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續稱王國產機發力
【太陽報專訊】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付運量不僅首度突破10億部,按年增長38%至10.04億部,更佔整體手機市場55%,三星電子保持智能手機市場「一哥」名銜,去年市佔率從前一年的30.3%增至31.3%,期內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急起直追。Apple失落新興市
相反,依然屈居亞軍的蘋果公司(Apple Inc.),市佔率從前一年的18.7%跌至15.3%。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行政總監Neil Mawston分析,現時蘋果公司於高端市場續處強勢地位,但礙於低端產品少過對手,公司在印度等增長迅速市場失去不少份額。
該機構資深分析師Linda Sui則認為,蘋果公司及三星除產品具吸引力外,還有不惜工本的宣傳與龐大的經銷網絡,惟今年難逃LG、華為等二線品牌挑戰。
事實上,中國智能手機正急起直追。IDC數據顯示,華為及聯想(00992)去年第四季市佔率分別較之前一年同期增加1.2及0.8個百分點,達5.8%及4.9%,名列全球第三及第四位。
iPhone洩氣今季恐更差
【太陽報專訊】中移(00941)加入分銷無助iPhone銷情!蘋果公司(Apple Inc.)上季業績披露,期內iPhone售出5,100萬部,雖銷售創新高,但較市場預期5,470萬部遜色。更令市場失望是Apple看淡今季銷售 額,將是十年來首度錄按季倒退,降幅或多達27%,消息拖累股價周二早段挫8.7%,市值蒸發427億美元。大行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瑞銀和瑞信紛紛調低Apple目標價,其中瑞信由525美元削至500美元。
截 至去年十二月底止一季,Apple純利1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若,但因股份回購令股數下降,每股盈利增長5%至14.5美元;期內銷售額增加5.7% 至576億美元,每股盈利及銷售額均破歷來紀錄,並且分別較市場預期每股14.07美元及575億美元理想;邊際利潤率37.9%,符合預期。
中移分銷未見威力
從個別地區來看,上季業績以大中華及日本市場為最大亮點,兩地銷售額分別增長29%及11%,日本上季銷售額已反映當地最大電訊商NTT DoCoMo加入iPhone分銷的成果。
展 望今季,雖然中移加入分銷iPhone,但Apple預期銷售額將按季倒退逾兩成至420億至440億美元,差過分析員平均預期的461億美元。財務總監 奧本海默解釋,上季業績已反映尚未滿足的訂單需求正在下降,加上美元強勢,令匯兌收入縮水,以上季為例,有多達63%銷售額來自海外市場。
蘋果公司近年欠缺新產品常被市場詬病,或成為業績遜市場預期的遠因。Apple行政總裁庫克於業績會上坦承,蘋果公司維持今年推出全新產品類別的原定計劃。
Apple今季銷售預測黯淡,投資者不禁質疑是否對Apple與中移的銷售協議過分樂觀。庫克重申與中移協議尤其重要,又稱對中移開售iPhone首周反應感滿意,強調經營策略仍是達到最好而非最多。
事實上不少用家已轉投廉價智能手機,三星電子上季盈利增長兩年最慢,部分原因是受到聯想(00992)、小米等手機威脅。
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員貝克表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漸見飽和,Apple是時候要重新審視策略。外界認為,iPhone 5c售價不夠廉宜為滯銷主因。
累概念股普遍下挫
Apple對今季銷情不敢樂觀,一眾相關概念股「陪葬」,日本零件供應商聲寶(Sharp)、TDK、太陽誘電等股價一度急挫3至5%,在港上市的瑞聲科技(02018)挫4.77%。但台灣鴻海股價跌勢較輕微,其在港的富智康(02038)更逆市漲3.48%。
美國調查公司IDC于1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智慧手機全球供貨量比上一年增長38%,達到10億420萬部。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低價産品不斷普及,在2年裏翻了一番。
2013年智慧手機供貨量已達到個人電腦的3倍以上。包括傳統手機在內,手機整體供貨量比上一年增長5%,達到18億2180萬部。智慧手機佔整體的比例為55%,按全年計算首次突破了一半。
從企業所佔市佔率來看,韓國三星電子比上一年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31.3%,連續3年高居榜首。第2位為美國蘋果,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降至 15.3%。雖然冠亞軍與上一年相同,但華為技術躍居第3位,而聯想則躋身第5位,世界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的當地企業實現了飛速發展。
2013年同比增長率與上一年相比下降約6個百分點。觀察10~12月數據可以發現,供貨量為2億8440萬部,增加率已經降至24%。以已開發國家為中 心,手機的普及已經告一段落,增長率放緩的趨勢日益明顯。在新興市場國家,售價低於150美元的低價産品佔大部分,企業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奧平和行 矽谷報導)
1月27日美國蘋果公司發佈了2013年10~12月財報,其內容讓人對其「增長神話」的前景愈發擔憂。雖然蘋果每股收益高於市場預期,但日趨鮮明的是智 慧手機「iPhone」等似乎正逆風而行。這凸顯出作為飛速發展的原動力、蘋果的主力商品似乎正迎來「保質期」。
「的確令人高興」,iPhone和iPad10~12月的供貨量按季度計算創出了歷史新高。但與充滿自信的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相反,市場的評價似乎毫不留情。
蘋果股價在財報發表後的當地時間27日晚間的盤前盤後交易中出現暴跌,曾一度比收盤價下跌約8%。雖然創出歷史新高讓人高興,但iPhone的供貨量僅比 上一年同期增長7%,為5102萬5000部。並未達到5500萬部左右的市場預期,投資者並沒有放過在蘋果主力商品前籠罩的陰影。
iPhone銷售放緩的背景是智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美國最大通信企業威瑞森通信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21日發佈的10~12月財報顯示,同一期間銷售的智慧手機為880萬部,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雖然説仍有擴大銷 路的空間,但包括日本在內的已開發國家難以實現明顯增長的局面正在形成。
蘋果雖然積極擴大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銷售,以尋找出路,但在中國,被稱為「1000元智慧手機」的低價格手機成為主流,甚至存在4500日元左右 (約合人民幣265元)的機型。在這種情況下,iPhone的高價格更顯突出,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的科班達•噶查(音譯)指出,「增長受限局面將持續下去」。同時還認為,只要採取高價格戰略,蘋果就很難在新興市場國家擴大銷售。
作為另一個主力商品,iPad也面臨逆風。暢銷的iPad mini由於配備了高清螢幕,價格相比上款機型提高了70美元,但10~12月的銷售單價與7~9月相比基本持平,僅為440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 •休伯蒂(Katy Huberty)等市場方面此前曾認為,銷售單價「將上漲6%」,結果卻以失望而告終。
iPad此前曾顯示出壓倒性優勢的多功能便攜終端市場目前已經發生改變。隨著各公司的加入,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售價最低229美元的谷歌「Nexus7」 (最新版)等200美元左右正在成為主要價位。雖然説iPad在操作性方面備受好評,但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不願接受蘋果僅憑商品性能而維持高價格。
蘋果預測2014年1~3月的銷售額為420億~440億美元,低於46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預期。蘋果一直在依靠「發明」史無前例的商品來吸引消費者,同 時開拓出市場。在競爭對手窮追猛打的背景下,曾創造一個時代的iPhone和iPad正在逐漸失去光芒,對此該公司自己可能感受最為真切。
(增永裕樹 日經QUICK新聞 紐約)
中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12月23日正式宣佈將銷售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蘋果希望通過與擁有7億多簽約用戶的中國移動合作,在 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捲土重來。不過,華為技術等中國廠商也在不斷提高競爭力,成為橫亙在蘋果面前的壁壘。
「份額擴大至10%的可能性很小」
中國移動計劃于2014年1月17日起在營業網點銷售蘋果的最新機型「5s」和廉價版的「5c」,提供支持2014年正式啟動的第4代(4G)高速通信服務「TD-LTE」的終端和1年前推出的第3代(3G)終端。截至12月23日尚未公佈銷售價格。
據調查公司易觀國際的統計,與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合作的蘋果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握有3.5%的市佔率,排名第8位。和排名第1的韓國三星電子以及聯想集團等握有10%左右份額的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存在很大差距。
對於希望通過和中國移動合作來奮力追趕的蘋果,易觀的分析師王珺表示「份額擴大至10%的可能性很小」。這是因為雖然中國移動並未銷售iPhone的終 端,但是卻提供支持iPhone的SIM卡,以挽留客戶。王珺表示「無論如何都要擁有iPhone的簽約用戶早都買過了」。
中國智慧手機廠商更在意的不是蘋果
另外,中國當地智慧手機廠商不斷擴充功能毫不遜色的低價手機也對蘋果構成威脅。北京小米科技和華為相繼面向年輕人推出售價不到800元的新機型。這一價格 還不到中國電信銷售的5c的20%。雖然存儲容量等不及5s和5c,但是信息處理速度、像素及螢幕尺寸甚至被認為更勝一籌。
相比蘋果,中國智慧手機廠商更在意的是國內的競爭對手。12月16日華為在北京召開了新産品發佈會,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在介紹新産品時稱,使用的電池是 5英吋智慧手機中最頂級的,不像「小米」的機身會發燙。余承東直指小米的高端機型「小米3」電池發燙的問題,並借此宣傳自己公司産品的優越性能。
不僅如此,中國智慧手機廠商還顯示出準備進軍蘋果和三星的專屬領域—高端機市場的姿態。華為6月份推出了號稱全球最薄的産品(6.18毫米、2688 元)。憑藉低價産品迅速擴大份額的聯想也在9月份推出了信息處理能力和像素大幅提升的新品牌「VIBE」,售價2千多元。
另外,以面向女性的設計和3D圖像為賣點的智慧手機廠商也陸續登場。雖然中國的市場和企業在電子産品領域一直落後於已開發國家,但是在智慧手機領域已經顯示出扭轉局面的跡象。
(桑原健 廣州報導)
日本企業的時針似乎還停留在「智慧手機以前」。在10月上旬舉行的家電博覽會「2013日本電子高新科技博覽會(CEATEC)」上,日本企業首推的仍是「4K」、「8K」高清液晶電視。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不久前曾説:「一坐到電視機前,就彷彿感覺被拉回到20年前」。不能連接網略的電視機成為「歷史的遺物」只是時間 問題。如今顯然已不再是圍繞電視的高清晰度展開競爭的時代,但日本企業還是難以從「智慧手機之前」的橫向競爭中走出來。
另一方面,憑藉智慧手機登上世界之顛的韓國三星電子卻顯示出要走向「後智慧手機時代」的意願,其不久前公開了與平板終端互動的智慧手錶「Galaxy Gear」以及可彎曲變形的有機EL顯示器「YOUM」。
「在將手機業務出售給美國微軟之後,諾基亞會不會用剩下的通信設備業務與法美合資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進行經營合併呢?」在歐美股市上出現了這樣的猜測。
出售完終端業務後,諾基亞手頭擁有近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5.97億元)的資金,僅這一點就説明猜測並非空穴來風。同時,這也推高了阿爾卡特朗訊的股價。
對於諾基亞的動向,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道「出售完主營業務的企業通常都是死氣沉沉的狀態,但諾基亞的管理層卻積極向上,這對投資者來説並不是壞事」。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全球數據通信量劇增,而進入「後智慧手機時代」,數據還將如爆炸般激增。要想將這些巨大需求納入囊中,就得具備與全球通信設備兩強瑞典愛立信和中國華為技術展開競爭的實力。諾基亞的經營者們可能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全球信息技術及電子企業已開始朝著「後智慧手機時代」衝刺。從數量上來看,智慧手機暫時還會繼續普及,但價格眼看著就會像液晶電視那樣以每年30%的速度下跌。業界都已同樣認識到,智慧手機很快就會轉為虧損領域。
下一步的出路在哪呢?中國家電巨頭海爾集團將接受美國投資基金KKR的34億元出資。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張瑞敏表示,將把從KKR那裏獲得的資金用於向消費者提供把白色家電與音影設備及互聯網融合到一起的智慧家電。
在洗衣機與冰箱領域擁有全球最大份額的海爾從松下手中收購了日本三洋電機的白色家電業務。而KKR已決定收購松下的醫療保健業務。海爾與KKR可能正試圖把從日本收購的白色家電和醫療器械業務與互聯網相結合,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
三星電子、諾基亞、海爾集團的嘗試雖然不能保證一定能成功。但智慧手機的低價格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在變革的時代,故步自封才是最大的風險。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大西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