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3, 2014

歐美製裁讓普丁親信集團浮出

美軍艦將缺席青島觀艦式 為日本打抱不平?

2014/04/03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美國國防部4月2日決定將不派軍艦參加本月下旬預定在青島舉行的、由中國海軍主辦的國際觀艦式。

     此舉是對中國未邀請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觀艦式而實施的反制措施。亞太地區的各國海軍首腦等將參加觀艦式。美方認為在中日圍繞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對立的背景下,中國有意將日本海上自衛隊排除在外。因此通過取消派遣軍艦以表達不滿。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歐美製裁讓普丁親信集團浮出

2014/04/03
對於已強行合併克里米亞的俄羅斯,美國和歐盟(EU)已經啟動了新一輪制裁。不僅是俄羅斯政府高官,與總統普丁關係密切的企業家也成為了制裁對象,歐美將矛頭對準了普丁政權與少數利益集團的勾結問題。俄羅斯經濟的「隱秘之處」將受到海內外的審視。

在風景優美的湖畔……

 自普丁故鄉、俄羅斯西北部的古都聖彼得堡向北120公里,有一個松樹和白樺鬱鬱蔥蔥的湖畔,這裡別墅鱗次櫛比。由於被高牆隔起來,外面的人無法進入。此次,為管理別墅區而于1996年設立的合作社「湖」成為了歐美對俄制裁的靶子。

 
當時,名列合作社之中的人包括國營企業俄羅斯鐵路公司(Russian Railways)總裁亞庫寧(Vladimir Yakunin)等後來的政治經濟界大人物,而剛剛成為葉利欽政權高官的普丁也是其中之一。美國政府在3月20日的對俄制裁名單中指出了與別墅合作社有關 的普丁「親信集團」的存在。

  在風景優美的湖畔,將有哪些事情被談論呢?這個問題一直勾起俄羅斯獨立媒體和政治專家的強烈興趣,但相關人士對此堅決閉口不談。可以確定的是,在2000年普丁政權上台執政後,合作社成員相繼擔任了要職,並迅速擴大了事業。

 被認為與普丁同樣出身於前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亞庫寧自2005年開始擔任最大國有企業之一的俄羅斯鐵路公司總裁。而安德烈•富爾先科 (Andrei Fursenko)自2004年起,曾在8年時間裏擔任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部長。此外,在事實上掌管俄羅斯銀行的尤裏•科瓦爾恰克(Yuri Kovalchuk)將該行的資産迅速增加至100億美元,而且擁有大型媒體集團。

  有分析認為,普丁的親信集團在普丁擔任聖彼得堡副市長的上世紀90年代前半期就已經形成。

 聖彼得堡當時由於蘇聯解體導致經濟混亂,面臨食品匱乏。因此以普丁為中心,實施了通過出口鋁和石油産品來換取糧食的「易貨貿易」。而參與這一交易的很多是此次歐美製裁名單中的人。曾有批評稱,很多物資和資金不見了蹤影,甚至有人曾成為調查對象。

 此次作為法人唯一遭受美國制裁的俄羅斯銀行的最大股東尤裏•科瓦爾恰克也是其中之一。美國財政部稱其為「為包括普丁在內的俄羅斯高官服務的銀行家」。似乎有分析認為,科瓦爾恰克曾將接近普丁政權的石油巨頭的部分出口貨款用於為普丁等人洗錢,同時承擔聚斂鉅額錢財的責任。

  據報導,同樣成為制裁對象的季姆琴科擔任合夥人的石油貿易公司貢沃爾有可能在這種石油出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季姆琴科也是俄羅斯銀行的股東,而且似乎還參與了上世紀90年代前半期的易貨貿易。

普丁面對質疑不為所動

  面對一系列的質疑,季姆琴科等人明確表示否認。同時還否認與普丁政權的勾結關係。此外,普丁總統也帶著諷刺的口吻評論稱,「自己打算在(俄羅斯銀行)開設個人帳戶」。歐美的制裁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普丁政權的「親信集團」構成打擊仍充滿未知數。

  權威主義政體與斂財的關係在很多國家都成為了問題。但是,一直在構建長期政權的普丁即使面對質疑的目光也毫不動搖。普丁已經成功打壓了對政權持批評態度的在野黨,而且通過合併克里米亞鞏固了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保守階層的支持……

(石川陽平 莫斯科報導)




歐巴馬23日起訪日 將受國賓規格接待

2014/04/02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確定自本月23日起對日本進行為期3天2晚的訪問。日本將以國賓規格進行接待,目前正在為24日舉行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首腦會談進行調整。自1996年4月柯林頓訪日以來,這是時隔18年美國總統再次以國賓身份訪日。

  在首腦會談方面,雙方將以經濟和安全保障為中心,就廣泛議題交換意見,同時將確認加強同盟關係。此外,還有望就力爭穩步推進沖繩縣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宜 野灣市)遷往名護市邊野古的計劃達成共識。而日本方面打算向美方表明,將加快推進力爭年底進行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訂工作。

  在陷入僵局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方面,圍繞核心問題的日美關稅磋商,雙方力爭在歐巴馬訪日之前達成基本協議。日美兩國政府將加快事務級磋商。

  國賓待遇指的是以總統和國王等外國元首為對象、由政府以最高禮節正式進行接待的方式。此外,還計劃在日本天皇居住的皇居舉行歡迎活動和宮中晚餐會等。將經 過內閣會議批准的程序。日本2013年度以國賓待遇接待了法國總統奧朗德、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雖然行程多為4天3晚,但也有3天2晚的情況。

  歐巴馬在訪問日本後還將訪問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一系列的亞洲訪問將凸顯出歐巴馬政權重視亞洲的姿態。歐巴馬曾計劃在去年10月訪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兩國,但由於受美國政府機構關門問題影響而取消了訪問。


歐巴馬要和安倍談什麼?

2014/04/03
日美兩國政府計劃4月24日舉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歐巴馬總統的首腦會談,屆時預計將就加強對東盟(ASEAN)的共同支援達成協定。而在經濟方面,力爭 就有關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的日美關稅磋商達成基本協議。兩國將確認以經濟和安全保障為中心,在廣泛領域展開合作,加強日美同盟關係。

  歐巴馬預定於23~25日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美方最初將行程定為1晚2天,但日本方面希望以國賓待遇接待,希望定為2晚3天的日程,最終美方接受。安倍於4月2日將外務相岸田文雄與外務次官齋木昭隆等人召集到首相官邸,指示加強歐巴馬訪日接待的準備工作。

  歐巴馬計劃訪問日本之後相繼訪問韓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抓住歐巴馬訪問亞洲的機會,日美首腦會談將著眼於積極開展南海戰略的中國,在對東盟支援方面加強日美合作。

  核心議題之一是旨在提升南海警戒監視能力的合作。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對立。目前日本已決定向菲律賓提供10艘巡邏艇,同時日美均正在討論向越南提供巡邏艇,力爭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

  此外還將討論擴大防災合作。在去年菲律賓颱風災害的救援中,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共同展開了行動,基於此,雙方將確認擴大災害救援和復興援助方面合作的方針。

  最大的懸案是圍繞TPP談判日美分歧依然嚴重的日美關稅磋商。兩國政府為了在首腦會談之前拿出簽署基本協議的時間表,正在加快事務級磋商。

  而在安全保障領域,《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訂以及防衛裝備合作擴大有望成為議題。6日,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將與訪日的美國防部長哈格爾舉行會談,為首腦會談鋪平道路。

  圍繞歐巴馬訪日,美國政府在宣佈歐巴馬總統訪問亞洲的2月12日,曾計劃在日本僅停留1晚2日。但之後烏克蘭局勢日趨緊張。在構建對俄羅斯包圍網方面,美 國重視國際合作框架,基於這一觀點,與作為七大工業國(G7)之一的日本保持步調一致的重要性得到增強,因此在訪日行程上給予了考慮。





中韓二戰勞工合作向日本企業施壓

2014/04/03
       圍繞二戰時期日本企業強徵勞工問題,中國和韓國的前勞工及勞工遺屬代表團4月2日決定在要求日本企業謝罪並賠償損失的訴訟方面展開合作。參加者在河北省石 家莊舉行的交流會上達成了一致。在中國,從2月開始相關訴訟連接不斷,但與面臨同樣問題的韓國展開合作還是第一次。雙方將通過輿論宣傳加大對日本企業的施 壓力度。

向法院提出訴訟的二戰中國前勞工(4月2日、河北、kyodo)
        此次交流會由居住在河北的前中國勞工團體「三菱受害勞工代表團」主辦。在交流會召開之前,該團體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三菱材料道歉並賠償損失合計2700萬元。

       原告方為前勞工和勞工遺屬合計149人。2月之後在北京市、河北唐山市和衡水市狀告三菱材料等日本企業的訴訟接連不斷,不過此次原告團人數最多,要求賠償的金額也最大。法院是否受理並正式進入審判程序目前尚不清楚。

       100多位前勞工和勞工遺屬參加了此次交流會。韓國方面「太平洋戰爭受害者補償推進協議會」的代表出席了交流會。該協議會是于2000年設立的民間團體,目的是調查2戰期間強徵韓國勞工的真實情況及幫助受害人獲得賠償。

       協議會還對2000年韓國前勞工在韓國起訴日本三菱重工業要求賠償損失等一系列韓國勞工的對日訴訟提供支援。張完翼律師強調了中韓合作的意義,稱不管是中國還是韓國,推進訴訟都將對日本企業和政府構成壓力。

       中韓的團體之前分別在各自的國家提起訴訟,雙方的合作在法律上不具有直接效果。不過中方律師陶泳表示,韓國勝訴的經驗必將對我們的訴訟有幫助。

       圍繞強徵中國勞工問題,北京市第1中級人民法院3月份首次受理了家住北京的前勞工提起的訴訟。前勞工和支持者希望通過中韓聯手顯示該問題的國際廣泛性,從而使訴訟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韓國政府內部有聲音擔憂上述動作將進一步刺激國內強硬的反日輿論。韓國政府的立場是韓國前勞工的損害賠償請求因1965年日韓邦交正常化時因協定的簽署而失效。

       不過,相當於韓國最高法院的大法院2012年認定「個人的請求權並未失效」,新的訴訟相繼被提起。圍繞舊日本軍從軍慰安婦問題批評日本的韓國政府無法推翻之前的見解,左右為難。

       韓國原告方制定了日本企業設立財團、對前勞工提供援助的和解方案。韓國政府也在摸索類似的妥協點,不過如果韓國輿論向對日強硬論調傾斜,韓國政府的選項將變少。

    (山田周平 石家莊、小倉健太郎 首爾報導)









原日本官員稱韓國在河野談話擬定時提要求

2014/04/03
     承認日軍參與強徵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于1993年發表,時任官房副長官的石原信雄4月2日以參考人身份出席了日本參議院統治機構調查會,就河野談話表示,「曾聽説在談話文案擬訂過程中,韓國方面提出了諸多要求」。

     石原指出當時韓國要求日本在談話中明確慰安婦的強制性,石原強調「查閱了日本國內的資料,沒有發現(可以證明強制的證據)。但韓國希望日本聽取被定為慰安婦的受害者們的證言,認定強制性」。



聯合國預測福島核事故不會致成人癌患者增加

2014/04/03
調查日本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造成的輻射影響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4月2日發表報告稱「沒有預計成人罹患癌症會增 加」。對於兒童,由於輻射量未確定,因此尚不能做出判斷。對動植物的影響方面,得出的結論是除福島第1核電站排放污染水的海域附近外,「未能觀測到深刻影 響」。

  科學委員會在福島縣的避難區域和周邊區域對成人與兒童的輻射量進行了推算。在該縣飯館村的避難區域等處,事故發生後1年內的有效輻射量為成人9.3毫 希(mSv),1歲幼兒為13毫希。避難區域以外的福島縣其他地區為成人最高4.3毫希。如果受輻射量不超過100毫希,就可以視為對健康沒有明顯影響。

  避難區域內1歲幼兒的甲狀腺吸收劑量最高達到每年83毫戈瑞(mGy),從理論上講存在患癌可能性增加的危險。但是報告書指出,推算所依據的數據有可能高於實際的受輻射量,因此「還不足以得出結論」。

  對受輻射量最高的1歲幼兒,負責調查小組的韋斯(Wolfgang Weiss)在記者會上表示:「風險處於不能説會增加也不能説不會增加的灰色地帶。需要剔除不可靠因素,進一步提高預測的精度」。

  科學委員會委員長拉爾森(Carl-Magnus Larsson)提到日本政府正準備將福島第1核電站的地下水排放到大海,指出「本委員會認為這一做法令人擔憂,有必要進行跟進調查」。

  科學委員會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數據為基礎,由至少80名科學家對核電站事故的影響進行評估編寫了報告。在去年6月的中期公告中,分析認為由於事故發生後迅速避難和進行食品管制,居民們的受輻射量「減少到了十分之一」。

  對於福島第1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世衛組織去年2月發表報告,認為確認癌症增加的可能性不高。去年10月,關於日本政府將每年額外受輻射劑量定為1毫希的長期目標,調查放射性污染清除狀況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專家小組指出「沒必要一定達到」。

  (原克彥 日內瓦報導)


8億人大選考驗印度

2014/04/03
4月7日印度即將進行大選。本次印度大選選民人數超過8億,被稱為「史上最大」的選舉。開票時間為5月16日,從投票到開票前後耗時一個月以上。重建經 濟與整治腐敗成為大選的焦點。在野的印度人民黨(BJP)提出改革口號,希望時隔10年再次實現政權更迭。該黨目前暫時領先執政的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 國大黨)。亞洲第三經濟大國印度的經濟和外交路線有可能發生重大轉變,因此本次大選廣受關注。

目前民調領先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納倫德拉·莫迪
印度當地電視臺NDTV進行的最新輿論調查顯示,42%的選民認為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納倫德拉·莫迪(63歲)「更適合擔任總理」。而選擇國大黨候選人拉胡爾·甘地的為27%。

  「讓我們邊喝茶邊討論問題」,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在印度全國開展這樣的競選運動。這項活動又被稱為「印度版茶黨」。人民黨在大選中提出的口號是重視經濟增長的改革。

  「茶運動」源於莫迪的提議。該黨在印度全國的1500家茶館裏安裝了攝像機,直接聽取選民的願望。其競選戰略就是爭取那些對改革停滯感到不滿的民眾。

     執政黨面臨慘敗危機

  一方面,印度國大黨則面臨著「建黨以來最大慘敗」的危機。此次一門三代,總理輩出的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官二代」拉胡爾·甘地擔任國大黨事實上的總理候選人,不過前景貌似並不樂觀。

  國大黨3月26日發表的大選宣言提出「3年之內將經濟增長恢復到8%」,但産業界因認為「缺乏可行性」而反應冷淡。在傳統優勢地區,由於貧困階層轉向支持莫迪等,也使國大黨也陷入了苦戰。

  印度德里大學的阿肖克·阿查裏亞(音譯)教授表示,印度國民已開始將「莫迪」的名字視為「信譽」的代名詞。作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莫迪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吸引了汽車産業進駐,這一成就使得人們期待他能給印度停滯的改革帶來一股春風。

      關鍵是「合縱連橫」
   
目前的局面是朝野兩黨都很難單獨在議會獲得過半數席位。如何與地區政黨和新興政黨等「合縱連橫」將成為關鍵。但聯合政府有可能在改革問題上處處受制。

  評等機構惠譽旗下的評等公司,印度評等與研究機構總裁阿圖爾·喬希(音譯)指出「外國投資者在新政府誕生前正減少投資決定。與哪個政黨掌握主導權相比,新政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穩定更為重要」。

  在自上而下的印度政治體系中,總理寶座易手將會極大地改變政策。儘管選舉的焦點集中在內政上,但外交方面,選舉後的新政府有可能在發揮大國影響力方面加強行動。

       在1998年大選中獲勝的人民黨政府之後便馬上實施了核試驗。

  (岩城聰 德里)


東京眼(8) 《KANO》 教台灣人的事

2014/04/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香港人眼看台灣的社會革命,羨慕又妒忌。總是在問,為什麼台灣行,香港不行。我給你一個答桉:意識分別。

    台灣電影人魏德聖繼《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後,再監製了一套三小時的長片,叫《KANO》。故事講述三十年代的台灣,于日治時期台南嘉義的嘉義農中一隊名不經傳,從來沒有嬴過一場棒球賽的農村球隊,打入于日本本土舉辦的甲子園決賽。

    故事中,不論教練、球兒,都熱血非常。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概念」,對台灣和香港的漫畫讀者,並不陌生。《KANO》異常卻又真實地熱血。這種著重熱血、友情、努力,最後得到成績的故事,就像漫畫《少年Jump》宣傳的意識形態,也是「很日本」的一種電影文本概念。
 


    教練近藤(永瀨正敏飾)在片中,要求一隊完全不成器的球兒每天要在嘉義跑一圈,一邊跑,一邊要高喊「甲子園」。搞得學生都覺得,甲子園就好像在「自己的隔 鄰」,進甲子園好像不是不可能的事。雖然,三十年代由台灣去日本,要坐五天的輪船。教練總是要學生做大量的練習,因為,近藤説:「練習是不會騙人的。」直 至後來,學校經費緊絀,近藤自己出錢給學生做食費。到後來,近藤到了甲子園,投手吳明捷嶄露頭角,被日本記者質問:「這種三及第(日本人、台灣人、台灣原 住民,當年稱為蕃人)的球隊,如何運作,如何可以打到棒球?」近藤還會回嘴,説:「棒球和人種沒有關係,日本人擅長防守,台灣人擅長攻擊,蕃人跑得快。是 最好的球隊的組合。」令日本人也沒有話説。

    故事好看,電影拍得長,但一點也不累贅。不會棒球的香港觀眾也看得愜意。可是,這種電影,在中國語圈地區上映,就註定會得到一個下場--被網民説整套電影「媚日戀殖」。

    殖民地是什麼?後殖民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大學,只有少數同學會接觸。因為,在香港重商重工輕文,殖民地學,是歷史或是社會科學?我想大部份大學生都答 不出來。而在香港,談殖民地學,都好像是一種禁忌。殖民地歷史,就好像是不應見光,不應多談的部份。這些不光彩的事情,為什麼要談?中國可強可大可好哩。

    可是,自台灣在2000年代政權交替,台灣史的教育,就由以前的中國中心主義(國民黨只是暫避台灣,某天總會有可能會「反攻大陸」),轉向台灣中心主義 (台灣只各國的殖民地,日本是其中一個殖民宗主國)。借一本最顯淺的台灣入門歷史書,不少中學生修通識的時候都有讀過的《圖解台灣史》中説,日本「佔領」 台灣的時候,日本改變了台灣很多的風俗,為台灣建立現代「國家」需要的基礎工程:鐵路、公路、郵政制度、電話電報系統、貨幣、報時系統、水利(如電影中提 及的嘉義大圳)解放女人纏足的「習俗」,釋放女性勞動力,提高女性識字率。設立大學教育制度,全台灣共有四十多種報紙,全台灣共設立一百多家圖書館、日 治末期,全臺共有十萬戶有收音機,如電影中吳明捷的舅父和明捷初戀情人的丈夫那位在台中當醫生的那種臺民菁英,都可以透過廣播聽節目。這些一切一切,都是 香港的歷史教育中,中國歷史教育絕不會教導的「東西」。

    歷史,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政治」的事。如何向小孩説故事,如何告訴小孩,歷史人物中,誰忠誰奸,誰是好人壞人,就造就今時今日一些對國族莫名其妙的仇恨。如我的學生,好些日本研究學系的同學,直至今天,仍有親戚在農曆年的時候拜年説:「你唸日文,做漢奸啊?」

    歷史、後殖民主義這些東西,是意識上的教育,對香港人而言,他們不覺得這些東西可以賺錢,於是便不在乎。但這些東西重要嗎?日本人教了台灣什麼?熱血、友情、努力。於是,我們看到現在在佔領立法院的台灣學生,被台灣凡警察用長盾襲擊頸椎,及後在醫院接受訪問,那
傷者也可以説:「我是很熱血的!」這就是意識的傳遞。在香港,經歷英國的百年統治,我們有什麼共通「意識」:相信程序、法治、理性;討厭政治、集中賺錢,所有人都只是過客,沒有本土,也沒有我城我地意識。

    以上,就是看完三小時《KANO》後,抹乾眼淚後想到的事情。對人文歷史不重視的香港人,永遠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人會搞出太陽花學運,又會如何走下去。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