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14

不可被取代的經典 - 張衛健版本《西遊記》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4/29/70821

不可被取代的經典 - 張衛健版本《西遊記》

歷代《西遊記》孫悟空,要數張衛健飾演的最為香港人所熟悉,最深入民心,也是扮得最維妙維肖的一個,在他身旁的還有奪過最佳男配角的麥包做沙僧,更 有連奪幾屆視帝的黎耀祥做豬八戒,還有已經退出幕前多年的江華飾演唐三藏。這個堪稱經典絕配的組合才是真正的《西遊記》,至少大部份香港人都會這樣想。

TVB夠膽在中港矛盾越趨激烈的節骨眼上,於一家親黃金時段播放大陸劇集,著實非常礙眼,簡直是要步仆你個街亞視嚟嘅喂的後塵,以再創更低收視為方 向,而更可能的是為了迎合湧港居住的大陸人口味,然後TVB便可以猶如恩主一樣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說:「要不是我們播你祖家的劇,你們早就悶死了!」一方 面自嘲TVB已經技窮沒有自家拍攝的新劇集可以放映,又可以為香港人在大陸人面前爭一口氣,多偉大。
TVB黃金時段播放大陸劇集之所以令人不滿,原因就等同於明明在看陳奕迅演唱會,你卻播「我是觀眾」要人勉強觀賞那班七情上面的觀眾和只會鳩叫的歌 手,不同的是大陸版《西遊記》沒有觀眾和歌手,而是非常突兀難看的動畫特技,教人怎樣看得入眼,連我老媽都說這套劇不堪入目,特技似是普通動畫級別,令人 眼花繚亂。
電視台大概以為一套好劇集的條件,是班底要夠厚,卡士陣容要夠龐大,最好再加多點炫目的特技吸引觀眾眼球,簡直要追上電影版本的《降魔.西遊記》一 樣,卻不明白對於觀眾來說,一套好劇氣不外乎四個字:「認真製作」。一套好劇集是不需要超炫特技和迂迴曲折得令人難以觸摸的劇情,而只需要整個劇組認真製 作劇集,這一點是可以從一個個小地方見微見著,例如道具、化妝(古裝劇更明顯)便可以看得出。回想當年張衛健版本《西遊記》,哪裡來這麼多浮誇特技,就算 有那時的特技製作都要比現在做得好,化妝更是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四師徒和妖魔鬼怪的角色造型都深入民心。

事實上,TVB已有黃金時段播放大陸劇集的先例,那就是2006年黃曉明版本的《神雕俠侶》,同樣是取材自經典名著,又是被翻拍過無數次的劇目,當 時觀察反應必不如此激烈,甚至還會給予好評(帥哥就是王道)。TVB如今如如此一舉,明顯就是以一台獨大的壟斷優勢而為所欲為,明知這時播映勢必引起軒然 大波,卻仍然無視港人對高質電視劇的需要便求其買套大陸劇集便了事,填滿了八點半檔的黃金時段,實情就是強姦香港觀眾雙眼。
不禁嘆息,政府沒有收回亞視牌照,又放任TVB繼續拍一些低質素劇集甚至猖狂到買大陸劇集來播,而有誠意有實力可以拍高質素劇集的香港電視卻沒有發放牌照,天理何在?最終受害的便是我們這班土生土長的香港觀眾,甚至之後的每一代。
除了黃曉明版本《神雕俠侶》外,TVB深夜時段亦播過不少大陸劇集,例如《新三國》,口碑不錯,我也有看過幾集,確實是津津樂道,原因不難明白,大 陸節目製作有寬裕資金,可以造出更多場景和有關道具,亦可以請專業特技公司做後期製作(大陸版《西遊記》特技差得不像話是一個謎),又有大批演員可供選角 切合角色需要,自然拍得出一部部認真製作的好劇集,再從地理環境上說,大陸地大物博,要山有山,要海有海,要草原有草原,自然添上了一份樸實的歷史味道, 所以大陸拍古裝劇或歷史劇集,壞極也有個譜。如此一說,不過是想稍微持平一點,並沒有「因為是大陸劇就一定不看」先入為主的想法,而是以事論事,眼前這一 套《西遊記》,絕對不合港人胃口。

有些事情,特別是一些集體回憶,是沒有可能被輕易抹走或被替代,張衛健版的《西遊記》便是其一。它之所以如此揮之不去,成為家傳戶曉的集體回憶,都 是離不開那四個字──「製作認真」。張《西遊記》首播那年,ATV與TVB仍可爭個高下(至少ATV還有製作劇集如《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和《再見豔陽 天》),市場競爭之下劇組自然要認真製作以吸引觀眾,因此無論是編劇故事內容、化妝抑或特技,以當時的水平來說已經是無可挑剔,加上選角選得好而演技精 湛,便炮製出一套經典,一套不可能被超越和取代的經典之作。難怪TVB已經重播張《西遊記》三次,說句坦白話,如果TVB當機立斷腰斬大陸版《西遊記》而 改為重播張衛健版本,收視必定比現在的好。
說到最後,我只是對將來有點擔憂,以後我們的子女、下一代到底會著哪個版本的《西遊記》長大,演員是香港人還是大陸人,說是會是廣東話抑或普通話呢?甚至連劇情都因為要符合國情而被篡改:孫悟空不是從石頭爆出來的,而是大陸人拉屎拉出來的!
而我只希望我的子女將來會看的,仍舊是張衛健做的孫悟空,是他這個版本的《西遊記》,黎輝祥做豬八戒仍然是一雙色眯眯的眼神、麥包扮演的忠誠戇直的 沙僧還在背著挑擔、江華還是騎在白馬上語重心長去天竺取西經…有些演員和角色掛了勾,早已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不可能被取代。

 

東京眼(12) 感恩的心?

2014/04/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在香港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電視節目,其中一種,是各式各樣的頒獎禮。

        電影人集合一起,頒發一些獎項,表揚一下一些大眾這一輩子都不會聽過,聽過一次都不會記得的名字,一些在行業或許很辛勤但觀眾一個都沒聽過的幕後工作人員名字。

        歌手出席傳媒機構搞的頒獎禮,選一個什麼最受歡迎我最喜愛十優歌手云云,然後大部份觀眾就,第一次,是,是第一次,聽那些被傳媒機構力捧的歌手唱歌。那些 歌手在臺上,有的荒腔走版,有些哭得抽搐。有些還要多謝經紀人傳媒朋友支持,聽説,有些歌手可以忘記歌迷,但絕不能忘記公開讚頌傳媒機構高層的名字……

        彷彿,歌手們走到今時今日,支持他們的人,順重要序數下去,就是傳媒老闆、傳媒管理層、經紀人、身邊的工作人員……曾幾何時,歌手得獎,不需要説很多話, 他們答謝粉絲支持,答謝「投票」支持自己和他們歌曲的人,然後,好好地唱歌,用歌藝表演去感動觀眾,令觀眾覺得他們是值得支持的。

        翻看近五年某電視臺的音樂頒獎禮,歌手已由多謝粉絲、變成多謝某小姐、某先生,多謝傳媒機構給他們機會。再翻看近五年某電臺搞的音樂頒獎典禮,那些歌手總 是眼液帶鼻水的多謝他們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好幾次,和朋友,一些都有聽廣東流行曲但不是那些歌手粉絲的朋友坐在頒獎禮的觀眾席中,悶得發慌地玩手機, 説:「我真的不明白,我們是觀眾,看到他們得獎,都是想聽他們唱唱歌,看看他們的表演有什麼好看,值得獲獎。但歌手上台,要不就好像情緒病般失控狂哭,要 不就感懷身世説自己挨了很多年,還有一個跟人家説『畀條生路行下』(給他一條生路),不要笑他在網上發表的『潮文』(潮文,香港用語,意指一些被網民訕笑 為無聊無內涵的網路文字)。他們歌唱得怎麼樣呢?不甚了了。沒有歌迷買唱片,聽音樂,他們又怎會可以站到臺上?抑或他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歌手,只是一個 『順道』唱一點歌的藝人呢?」朋友悶哼。我沒有回話。

        畢竟,我所認知的藝人,是這樣的。某個星期天慵懶的下午,我在看日本富士電視臺的《來我家吧》(ウチくる),每一集其實都做一些煽情到盡頭的事情:找一個 藝人,找回他幼少時代跟他有關係的人:如教練、老師、老同學等等,談及那個人小時候的事情,然後就叫那些教練、老師、老同學為那一集的藝人寫一封信,説一 些平白日常很少説的話,最後拍出那位嘉賓的「感動之淚」,那一集就完結。

        那一集的嘉賓,是二人搞笑組合「黑色美奶滋」(ブラックマヨネーズ)的小杉龍一。而他找來了他在NSC時代(吉本興業的的藝人訓練學校)中的老師為他寫 信,信上是這樣寫的:請你(小杉)記住,即使你是如何的有名,也要記得,你今天可以站在這兒,是因為有很多人在協助你的。你不可以忘記一起工作的工作人 員,也不可以忘記觀眾的支持。

        再看三月三十一日播放最後一集的長壽電視節目《笑一笑也無妨》,晚上舉行的特別編中,主持了節目三十二年,共8054集的Tamori 雖然總在説「想早點喝酒」、「之後一天還要回到ALTA(新宿的錄影廠)執拾」,在場上的藝人、演員、偶像歌手,都對Tamori説了很多次感謝。 Tamori也找到三十二年都一直在做這節目的工作人員一起完成最後一集,他自己也説很多很多很多次感謝工作人員、共事的演出者及……觀眾。

         沒有觀眾,藝人其實什麼都不是。當然,我不是要求香港的藝人都當香港的觀眾像國內遊客對香港那種「恩主心態」,我只是習慣了,日本的藝人會感謝觀眾的金錢和時間,而香港的藝人也許真的太忙,或是太有性格,他們好像很容易忘記,誰在支持他們。

        就像某天,在電視上有一搭沒一搭的看香港某個電影頒獎禮,有多謝入場觀眾的,少之有少,其中一個,是《狂舞派》的男演員,演太極學會會長的蔡瀚億 Babyjohn。一個演員帶著什麼心向觀眾表演,觀眾就算看不見,也絕對能感覺到。

         我不要求人家會感恩,我只會做好自己,對我的讀者、聽眾交待。我只知道,把日本和別的國家的演員比較,沒有上下,只有分別,只有一種,被稱為「文化差別」的事情,要説很多很多次,香港人才會有機會明白。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