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 2014

看見中國 5千萬畝耕地重汙染

看見中國 5千萬畝耕地重汙染

2014年01月03日

中共當局日前新發布的數字說明,汙染和其他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因素是如何繼續影響農田。這份報告是自從1996年以來首次公開土地狀況。(AFP)
中共當局日前新發布的數字說明,汙染和其他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因素是如何繼續影響農田。這份報告是自從1996年以來首次公開土地狀況。(AFP)
【記者梁凱晶/綜合報導】中共當局12月30日發布一份報告稱,汙染、城鎮化和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導致中國耕地持續流失。調查數據 顯示,中國有5千萬畝耕地,由於受到中重度汙染而「不宜耕種」。去年早先,有環保人士要求公開土壤調查結果,遭到當局拒絕,有關部門稱它是國家機密,拒絕 公開。
2013年12月30日,中共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在記者會上表示,中重度汙染耕地在5千萬畝左右,並稱中國國內主要河流內的汙染物以及城鎮化是造成耕地汙染的主要原因。
155批次的鎘含量超標大米
2013 年5月,廣東省檢測官員從市場、餐館和倉庫中發現了155批次的鎘含量超標大米,其中89批次來自湖南。這份報告在全國範圍內引發恐慌。6月,中國官方英 文報紙《中國日報》發表社論說,「土壤重金屬汙染侵蝕了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公共健康危害問題。」

據了解,湖南省是中國的糧倉,一家市調公司的資料顯示,2012年湖南出產的大米,占全國總量的16%。然而,在湖南省,農田被工廠環繞,灌溉使用的是工業廢料汙染的水,而廢水中的有毒重金屬水平,是全國最高的。
《紐約時報》報導說,對工業廢水進行鎘檢測顯示,2011年全國的鎘汙染有41%來自湖南省;這個數字自該組織2004年首次收集數據以來,就一直沒有低於30%。

水汙染與民眾罹癌有直接關係
2013年7月,中國疾病和汙染控制中心公布了一項研究,其中有多項發現表明,流經中國中部幾個省分的淮河遭受汙染,與岸邊居民癌症高發,存在著直接聯繫。
報導引述湖南劉家村一李姓婦女說,她的丈夫患上肝癌,不到60歲就去世了。「他沒有做重體力活,也不抽煙,只喝一點點酒。」

湖南陳家灣一60多歲老人葛松青說,陳家灣2007年時有100人,目前只有20人還住在這裡,大多數是老年人。她還說近期有許多人因癌症過世。

報導說,然而,湖南官員還盼望著擴大有色金屬行業的規模。在2015年結束的一個5年計畫中,政府官員們承諾要提高該行業的營收,實現18%的年增長率,並且已經批准了總投資為8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50萬元)的80個新項目。

在湖南農村,農民們仍然憂心忡忡,但是他們認命了。

葛松青說:「你在這片土地上出生,你在這片土地上長大,這個事情你沒有辦法,體質最差的人已經死了。我們還要在這裡耗下去。」

 

土壤汙染資訊何以成了「國家秘密」?

2013年02月27日
1月30日,北京律師董正偉向環保部提交了兩份資訊公開申請,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方法和資料資訊,另一份是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汙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資訊,但讓他失望的是,環保部卻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全國土壤汙染資訊。 誠如專家所言,相比大氣、水、垃圾等的汙染,土壤汙染更具隱蔽性,公眾僅憑感觀很難對它作出基本判斷。更重要的還在於,土壤汙染不僅會對公眾健康造 成直接損害,還可以通過食品、農作物種植以及地下水滲透對人體健康造成間接損害,可以說事關每個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居住環境安全。從這個角度講,土壤環境汙 染資料裡應公開,只有公開才有利於公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才有利於保護治理土壤環境。
今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對於土壤汙染的具體資訊仍然沒有透露。及至這次環保部以國家機密為理由,明確拒絕中國公民要求公布土壤汙染資訊的申請。
說穿了,環保部和中國政府之所以遲遲不願公布土壤汙染資訊,公然剝奪公眾在這個問題上的知情權,真實的原因恐怕不是因為這些資訊屬於國家秘密,而是因為中國的土壤汙染狀況實在太驚人了,環保部和中國政府不敢公布吧?
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24日發表的一篇報導說,空氣汙染廣受關注之際,有人確信土壤汙染對中國經濟和人口是更大的威脅。有人估計,砷、鉛、銅、鎘已經汙染了10%的中國耕地。
試想,這樣的負面資訊一旦公布後果將如何?首先,環保部門和中國政府精心塑造的形象勢必將大打折扣;其次,由此引發公眾不滿很可能危及中共政權的穩定。僅僅這兩點就足以讓中國的當權者拿出「國家秘密」這個擋箭牌了。
其實,共產黨當政以來,被當做國家機密藏著掖著的事實真相又何止於土壤汙染,凡是有損於其形象和極權統治的資訊都可能被當做是國家秘密,由此不難想見這個政權的虛榮與脆弱!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 生態環境代價沉重

2013年03月08日

受灰霾影響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多,解決空氣汙染問題刻不容緩。圖為2月28日受沙塵暴襲擊的天安門廣場。(Getty Images)
受灰霾影響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多,解決空氣汙染問題刻不容緩。圖為2月28日受沙塵暴襲擊的天安門廣場。(Getty Images)
【記者吳安安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宇清/綜合報導】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實施「不惜一切代價求增長」的模式,環境生態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今,環境承載力已十分脆弱。越來越多的人也對目前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提出質疑。
德國之聲中文網3月5日消息,就在中國人大會議拉開帷幕的這一天,上海空氣中懸浮的灰塵含量已高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8倍。空氣汙染現在不僅僅是首都北京面對的問題了,有一段時間,8億以上的中國人口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霧霾汙染的影響。
除了空氣之外,中國河流的汙染現象也不容小覷。地下水和土壤也出現了受到汙染的情況。中國官方的一份耗資10億元人民幣的土壤調查報告結果遲遲得不到公布。最近又被官方定義為「國家機密」。土壤汙染與食品健康息息相關,給國民帶來的危害經常是「看不見」的。
中國環保部在其公布的一個報告中承認,中國境內有毒化學品汙染嚴重,在一些地區出現「癌症村」,幾年前中國非政府組織調研發現中國汙染區域癌症高發,有部分媒體也曾披露中國淮河等流域的「癌症村現象」。
新領導面臨日益增加的環境壓力
據BBC中文網報導,英國《衛報》週三網路版刊文稱,中國新領導面臨相互對立的壓力。一方面要發展經濟,同時要減少汙染的溫室氣體排放。
為了減少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官員提出了向溫室氣體排放企業收取「碳稅」的建議。但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愛倫說,照目前情況看,中國最終的做法很可能是擴大資源稅的範圍,把煤炭包括進去。而資源稅是從消費者那裏收取,不是從企業收取的。
楊愛倫說,「碳稅」在過去一年已經不怎麼再提了,而新疆、四川、貴州等省已經開始進行徵收資源稅的試點。
上海經濟學家李維森表示,中國現在需要一個新的經濟模式。經濟已經逐漸成熟,「不惜一切增長」的模式已經不適用當前的情況。李維森認為,中國的經濟 需要少求發展,在保護生態方面做出努力。應多刺激國內消費,少投資,進一步開放市場,減少國家干預,少一些對出口行業的重視,多關注發展服務行業。

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建議將汙染治理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過去政績是以GDP為標準,現在可將治霾成果納入官員政績考核。」

搜狐健康在3月2日採訪了鍾南山。他說:「管你什麼和諧社會,管你什麼綱領的,人最關鍵的一個是呼吸的空氣,一個是吃的食物,一個是喝的水。這些都不安全,什麼幸福感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