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把不存在擁有主導權的超級大國的世界稱為「G零」時代。
佈雷默:美國正在喪失像過去那樣承擔領導責任的熱情。一般美國人重視的不是外交,而是國內政策,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正在減少對中東等事務的參與。
目前並不存在可以取代美國的勢力。即使是中國,其外交、軍事以及軟實力等方面也欠缺決定性力量。而俄羅斯雖然具有地區性影響力,但並非全球性大國。此外,德國也不打算承擔法國和英國曾在歷史上承擔的責任。
在新興市場國家不斷崛起的背景下,美國和少數同盟國決定世界規則的體制遲早將瓦解。而金融危機就是擊毀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巨大風浪。
政治學者 伊恩·佈雷默 |
佈雷默:事實並非如此。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國民已經感覺不到因與世界發生聯絡而帶來的利益。究其原因,除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帶來的疲勞之外,還由於美國國內貧富差距擴大,大多數國民未能享受到全球化的果實。
記者:全球化趨勢是否將停滯不前?
佈雷默:即使是在「G零」世界,全球化仍將繼續推進。但是,不會回到美國主導的世界。與此同時,也難以想像由美中主導世界的「G2」取得進展。認為美國應與中國緊密合作的聲音的確存在,但歐巴馬對中國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
記者:您如何看待未來的貨幣體制?
佈雷默:貨幣體制是無法看到「G零」現象的少數領域。這是因為人民幣仍然無法自由兌換,中國的影響依然有限。而在金融危機後,美元仍處於支配性地位,日美歐的中央銀行也繼續以美元作為基礎貨幣。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將來?
佈雷默:這並非是高效率的制度。以長遠眼光來看,能否給中國帶來成功仍然存在疑問。中國的經濟模式不同於很多國家採用的美國模式,缺乏通用性。
中國最近在提倡「擺脫美國」,在資金問題上,這是正確的做法。與其喊口號,更應該採取行動。但由於在美國的投資收益良好,中國或許將繼續將資金投向美國國債等。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簡介:
精通經濟問題的政治學者。以世界政治風險分析而聞名。在著作《各自為戰:G零世界中的贏家與輸家》一書中論述了不存在主導國家的時代,而在《自由市場之終結》中則論述了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的矛盾。現年44歲。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美洲總局編輯委員 西村博之
記者:雷曼危機給人的感覺是美國一極獨霸世界的時代走到了盡頭。
飯田敬輔:從霸權國家可以使全球經濟穩定的「霸權穩定論」來看,如果霸權國家美國出現衰退,那麼全球經濟也將隨之衰退。危機後的經濟動向顯示出這一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 飯田敬輔 |
飯田敬輔:中國作為大國越來越自信,以前無法辦到的事現在可以平常地去做。不過,即使10~15年後中國在經濟規模上趕超美國,也很難想像會把美國甩的太遠。中美在實力上伯仲難分的時代將繼續,我覺得這是最有可能的發展前景。
不過,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明確否定了中美共同握有霸權的G2論。或許是因為背負這個擔子會顯得太重。「G」指的是能發揮領導力的國家。雖然各國都在策劃發揮領導能力,但進展並不順利。因為現在是多(G)極世界。
記者: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您怎麼看?
飯田敬輔:以前誰都覺得「只要找美國商量就能解決問題」。但是今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會「找中國或印度商量」,而且最後拍板的也説不准是誰。從歷史上來看,和戰後美國一樣擁有壓倒性實力的國家只有處於清朝最昌盛時期的中國。可以説一百年才會出現一個具有壓倒性實力的霸權國家。
飯田敬輔 簡介:
2007年至今任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將雷曼危機定位為美國經濟霸權「終結的起點」,預測今後將進入中美實力伯仲難分的時代。同時提醒日本人不能對國際秩序的變化採取事不關己的態度。現年53歲。
雷曼危機終結了美國單極時代。遭受重創的美國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獨自引領世界政治和經濟了。在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一家獨大的情況下,迅速成長的中國開始動搖現有秩序。世界進入了無「極」的不穩定時代。
在允許媒體旁聽的開頭幾分鐘時間裏,通常情況下都是相互親切問候。但在這天的對話中,王岐山還沒等到記者和攝像師退場就直奔主題。
「希望美方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穩定經濟和金融市場,確保中國在美資産和投資安全」。
對於王岐山嚴厲的語氣,對面的保爾森倉促間有點兒不知所措。王岐山所説的「中國在美資産」,就是指美國國債。
超越日本位居第一
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在爆發雷曼危機的2008年9月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進入10月後,即便在人們對美元的擔憂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仍未放慢購買的腳步,當月月底的持有額比9月底一下子高出了近700億美元。
根據美國的金融穩定法,需要最多投入7000億美元公共資金從金融機構手中收購不良資産。在10月3日這項法案通過後,為籌集實施該法案所需的資金,保爾森宣佈要增發國債。
「有沒有認購者」--面對市場的這一疑問,保爾森在10月21日的演講中給出了一個答案:「我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保持著緊密聯絡」。
實際上保爾森與王岐山是有著10年交情的老朋友。
在上世紀90年代末,作為高盛集團高管的保爾森曾向時任廣東省副省長、負責處理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産問題的王岐山提出了事務性建議。據説王岐山對保爾森非常信任。
「我們與中國政府結成了牢固的紐帶,在確保美國的信用方面起到了非同尋常的效果」,保爾森在回憶錄裏如此回顧,透露出為走出危機,不得不依賴擁有全球最大外匯儲備的中國。
但向中國借錢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作為最大債權國,中國開始對美國打造的國際金融秩序公然唱起了反調。
中國發佈這一主張的場合是在2009年6月成立的金磚四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峰會上。加上2011年新加入的南非,金磚國家已經成為新興市場國宣示團結起來走向世界多極化的舞臺。
債權者的權利
中國甚至還開始對美國的軍事預算指手畫腳。
在2011年8月美國評等機構下調美國國債評等後,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現在有充分的權利要求美國解決它的債務問題,確保中國美元資産的安全」,其中具體要求的事項就是削減軍費。
以雷曼危機為契機,在美國出現了與中國共同管理全球問題的「G2論」。2009年7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發表了「我們共同承擔重任」的演講,透露出對G2的意願。
但中國並未接招兒。國際問題不是一、兩個國家就能決定得了的——2009年11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與訪華的歐巴馬進行會談時傳遞了反對G2論的立場。其真實想法是不願接受美國強加的責任。
美國單極集中之後的世界還看不到蹤影……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副部長 高橋哲史
美國環保局局長Gina McCarthy |
Gina McCarthy指出,美國在1970年出台了大氣凈化法之後,「大氣污染物質減少了70%,另一方面經濟規模則翻了一番」,認為中國也可以實現環境和經濟增長的雙豐收。(川瀨憲司 香港報導)
1989年全世界有兩件大事,中國的天安門事件和柏林墻倒塌。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這一年發表了題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
打破君主制與法西斯、共産主義等意識形態的「自由的民主主義」也許是人類最終的統治形態--福山的主張在當時被視為植根于歐美的民主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勝利宣言」。
從那之後過去了四分之一世紀,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借助於金融而一派繁榮。但08年金融危機表明美國的時代也並非終極模式。
美國的經常赤字在2006年頂峰時期攀升到近8000億美元。美國通過不斷膨脹的借債來消費以中國為首、由世界各國生産的産品,這種不平衡已經到了極限。
天安門事件後曾被預言將要崩潰的中國卻展現出實力。騰飛的起點是1992年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國家掌管經濟所有部門的「國家資本主義」有效發揮了其職能。
中國新領導層習近平的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就像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那樣佔到世界經濟的30%。但中國夢並未改變中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這一現實,不願意接受在解決全球性課題時與美國共同承擔責任的「G2論」。
儘管中國提出了市場經濟的口號,但現在仍是國有企業一家獨大。與主張「公共部門膨脹會扭曲市場」的美國存在認識上的嚴重分歧。兩個大國在加強相互依存的同時,仍無法超越基本理念上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