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戈爾巴喬夫稱最敬佩鄧小平

戈爾巴喬夫稱最敬佩鄧小平

【文匯網訊】12月初,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出版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在書中他談到了與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一次談話。當談及蘇聯解體,戈 爾巴喬夫說:「在各國領導人當中,我最敬佩的是鄧小平先生。而我們那裡沒有個鄧小平」。李肇星在書中還回顧了自己的外交生涯,包括與各國政要的私人交往、 應對各種外交問題的豐富經驗,書中首次披露美國炸館事件、「9·11」恐怖襲擊、中美匯率問題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後的內幕。
以下是相關內容摘錄:
對於我們這些外交官來說,最難弄懂也最該弄懂的一個事件就是蘇聯解體。一個超級大國竟在短短幾年內土崩瓦解,不禁令人感慨萬千。事情得從戈爾巴喬夫說起。
2004年6月初,我隨胡錦濤主席訪問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烏茲別克斯坦。剛到波蘭的第二天便得到消息,美國政府將於11日為不久前去世的前總統裡根 舉行國葬。胡主席指示我作為他的特使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葬禮。乘班機去已經來不及了,幸好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很熱情,讓我和波蘭政府特使、前總統瓦文薩 一起搭乘波方專機前往華盛頓。這架專機就是2010年5月10日失事的波蘭總統卡欽斯基那架飛機。
我同秘書張昆生和瓦文薩一起乘坐圖–154客機去參加裡根的葬禮。到了華盛頓後才知道,參加裡根葬禮的來賓還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等。
華盛頓的活動結束後,我要趕回去繼續參加胡主席的歐亞之行。那時,胡主席代表團已經離開波蘭,我們也不好意思再搭乘波蘭政府的專機,就坐了國際航班。
我把包放好,坐下來一抬頭,發現戈爾巴喬夫也坐在裡面。他顯然也看到了我。1989年5月他作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訪華會見鄧小平同志時,我也在場。他好像對我還有點兒印象,通過翻譯主動與我打招呼。
我當然很高興與這位前蘇聯領導人聊天。開始幾分鐘,我們聊了一些輕鬆的話題。我心裡想,當年的超級大國蘇聯那麼快分崩離析,冷戰就那麼稀里糊塗地結束了, 難得有機會與直接當事人見面。我很客氣地對戈爾巴喬夫說:「我很榮幸與閣下見面,不想失去今天這個請教機會。多年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朋友一直特別想 知道,為什麼那麼大的蘇聯,那麼強的社會主義大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解體了?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了避免讓對方尷尬,我特意補充了一句:「這個問題不太外 交,您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戈爾巴喬夫猶豫了片刻,面色凝重地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告訴你的是,在各國領導人當中,我最敬佩的是鄧小平先生。而我們那裡沒有個鄧小平。」說完,戈爾巴喬夫再也沒有往下說什麼。
他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只能讓人們去猜測了。之後,我們又找到一些輕鬆話題聊了很久。
蘇聯的電視機是專門給蘇聯的敵人生產的
與戈爾巴喬夫的巧遇,把我帶進了那段難忘的歷史。
蘇聯曾經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國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短短一二十年時間裡就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強國,在冷戰時期成為兩極世界的一極。 後來蘇聯的變化卻出人意料。蘇聯不但沒有完成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性任務,反而在同資本主義世界的競爭中掉隊。在國內,國民經濟的發展陷入停頓,各種社會 矛盾日益突出,黨和政府失去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在國際上,蘇聯經常搞大國沙文主義,導致社會主義陣營分化,後來發動了侵略阿富汗的戰爭,在國際道 義上陷入被動。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打著「新思維」的旗號開始改革,試圖徹底摒棄過去的政治體制,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1988年底,我隨錢其琛外長去蘇聯訪問的時候,蘇聯的改革已經如火如荼,任何有趣的話題都不會比談論改革來得更熱烈。
有一次,我和我的蘇聯朋友陪同驅車從1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趕往莫斯科。這位蘇聯朋友50多歲,擔任中層幹部多年,讀過不少書,英語講得好,待人熱情,言談幽 默,看問題尖銳。我們一路侃大山。這位蘇聯朋友總是把話題轉到改革上。他說,蘇聯老百姓對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老百姓帶來的實際利益瞭解得並不充分, 但傳到這裡的消息已經足以讓人羨慕了。我說,我們改革10年步子的確邁得不小,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他不讓我說下去,拍拍我的手說:關鍵是你們手裡已經拿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蘇聯改革的決心也很大,而且越來越大。在大城市,在思想理論方面,改革的氣氛很濃。問題是,普通工人和農民還沒有得到什麼明顯的實惠,而實惠是最貼近人心的東西。
我記得,戈爾巴喬夫那次在會見錢其琛外長時,語氣輕鬆、滔滔不絕地講到國內改革、蘇中關係、國際大勢,談了很長時間。戈爾巴喬夫自信地說:整個社會主義世 界都在經歷著一場大變革。蘇聯的改革正在加速。過去搞過幾次改革,結果是半途而廢,主要是舊的行政體制、老的思維方式使之無法進行下去。所以,必須進行政 治體制改革,必須實行民主化,加強蘇維埃的作用,改革管理機制。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要繼續往前走。
在蘇聯改革之初,外交部一位領導聽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說過這樣的話:戈爾巴喬夫先搞政治體制改革,不知道這個冒失鬼最後結果會是什麼樣子。不改善老百姓 的生活就觸及上層建築,搞得好不容易,搞不好很危險。果不其然,改革沒幾年,蘇共的執政黨地位就搖搖欲墜。國內積蓄已久的民族矛盾爆發,15個加盟共和國 全部通過主權獨立宣言。蘇聯經濟陷入全面停滯,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供應出現了嚴重短缺。這些都是戈爾巴喬夫始料未及的.
蘇聯解體前,我去過蘇聯兩次。那個時候,凡是到過蘇聯的人,回國時大多會帶兩種禮物,一種是呢子大衣,十多美元一件,不少人一次就買好幾件。另一種是俄羅 斯套娃。不是不想買別的,而是沒有別的好東西可買。這種娃娃,我們中國人稱為「套娃」,就是娃娃套娃娃,俄語稱為「瑪特廖什卡」。在俄羅斯鄉村裡,「瑪特 廖娜」是最常見的姑娘名字,「瑪特廖什卡」是「瑪特廖娜」的暱稱,而這兩個名字又源於拉丁文的「母親」。它與套娃的特徵頗為貼近,都寓意著旺盛的生命力、 健康壯實的身體和人丁興旺的後代。傳統的套娃造型大多是一個圓臉農村姑娘(也有人說是俄羅斯大嬸)形象,紅撲撲的雙頰,大大的眼睛,紅紅的小嘴,略帶微 笑,身穿繡花襯衣和長馬甲,繫著圍裙,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色彩。木頭娃娃的腰部可以打開,裡面套著一個稍小的娃娃,再打開,又套一個,一般為連續套5至8 個的,還有的能連續套十幾個,其中最裡面的那個娃娃,甚至小到像黃豆般大小,可是依然鬚眉畢現、栩栩如生。
蘇聯高科技發達,能把人送上太空,但蘇聯的發展又是畸形的,輕工產品匱乏,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消費需求。俄羅斯人很有幽默感,頗能苦中作樂。一個中國學者 講了個故事,說有一次他在莫斯科時路過一家電視機商店,看到裡面都是俄羅斯生產的笨重的黑白電視機。他好奇地進去望望,陪同他的蘇聯朋友拉了他一下,說: 「你可千萬別買這傢伙,它說不定會爆炸。我們這兒流行的說法是,蘇聯的電視機是專門給蘇聯的敵人生產的。」
那個時候,中國駐蘇使館工作人員經常提醒赴蘇出差或工作的朋友,從北京來的時候最好多帶些日用品。從事中俄民間邊貿的人還有清晰的記憶:那時蘇聯的小朋友 幾乎沒有什麼零食吃,會攢很多其他的東西跟我們換泡泡糖。當時,蘇聯老百姓期盼改革最好能先讓他們的餐桌發生實質性變化。
就是這個實力上曾經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社會主義蘇聯,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僅僅5年後,就從地球上消失了,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國際上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是非曲直,只能由歷史去作結論。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中國人有理由慶幸有小平同志這樣偉大的領導人。難怪戈爾巴喬夫在20年後說他最敬佩鄧小平先生。
改革背離了「完善社會主義」的宗旨和軌道
我曾利用各種機會向30多位外國領導人請教他們對蘇聯解體原因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涉及上層腐敗、信仰異化、言行不一、法制不健全、經濟體制僵化、貧富懸 殊、民族政策不好、與美爭霸失敗等等。一位多次訪問過蘇聯的美國前國務卿說,蘇聯比美國經濟落後,但蘇共領導人擁有的豪華轎車和別墅比美國總統多。 2009年我參加全國人大與俄羅斯國家杜馬的交流活動時,一位前蘇共黨員心情沉重地告訴我:蘇共在有35萬名黨員的時候奪得政權,在有550萬名黨員時打 敗希特勒,在有近2000萬黨員時失去政權……
俄羅斯有人說,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戈爾巴喬夫在1985至1990年間實施的政治經濟改革缺乏深思熟慮;蘇共的危機促成了蘇聯的崩潰;民族矛盾激化也加快了蘇聯的解體。政治鬥爭、民族矛盾和社會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使得蘇聯解體不可避免。
戈爾巴喬夫1991年5月對到訪的江澤民總書記說:蘇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對所有制、政治和民族等政策進行了全面改革。俗話說,不要驚動睡覺的人。 而他們恰恰把睡覺的人都驚動了,把魔鬼從瓶子裡放出來了。這說明,戈爾巴喬夫當時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推行的改革出了問題,但他已無力回天。
一位中國專家說,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看到蘇聯社會問題成堆,便對社會各方面進行改革,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改革逐漸背離了原來「完善社會主義」的宗旨和軌道,最後葬送了社會主義。
還有人說,從俄國歷史看,每70至80年要衰敗一次,只有改革才能重新振興。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總統在辭職演說中稱:「我已完成了一生中應做 的最重要的事情,俄羅斯永遠不會回到過去。」葉利欽的接班人普京總統曾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性悲劇,誰不為蘇聯的解體感到惋惜,誰就 沒有良心;誰要想著再重新回到蘇聯,那是沒有頭腦。
蘇聯解體,毀滅的是一種特定的「社會主義」模式,而不是社會主義理念。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再次表明,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
2011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就蘇聯解體20週年發表評論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印有五角星和鐮刀錘頭的紅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悄然滑落,割斷了一個大國苦難與輝煌交織的歷史。
作為一個外交官,我認為蘇聯最不該做的傻事就是在國際上搞大國沙文主義、霸權主義,把中國、南斯拉夫等國家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還入侵阿富汗,自己最終付出 了沉重代價。它至少應該知道中國人民又善良又勇敢。自稱信仰馬列的蘇聯當權者也至少應知道馬克思年輕時就讚揚過不怕窮、不怕死的阿富汗人民曾擊敗一個「日 不落」帝國的入侵……
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產生過托爾斯泰、高爾基等偉人。俄羅斯有一句名言:「別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現在不該哭,而該行動。」這也是前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不斷激勵俄羅斯人民拚搏奮進。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政府開始引入西方的改革方案,實施「休克療法」,推行私有化,經濟幾乎崩潰。1998年,俄羅斯又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金融 危機。經過幾年的困難與轉型,在俄羅斯人民和幾屆政府努力下,到新世紀初俄羅斯經濟終見曙光。普京總統上台後,糾正了90年代機械搬用西方經驗的錯誤做 法,積極探索符合俄羅斯國情的改革與發展道路。
這兩年,我去俄羅斯時發現,莫斯科越來越漂亮,傻大黑粗的商品和蘇聯時代的老汽車幾近絕跡。俄羅斯套娃也不斷有新的變化。套娃人物造型已超出傳統村姑的範圍,演藝明星、球星甚至領袖人物,都成了套娃的形象。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俄羅斯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變遷。
這幾年去過俄羅斯的同事回來都說,古老的俄羅斯變化快,真是一年一個樣。這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戈爾巴喬夫時代到葉利欽、普京、梅德韋傑夫時代,再到 第二個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歷了一個衰落、恢復、重振、復興的過程,走過一些彎路,但注意吸取教訓,經濟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期,國力明顯恢復。近年來, 俄羅斯在依托傳統能源資源和軍工產業的同時,更加重視創新,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