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3

日本安保戰略切換成中國模式

日本安保戰略切換成中國模式

2013/12/18
日本政府于12月17日明確提出了著眼于中國崛起、將防衛重心從北方轉移至西南諸島的長期戰略。受中國海洋戰略的刺激,自1990年初美蘇冷戰結束以來,日本的防衛體制迎來重大轉捩點。

 
基於這種路線的具體政策納入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著眼于未來10年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4~2018年度),在17日獲得通過。

  最明顯的特徵是為應對中國的海洋戰略,將加強作為最前線的西南諸島防衛的路線。為了防守分散的島嶼,提出了引進機動能力優良的裝備的計劃。將在沖繩那霸基地部署預警機飛行部隊,或增加戰鬥機飛行部隊,加強向日本西南方向部署兵力。

  未來5年日本將引進17架垂直起降運輸機「魚鷹」。還將採購52輛水陸兩棲車輛。此外還決定新組建具備渡海登島能力的水陸機動部隊。

  目前,日本自衛隊有能力進行水陸兩棲作戰的部隊只有西部方面普通科連隊的約700人。水陸機動部隊將以這支部隊為核心進行擴充,目前提出的目標是使人員翻一番。

  日本于6月為了發展水陸兩棲作戰部隊,首次由陸海空自衛隊聯袂參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海域與美軍進行了離島防衛軍事演習。

  日本政府之所以將戰略重心轉移至南方的離島防衛,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軍隊正在加快進入海洋,而且與日本的摩擦正在增加。中國在上個月突然在包括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在內的東海上空劃設了防空識別區,在空中也在加強對日本等施加壓力。

 同時,將不得不削減國防預算的美國也期待日本為應對中國而加強日本西南諸島的自衛能力。此次的新防衛大綱考慮了美國的這種因素。

  不過,要保衛離島僅僅加強裝備和部隊是不夠的。向離島運送部隊和裝備的海上運輸能力以及從空中進行防衛的航空自衛隊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實施這種作戰,需要陸海空各自衛隊緊密合作,加強離島周邊海域和空域的防衛。

  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陸海空的合作。為此,將在陸上自衛隊新設統一指揮全國部隊的名為「陸上總隊」的司令部。將組建陸上自衛隊5個方面總監的指揮部,與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的合作將更加容易,實現綜合機動防衛能力。

  要實現這種防衛體制,需要鉅額的資金和人員。《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確定的5年整備費用達到24萬億6700億日元。與2010年決定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相比,增加了1萬億2800億日元。

【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要點】
○以積極平和主義的立場為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領導下,從戰略性角度系統地實施安保政策
○關於向海外出口武器,將確定符合新安保環境的明確原則

【日本新防衛大綱的要點】
○強烈擔憂中國的軍事行動
○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開發將構成重大而緊迫的威脅
○將討論彈道導彈發射手段應對能力的情況
○構建綜合機動防衛力量
○新組建水陸機動部隊
 



從日本防衛大綱看現代史

2013/12/18
     日本12月17日確定的《防衛計劃大綱》明確顯示出轉向應對中國的姿態。以朝鮮戰爭爆發為契機成立的、一直以應對蘇聯為主要任務的自衛隊在東西冷戰結束後 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任務。1994年,日本防衛問題懇談會首次對防衛大綱進行了重大調整,轉向應對核開發走向表面化的朝鮮,而當時就有自衛隊官員表示「真正 應該警惕的是中國」。


      日本自衛隊從60年前成立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將蘇聯作為假想敵。在美軍正式出動之前,日本只能靠自衛隊抵禦。因此,日本確定了「整備基礎防衛能 力」的方針,以應對登陸攻擊。自衛隊最強、最精銳的部隊是駐紮在北海道的北方部隊。在人事方面,北方部隊總監升任的比例最高。

      冷戰結束後,呼籲削減防衛費的聲音高漲,日本自衛隊周圍的環境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當時面臨的是朝鮮的核開發和彈道導彈問題。日本當時的防衛廳、自衛隊提出 「朝鮮威脅論」,主張首先著手構建彈道導彈防衛網。不管從確保預算的意義來説還是機構存在的意義來説,當時都不得不做出這種判斷。

       不過,防衛廳和自衛隊暗中探討的腳本是假設朝鮮攻擊日本,日本在第一擊中遭受傷害,美軍將全力發起報復性攻擊,在短期內結束戰鬥。即便如此仍將朝鮮作為假想敵是因為中國潛在的威脅。

       20年前,中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稱不上大國。不過當時日本防衛廳的相關人士表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必將進軍太平洋。如果在此之前日本的防衛 能力出現衰落,將被中國抓住弱點」,顯示出警惕。但是,宣揚「中國威脅論」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不被認可。當時主張朝鮮威脅論是不得已的辦法。

       而如今,日本自衛隊將防衛能力的重點從北方轉移到南方,並提高了防空能力。另外明年還將增加預算。作為國會「安保神學爭論」原因之一的登陸攻擊和整備基礎 防衛能力的概念也已經不在。在此期間,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國內生産總值(GDP)超越日本,軍事方面開始進軍南海,並在東海上空劃設了防空識別 區。20年前防衛廳、自衛隊的預言似乎成為了「現實」。

       1年前承諾「找回強大日本」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年將推進集體自衛權的行駛解禁。安倍身邊的人士表示「今年是經濟年,2014年將成為安保年」。

       軍事往往與外交和國際環境互為表裏。不管是94年還是現在,日本都將日美同盟作為戰略軸心。不過,和提倡「和平紅利」、美國構築1強體制的 20年前相比,現在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尼克森閃電訪華、與中國建交一事也産生了影響。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經常説:「政治往前一步就很難懂」,這似 乎也適用於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