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9, 2014

日本人愛説謊話?

日本人愛説謊話?

2014/04/18
       一年多以前,日本一檔電視節目公佈了一份「説謊國家排行榜」,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熱議。

       這個榜單以39個國家的3900多人為對象實施調查。日本在全球排名第四,在亞洲則是首屈一指的「謊話大國」。

      當然,很快日本網上就有很多評論認為「無法接受」。不過,這只是一個很隨意的調查,犯不著吹毛求疵。

        這項調查只是簡單地問一下「説過謊嗎」,然後按照回答「説過」的人數比例由高到低來排名。誰還沒説過一兩次謊呢?回答「説過」的人反倒可以説是很誠實。

      同時也有評論説,「日本人説話分心裏話和場面話。這樣的調查自然會得到出這樣的結果」。這種觀點估計是在曾經興盛一時的日本人論的延長線上,但令人很懷疑難道區分使用心裏話和場面話是日本的特性嗎?

        英語裏有「Double Standard(雙重標準)」,漢語裏也有「口是心非」的説法。可見,心裏話和場面話的區分使用在相當程度上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一定要説特性的話,倒不如説日本人在心裏話和場面話的區分使用上表現很差。就像調查中,很多人老老實實地回答自己説過謊。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南極海域的調查捕鯨對於小須鯨肉的穩定供應必不可少」,海牙國際法院的院長彼得•通卡(Peter Tomka)3月31日在有關日本在南極調查捕鯨案件的判決中引用了上面的話。

       這句話出自日本水産廳長官之口,時間是2012年10月,地點是眾議院的小委員會。的確,在當月23日召開的有關決算行政監視委員會的小委員會的議事錄上,記錄著水産廳長官本川一善這樣一段話。

        「用小須鯨肉做成的生魚片味道非常鮮美,被日本人視若珍寶」、「要實現小須鯨的穩定供應,有必要在南極海實施調查捕鯨」。

       日本也是成員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暫停商業捕鯨已有約30年。重啟捕鯨的前提是以收集科學數據為目的,也就是被視為例外的調查捕鯨。

        日本政府也一直主張以科學調查為目的實施調查捕鯨。不過本川的發言明顯有其它目的。按心裏話和場面話來區分,科學調查是場面話,而鯨魚肉的穩定供應則是心裏話。

       當然了,這樣的區分使用本身並不光彩。但同樣令人汗顏的是日本捕鯨政策負責人直接在官方場合説出了與場面話相背的心裏話。

        在出現上述發言的2年前,認為日本調查捕鯨實為商業捕鯨的澳大利亞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日本中止捕鯨。水産廳長官明知正在打官司卻做出這種發言,只能説太不注意保護自己了。眾所週知,最後日本敗訴。

        同樣的問題還有,比如日本政府推出的僅限建築行業的外國技能實習生擴大制度。

       有批評意見説,技能實習制度作為場面話提出的目標是為國際社會做貢獻、幫助發展中國家培育人才,但實際上主要是為了給日本小微企業解決廉價勞動力。

       如果僅限定在建築行業的話,那麼就等於印證了上面的批評。因為這透露出日本希望彌補當前建築行業一線人手不足的真實目的。

       技能實習制度本身像調查捕鯨那樣導致國際官司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如此,如果日本政府不在乎制度的「場面話」,日本的國際形象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區分使用場面話和心裏話並不值得提倡。不過作為現實的問題總有免不了這麼做的時候。這個時候,內部場合也就罷了,在各種主張相互碰撞的國際社會,否定自己的場面話、表露心裏話的做法會自擺烏龍……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論説副委員長 飯野克彥


日本將繼續在西北太平洋實施調查捕鯨

2014/04/18
日本政府4月18日敲定了2014年度繼續在西北太平洋實施調查捕鯨的方針。今後將減少捕鯨數量。在3月國際法院(ICJ)裁定日本在南極海域進行的調查捕鯨違反《國際捕鯨管制公約》之後,日本一直在討論應對舉措,但目前傾向於認為只要縮小捕鯨規模就不會有問題。

     該方針預計18日晚間公佈。不過,如果日本繼續捕鯨,有可能招致澳大利亞等反捕鯨國家的反對。

旅人的形狀(3) 真假虛實的藝術

2014/04/19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走進淺草的「合羽橋道具街」時,會發現很多日本妖物志裏傳説的「河童」看版或圖樣。某一天,跟公司裏的同事聊起天來時,驚訝地發現原來不少日本人 竟然都不知道合羽橋跟「河童」有何典故。當然「合羽」跟「河童」的日文發音同為KAPPA這是知道的,但僅僅以為只有這樣的雙關語關係而已,並不知曉背後 其實有個可愛的傳説故事。

    相傳之一是在距今兩百年前的淺草這一帶,因為是濕地而常鬧水患,故居民經常受困而無法行動。有個名為合羽屋喜八的人,決定自費治水並鋪設新橋,但工程怎麼 樣都不順遂。他的善行最後感動了藏在隅田川下的河童們,在夜裏全冒出水面來幫忙他。那一夜,凡事見到河童的居民和商人,日後全發達了。自此,河童就成為這 裡的吉祥物。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合羽橋商店街的識別標誌,會以河童作為象徵生意興隆的典故了。甚至在街上還有一處河童的金色銅像。

    傳説故事是虛構的,卻是讓我喜歡上合羽橋的原因之一。人和大自然的磨合,最後再加上想像力的串聯,虛實之間,人與環境因此有著更密不可分的互動了。我常 想,一個地方能夠擁有一則傳説,那是不是就代表著當地人對自己的鄉土有著過人的熱愛呢?畢竟,沒有愛,就沒有想像。

    這種真假虛實的特質,還反映在合羽橋道具街的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就是食物模型。合羽橋賣許多料理和餐館經營的物品,其中也包括日本餐廳裏傲視全球的一大特點——幾可亂真的食物模型。

    從壽司、生魚片、天婦羅炸物、炒麵、拉麵、禦好燒到各種刨冰、甜點和水果等等,這些食物模型即使近距離細看,仍有一刻忍不住想去觸摸,懷疑這真的是假的 嗎?日本一向是個從外在形式就開始在意的民族,外在要是顧不好了,內在也可能毀敗。因此,就算是假的東西,為了不辜負食材的價值和傳遞出料理人的技術,同 時又要引起客人的食慾,就得錙銖必較地製作出栩栩如生的食物模型。

    擬真的模型,對於初來乍到的外國觀光客而言,簡直如救世主的存在。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來日本旅遊時,當年幾乎不懂日文。那時候東京人的英文很不好,餐廳 裏沒有英文菜單,更別説打工的店員有會講中文的華人了。每天三餐,都是一大試煉,到最後只有店門外有擺出食物模型的餐廳才敢進去。不會點餐?只好把店員拉 到門外,手指模型。現在想來挺滑稽的,但倒也充滿樂趣。因為這樣誤打誤撞而發現的美味,恐怕比懂日文的現在總會搜尋資料而結論出來的餐廳,更有一點「天註 定相遇」的緣分。

    想起張曼娟的小説〈彷彿〉,對她曾將日本的食物模型和愛情的虛實,做了一個隱晦卻巧妙的暗喻聯結,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旁人都説她從未被愛過,但自己卻深 信確實被對方愛過的女子,在虛實的情感中崩潰了精神。女子來到日本療傷之際,學習製作出技術高超的食物模型。那些假的東西,一次次被捻塑成真。明明是以假 亂真的事物卻如此受人讚揚,生命中假戲成真的情感卻只能背負著罪惡。

 
    經過合羽橋的河童像,踏進「元祖食物模型」老鋪時,我看著、觸摸著那些模型,想著的儘是一些真假虛實的小事。個人的幻想,在街角如此緩緩地發跡,而巨大的族群其實也套用著同等公式,在某個角落進行一場正史與野史的拉鋸。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日本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平均臉」更有魅力?

2014/04/18
  最近,由多張不同人的長相合成的「平均臉」正成為熱門話題。日本企業相繼合成並公佈了眾多職員的平均臉。智慧手機也出現了一款通過照片或肖像便能輕鬆 合成平均臉的應用軟體。雖然由幾張人臉重疊合成的平均臉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但仍然有人「想看看」,「想試試合成平均臉」,這就是平均臉的魅力所在。

用373名年輕員工的長相合成的「平均臉」,周圍是其中5名員工
2月26日,日本廣告公司博報堂和博報堂DY媒體夥伴公司在網上公佈了其年輕職員的「平均臉」,引起了網友熱議。比如「果然是個帥哥啊」,「平均水平 好高」,「像是在鬧著玩一樣,真討厭」等評論紛紛而至。這次公開的平均臉是給人清爽感覺的年輕男女的照片各1張。製作方法為,給兩家企業裏工齡為1~5年 的男女共計498人拍照,然後利用影像變形(Morphing)技術,將眾多照片合成並製作成新的圖像。

  在網上突然出現的這兩個「人」,企業已經給他們安排了工作任務。那就是在2015年度的招聘活動上向應聘者介紹公司情況。以往為了讓人們了解公司,多 采用員工問卷調查的方式。但現在「不是簡單出示調查結果,而是想出了這一有趣的方式」,博報堂人事部的管理策劃總監金丸紀之如此表示。不過「實際上是我們 自己想要看看‘平均職員’」,金丸紀之頗具幽默感地補充。

  在企劃和技術方面,獲得同屬於博報堂集團的博報堂Kettle和博報堂i-studio的幫助。他們不僅收集人臉信息,還計算出身高、體重和住址等信息的平均值,並予以公佈。

  公眾的反應也越來越熱烈。「平均臉」公佈1個月後,訪問博報堂主頁的人數總計超過了15萬人次。

  金丸紀之對合成後的平均臉評價道,「雖然感覺公司裏有這個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因為沒有根據,給人些許狂妄的感覺。」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有,「但不論是好是壞都能成為話題。這是毫無作假的平均。正因為是平均所以能夠公開。」不知為何,人們對「平均」總是示以寬容。

  在日本利用iPhone的應用軟體「平均臉(Average Face)」(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19元),個人也能以拍攝的照片為基礎,輕鬆製作「平均臉」。網上已有各種各樣的平均臉。「初高中女生經常會把 喜歡的偶像、明星與自己的臉合成平均臉」,軟體開發者瀨山淳一表示,這也是「喜愛的一種表現」。

Recruit Jobs公佈的兩種不同職業的平均臉,左側為服裝銷售員,右側為咖啡店店員。咖啡店店員的臉似乎更圓。
主要發佈招聘信息的日本企業Recruit Jobs從去年秋季開始陸續在網上發佈不同行業的平均臉。現在已經公佈了120種,其中有服裝銷售員、教師、秘書和學者等。

  通過該公司開發的應用軟體「人臉相機(Kaomera)」收集的照片製作而成。「人臉相機」由面相科學家石丸賢一監製而成,是一款通過拍攝人臉照片後 根據其輪廓和眼睛等,判斷該人屬於慎重還是大膽,是浪漫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的一種軟體。Recruit Jobs將收集的2萬張照片依據職業分類,每種職業挑選約50張照片合成該職業的「平均臉」並加以公佈。

  「雖然難以用語言表達,但是能夠看到每種職業的不同之處」,應用軟體開發者梅原大樹表示。

  實際上心理學等領域正在研究平均臉。日本同志社大學心理學院的竹原卓真表示,「平均臉相貌端正,看起來有魅力」。在其他國家也有相關論文認為,平均化使個性和消極因素等消失。「比如特別濃的眉毛等缺點淡化」,所以人們會被平均臉吸引。

  什麼樣的長相更有魅力?竹原認為「對臉的印象和表情的研究在100多年前就開始了」。但是不論哪個時代,人們想要變得更有魅力的心情,都未曾改變。

  (井土聰子)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