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靖國神社曾是賽馬場


靖國神社曾是賽馬場

2011/12/22
       賽馬是平民的娯樂。在東京,如果提到賽馬場,都會想到府中市的東京賽馬場和品川區的大井賽馬場。不過早些時候的東京曾經到處都有西洋式的賽馬場。靖國神社、上野公園、池上以及目黑……。賽馬場發展的歷史也成為了日本為追趕歐美各國而努力拼搏的見證。

東京最早的近代賽馬在靖國神社舉辦

靖國神社的參拜道路。裏面聳立著大村益次
郎的銅像。從前,這裡曾經舉辦過賽馬。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九段地區。穿過大鳥居,高坡的對面聳立著大村益次郎的雕像。在樹木都已經凋謝的這個季節,神社內瀰漫著清爽的氣息。

       實際上,這個地方以前曾經舉辦過賽馬。JRA賽馬博物館首席研究員村井文彥告訴我們,「東京第一次舉辦西洋式賽馬就是在靖國神社裏」。在細長的參拜道路上,曾經存在著楕圓形的環形跑道。

       筆者嘗試著問了路上的行人。得到的回答卻是「不知道」、「這是真的嗎?」、「那麼神聖的地方竟然會舉行賽馬……」。詢問了大約10個人,但沒有一個人知道這裡曾經舉辦過賽馬。

      靖國神社最初被稱為「東京招魂社」,為祭祀從日本幕末到明治維新的戰爭死難者,于1869年(明治2年)創建。第二年,也就是1870年,這裡舉辦了東京的第1次賽馬。這次賽馬是作為每年3次的年度例行祭祀而實施的,也是祭祀儀式的環節之一。

在參拜道路進行賽馬,拐彎太急,很多騎手落馬

       在日本,歷史上就有在神社舉辦賽馬的傳統。即使到了今天,京都府的上賀茂神社等地方仍然保持著這一傳統。在日本傳統的賽馬中,2匹馬在直線跑道上奔跑,這與眾多馬匹在曲線跑道上飛奔的西洋式賽馬有所不同,但人們似乎很容易接受在神社內舉辦賽馬。
描繪招魂社賽馬的浮世繪(《東京招魂社內外人賽馬之圖》,月岡芳年,1871年,馬匹博物館所藏)
 賽馬曾經奔跑在上野不忍池的周圍

       賽馬地點不僅僅有靖國神社。過去,東京都內的各處都有西洋式賽馬場。與靖國神社相同,場地仍然原封不動得到保存的是上野不忍池。不忍池的周圍竟然奔跑過賽 馬。在這裡,跑道1圈約1600米。拐彎也比較緩和,這裡的跑道即使與西方相比也毫不遜色。可能完全是偶然,這裡的空間作為賽馬場不大不小,非常適合。
賽馬場位於不忍池前面,無論寬度和拐彎
都很適合做賽馬場


目黑住宅區仍然保留著跑道的痕跡

       新宿區也曾經有過賽馬場。也就是戶山賽馬場。新宿區戶山地區就是現在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所在的地方。走在面對校園的稱為「Cosmic大街」的道路上,會遇到一個小標牌。上面寫著,「此處曾經舉辦過賽馬」。

       另一方面,到處都殘留著賽馬痕跡的是目黑賽馬場。這裡的交叉路口就叫「原賽馬場」,此外,還有稱為「原賽馬場前」的公共汽車站。這裡也有告示板和馬的雕像。這裡好像在當地廣為人知,當筆者詢問的時候,很多過路的行人都回答稱,「過去,這裡曾經有賽馬場吧」。

        那麼,實際的跑道大概在哪個地方呢?筆者對照著現在的地圖和老地圖,步行進行了探訪。

        觀察現在的地圖,會發現一個有些奇怪的拐彎,現地處幽靜的住宅區之內。就在數十年之前,賽馬曾經在這條道路的周圍奔馳。筆者後來向馬匹博物館進行了確認, 結果表明,這個地方橫跨當時的第1賽區與第2賽區。由於是住宅區,筆者不能一直在這裡東張西望,但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地方居然也有著豐厚的歷史。

如果在地圖上確認賽馬場舊址,就會找到與跑道的形狀相同的道路。
最早的近代賽馬是在日本江戶時代

       日本引進西洋式賽馬是在江戶時代,地點是開港之後的橫濱。

       據馬匹博物館首席研究員日高嘉繼表示,在開港第二年的1860年,橫濱市元町曾經舉辦賽馬,記載這一內容的日記保留到了今天。詳細的記錄開 始於1862年,據説是在現在的中華街周圍舉辦的。據記載,跑道1圈為1200米。當時使用的是空地。日本首次建立正式的賽馬場是在1866年,建造于橫 濱市根岸地區。

日本獲得首次勝利的是「柑橘號」賽馬,馬主是西鄉從道


       到了明治時代,日本人也開始參加賽馬。在日本人中,第一個成為馬主的是西鄉從道。也就是明治維新領導者西鄉隆盛的弟弟。1875年(明治8 年),西鄉從道登記了4匹馬,其中,1匹名叫「柑橘號」的馬為日本馬主帶來了第一個勝利。當時有11匹馬參加比賽,這樣的成績的確令人振奮。
昭和初期的目黑賽馬場(馬匹博物館所藏)


       馬匹博物館首席研究員日高指出,「明治時代前半期的賽馬曾經是日本歐化政策的支柱,作為旨在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社交場所,賽馬場曾被廣泛使用」。

       1879年(明治12年)建立的「共同賽馬會社」的成員為我們講述了作為日本國家事業的賽馬的一個側面。據立川健治著《馬券飛舞文明開化時 代》顯示,當時的社長是皇族小松宮彰仁親王,副社長則是原長州藩主毛利元德,而在理事中,曾經擔任日本首個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和西鄉從道等人列明其 中。
 賽馬是與鹿鳴館並駕齊驅的國家事業,天皇賞的源頭可以上溯到明治時代

       1880年(明治13年),在橫濱舉辦了「The Mikado's Vase Race」,當時,明治天皇親自頒發了獎品。據説這就是天皇賞的源頭。此後,明治天皇曾經多次蒞臨賽馬場,而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到當年日本舉國進行賽馬的盛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比賽使用的馬匹包括日本本土出産的馬匹、外國人從本國帶過來的馬匹以及中國出産的馬匹。據博物館首席研究員日高表示,日本馬匹「不但腿短,體型上處於劣勢,而且脾氣暴躁,根本不願意跑直線」。

目黑賽馬場舊址的馬匹紀念物

       提到賽馬就會想到馬券。在明治初期的賽馬比賽中,馬券處於什麼狀態呢?

       在由外國人主辦的橫濱根岸賽馬比賽中,馬券的出售開始獲得允許。但是,據説東京從沒出現正式的馬券。馬券發行被當做賭博罪而受到嚴格取締。因此,除根岸以外的賽馬場都陷入經營困境,全都非常短命。

       儘管如此,馬券卻以非正式形式存在過。據前出著《馬券飛舞文明開化時代》顯示,1879年(明治12年),為迎接美國格蘭特將軍,在戶山賽馬場舉辦賽馬之 際,西鄉從道、黑田清隆以及格蘭特上校(格蘭特將軍之子)等3個人曾經非常投入地進行賭博,這一情景曾經有記錄。

       禁止馬券的潮流發生變化是在明治後期之後。而契機就是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  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後,出現空前的賽馬泡沫

       通過這兩場戰爭,明治政府深刻感受到日本的軍馬相比歐美,存在很大的劣勢,因此,1906年(明治39年),明治政府推出了「馬匹改良計劃」。目的就是加快馬匹品種改良和摸索新的訓練方法。因此,作為這項計劃的資金來源,明治政府選擇的就是賽馬。

       馬券解禁導致整個日本都掀起了賽馬熱潮。從1906年到1907年,日本全國誕生了眾多的賽馬場。在日本全國各地,賽馬博得了民眾的歡迎。在東京,池上賽 馬場和目黑賽馬場曾經創下吸引超過1萬人的記錄。馬券在當時來説非常昂貴,但很快就普及到了平民階層,賽馬博物館首席研究員村井稱,「甚至出現了10個人 都掏錢爭購一張馬券的現象」。但是,由此引發的糾紛接連不斷,因此,日本政府于1908年再一次禁止馬券出售。賽馬泡沫就此馬上銷聲匿跡。

       馬券禁止之後,日本政府曾經在一段時間之內向賽馬法人提供補貼資金,但賽馬場經營困難仍然沒有解決。1923年(大正12)年,日本制定了《賽馬法》,馬券在法律設定的限制下得到了復活。以後,除了戰爭中之外,賽馬活動得到了持續發展。

       不僅僅東京,日本全國各地都存在過數量眾多的賽馬場。讓思緒飛回曆史,去探訪賽馬場的舊址,很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電子報導部 河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