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中國改革動真格了?

中國改革動真格了?

2013/12/30
   雖然空氣好了,但很多人失業了——人民網上在12月17日出現了這樣的帖子。而其針對的是《人民日報》同一日在頭版刊登的《河北壓減産能不留退路》的報導。這個帖子並非對人民日報的單純諷刺。因為中國政府可能在明知將暫時出現就業問題的情況下推進經濟結構改革。

江蘇張家港的沙鋼集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政府總理李克強等黨和政府高層在12月13日之前舉行了為期4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會議官方報導中,有關就業問題出現了令人感到吃驚的表述。

   會議就201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表示,實現不留後遺症的經濟發展。其實目前到處都是雷曼危機時鉅額經濟刺激對策導致的後遺症。不過中國顯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此,會議反復強調「堅定不移化解産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産能過剩的決策部署」。過剩産能是中國渡過雷曼危機後面臨的最大結構性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化解過剩産能將成為「産業結構改革」的關鍵。

  而問題就在這裡。「把作畫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産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

  通貨膨脹和就業問題是中國政府確定經濟對策時最為重視的判斷因素。儘管如此,此次卻提到了下崗的可能性,對此日本瑞穗銀行(中國)主任研究員細川美穗子指出,「這是打算認真推進結構改革的信號」。

 關於今年3月正式起步的中國新領導層的經濟政策,國內外的觀點持續存在分歧。首先總理李克強曾提出通過放寬限制和市場化來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隨後媒體將其稱為「李克強經濟學」,並進行了大量報導。

  吉田忠則 的其他文章

   比特幣真的能威脅人民幣嗎?

  
中國何時能走出4萬億陰影 

  
朱鎔基、改革與國家命運

  
中國笑看TPP沒進展

   
中國經濟的真正風險

   
中日對立先從民間解凍

  
眼前還無需對中國經濟擔憂

   沒有增長就沒有改革?

  
中國經濟在清廉中低迷?

  
被遺忘的人民幣正悄悄推進改革

而形勢出現改變是在入夏之前。當時由於增長率不斷下滑,呼籲採取經濟刺激對策的聲音日趨加強。李克強自身也表示增長率應不出下限,強調在推進改革時不會忽視經濟增速。

  以此為轉捩點,李克強在經濟政策上的影子正逐漸稀薄。在媒體上,已經開始有報導擔憂「李克強經濟學的倒退」。但是,在總書記權力在上的中國,經濟政策原本就不應冠以總理的名字。李克強自身也從未提到過「李克強經濟學」等表述。

  事態趨於明朗是在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這個確定經濟政策方向的會議宣佈在廣泛領域推進改革。雖然並不打算迅速改變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但將允許民營企業參股國有企業,同時允許民間資本出資以國有企業為中心的開發項目,顯示了逐漸推進改革的姿態。

  而化解過剩産能也位於這一現實路線的延長線上。《人民日報》刊登的有關河北省的報導的副標題是《寧可犧牲GDP,也要把這件事幹好》。在作為河北省主要産 業的鋼鐵業,如果淘汰生産設備,進而導致增長放緩,將對就業産生消極影響。因此,中央政府強調重點抓好化解産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中國的實際情況。包括《人民日報》的報導在內,化解過剩産能的行動目前僅僅停留在宣傳階段,沒有人能保證像政府預期的那樣順利推進。即使暫時在表面上服從中央的要求,也可能很快恢復原來的狀態,這是中國的慣例。

  但中國也存在貫徹堅決的案例。在約10年前擔任總理的朱鎔基為了消除國有企業的虧損,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和在人民網上發帖者人的擔憂不同,朱總理的改革也顯示了高效且可持續的經濟模式。如果不能在明知會帶來短期痛苦的情形下推進改革,未來更迎來更加嚴峻的就業危機。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從「張藝謀超生」看到的

2013/12/30
        「張藝謀超生事件」在中國受到關注。玩「消失」的張藝謀不得不出來面對公眾承認超生,並道歉。但從這個事件背後似乎也能看到中國在改革問題上進退兩難的困惑……

  中國在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決定近期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目前制度已經放寬至「單獨二胎」,今後只要夫妻雙方中一人為獨生子女,就可生二胎。

 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背景是人口問題。中國15~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自去年起開始減少。而60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到達約14%,老齡化正在加劇。而這都是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

  人口動態的變化將對經濟增長率帶來嚴重的下行壓力。一直支撐中國經濟的低廉而充裕的勞動力這一增長引擎已經失去動力。中國政府計劃以「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結構改革」等推進改革,但尚未見到具體成效。

  那麼,為什麼不索性廢除計劃生育政策本身呢?對此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嚴善平指出,「最好立即加以廢除。但政府內部仍然非常擔心放開人口政策後,農村人口會大幅增加,進而引發糧食問題」。

 因此仍然保留了限制。如果違反規定將處以鉅額罰款。輿論批評張藝謀是特權階級,所以不會遭受處罰。 或許是出於社會壓力,主管衛生系統的政府機構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正在步履蹣跚地尋找穩定增長道路。中國政府擔心過快推進改革將導致問題,但如果不改革就無法持續實現增長。在圍繞張藝謀超生事件背後,似乎看到了中國進退兩難的困惑……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ad








中國和印度的無電人口誰更多?

2013/12/30
     亞洲2個大國中國和印度,在電力供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國際能源署(IEA)最近公佈的《世界能源展望》顯示,從無法使用電力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來 看,2011年中國已經基本為零,而印度則達到約25%(3億人)。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的電力供給率方面,印度存在巨大差距。

 
究其原因,中國高度增長已經告一段落,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而一方面,印度的發電站和輸電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卻趕不上經濟的迅速發展。

 為了加強電力供應,印度正在推進大規模的煤炭火力發電站以及核電站建設計劃,而日本企業的商機也將因此擴大。據IEA的預測,到2030年,印度無法使用電力的人口將比2011年減少一半。

  而在其他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擴大供電也成為重要課題。緬甸截至2011年,有半數以上國民處於無法用電的狀況。而在印度尼西亞,人口的27%仍用不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