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中國加緊削減「隱形債務」

中國加緊削減「隱形債務」

2013/12/31
      中國審計署12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的直接、間接債務餘額為17萬8909億元。包括被稱為「隱形債務」的地方政府旗 下投資公司(融資平臺)的債務,債務餘額較2010年底相比增加了約70%。政府整體(中央和地方)的債務餘額超過30萬億元,接近名義國內生産總值 (GDP)的60%。

中國的地方投資讓債務擴大
        在中國,地方政府通過被稱為「融資平臺」的旗下投資公司來籌措資金和實施道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借助高利率的「理財産品」等,個人和企業的資金流入地方的基礎設施投資,從而導致金融當局監管範圍之外的「影子銀行」急劇膨脹。

        此次調查也顯示,地方政府的全部債務中,融資平臺的債務佔40%。雖然中國在08年的雷曼危機之後實施了4萬億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對策,但是財政資金不足 的地方政府競相設立了融資平臺。由於這種「隱形債務」的實際情況不透明,所以對中國財政、金融風險的擔憂不斷升溫。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新領導層將控制地方政府債務作為2014年經濟政策運營的重點,強烈意識到必須防控可能擴大到財政和金融領域的風險。計劃允許過去原 則上禁止的地方債券的發行,減少「隱形 債務」,推進地方財政的透明化。不過,地方政府存在慢性財源不足的問題,控制債務之路十分艱險。

 
       習近平領導層尤其重視控制通過地方政府旗下融資平臺籌措的「隱形債務」。由於「隱形債務」的實際情況不透明,所以成為動搖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信任的原因。 中國政府要求銀行不要增加對融資平臺的貸款,另一方面預計今後將允許地方政府發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債券。

       將地方政府的資金籌措手段作為制度給予認可的同時,將以中央監管的形式對債務餘額進行監督和管理。此外地方政府還考慮剝離債務、設立管理公司。

       不過,産業基礎薄弱的地方經濟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程度高,混亂也在擴大。重慶市旗下的融資平臺一名高管抱怨到「銀行減少貸款,融資成本增加了30~50%,即便如此仍然繼續進行公共住宅等基礎設施建設,到處都是矛盾」。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反腐」是國企改革一環

2013/12/31
推進「反腐運動」的習近平領導層目前最積極應對的是國有企業高管的貪污問題。配合市場機制的引進和民間資本的有效利用等,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環,還將推進反腐敗運動。受到查處的對象以「石油幫」為中心,還擴大到了海運、通信和金融等眾多行業。

 8月下旬,中國大型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的數位高管被查處,隨後中國媒體不約而同開始報導貪污問題。僅觀察已經公開的信息,央企被查處的高管就已經超過10人。

  而罪名目前大部分為「嚴重違紀」。在政經關係密切的中國,國有企業的高管在所管轄領域擁有巨大權限,因此行賄受賄現象不斷。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加大了查處貪污的速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希望緩解民眾對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的不滿。

  問題是反腐敗的影響不僅限于國有企業。在查處中石油高管的過程中,其上市子公司的股價出現暴跌。因此美國的股東等提起了要求賠償損失等的集體訴訟。有分析認為,懲處國有企業貪污還與權力相爭存在關聯,世界投資者可能受到中國國內局勢的影響。





(阿部哲也 北京報導)



中國新一輪國企改革有多大勝算

2013/12/31
       中國已開始啟動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大型國有企業聚集的上海,將引入經營監管和執行明確分離的企業管理模式。這將改變政府干預經營的情況,提高經營的 透明度,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不過,中國此前也一直在推進國企改革,但是仍存在腐敗問題屢禁不止等現象。此次改革能否使習近平領導層重視的「市場作用」得 到滲透仍是未知數。

       上海出台了國企改革20條措施。最受關注的是明確分離經營監管和執行。

 
       過去中國政府優先振興當地經濟,介入企業經營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不透明的企業管理産生了即使供過於求也依然無法減産的過剩生産體制,甚至對全球行情産生影響。

       因此,市政府100%出資的「資本管理公司」中匯集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等國有資産。該管理公司作為「股東」來監管旗下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爭取取消行政干預。

       在管理層方面,過去經常從政府機構輸送人員,今後將促使國企起用外部人才。董事長和總經理等主要職務的任期為3年,如果業績不佳便會換人。爭取擺脫官僚經營,激發企業家的實力。

       內陸地區的安徽省也開始討論對林立的國有企業實施重組、通過上市來提高經營透明性的方案,全國各地國企改革的氛圍增強。其背景是習近平領導層在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委員會上確定「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也提出加速強化國有資産管理的改革。

       中國此前也一直在推進國企改革。1993年正式啟動國企民營化。90年代底果斷大膽實施重組,到2012年,國企數量從95年峰值時的11萬8千家減少至1萬8千家。

       即便如此,與黨和政府一體經營的國有企業仍然在市場上不斷擴大支配地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等國有企業佔據著中國企業銷售額排行榜的前幾位,不滿國企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聲音越來越強烈。與買方勾結、賤賣國有資産以從中獲益的國企高管也是屢見不鮮。

       今後,佔國企整體銷售額60%的央企被視為也將推進同樣的改革。不過,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師唐志軍認為,改革的關鍵在於多大程度開放壟斷行業。

       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取得成果——2011年通過公開招標,從上海市政府旗下的國有企業實現完全民營化的日用品巨頭上海家化聯合11月召開了臨時股東大會,以 選拔新一任經營者。選舉過程中兩大陣營推選的獲選人相互競爭,這在國企時代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讓股東再次感受到了市場化的重要性。國有企業改革能産生這樣 的效果呢?黨和政府的決心將受到考驗。

(菅原透 上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