉,被國民黨當局殘殺,所部人民抗日軍被剿滅。
  1941年的統計,閻錫山的晉軍計有楊愛源第第6集團軍,趙承綬的第7集團軍,孫楚的第8集團軍,王靖國的第13集團軍,共計10個軍。晉軍分支的綏軍傅作義部兩個軍(董其武與孫蘭峰),全力參加內戰。50
  雜牌部隊很清楚蔣介石“一石二鳥”、“借刀殺人”的手段,部隊雖然為勢所迫,不能不奉命跑上前線,可是誰都不拚 命,一有機會便紛紛起義。陸軍新編11旅曹又參旅長在1945年12月11日對晉察冀日報記者指控說:“國民黨當權者藉抗戰美名,把甘肅省地方武裝部隊, 所謂雜牌新10旅及11旅暨新14師,調赴北線,名為支援綏包,老中央軍即乘機進佔甘肅防地。……後受命封鎖邊區,嚴防共產黨當局,蓄意挑起11旅與中共 部隊衝突,用此‘一箭雙鵰’辦法,消滅八路軍,並借此消滅11旅。”東北軍一團上尉營長高競榮說:“我們進關後,中央不惜用種種毒辣手段排擠我們,抗戰前 把我們放在剿共內戰的第一線上;抗戰中不給我們補充,編來編去我們都成了有職無權,連個正規番號都沒有。”少尉副官邱長明說:“編來編去,把我上尉降為少 尉,還要開除我。今天把我弄到內戰火線上當炮灰。51
  雜牌部隊被蔣介石百般迫害,視蔣介石為仇雔,士氣十分低落,誰都不甘心為蔣拚命。如孟良崮一役,國民黨軍隊統帥部 認為整編第74師雖被共軍包圍,但該師戰鬥力強,且與左右部隊相鄰,正是與共軍決戰的良機。於是下令該師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另一方面們令臨沂、萊 蕪、新泰、蒙陰等地的十個整編師分路向孟良崮馳援,企圖內外夾擊,聚殲共軍。這戰略構思雖然正確,但沒有考慮到其他國軍都是雜牌部隊,他們的軍餉裝備向來 不及嫡系部隊,且向來受嫡系部隊的氣,實在沒有為他們拚命的理由。共軍看得明白,知道雜牌部隊只要稍受牽制,都不會真心赴援。結果一如所料,整編第74師 孤立無援,全軍覆歿。國軍派別眾多,為爭奪利益,互相排擠,互相仇視,部隊之間為保全實力,甚少拚死相救,遂予共軍個別擊破的機會。
  雜牌部隊盡量避免與共軍硬拚,一有機會便陣前起義,轉過槍口反蔣。蔣介石整軍的結果,迫使一整批、一整批的國民黨 編餘部隊投奔中共。蔣介石解決龍雲後,把滇軍調到東北內戰前線,結果1946年秋60軍曾澤生部潘朔端師長首先率194師全部在海城舉行反內戰起義。於是 蔣對滇軍加強防範,但時機一到,滇軍立刻反叛。遼瀋會戰時,兩師滇軍在錦州戰役中投降,於是錦州隨即失守,東北剿匪總司令范漢傑以下七萬人被俘。共軍攻長 春時,滇軍一個軍又叛變,共軍遂和平進入長春。52 這都是蔣介石迫害雜牌部隊所自招的惡報。
  周恩來說:“我們的戰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虜(投共)過來的,稱為解放戰士,有的部隊,解放戰士竟佔百分之八十,少的 也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約佔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對於俘虜,我們實行即俘、即查、即補、即訓、即打的辦法,就是說士兵一俘過來就補充到部隊,經過訴苦 教育,就參加作戰。”53
  為了抗戰,各黨派、部隊都支持蔣介石領導抗日,但蔣心胸狹窄,目光短視,沒有把自己升格成為真正的全國領袖,兼容 全國各黨派,從全國長遠利益考慮。仍然獨裁如故,只考慮如何維護個人和小集團利益。不但敵視中共,也排擠包括國民黨其它派系在內的一切異己,“整軍”的目 的不是把“軍隊國家化”,而是“軍隊蔣家化”,結果眾叛親離,整掉了軍隊,也整掉了自己的政權。

六、中共部隊的整編

  簽署了《整軍方案》之後,中共遵守協議和減輕百姓的負擔,進行了精兵簡政。不過中共不像國民黨的胡撤亂裁,而是有 計劃的分期進行。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關於精兵簡政問題的指示》,以華東局、晉冀魯豫局和華中分局三處的兵額最大,百姓負擔極重,指示 “第一期精簡三分之一,並於三個月內外完成。被精簡人員武器,有計劃的妥善的分配到農村生產中去。第一期完成後,取得經驗,第二期再精簡三分之一。”54 3月1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關於目前時局及對策的指示》,重申“除東北及熱河外,各地第一期復員整軍,不論時局變化如,均應力爭完成,以裁減老弱及無職 務,無武器人,合併機關,減少單位,充實部隊,減少財政支出利於作長期打算為目標。”“希望第一期復員三分之一左右,時間三個月左右完成。”55 對於軍隊復員的工作,國民黨把部隊集中起來,發放了退役金、光榮退役章及書面文件,便將之遣散,不管他們是否有足夠路費還鄉,也不管其以後的生活。中共則 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高度重視復員工作,指示各中央局、分局:“復員是我黨一個很大的群眾工作,必須慎重處理。”中共認為“復員人員”是“光榮的革命戰 士”,十分尊重復員人員,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對復員軍人澈底解釋清楚復員的原因,並“必須對復員人員妥為安置,各得其所。”“各地應組織復員委員會等機 關,認真辦理,不得敷衍塞責。”要求各局根據情況,照顧復員人員,供給糧食、衣物和安排工作,對老弱疾病殘廢之人員、烈士遺族,均有撫恤辦法。56 同是進行整軍復員,國民黨歧視編餘人員,沒有妥善照顧他們的生計,因此失盡軍心;共產黨尊重復員人員,推崇為“革命戰士”,盡力照顧,因此贏得軍心民心。
  (真係屌你老母,成段都係膳稿黎,讀完等於無讀,具體數字、例子乜7都冇)

  中共向來很重視爭取和聯合一切反蔣的力量。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中共中央發出《為目前反日討蔣的秘密指示信》,強 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和一切抗日反蔣的團體和個人聯合起來。毛澤東指出國民黨的營壘是不統一的,是會發生破裂的。主張“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鬥、缺口、 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57 周恩來說:敵人營壘是會變化的,有時代表大地主的利益進攻我們,當民族革命高潮來到,便和我們合作。敵人營壘極不統一、極不一致,變動極大。我們應該運用毛澤東的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方針,來發展統一戰線。58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在25日通過了洛甫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規定:“黨的策略 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並決定成立東北軍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 記,專責東北軍的統戰工作。周恩來認為:對地方實力派要分析,對國民黨軍隊的嫡系──中央軍也不能視為鐵板一塊。東北軍是雜牌軍,深受蔣介石的歧視和壓 制,同時又身受家鄉淪陷、妻離子散的痛苦,強烈要求打回東北老家去,卻被派往西安進攻主張抗日的紅軍,故對蔣介石“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相當不滿。周恩 來主持統一戰線工作後不久,1936年6月中央專門制定的《關於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中,就全面分析了東北軍的政治狀況,指出:“由於東北軍現在所處的 政治地位,由於紅軍對東北軍的革命影響,東北軍有極大可能轉變為抗日的軍隊。”59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努力,抗日軍事統一戰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1936年初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之間實際上完全停止了敵對狀態,東北軍並曾在嚴密封鎖的情況下,從西安為共軍買運了40輛大卡車的軍用物資,解決了紅軍冬衣困難的問題。60
  193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白軍工作部,由周恩來負責。抗戰開始後,周恩來積極開展對國民 黨軍隊的統一戰線工作。同馮玉祥、鹿鐘麟的西北軍;李濟琛、李宗仁的兩廣軍;龍雲、盧漢、張沖的滇軍;劉文輝、潘文華、鄧錫侯的川康軍,和程潛、衛立煌、 張治中等部分中央軍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爭取了滇軍第184師師長張沖和第77軍副軍長何基澧成為中共秘密黨員,1948年何基澧和張克俠率所屬第77軍 和第59軍在淮海戰役起義,使華東野戰軍通過他們的防區,直插徐州城下,對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61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大量裁減雜牌部隊,使中共有機會大量汲納各種軍事專業人材。中共缺乏操作火炮、坦克、飛機等專 業技術戰鬥員和特殊兵種,許多國民黨編餘將士具備這方面知識,汲納這些人材有助提升共軍的戰鬥能力。故中共利用機會,積極收編編餘將士。據蔣軍情報 說:1946年6月29日朱德在延安會報時提出爭取國民黨軍遣散官兵之辦法如下:(1)調查被遣散的或整編的軍隊番號集訓地點軍官佐姓名年籍出身。(2) 找他們的社會關係及重要軍官之弱點以便心理上積極的爭取。(3)在這一分化未完全成熟前切忌於發生任何關係。(4)這些被整編的軍官大半出於農村,他們都 是充滿了封建意識,我們初步只可以用拜把兄弟方式或利用已有的封建組織如青紅幫這些方式去拉攏。我們的解放區都是他們的家鄉,積極歡迎他們還鄉團聚。62
  中共在進行復員的時候,十分尊重退役軍人,下令熱情招待到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復員者,不得歧視。所以許多國民黨雜 牌軍隊飽受歧視、遣散失意之餘,自然投到禮賢下士的中共去。如任國民黨第137師少將參謀長的朱戒吾,因整編到重慶軍官總隊等待轉業,1946年2月26 日調任軍調部,3月2日正式任軍調部調處科參謀,7月至10月任第36執行小組國民政府組長,10月至次年1月,調任長春前進分部調處處處長,1949年 12月起義。他在《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親歷記》一文描述了國民黨軍將士因整軍而憂慮彷徨,他和一些自軍官總隊調用軍調部的人員先後面對兩次復員待業之苦, 在軍調部面臨結束時,他們又要重回軍官總隊等待復員,再次為前途擔心,謀求出路。中共乘機向他們游說,結果齊齊哈爾小組組員馬文瑞首先起義,而朱戒吾最後 亦起義了。63
  由於中共積極進行對國民黨部隊的統戰工作,爭取了廣大的同盟者。在解放戰爭中各地起義投誠、接受中共改編的部隊,共1,773,490人,這些原國民黨部隊增強了中共部隊的力量,並很快投入戰鬥,為解放戰爭作出貢獻。

七、小結

  蔣介石無意開放政權與國人分享,堅決用武力消滅異己。內戰已不單純是國共之爭,而是蔣介石集團與中共領導下一切反 蔣力量的鬥爭,雙方軍事力量乃決定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國共雙方軍力的轉變與整軍問題有密切關係,“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國的內戰,決定勝負的就是誰 得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軍人的支持。蔣介石擁有400萬美式裝備的陸軍,和海空軍的支援,無法消滅只有127萬輕武器裝備的共軍,原因何在?答案是一句 話:獨裁者就是獨夫。國共雙方正處於作戰狀態,蔣介石仍借用《整軍方案》的掩護,利用國共和談、三人會議調處,誘騙壓迫雜牌部隊解革歸田,大量裁撤非嫡系 部隊,清除國民黨內的異己。結果整編了雜牌軍為共軍;未被縮編的非嫡系部隊都喪失士氣,只顧保全實力,不願意為蔣家天下拚命,等待時機到來便陣前起義,投 奔中共去了。國共部隊有形的兵力和無形士氣於是此消彼長,蔣介石整軍整掉了軍心,把自己澈底變成一個獨夫,當然非敗不可!中共軍力本不如國民黨部隊,但經 過有計劃的推行整軍復員,汰弱留強,部隊的數量和質素都大為提高。再加上中共中央禮賢下士,反蔣力量都投誠起義歸附到革命陣營,中共力量迅速提高,結果在 不足四年之內,便澈底打倒蔣介石,建立共和國。這和整軍的成功,取得軍心的支持有密切關係。
  本文已在1999年8月3日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與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聯合主辦之“近代中國軍事史”研討會宣讀 

(成篇文偏向支持中共)
 
注釋
1 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略稿》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1至9頁。
2 姜克夫前引書,第17至43頁。
3 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香港,南粵出版社,1986年),第521─545頁。
4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第二冊,第171頁。
5 《李宗仁回憶錄》,第555頁。
6 秦孝儀:《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第五卷下,(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年),第771頁。
7 陳敬堂:《戰後蔣介石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原因》,《香港,明報月刊》,1990年3月號,第30頁。
8 江南:《龍雲傳》,(香港,星辰出版社,1987年),第100─120頁;《李宗仁回憶錄》,第549頁。
9 《周恩來揭露蔣胡內戰陰謀致龍雲電》,《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5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196頁。
10 《孫仿魯(連仲)先生述集》,(台北,孫仿魯先生九秩華誕籌備委員會,1981),第106─107頁;《李宗仁回憶錄》,第523頁。
11 《軍隊復員問題》,《天津大公報》,1945年9月5日;《應該全國大裁兵》,《天津大公報》,1945年11月10日。
12 金沖及:《周恩來傳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591頁。
13 《國共雙方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辦法達成的協議》,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1日。
14 《周恩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講話和答記者問》,重慶《新華日報》,1945年12月19日。
15 《中國民主同盟對國事的十項主 張》,重慶《新華日報》,1945年10月19日;《民主建國會向政治協商會議提供初步意見》,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7日;《東北政治建設協 會對當前國是的意見》,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5日;《陪都文化界人士對政治協商會議的意見》,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8日;何公 敢:《政治協商會議的中心問題》,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日;施復亮:《我的答案》,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日;伯韓:《幾點意見 的簡述》,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1日。
16 張瀾:《中國民主同盟提出實現軍隊國家化並大量裁兵案》,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7日;曾琦:《中國青年黨提出停止軍事衝突實行軍隊國家化案》,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6日。
17 郭汝瑰:《在停戰談判中》,《政治協商會議紀實》下卷,(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第1698─1699頁。
18 楊奎松譯:《馬歇爾將軍與周恩來將軍會談紀錄》,1946年2月15日。《政治協商會議紀實》下卷,第1022頁。
19 謝春濤譯:《馬歇爾與周恩來會談紀要》,1946年2月1日。《美國對外關係》1946年9卷,《政治協商會議紀實》下卷,第1015頁。
20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譯:《馬歇爾使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60至61頁。
21 《中共代表周恩來在整軍方案簽字儀式上致詞》,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2月26日。
22 《社評:全國整軍協議成立》,天津《大公報》,1946年2月27日。
23 《社論:論整軍方案》,香港《華商報》,1946年2月27日。
24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六上,第24頁
25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下冊,(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第739至740頁。
26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六上,第27頁。
27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六上,第56頁。
28 《軍事調處執行部整軍方案卷三:三十五年度國軍部隊整編實施辦法》,台北,《國防部國軍檔案》,檔號570.3/3750。
29 《國共會談紀錄:軍事小組會議第七次會議速記錄》,台北,《國防部國軍檔案》,檔號003.5/6015;《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第473頁。
30 《軍事調處執行部整軍方案卷二:政府遵守整軍協議經過》,台北,《國防部國軍檔案》,檔號570.3/3750。
31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第135頁;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附表4、11、12。
32 黎群:《論國民黨軍隊的整軍與復員》,張家口《晉冀察日報》,1946年7月22日。
33 《偽軍改自新軍和國軍同樣待遇》,香港《華商報》,1946年2月18日。
34 黎群:《論國民黨軍隊的整軍與復員》,張家口《晉冀察日報》,1946年7月22日。
35《新華社記者評論何應欽談話》,張家口《晉察冀日報》,1946年4月24日。
36《澈底解散偽軍》,張家口《晉察冀日報》,1946年7月16日。
37 郭廷以:《于潤生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67頁。
38 哈里.杜魯門:《杜魯門回憶錄:決定性的一年1945》卷一,第26章《復員》,(世界知識出版社,1964年)。
39 《國共會談紀錄:軍事三人小組會議第七次會議紀錄》,郭汝瑰在會議中的報告。
40 《社評:從復員中一齣悲劇說起》,天津《大公報》,1946年8月26日。
41 天津《益世報》,1946年5月31日。
42 上海《申報》,1946年3月27日。
43 天津《大公報》,1946年6月1日。
44 天津《大公報》,1946年11月17日。
45 香港《華商報》,1946年11月22日。
46 香港《華商報》,1947年5月14日。
47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第860頁。
48 蔣緯國:《軍事調停問題之經過與概要》,香港《東方日報》,1997年2月10日。
49 《李宗仁回憶錄》,第556頁。
50 未明:《雜牌軍隊的厄運》,香港《華商報》,1947年2月4、5日。
51 《陸軍新編11旅曹旅長痛陳國民黨消滅雜牌罪行》,張家口《晉察冀日報》,1945年12月16日。
52 江南:《龍雲傳》,(香港,星辰出版社,1987年),頁100至120;《李宗仁回憶錄》,頁549;.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頁783。
53 周恩來:《關於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1949年4月17日),《周恩來選集》上卷,第315頁。
54 《中央關於精兵簡政問題的指示》,(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第86頁。
55 《中央關於目前時局及對策的指示》,(1946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第93頁。
56 《中央關於復員工作的指示》,(1946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第142─144頁。
57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134頁。
58 周恩來:《論統一戰線》,《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0─211頁。
59 金沖及:《周恩來傳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303─306頁。
60 璞玉霍:《略論周恩來的抗日軍事統一戰線活動》,《軍事歷史研究》,1990年第2期,(上海,空軍政治學院軍事歷史研究編輯部,1990),第12頁。
61 金沖及:《周恩來傳1898─1949》,第410─412頁。
62 《軍事調處執行部整軍方案卷二:蔡文治致美方副委員田博門備忘錄:〈為轉知中共爭取我編餘遣散官兵擴充軍隊之陰謀辦法(1946年4月24日)〉》。
63 朱戒吾:《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親歷記》,《文史集萃》第三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年),第71─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