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國力取決於體制是否完善

福山:國力取決於體制是否完善

2013/12/24
      弗朗西斯·福山: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而日本經濟卻在過去20年陷入了停滯。不過,這並不是導致東亞出現緊張氛圍的原因。日本首相頻繁更迭也不是經濟的錯。

弗朗西斯·福山
      一個國家的國力並非取決於資源是否豐富,而是取決於體制是否完善。例如,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擁有豐富的原油等資源,但是國民卻十分貧困,國力低下。

       如果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爭端是資源的爭奪戰或是有關領土所有權的法律糾紛則會有辦法解決,正因為是帶有民族色彩的較量所以很難解決。

        如果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擴大勢力,例如中國,那麼其他國家的反應無非兩種。要麼聯合周邊國家一起對抗,要麼獨自和該國交好。

        日本已著手重新構築與美國的安保體制。東盟(ASEAN)也有同樣的想法。在美國看來,這是在亞洲擴大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不過,歐巴馬政權重返亞洲的方針是否發自真心還不好説。美國的財政狀況嚴峻,認為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必須對全球的穩定負責的美國國民少之又少。

       日美兩國政府當前關係非常好。但是,和台灣等相比,日本對美國國會的影響力小得多。大多數美國國民甚至不知道「釣魚台」的存在。即使中日出現領土衝突,在美國國民之間,認為美國必須保護日本的聲音似乎也不會很高。

      日本和韓國的對立也是令美國頭疼的問題。日韓利害一致的問題眾多,如果不存在歷史問題,在國際社會上可以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雖然韓國總統朴槿惠正在接近中國,但是從長遠來看中韓缺乏共通的利益。

      東亞的穩定需要多邊對話的框架。曾提議過從六方會談中排除朝鮮,美俄中日韓5國進行「5國會談」,雖然不確定能否解決摩擦,但值得一試。

       相比修改憲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應該更注重通過「安倍經濟學」實現經濟復興,並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在美國政界沒有人希望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中國正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甚至有觀點把中國的體制稱為「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不管什麼樣的資本主義都必須有一定的限制。市場不穩定的話誰都不會進行投資。中國經濟中效率最低的部門是國有企業。如果中國希望今後經濟繼續增長,則不得不放寬對經濟的限制。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政治思想家。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在美國國務院任職。主要著作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現年61歲。

   記者觀察:國家之間的對立並非經濟摩擦

        福山1992年的著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指出自由主義和市場經濟劃定了人類歷史的終點,在陶醉於冷戰勝利的美國引起關注。如何看待之後的美國和全球 經濟的動盪?新書《政治秩序的起源》指出了政治中包含的結構缺陷,詳細分析了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支配體制如何誕生、如何滅亡。試圖對如今東亞的緊張氛圍是 由經濟引起的觀點進行反駁。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大石格




中國要用「休克療法」治理産能過剩?

2013/12/24
中國政府計劃推動陷入過度競爭的光伏電池行業進行重組。目前篩選出了在生産規模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滿足一定標準的134家企業。而相當於行業整體四分之三的 其它企業將更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而且難以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此舉其實是在扶持增長企業實現健全經營的同時,促使業績低迷企業儘快從市場退出的一 種所謂「休克療法」。

    「這將有助於緩解産能過剩」,上海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COO)謝健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出台的政策表示期待。

   工信部對於涉及矽材料與光伏電池板等光伏電池的製造企業,根據2012年的生産規模、開工率以及技術水平等設定了相關條件。然後公佈了滿足這些條件的134家企業的名單。

     四分之三「落選」

 3月陷入破産的尚德電力的核心子公司以及為該子公司提供救助的新興企業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被列入名單。有分析指出,中國被認為有500家以上光伏電池相關企業,因此可以説其中有四分之三「落選」。

中國政府力爭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光伏電池廠商(位於上海市內的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旗下工廠)
據行業相關人士表示,落選企業獲得融資將日益困難。同時將難以享受此前光伏電池産品一直獲得的出口退稅政策,對於以出口為主體拓展業務的企業而言,這將構成較大打擊。而在中國國內市場,這些企業參加國有電力公司等的招標將更加困難,獲得訂單的機會可能大幅減少。

 據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COO謝健稱,該名單將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技術水平,每半年或1年調整一次,以推進行業的優勝劣汰。而對於企業而言,持續滿足這一條件將是生存下去必須達成的目標。

     由於作為最大市場的歐洲需求低迷以及中國與歐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光伏電池産業進入2012年以來持續面臨困境。即使是曾經成為全球最大企業的尚德 電力,其核心子公司也難免陷入破産。在中國光伏行業,目前即使是中堅企業,也需要依靠當地政府的援助才能勉強支撐。

  不過,目前的市場行情也出現了復甦勢頭。全球最大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0%,而大型企業天合光能的純損益已經實現扭虧為盈。

 
據美國調查公司NPD Solarbuzz統計,利用光伏電池板進行發電的模塊的平均價格自2012年第二季度至同年第三季度下跌了12%,但在今年同期的下跌率還不到1%。在歐美市場,德國Q-Cells等虧損企業的重組正在推進,供應過剩情況正在減輕。

 以中國、日本和美國為中心,光伏電池的需求正不斷擴大,2013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需求達到900萬千瓦,創出歷史新高。NPD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預測稱,「2014年將比2013年預期增長30%,達到4500萬千瓦」。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果不進行重組,將 面臨供應過剩問題加劇的風險。

     是否對鋼鐵等行業開刀?

  在中國,不斷有企業跨行業進入利潤空間巨大的市場,導致陷入供應過剩的行業不斷出現。除了光伏電池之外,中國政府已將鋼鐵、水泥和造船等5個行業定為産能 過剩行業,正在推動企業重組。不過,像此次這樣篩選企業、並在事實上對其業務拓展施加影響實屬罕見,今後,在鋼鐵等與地方政府關係密切的國有企業為中心的 行業,是否採用上述舉措將成為焦點。

     (菅原透 上海報導)



資本主義在選擇道路

2013/12/24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特約專欄作家 平田育夫:2014年是東西冷戰將結束25週年。社會主義似乎已經走下舞臺,資本主義「同志」之間展開了競爭,目前世界正處於這種漩渦當中。

 隨著舊的社會主義陣營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正式加入,市場經濟的競爭規模從冷戰時期的約10億人擴大到了50億人,再加上信息革命威脅已開發國家的就業。在大航海時代以來長達500年的資本主義歷史中,這是劇烈變化的史無前例的25年。任何已開發國家都將探尋自身的前途。

  對於因人口減少和財政困難疊加在一起而感到苦悩的日本來説,保持人民幸福的經濟系統應是什麼樣的呢?這是資本主義被澀澤榮一引入日本約140年後面臨的十字路口。

  或許這可以説是資本主義的格局。美英兩國重視競爭,北歐國家重視高福利,而德法兩國則重視公平,各國獨具特色。但由於冷戰後的大規模競爭,將越來越難以保 持住以往的特色。美英模式看起來符合時代潮流,但由於其「嫡系傳人」的金融機構失控,在5年前引發了雷曼危機。應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

 
金融危機失控的影響波及了整個世界,但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推算,今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與當時相比將實際增長6%。而日本增長2%,歐元區下降2%。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震源地美國的恢復最為迅速。

  美國雖然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但恢複元氣的能力也很強。與政府的救助相比,企業革新能力的作用更加大。業務重組不斷推進,信息化技術的新方案也相繼出現。美國蘋果公司按股票總市值計算已經躍居世界第1大企業,而互聯網企業也掀起了上市熱潮。

  産業革命開始於排他性行業工會最早解體的英國。而以易於創業的美國為中心,信息通信革命不斷推進,這都不難理解。

  美國技術領域記者克里斯·安德森認為,創業將進入新階段。借助3D印表機等設備,個人將可以輕鬆地將創意轉化為産品,「從發明家到創業者的道路已經縮短到可以説已經不存在的程度」(《MAKERS》)。

  此外,美國將放寬對創業者通過互聯網籌集資金的管制。美國的優勢在於在與新興市場國家展開競爭方面,易於産生新企業和新技術的環境。

  但是,能否防止金融體系再次出現混亂呢?雖然將限制銀行利用自有資金進行的投機交易,但試圖鑽法律空子的惡習依然根深蒂固,風險依然存在。

  此外,從收入差距來看,在OECD的34個成員國國中,美國的嚴重程度排在第4位。通過裏根改革,美國資本主義明顯向尊重企業的自由傾斜,而作為相應的代償,則更加顯得粗野和不平等。

  因此,雖然很少有國家全盤照搬美國模式,但吸收其積極部分、在參與全球競爭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的嘗試將不斷推進。

  北歐各國高舉高福利的招牌,並採取了重視市場機制的政策。

  其座右銘是「不拯救企業,而拯救人」。政府不會扶持陷入經營困難的企業,而是通過積極的職業培訓幫助人才轉移到增長産業。芬蘭教育和科學部長克麗斯塔·基烏魯(Krista Kiuru)表示「在變化激烈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人們終生持續堅持學習」。

  以北歐為參考、促使「歐洲病人」德國實現重建的是前總理施羅德的改革。例如在縮短失業補貼時間的同時,推動勞動者實現再就業。曾訪問日本的施羅德強調稱, 「在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中,有能力的人與普通人的收入拉開了差距。如果不加以改革,這種差距將更大」其見解顛覆了「小泉改革擴大了收入差距」這一日本 的「常識」。

  接下來再看日本。在最近25年裏,政府的干預不斷增加,導致了所謂的「政府過度干預型資本主義」。
在冷戰結束之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並面臨全球競爭和國內蕭條。雖然企業不得不順應世界新的現實,但日本政府除了小泉內閣之外,均堅持維持經濟的現狀。以國債為財源刺激經濟,並通過準入限制等舉措來保衛現有企業和就業,此外還幫助虧損企業進行重建。

  但是,日本的財政困難正逼近危險水域,而在全球競爭中也陷入苦戰,這種做法已經達到極限。與其鼓勵將企業的發展交給市場,不如鼓勵創業。在減少財政赤字的同時,應採取幫助失業者轉換工作等必要的措施。為了擺脫過度干預,需要實現這種轉變。

  安倍晉三內閣計劃推動企業實現新陳代謝,促進人才的流動。但是,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法人稅減稅以及解雇限制放寬政策卻被推遲。而被稱為重稅國家的瑞典的法人稅實際稅率為22%,比日本還低14個百分點,而德國則放寬了解雇限制。

  此外,日本政府卻敲定了5萬億日元經濟刺激對策,同時敦促企業提高工資,「干預癖好」仍未消除。而對財政和經濟的長期看法也非常天真。

  日本政府計劃在2020年之前打好財政重建的基礎。但是,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林慶一郎認為,今後,與資産向海外轉移相對應的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的規模增加將導致高通貨膨脹,「在2020年以前將出現財政危機」。

  日本目前刻不容緩的是削減赤字以及激活企業活力。雖然削減社會保障給付金額、放緩限制以及就業流動化等面臨的反對非常強烈,但這也有政府的責任,那就是沒有充分宣傳如果堅持過去的做法,經濟將難以發展的事實。

  日本人在危機逼近時會發揮應對能力。這在觀察日本航空等的重建大戲中不言而喻。如果看起來危機會在政府的保護下逐漸遠去,人們就將懈怠,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潛力。

  「政府過度干預」的罪過不僅在於導致財政惡化,還在於阻礙了人們潛在能力的發揮。這是對留給今後資本主義的經驗教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特約專欄作家 平田育夫




日本2014年度預算95.8823萬億日元 創新高

2013/12/24
     日本政府在24日上午召開的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14年度預算案。一般會計的財政支出總額相比2013年度最初預算增加3.5%,達到95萬8823億日 元,創歷史最高記錄。日本政府把「經濟重建•擺脫通縮」作為首要任務,將相關政策經費增加3.2%,增至有史以來最高的72萬6121億日元。此外,日本 政府還增加了用於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的相關費用以及防衛費等財政支出。另一方面,伴隨2014年4月起將消費稅稅率提高至8%,將削減3.7%的新增國債 發行額。

     日本政府預計2014年度財政稅收將增加16%,達到50萬10億日元。有望實現2007年度以來,時隔7年的高水平。包括因2014年4月份實施消費稅增稅而增加的4萬5350億日元稅收外,預計經濟復甦也將帶來企業法人稅以及所得稅方面的稅收增加。

     由於稅收增加,新增國債發行額將減少1萬6010億日元,減至41萬2500億日元。由此,國債依賴程度將下降3.3個百分點,降至43.0%。日本政府 提出爭取2020年度使國家和地方的基礎財政收支(PB)擺脫赤字。2014年度的基礎財政收支的赤字額預計仍將達到18萬億日元,但比上年度減少5萬 2000億日元。減少赤字額為2007年度(6萬8000億日元)以來的歷史第2高紀錄。

     一般會計的財政支出減去國債費(用於償還國債和支付利息的費用)的政策經費2014年度為72萬6121億日元。其中,社會保障相關經費增加了4.8%, 增至30萬5175億日元,首次突破30萬億日元大關。這些經費將被用於支付養老金、醫療和護理等社會保障費,以及擴充少子化對策經費。關於調整診療報酬 體制,日本財務省財務相麻生太郎曾認為「國民負擔將增加」,討論保持不變或下調費用,但由於執政黨反對,最終增加了0.1%。

     公共事業相關費用增加了12.9%,增至5萬9685億日元。有關社會資本整備的特別會計增加了6167億日元,此外還增加了用於修繕年久失修的基礎設施 和應對大地震的防災對策費用。防衛相關經費增加了2.8%,增至4萬8848億日元。隨著為籌措東日本大地震復興財源而實施的政府減薪措施的結束,人工費 將出現增加,此外還將增加了用於提高島嶼防衛和早期警戒管制機能力的預算。

     日本政府還將地方交付稅交付金等減少了1.5%,減至16萬億日元。為應對08年雷曼危機之後的危機而實施的交付稅「另增預算」(1萬億日元)方面,此次削減了40%左右。

     (日經QUICK新聞)
ad







美國式資本主義的未來

2013/12/04
鉅額報酬能激發人們的進取精神,國家也因此實現增長——這一美國引以為傲的「美式資本主義」正在動搖。其原因在於以2008年雷曼危機為開端噴薄而出的民眾對收入差距擴大的不満。


   梶原誠的其他文章

   摩根名言警告著中國

   金融危機讓美國重返「大政府時代」?

   「銅博士」看中國

   從諾貝爾基金會股市投資誤判説起

   孫正義最後豪賭

   如果巴菲特買了日本股票
美國大型投資公司凱雷集團創始人戴維·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在危機爆發前一年的2007年曾表示,「美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總統或者億萬富翁。成為大富翁在美國是正確的選擇。」

  相對於美國,日本認為「幸福等於金錢」的意識有些淡薄,報酬與業績掛鉤的情況更少。

   「賺錢無罪」的觀點發生變化

  但是,認為「賺錢無罪」的美國社會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時至今日,魯賓斯坦可能難以再堂而皇之地表達同樣的觀點。

  雷曼危機以後,發生了象徵轉機出現的有兩個事件。首先,2011年以紐約為舞臺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當時,上萬名民眾高舉「我們是99%」的旗幟,對於財富集中于1%的富人手中的現實表達了憤怒。

  其次是今年11月,民主黨候選人比爾·德布拉西奧成功當選紐約市長。這是民主黨時隔24年首次獲得勝利,而比爾·德布拉西奧的競選綱領則是縮小貧富差距。

  收入差距已經嚴重到可以影響輿論。這樣想來,最近來自美國的經濟新聞也將不難理解了。

  例如目前美國零售巨頭的盈利出現了兩極分化。面向高收入階層的梅西百貨公司 (Macy's) 等大型百貨店表現強勁,另一方面,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沃爾瑪等折扣商店則表現低迷。零售企業盈利兩極分化的背景是收入的兩極分化。

       還要注意到的是,股價走高也存在危險的一面。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于11月創出了歷史新高。但是,獲利最為明顯的是持有大量金融資産的富裕階層。貧富差距反而將擴大,而低收入階層的不満將會加劇。

  此外,美國首都華盛頓也發起了對華爾街的攻擊。摩根大通被迫支付了創歷史紀錄的130億美元的和解金,這一事件引發了關注。關於在過去銷售的證券化商品,該公司遭美國相關當局提起了損害賠償訴訟。

  通過雷曼危機呈現出來的是「賺錢無罪」這種文化的陰暗面。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明知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卻仍然熱衷於實施鉅額住宅投資。結果,損害了經濟這一公器,導致失業者不斷出現。政治將以選民的憤怒為武器,猛烈敲打被稱為美國經濟引擎的華爾街。

  美國式資本主義將何去何從?筆者在3年前曾與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勞伊德·布蘭克芬(LloydC.Blankfein)討論了因雷曼危機而浮出水面的市場經濟的功與過。

   扭曲已經迎來極限

  布蘭克芬首先表示,「由於財富分配不均,的確將産生不平等」,承認市場機制是收入差距加劇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可以向富裕階層徵收較高稅金,然後用於為窮人提供福利」。

  美國不會否定能激發人們活力、並使美國有能力掌握世界霸權的經濟環境。但是,由此帶來的扭曲已經迎來極限。在修正貧富差距的同時,要讓追求財富的人們的進取精神獲得回報,如果能克服這種難題,美國式資本主義還有可能迎來新的未來。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原誠



哈佛商學院院長談資本主義的未來

2013/05/07
      2008年的雷曼危機已經過去5年。這次「百年一遇」的衝擊彰顯了通過徹底的市場競爭來追求利益的美國式資本主義的極限。遍佈全球的美國式資本主義和企業 的經營戰略將如何變化?針對這樣的問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被視為世界經營者搖籃的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院長尼汀·諾瑞亞(Nitin Nohria)。

  記者:從雷曼危機中吸取的教訓是什麼?

 
諾瑞亞:
哈佛商學院創建於1908年,目的是反思前一年的金融危機。作為危機的原因,「不道德的資本家」不受約束等問題遭到了批 評,因此為了防止危機再次出現,需要積極培育兼具能力和道德的商業領袖。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100年後我們又面臨同樣的教訓,而我們非常清楚的是,努力 沒有止境。

  記者:「金融資本主義」有沒有發展過頭?企業經營是否脫離了實體經濟?

     諾瑞亞:目前經營者過於依賴金融動機。依靠股票和股票期權獲得報酬的趨勢已經持續了20多年,這滋生了泡沫。為了讓眼前收益、股價以及自己的報酬最大化,經營者不計後果地提高負債,同時加大了經營風險。

  利用股價來衡量經營成果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短期股價走高並非衡量企業長期價值的最佳標準。如何進行改革,在進行企業經營評價時不過度依賴市場,這是今後的課題。

  長期實現盈利並非正確答案。當季度業績糟糕時,「業績總會好起來,希望大家相信我們」的經營方式將促使紀律鬆弛。「我們比大家更加了解公司」等説辭經常被用作欺騙市場。無論在長期還是短期,經營者都應該追求成果。

  記者:對於華爾街,學生的意識是否發生了改變?

  諾瑞亞:學生一度抱有金融業將持續增長的盲目自信,雖然不喜歡金融業,但為了追求高收入,還投身於金融業,這是非常危險的。如今學生對金融依然非常關注,但充滿熱忱。沒有金融就沒有資本主義,世界也在尋找值得信任的銀行家。這將幫助充滿熱情的學生找到工作。

  增長極遍佈全球

記者: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政府承擔重要職責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優勢成為了話題。您怎麼看?

  諾瑞亞:因為市場存在問題,就應該轉向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想法是危險的。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固然很高,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市場是一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思考如何正確發揮市場的作用,才是正確的做法,而改為使用一把鈍劍則是錯誤的。

  重要的是,企業應該與社會和政府構建一種建設性關係。企業創造價值,而社會由此得到好處。社會將以稅金的形式從政府獲得收入。政府將建立有利於發展商業的環境。從歷史上來看,3者的和諧可以實現經濟繁榮。

 如果這一關係破裂,就將陷入惡性循環。如果企業貪得無厭,社會將無法獲得好處。結果就會造成人們將敦促政府打擊企業,而政府將通過限制等手段來打壓企業。這就是一種相互批判的破壞性關係。

  記者:您説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而21世紀則是「全球的世紀」,是什麼意思?

  諾瑞亞:在我進入哈佛商學院當教師的1988年,在課堂上涉及的企業經營案例的80%以上來自美國企業。不論是市場、企業,還是經營手法,很多都源自美國,甚至可以説美國經濟決定了全球經濟。而在目前,案例的50%以上來自外國企業。全球已經存在很多增長極。

  美國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有所下降,這是好事。中國和印度也正在走向繁榮,貧困階層將不斷減少。美國企業也在積極利用這種變化,競相在不斷增長的亞洲和巴西搶佔市場。

  而問題是,美國能否保持足已吸引企業的競爭力?據針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意識調查顯示,回答"美國競爭力下降"的受訪者超過一半。以員工醫療費為代表,美國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
面對這樣的問題,美國不能逃避,而是必須推進改革。我們對以雷曼兄弟等在危機中破産的企業進行了大量分析。同時還邀請了對哈佛商學院教育方法持批評態度的學者,以研究美國到底哪出了問題?

 贏家發生改變

  記者:環顧世界,有沒有您特別關注的經營模式?

  諾瑞亞:我正在關注的是,刺激被稱為「金字塔底層(BOP)」的低收入階層需求的經營模式。以低廉價格提供現有産品和服務的企業已經在新興市場國家出現。

  例如,印度從事心臟手術的納拉亞納•赫魯達亞拉亞醫院就是如此。通過提高業務效率,僅僅利用10%的費用即可進行與歐美相同質量的心臟手術,目前正在快速成長。這或許為解決西方國家醫療費高昂問題提供啟示。

  此外,我對通過承擔環保責任來實現增長的革新型企業也很感興趣。巴西自然派化粧品廠商Natura Cosméticos公司的經營戰略也進入了哈佛商學院的課堂。儘管是新興市場國家企業,但通過訴諸於人們的環保意識,成功獲得了與具有品牌號召力的法國 歐萊雅(L'Oréal)以及美國寶潔(P&G)相同的客戶層。

  記者:今後什麼樣的企業將取得成功?

諾瑞亞:這很難預測。我們20年前研究過日本索尼。之後還研究過諾基亞,再後來是韓國三星電子……。但很多人忘記了蘋果公司。固執於今天的勝者是危險的。我經常要求學生,不斷思考下一個優秀公司將是什麼樣的公司。

  記者:您希望培養什麼樣的經營者?

  諾瑞亞:哈佛商學院的使命是,培養給世界帶來變革的商業領袖。而給世界帶來變革的唯一方法是為社會創造價值。

  如果以有道德的方法有節制地獲取利益,即使賺到錢,人們也不會嫉妒。但商業領袖時常會忘掉這些,從而遭到社會的批評。我們通過危機吸取了教訓。我們希望重新建立重視本來使命的學校。

  重視學以致用

  記者:除了將實際案例當做材料在課堂上講授的「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之外,還引入了在全球商業一線提出經營戰略和創業的「實地教學法(field method)」。

  諾瑞亞:這種教學方法是在反思此前的商學院存在哪些不足的基礎上産生的。案例教學法僅僅強調「知道」,而實地教學 法則引入了「實踐」這一要素。學生可以思考自己成為什麼樣的領導,嘗試如何實踐學到的知識。同時,目前是全球的世紀,還要嘗試融入外國的文化。這2個手法 屬於相互補充的關係。


領導能力論泰斗——尼汀·諾瑞亞

出生於印度。1984年赴美國,1988年在哈佛商學院登上講臺。

  在雷曼危機發生2年後的2010年,就任第10代院長。自1908年哈佛商學院創建以來,諾瑞亞是北美以外出身者擔任院長的第一人。這同時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從「美國單極時代」向「無極時代」過渡的象徵。

  就任後,通過對畢業生和教師的調查,諾瑞亞明確提出了重視商業倫理的觀點。同時與各國企業展開合作,引入了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的「實地教學法」。

  英國《金融時報》于1月將哈佛商學院排在了商學院(經營研究生院)全球排行榜的首位。同時,作為領導能力研究專家,諾瑞亞還被評為「全球對領導能力理論最具影響的人物」(美國《華盛頓郵報》)。現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