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13

蔣介石日記(2)--剿共與真假抗日

 http://www.rfa.org/cantonese/features/history?encoding=traditional

蔣介石日記 (1)--不為人知的一面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何山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將會同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蔣介石。內容取自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在華府的座談會。隨著國內對國民政府禁忌的放鬆,蔣介石的真面目也得以還原。(何山報道) 
2011-06-15
郭岱君曾任台灣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新聞秘書,中文版《新聞週刊》稱她為蔣介石日記落戶美國的幕後推手。由於法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足本的蔣介石日記目前還沒有出版,有興趣研究歷史的,只有拿著筆、紙、身份證,到美國西岸三藩市的史丹福研究所親自查閱。

現 任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的郭岱君,在海外被公認為最早研讀蔣介石日記的學者之一。她在華府的一個座談會上講,“胡佛研究院的檔案很多,我們不是只有 蔣介石日記,我們本來就有很多的檔案,比方說共產黨早期的檔案,無論在外交、思想上都很有影響的,胡適、殷海光、陳獨秀,還有跟中國有關的外國人的檔案都 很多,最有名的史迪威將軍、接替他的魏德邁將軍、飛虎航空隊的陳納德等等,都在胡佛。”

前六四學運領袖、民運人士封從德也曾去過胡佛研究院,研讀蔣介石日記的親筆手卷。

郭岱君說﹐“過去五、六年我們有很多新增加的檔案,一個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案,從1894年到2000年的檔案,我們用微縮膠卷,空運六台機器到臺北,把中共國民黨的檔案微縮下來,然後在美國、臺北,同時公開。”

研 究歷史的,也期待中國共產黨的檔案,終有一日,也可以讓世人看到。 郭岱君繼續說,“各位一定沒有聽錯,是中國國民黨的檔案,全部。我們也希望,有一天,中國共產黨的檔案,也能夠公開。另外,我們也有很多個人檔案,一個最 有名的是兩蔣日記,蔣介石先生與蔣經國先生他們的檔案。另外是近代中國,政治思想都很有影響力的宋子文先生、孔祥熙先生、雷震等等。所以,國民黨的檔案, 是一個大樹,蔣介石先生是這個樹上最美最亮的果子。因為有這些檔案的進來,我們開始對21世紀的中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目前,胡佛研究所國民黨的檔案已經有120萬頁,要完全微縮開放,還需要3到4年。

郭 岱君:“蔣介石先生他是一個帥哥,他從年青到老,都是一個帥哥,他的日記到胡佛的時候,也就是2005年聖誕節的前三天,他的日記到了胡佛檔案館,就是這 個樣子。”就好像石頭一樣,日記已經變黃,要分也分不開。“很多的日記,特別是20年代到30年代,不能打開的,因為已經變成一塊磚頭了,所以我問過台灣 總統府以前保存日記的朋友,他們說也不敢打開,天氣好的時候拿出來曬一曬。然後又原樣放回去。這個日記,胡佛經過各種的處理,把日記消毒、慢慢地蒸開,每 一頁,每一頁地打開。”

以目前的科技,這些史料,微縮之後可以保存800年。

郭岱君:“這是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回到南京以 後,第二天他的日記。他從1928年五三濟南慘案之後,每一天日記的開始,都是寫一個‘雪恥’,因為他覺得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日記中,蒋介石全部以文言 文記敘自己的生活、心--“雪恥,本日一病下午會客,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他的哥哥中午死了),餘在病中,(西安事變中,他受傷了)家人總不願使余聞之(家 人都不想告訴我,怕病況加劇)。嗚呼兄弟三人,今日殘餘僅此一人。但西安蒙難使哥哥的病加重,但我出來的時候,他(哥哥)也知道,當算可以安慰,雖然哥哥 已經過世。”

接著,蔣介石寫到他對張學良的看法。日記中,蔣介石用張學良的字(漢卿)稱之。

郭岱君:“是日(這一天)腿 部疼痛未減,精神不甚佳、僅會客數人。(問當時的外交部長外交情形)最有趣的是後面幾句。‘晚(這天晚上)見漢卿,毫無悔禍之心’(张學良闖了這了大禍, 還跑來,而且蔣介石剛剛回來,還在病痛之中,跑來說你在西安答應我們要改組政府、你為甚麼還不趕快做發布命令)。蔣介石,‘余乃以善言慰之 (我好好跟他講) 而實告以軍法會審後於眾特赦並予以戴罪圖功之意’。(跟他講,軍法會審)講完之後,這位漢卿先生,‘彼乃昂昂然而去’”

所以,這個日記的好處,是他的內心世界,我們窺之,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可以看得出來,他真是看不順眼漢卿,他真的沒有原諒張學良,而張學良也真不識相,闖了禍都不知,這是918事變之後,他的日記。

而未到 1949年,蔣介石前一年,已經在日記中寫到,中華民國大勢已去。他在1948年6月1日他就知道要亡黨亡國,他在這裡講,“大局之為何,乃至歷代亡國,並不在於敵寇外患之強盜,而在內部之分崩離析。”他當時已經想到了這樣的情況。

在蔣介石日記中,聖經是經常出現的一部份,歷史學家,也解開了他是否真正基督徒的疑問。

郭 岱君:“很多人很好奇,蔣介石先生到底是真基督徒還是假的基督徒,但是凡是看過他的日記,已經有幾百人來看過,沒有一個,任何一個提出來懷疑他是基督徒。 你看他的日記,言必稱主。他每天寫日記,每天讀聖經,每天禱告。”日記中,就留下對他讀經時的心得。“他每一句都有標點,有批,有問題,有文意不甚清楚等 等,他都有寫,非常虔誠,而基督教對他一生也是非常的重要。” (而基督的憐憫,使得退居台灣之後的蔣介石,在大陸水災、大饑荒時,並沒有出兵反攻大陸,趁虛而入,後話再講)

蔣石親筆寫日記,一生沒有中斷,也成為研究近代中國史的佳話。

郭岱君:“他一生寫日記,前後57年前後沒有中斷,到1972 年7月21日,他是1975 年過世的,所以一個能夠這樣寫日記的人,大家已經可以進入他的世界,他是怎樣的性格。”

此外,蔣介石也喜歡寫詩,與現在國家領導人不一樣,他一生的很多演講,都是自己親筆所寫,未有找人代工。

郭岱君:“他在1909年剛剛在日本加入同盟會,他寫了一首詩以詩明志。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我到日本來,我並不是要封侯,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我要做)。”

而隨著蔣介石日記的開放,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問題,也有了他個人第一手的判斷與看法。郭岱君:“比方說,孫中山過世以後,他怎樣在國民黨中崛出?中國大陸朋友最關心的412清黨、他到底抗不抗戰,真抗戰還是假抗戰?為甚麼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為甚麼這痛恨共產黨?”

另 外,日記也披露蔣介石如何看待共產黨? 如何認識共產黨文宣?為甚麼考慮過將國民黨改名為中國勞動黨?他如何總結國民黨失去中國大陸?以及他石如何面對來自美國的暗殺?還有他對日本的看法? 如何回應美國要用原子彈對付中共?還有二二八事件中蔣介石的角色?國民黨如何在台灣站起來?他如何看待民主?等等。郭岱君:“這些不只是蔣介石個人一生中 經歷的大事,事實上也是中國、中華民國、中華民族所經歷的一些大事。他的日記當然是主觀的,但為我們瞭解那個時代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能夠慢慢地、逐漸來 理解。”

以上的歷史疑問,在往後的專題節目中,將會帶領大家以蔣介石的主觀眼光,一一介紹。我是何山,敬請留意蔣介日記 (2)— “蔣介石與共產黨”,下次再會。
 

蔣介石日記(2)--剿共與真假抗日

 2011-06-29

上一集我們講到,蔣介石在日記中,披露他對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所犯的錯誤,是真的“看不順眼”。在中共的歷史觀中,蔣介石“不抗日”,直到西安事 變之後才發生了逆轉?真實又是否這樣呢?在講蔣介石中共關係之前,不能不講“蔣介石是否真的抗日?為何攘外必先安內?繼續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 員郭岱君教授,為大家介紹。

中共一直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在中國的近代史中,恰恰是沒有日本侵華,就沒有中共,日本是中共的救星。歷史的弔詭在蔣介石的日記中,多少 折射出來。對張學良,他寫到:“是日腿部疼痛未減,精神不甚佳、僅會客數人”、“見漢卿毫無悔過之心,余乃以善言慰之”,實告以軍法會審後,於眾特赦並予 以戴罪圖功之意,“然彼乃昂昂然而去”。

郭岱君說:其實918當天(日本侵華),他根本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手機,電話也沒有那麼方 便。那天他(蔣介石)不知道,他第二天才知道。他究竟抗不抗日?他在53濟南慘案之後,每一天都(在日記一開頭)寫“恥”、跟“雪恥”!他是很痛恨日本人 的。他在日記裡面從來不稱日本,連小日本他都不稱,他都一定稱“日倭”、用“倭”這樣的字來代替。

在9月19日,即918事變之後的一 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瀋陽兵工廠,內亂不止,天災匪禍,相逼而來,速我唯亡乎’。結果過了兩天,‘聞瀋陽、長春、營口又被日本 人給佔了。心神不寧’。’他非常的擔心。他為甚麼這樣擔心?因為他太了解日本,因為他知道中國跟本沒有能力去跟日本抵抗。”

如何看待外界 的壓力,特別是青年學子的看法呢?蔣介石日記中寫到“但是很多人都說,你要抵抗呀!尤其是青年學生,還有左派的,他沒有辦法。他說‘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 已’。他知道,此仗只要是一打,中國一定沒有成功的希望。”原來,蔣介石在918之後的10日,為自己立了遺囑。“他說他要北上打仗,他知道必死,抱著必 死的心情。當然這一年變化非常大,在918事變發生的時候,中國是怎麼一個情況?國民黨的蔣介石根本就沒有能力號令全中國,因為他整個能夠統帥的,充其量 也就是東南沿海幾省,其它地方都是軍閥割據的。”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郭岱君教授解讀當時的中國是貧窮落後, “所以他在日記中經常講,中國不是日本對手,‘日可三日亡中國’,他有的時候又說,‘日本可以三月亡中國’,‘中國軍隊有敗無勝’。”蔣介石在日記中寫 到,要抗日,先給他時間。“然後他說,‘假我一年準備’,或者說‘假我三年準備’,有時候說‘假六年準備’,他說要‘忍辱雪恥’。然後,‘將欲取之,必先 與之’。”

時的知識份子如胡適、蔡元培都知道,以中國的國力,打不過日本。“他在日記裡面談到,因為他知道中國沒有能力抗日,各位不要 認為,蔣介石怎麼沒膽,那個時候只要有一點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沒有能力抗日。包括胡適、傅思年、蔡元培、陳不雷、汪精衛,他們都是知道沒有辦法,他們的 口頭禪就是,這個仗怎麼打?汪精衛在行政院的院會,在黨的會議裡面,經常講他認為沒有能力抗日,事實上他們也都知道,沒有能力抗日。”

而 當時的蔣介石,並沒有一統中國的能力。“蔣介石先生他心裡想到更多的是,第一個軍閥盤據,各有所謀。怎辦?第二,當時有兩個政府,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廣 州。已經是軍閥割據了,然後又分裂成兩個中央,他在日記中寫,‘不先剿共、滅匪,不能攘外’。”不過,蔣介石的思緒也很矛盾。“事實上他很矛盾,不知道怎 樣辦。他知道中國打不過日本,怎辦呢?在1931年,918沒有發生多久,他也沒有想,我就去打!了不起就一條命。有的時候也說,不行,要忍。他在 1931年10月7日,他說,‘中日必將一戰,因為倭要我者為土地、軍事、經濟與民族生命’,換句話說,日本不可能拿了東北、華北就算。”

蔣 介石作為軍人,他考慮的,是軍事的實力建設,中日軍力的對比。“所以蔣介石心裡很清楚。但中日實力懸殊,倉促應戰,必自取敗亡。他寫,‘此次對日作戰,關 係不在勝負,而在民族精神的消長,與夫國家人格之存亡也’。你看,一個領袖講這樣的話,多洩氣呀!我要打戰,但我知道是必敗,所以我不爭勝負,我只爭國家 民族精神。”

日記中,蔣介石還寫到,即使對日開戰,只會加速國家的滅亡。“‘徒憑一時之興奮,不具長期的堅持,不但與國無益,反速其 亡’。當時他就是真的不知道,該怎辦?所以他慢慢到了1932年,1933年,德國的軍事顧問來了,他跟德國的軍事顧問討論,慢慢清楚,第一個要準備遷 都;第二要找時間備戰拖延;第三要誘日軍南下。到了1933年他清楚要做持久戰,在他的日記,一天一天看得就非常清楚。”

不過,歷史的弔 詭正在於,當蔣介石定出對日抗戰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內”之後,當時蔣介石並不放在眼裡的紅軍也被史學家放大,直至他的日記面世。“過去60到80年來, 大家都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是要先把共產黨幹掉,才來打日本,今天日記出來,我們就發現,他那時真的沒有把紅軍看在眼裡。因為在30年代初,經過幾次圍 剿,紅軍只剩下兩萬多人。”

日本的侵華,也就給了紅軍一條生路。“他(蔣介石)覺得可以隨時將紅軍解決掉,故意留下紅軍,打紅軍往西南 趕,因為他講,你看,爭取時間備戰,國防建設準備遷都,以西南為根據地,看穿日本詭計,所以在華北挑釁,就是因為害怕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統一,成為中國 的復甦基地,所以他提出來,要‘以剿匪為掩護,建立西南根據地。’”

當年,蔣介石的盤算,是以剿共收復西南。“他故意把紅軍向西南趕,然 後他的部隊,中央軍才可以跟在後面,如此才能夠進入西南,四川、雲南、貴州,這種字眼在日記裡面很多。他說,‘當為一計也’,‘一謀也’,‘當再籌之’, ‘當再思之’,再想想,這到底行不行得通。每一句都是從日記裡拿出來。‘若為對倭計’,對日本怎辦?‘以剿匪為掩護,以抗日之原則言之,避免內戰,使倭 (日本)無懈可乘,並可得眾同心,清剿川黔殘匪’。”

到了1933年,蔣介石的抗日盤算,在日記中就更加清楚了。“‘以和日掩護外交’, 因為那這時候中日有和談,後來簽定塘沽協定。‘以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蓋很多的公路)事實上是為了要作戰,‘以實業掩護經濟’,那個時候開始 工業委員會,實際上這些都是軍事上的工業。‘以教育掩護國防’,他講的教育是新生活運動。開始新生活運動,要振奮民心,大家了解,對國家民族有認識。”

蔣 介石,當年要的是時間;一如中共已故領袖人鄧小平,蔣介石提出,要韜光養晦。“然後,‘韜光養晦然乃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這種字多得不得了。可是你看, 因為他的‘攘外必先安內’,他受很多、很多的批評。”但時也命也,當年學生與學運的思潮,恰恰是站在左派的共產黨這一邊。當時的蔣介石本人也很頭痛,對此 他表示心酸。“當時所謂的抗日流亡、救亡政府,東北的學生來,尤其是年輕的學生。他的日記裡面,每一天覺得(他們)去行政院抗議,有時候有50個學生,他 出來跟他們講話,有時有3000個學生,他也出來跟他們講。有的時候學生跟他說得聲淚俱下,他日記寫,‘心甚酸楚也’。”

內心世界的蔣介 石,是覺得學生不理解他的治國之道,十分苦惱。“有些時候很沒有禮貌,指著他罵,他就非常不高興。日記寫,‘茹苦含辛,含冤忍辱,對外猶可,對內尤難’就 是說,我對日本人,我都吞下了,可是我們內部給我這麼多壓力,國民黨內部也有壓力,‘何黨國不幸呀!使我獨當此任’。”

蔣介石內心世界對 抗日的描述,也為後人揭開了中共宣稱蔣介石不抗日,是當時的一種政治宣傳。“後來在1933年簽定塘沽協定,他就寫,‘我屈則我生,’我忍辱我才能為這個 國家爭取時間抗日,‘我伸則國屈’,要是我今天奮起抗戰,我們國家就完了,一戰就完蛋。‘忍辱負重自強不息,但求於中國有益,於心無愧也’。”

及後,蔣介石派孔祥熙、宋子文到英國、美國及歐洲,並用以物易物與德國進行軍事合作。也解釋為何二戰的頭號戰犯之一,德國的法肯豪森將軍被蔣介石救了下來,這些後話下一集再講,敬請留意蔣介石記(3)—“信不過的美國?”我是何山,下次再會。
 

 

 

蔣介石日記(3)--錯綜複雜的大國關係

接著有蔣介石日記的第三集,上一集我們講到,蔣介石被左派的學生、共產黨等指他不抗日;他是“茹苦含辛,含冤忍辱”。日記寫到:“對外猶可,對內 尤難”,“何黨國不幸,使其獨當此任”。這一集,述及抗日開始了,美國的軍援到位了,但在盟國,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眼中,蔣介石只不過是一位不起眼的大 元帥,戰場上要換馬,由不到中國說了算,這正是那個年代中國命運的悲哀。

 2011-07-13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繼續為大家介紹:“蔣介石在1936年寫到,他計劃用6年的時間將國軍裝備成德國的機械師,‘3年之內倭寇不能滅 亡中國’,如果我們能夠挺住,‘則何患其強迫,但此時尚不可不隱忍’。他在1936年說,長期的抗戰,‘絕不能孤注一擲,一敗之後絕無復興之望’,因此對 日本只有一個法,就是不斷的抵抗。這時候,他有一個戰略,就是‘敗而不降’,因為他知道我們必敗,但是我們就是不投降。”

蔣介石“敗而不降”的抗日策略展開了,他對當時的國際形勢,則有以下預測。“(日記寫到)長期不斷的抵抗,如果能夠抵抗3年、5年,國際上總有新的發展,敵人自己國內也有新的變化,這樣我們國家民族始有一線求生的希望。”

蔣 介石也派人到蘇聯(現為俄羅斯)做說客,“國際上的發展,他是期望俄國跟日本,兩個世仇、世敵,希望日俄能夠開戰。他中間也派了很多人去,跟斯大林講,希 望跟俄聯盟,但斯大林很狡詐,一直讓蔣介石期望,他會跟日本開戰,實際上並沒有。”他並知道,大國對中國都是虎視眈眈。“所以他的日記講,由於對俄問題處 理最難,因為‘國之禍患’(我們國家的禍),有隱有急(有慢有快)。倭患急而易防,(日本侵略我們是明的來)俄患隱而叵測也’(俄國則是居心叵測)。”

講 到德國,抗日前的中德軍事互助,德國為中國練兵,代表人物法肯豪森將軍對中國有恩。也就解釋了二戰之後,作為頭號戰犯之一的法肯豪森,為甚麼被蔣介石救了 下來。“法肯豪森將軍是很有名的一位德國軍事領袖,他後來在1939年德國在歐洲打仗的時候,希特勒就命令他回去了。法肯豪森將軍後來是德國駐奧國(奧地 利)的統帥。二次大戰之後,他是紐倫堡大審的頭號戰犯之一,最前的10大戰犯之一,在最後一刻他被救下來了。當年北京社科院的楊天石教授就來(胡佛),說 岱君我要看看法肯豪森是怎麼一回事?另外一個是岡村寧次為甚麼他們在最後一分鐘被赦下,因為就是蔣介石把他們救下來。法肯豪森對中國在戰時有貢獻,所以才 免他一死。”

史料顯示,岡村寧次是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日本戰敗後,他並沒有順從東京的指令,將紅色勢力(蘇聯)引進中國本土,使之與美方發生衝突:也沒有放手讓共產黨的部隊接收日本的軍力,以便共軍日後與國軍奪天下。投降的日軍,武器裝備則移交給國民黨中央軍。

回 到1937年對日抗戰的開始,蔣介石一直等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的參戰終於到來了。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那一天,蔣介石很高興,日記中寫到,“ ‘抗戰之成就,本日達於極點,物極必反’。美國參戰之後,中國的情勢當然就不一樣,在美國參戰之前,我們的戰爭,兩次的淞滬之戰,我們幾乎是用血肉來對抗 日本的機械化兵團。例如19路軍,兵穿的是草鞋。兩三個人拿一支步槍,有的步槍還有麻繩綁起來,那天要打仗了再發子彈,你想這個仗怎樣打?”

郭 岱君多次強調,30年代的中國,軍力、國力就是不如日本。“中國那個時候就是這個樣子,沒有辦法。這是一個事實,不過蔣介石1937年(之前他一直拖延抗 戰)在正式宣戰之後,他不和談。他的日記說,‘國民革命與三民主義精神,只有為中國求自由平等,而不能降服於敵’。因為當時有很多人要和談,甚至孔祥熙、 于右任、胡適,最大要和談的汪精衛,在日記裡就罵他們,‘如國訂定不堪忍受的條件,增加我國家民族永遠之束縛’這樣的和談沒有意思。”

作 為軍人的蔣介石在日記中又寫到,他與主和的孔祥熙、于右任,還發生了口角,主戰與主和的大罵一場。“晚上他的日記就講,‘抗戰方寸不可變更’,我們已經決 定抗戰了,中國有很多的技術,為了拖延時間,但是一旦打仗之後,‘始終大劫大難,必須以本黨立場為前題’,就是在大是大非上,必要有所堅持。他講,‘與其 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我寧可戰敗,我不可屈服。“郭岱君說,當時的日本,是透過各種的管道,軍事的、公開的、暗地的,甚至德國的調停,希望可以與蔣 介石和談。

史料上,日本也表明,蔣介石不和談的話,就會另外扶植一派。蔣介石也更加清楚,毅力與信心相當重要。“這個時候他很清楚了,治倭之道在毅力與信心,堅持到底。堅忍不拔,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因以堅韌、忍耐、延緩、持久之道,一心將日本拖垮’。”

在 日記中,也已有很多蔣介石對面對四面八方壓力的記錄。“在他的日記上,你看翻開一頁,就是多少,幾萬人死亡,城市接二連三的丟掉,他的壓力非常大,連戰皆 敗。他的日記經常有,‘憂惶不能眠’、‘昨夜三次起床禱告’,‘昨夜二次起床禱告’。”而他作為中國軍隊的主帥,在抗戰期間是經常失眠。郭岱君說,“他在 抗戰的時候壓力非常大,沒有辦法睡覺。主和派每次一打敗仗就說,說不能打了,要和談。最後汪精衛出走,成立了偽政府。”

另外,弱國無外 交,作為中華民國二戰盟友的英美,也信不過。郭岱君說,“表面上跟美國合作得非常愉快,實際上盟國的壓力很大。特別是在1944年、1943年的開羅會議 之後,羅斯福跟邱吉爾,他們認為中國戰場的表現不如他們所預料。他們覺得蔣介石的表現很失望,這時羅斯福開始有個想法,想要把蔣介石替換掉。”

當 時,蔣介石可以講是內外交迫。“他自己也很清楚,有一天他在日記寫,‘主呀,請你保佑我們’,衡陽會戰能夠一戰得勝,‘倘若得勝,我定在衡山頂上,建一個 世界最大的十字架,以榮耀,以酬主恩’。我想,他跟我們一般人一樣,在絕望的時候就禱告。日記裡他講,真的不知怎辦?調兵沒兵,調將沒將。他說,‘此時唯 有靠主’。”

蔣介石除了在918事變之後定了遺囑,他在內外交逼之際,原來也想過自殺。日記中寫到,“他有兩次想到自殺,他說,‘余已盡一切的可能’,如今只能靠上帝了,‘如果不幸失敗,只有自殺以對國人’,所以衡陽會戰,打了45天,這種壓力非常大。”

不 得不講,是中美關係暗潮洶湧,美國只當蔣介石是一顆棋子。郭岱君說,“1943年底,1944年初的時候,美國與英國對中國戰區的表現他們不是很滿意。在 開羅會議之後,有一天史迪威(將軍)跟羅斯福見面,羅斯福就問他,中國戰場的情況怎樣,史迪威就說,他們要清除大元帥(蔣介石),我們才能夠在中國戰場上 有期望。”

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認為時間到了,要替換蔣介石。郭岱君說,“羅斯福說,那時機到了,也許能夠找到一個更有活動力的人。史迪 威回到中國之後,他就把他的助手找來(史迪威的檔案也在胡佛,我們可以參照很多的檔案)。羅斯福的意思是要找人替掉蔣介石,可是史迪威這個傢伙,他說,是 上面要我們除掉蔣。”

美國要暗殺蔣介石的計劃,在蔣介石日記面世後,也隨之曝光。郭岱君說,“助手問,上面是誰呀?史迪威沒有回答。說, 你去規劃一下,把他幹掉。過了幾天之後,回來跟史迪威報告,現在有三個方略:一是刺殺,另外一個是毒殺,第三個是製造飛機事變。史迪威想了一下,那我們就 選第三個。”

史迪威要幹掉蔣介石的計劃,更要蔣夫人宋美齡陪葬。“助手很天真,(問說)那美齡怎辦?因為美國人對美齡都很好呀,(大家) 都會講英文,對美齡的印象都非常好。史迪威就說,這個我們不能夠考慮,還提醒說,要確保飛機上要有美國人,不能夠只有中國人,才像是一個真的意外事件。不 過還好,這個事件之後並沒有發生。”

而就中國戰區的控制權,史迪威與蔣介石兩人的爭議是從沒緩和。到了1944年9月,史迪威與馬歇爾並 成功令羅斯福認為,一定要將蔣介石的兵權拿過來,中國戰區才有活力。史迪威更拿著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電文給蔣介石,要他落台,陣前換馬。這一歷史情景,蔣介 石當時的心情是如何呢?我們下一集再講,我是何山,下次再會。

 

 

蔣介石日記(4)—抗戰之後

接著是專題時間--“蔣介石日記”,上一節我們講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中國戰區得到了美國的加持;但在暗潮洶湧的大國關係中,美國總統羅斯福 只當蔣介石是一顆棋子。美軍主帥史迪威將軍更曾計劃用三套方案來暗殺蔣介石。當史迪威拿著羅斯福的最後通牒,來到蔣面前的時候,他的反應是如何呢?請繼續 收聽美國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的介紹。
2011-08-03
郭岱君比對存放在胡佛研究所的史迪威日記和史料,披露美方在1943-1944年,要換掉中國戰區的主帥蔣介石,暗殺的手法包括刺殺、毒殺和製造飛機失 事。史迪威更要美國人有好感的蔣夫人宋美齡都要陪葬,讓飛機失事看起來更真實。郭岱君說,“(史迪威的助手)很天真,問說‘那美齡怎辦?’因為美國人對美 齡都很好呀,(大家)都會講英文,對美齡的印象都非常好。史迪威就說,這個我們不能夠考慮,還提醒說,’要確保(飛機上)要有美國人’,不能夠只有中國 人,才像是一個真的意外事件。不過還好,這個事件之後並沒有發生。”

逃過飛機失事,美國總統的最後通牒還是要迫蔣介石將兵權交給美國人。 “最後,羅斯福有一個電報給蔣介石,要他把中國戰區的指揮權全部交給史迪威。這時蔣介石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因為很為難的地方,是沒有美國,這個仗(抗 日)沒有美國的軍援、金援,這個仗沒有辦法打下去。但是如果把我們的軍隊交給外國人,我們還算是一個國家嗎?”

1944年9月30日這一 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形容,是他生平最受羞辱的一日。“他的日記裡,他認為這是此生最大的污辱,最大的羞辱。9月30號的那一天,史迪威拿了羅斯福的電報給 蔣介石。按照史迪威的日記,我們可以同一天,比對兩人的日記。史迪威說,我把這個電報拿給他,而且電報是親自拿給蔣介石。”

打開史迪威的 日記,更直接露骨的是,這個美軍主帥,用近乎“小不點”的低俗詞彙來代替蔣介石,原文是“花生”。郭岱君說,“當時也有美國人在,史迪威說不行,我奉命要 親自。他說,我看到‘花生’(Peanut),都不稱他為大元帥。Peanut(花生)在英文裡面就是不足而道(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史迪威看不起蔣介 石。他說‘花生’臉都綠了,不講話。”

這一刻,蔣介石先是送客,繼而抱頭痛哭。“只點頭,招手叫我(史迪威)退出去,所以史迪威就出去 了。蔣介石叫別人也退出去,只有留宋子文在裡面。這個時候蔣介石抱頭痛哭。”蔣介石在日記中,還有以下的描述,“所以在那一天他的日記裡,他寫‘余已心碎 筋疲,不能久持’。已經心力交瘁,無法自持。”

蔣介石於是與宋子文商量後,並作了最壞打算,即一個沒有主權的國軍,不能算是國家。“最後 他決定,他做了最壞的打算。他堅持國家的主權完整,就是即使美國不高興,把軍援全部都撤掉,中國獨立作戰。反正中國在1941年之前,自己已經打了這麼多 年的(抗日)戰爭。”而這關鍵的博奕,最後反而使得史迪威失勢。“(蔣介石說)這種恥辱‘為有生以來,最大的窘困’。不過他堅持以後,羅斯福讓步了,最後 反而把史迪威召回去美國。”

政局如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年之後,日本宣佈投降。“1945年的8月10日,根據他的 日記,他那天早上正在禱告,突然聽到下面有鞭炮的聲音。他(當時)在四川的重慶,住的地方叫黃山,美國人就在山下,距離不是很遠的一個小學。”聽到鞭炮, 蔣介石叫陳不雷去看怎麼回事,原來美國已經收到消息,日本投降。“抗戰勝利了,日本天皇剛才已經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條件。雖然還沒有遞出,但已經 有這個意願,對盟軍表示了。”

而世事輪流轉,在大眾歡欣祝捷的一刻,蔣介石已經看到更遠的前景。郭岱君說,日記中寫到:“他(蔣介石)在 8月10日的日記,照理應該很高興,可是他奇怪,他說‘此心但有憂懼與恥辱,毫無快樂之感’,並且他說,‘未來艱鉅十倍於抗戰’。我想他是很清楚狀況,也 不幸一語成讖,一句話真的給他說中了。”那就是,抗日之後,還要抗共。“因為抗戰勝利之後,就是共產黨的問題必須要解決了。”

郭岱君說, 當時的中國領袖人,是很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了解國民黨與國民黨軍隊的問題。“他在日記裡面寫了很多,很想也經常談到改革。他經常看中國共產黨的參考消 息,他讀毛澤東的文章,他很想改革,他甚至想把中國國民黨改為勞動國民黨。他說,只有兩種人可以加入,一個是農民,一個是軍人,從根本上他要改變國民黨的 組織結構。”

郭岱君說,蔣介石明白國民黨只有一個上層的結構,下層是很虛浮的。共產黨的“上山下鄉”,蔣介石也思考過,“另外他說,幹部 一定要下鄉,他要在3年內造就10萬個幹部,讓他們先到農村去。即使是高中生也要先下鄉兩年,了解農村再來考大學。知識份子要跟工農結合,要幫農民種地等 等,我如果今天不跟你們說是蔣介石的日記,你們會以為是毛澤東的日記。”

而就算蔣介石知道中國的問題在農民、農村、在基層,但一直的戰 亂,沒有給他時間、機會來改革。“他非常關心土地的問題,真正的關鍵在土地的問題,他日記裡經常講到‘耕者有其地’,有成立土地銀行。很多的學生到各地去 進行土地的丈量。準備要做土地的改革,但是抗戰爆發就沒有,可是他們這批人後來到了台灣,於是他們開始在台灣做土地改革。”

在蔣介石的日 記中,他多次提出“二五減租”,即地主的地租不能超過25%。蔣介石在抗日戰爭的末期,就是勝利在望的時候,原來還想過毛澤東對農民的那一套,可以搬過 來,行得通。“他曾經在日記裡面講,看到毛澤東的著作寫到做法,例如把地分給農民等等。他就說農民應該有他的土地,他一直說耕者有其地。”

但 國民黨是一個上層結構的黨,阻力也就重重。“他(蔣介石)打算把共產黨給農民的土地,讓農民留著。復員之後,這些農民本來是佃農,沒有土地。他就想讓他們 留著。他這個想法跟陳不雷講,陳不雷就報告行不通,當然也因為地主、資本家都非常反對。”歷史沒有如果,土地改革在49年之前的中國大陸,蔣介石不成功; 直到遷台之後,土改才得以實現,但那已經是後話了,江山已失。

另外,蔣介石日記不能不提的,是他與宋美齡的關係。“他跟宋美齡夫妻非常恩愛,很多人會懷疑,是不是政治的婚姻,我想看過的學者,沒有一個會懷疑。”日記中,宋美齡稱為“三弟、三妹、妹妹、愛妻”。

郭 岱君說,“蔣介石的整本日記,都不羅曼蒂克。但有一天他講,‘見余愛姍姍來出,如雲霞飄落,平生未有之愛情,此時不知身置何處矣’。宋美齡在抗戰的時候要 到美國去,幫助中國找到援助,蔣介石送她到機場的時候,他說‘余跟愛妻低頭不忍相望’。我們兩人的眼睛都不敢直視相望,因為依依不捨,‘心甚淒楚’,我想 這是日記裡他最羅曼蒂克的(一段話)。”

而宋美齡對蔣介石的影響,不單是宗教,還有他的脾氣。“‘接三妹信,憂喜交集,勉我國事,勸我和 藹,心甚感愧’、‘三妹勸我患明日之事’、‘三妹勉我勤勞國事’……你可以看到宋美齡對他的勉勵,鼓勵、修身、信仰。因為蔣介石很喜歡發脾氣,常常打人, 甚至打人。所以宋美齡經常警惕他,不要這樣做。都是讓他和藹,勸他和藹。”

蔣介石在日記中,也坦言與宋美齡之愛,除“夫妻之愛”,還有 “同志之愛”。日記的公開,也為一段蔣介石的野史,提供了參考。“外界傳說蔣介石因為年少的時候,很荒唐,所以得了性病沒有辦法生育,所以宋美齡一生沒有 生育,國民黨沒有解釋過,蔣自己也當然沒有解釋過。可是這日記裡清清楚楚說宋美齡懷孕了。”

據郭岱君介紹,有大陸的寫手,就親自到胡佛研 究所尋寶,手抄蔣日記中的荒唐之事,如在香港的尋花問柳之舉。不幸言中,蔣介石野史之類,不久的將來,在大陸也將面世。“1928年8月24跟8月27 日,兩次有人要到他家裡暗殺,宋美齡驚嚇,所以小產,‘妻病小產’。而且這個暗殺也不是大的政治陰謀,是黃埔被開除的人,是小事情,個人的積怨來暗殺。所 以我也覺得很奇怪,有這麼多對他不利的謠言,尤其是左派把他講得繪聲繪影的,他得這個病那個病的,為甚麼不澄清呢?後來我自己明白,我在總統身邊做過事, 你不是甚麼話都可以去跟總統報告。當時也不可能有人去跟蔣介石報告說,委員長外面說你有性病,你要不要澄清一下?(笑)”

好啦,各位聽眾,蔣介石日記先以四集告一段落,由於版權的問題不能出版,要看蔣介石日記的真身,唯有耐心等待,或到美國胡佛研究所打書丁了,我是何山,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