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7, 2014

中國和以色列正構建IT同盟 中國經濟普查顯示第三産業人員比率擴大 東南亞手機崛起威脅中國廠商

中國經濟普查顯示第三産業人員比率擴大

2014/12/17
中國政府12月16日公佈了第三次經濟普查的主要數據。結果顯示,在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的就業者中,第三産業所佔比重為45.9%,5年內提高了3.5個百分點,顯示出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有所增強。其中,批發、零售行業增長尤為明顯。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經濟普查結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根據本次經濟普查的結果將2013年的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的規模上行修訂3%左右。

  第三次經濟普查于2013年實施,對象為在中國從事第二、第三産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産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該普查每5年實施一次,通過普查可以更 詳細地掌握小微企業等的狀況。此前在經濟普查後也修訂了GDP統計數據。2004年第一次經濟普查之後將GDP上行修訂了16%,2008年第二次普查之 後將GDP上行修訂了4%以上。此次馬建堂表示,將上行修訂3%左右,具體結果將在19日公佈。

  由於修訂GDP統計數據,過去的經濟增長率也可能被調高。不過預計增長放緩,經濟減速的基本狀況不會發生改變。

  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第二、第三産業的就業人數合計為3億5602萬人,5年時間增長了30%。分不同行業來看,製造業為1億2525萬人、建築行業為5320萬人,成為第二、第三産業中就業人數最多的兩個行業。

  第三産業方面,批發、零售業為3315萬人,5年時間的大幅增長了75%。人數達到第二、第三産業各行業中的第3多。

  企業等法人組織的數量方面,第三産業為811萬個,佔整體的74.7%,較2008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把握産業結構的真實狀況來促進經濟模式從投資向消費轉型,並提高備受質疑的經濟統計數據的準確度。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中國新能源車之路障礙多

2014/12/17
在中國,純電動車(EV)等新能源汽車銷售低迷的情況正在走向長期化。中國政府此前提出了2013~15年3年內銷售33萬輛以上的目標,但目前目標的完成率還止步於10%左右。中國大型車企比亞迪的銷售也萎靡不振,估計將延期投放新車型。

比亞迪的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商」還沒有確定具體上市時間
雖然廣州市出台了購買補貼政策,也在推動在停車場設置充電設施等,中國各地的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新能源車的普及之路上仍存在很多障礙。

  中國政府將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定為2013~15年的3年內售出33.6萬輛。但截至今年9月的累計銷量僅為3.86萬輛。目標完成率為11.5%。要想完成目標,在剩下的約1年裏需要銷售30萬輛以上,將極其困難。

  比亞迪也深陷銷售苦戰。2013年12月上市的PHV「秦」雖已上市1年左右,但月銷量一直停留在1000多輛,11月也僅銷售了1700輛左右。

  對於繼「秦」之後的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唐」,比亞迪似乎也在調整銷售計劃。最初很多觀點認為將於年內上市,但據中國媒體報導,已延期到明年1月底。另外,繼「唐」之後的新款PHV「商」的具體上市時間目前尚未確定。
 
  比亞迪今年秋季還向市場投放了與德國戴姆勒共同開發的純電動車(EV)「騰勢」。但其價格高達人民幣近40萬元。對於今後銷量能否增長,目前很難預測。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未能按照預期取得進展的背景是,充電裝置的普及進度滯後。不過問題並非僅此而已。

  新能源汽車原本就被認為性價比不高,目前這一觀點依舊根深蒂固。此外,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因購買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也産生了消極影響。由於很多時候補貼金額的詳細情況並不確定,即使是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有時也會放棄購買。

  實際上,即使是汽車産業集中的廣東省廣州市,也是2014年12月上旬才出台有關補貼的詳細舉措。據廣州市推出的補貼政策,購買售價8萬~15萬元的 新能源汽車,最高可獲得6萬6500元補貼;如果購買最為昂貴的25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最多可獲得11萬7000元補貼。

  因為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等問題,廣州市也對申請汽車牌照採取限制措施。但新能源汽車不受限制。此外,廣州市規定,今後市內新建的停車場必須留出18%以上面積用於設置面向純電動車(EV)等的充電設備。

  不過,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不斷放緩的背景下,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效果,仍然有很多未知數。

  (中村裕 廣州)

東南亞手機崛起威脅中國廠商

2014/12/17
         在東南亞的人口大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當地手機廠商的存在感正不斷提升。憑藉每部僅售價幾千日元(約合人民幣幾百元)的低廉價格,當地廠商獲得了中低收 入階層的需求。此外在政府的推動下,印尼已開始啟動本地化生産。此前受中國智慧手機廠商的攻勢影響,韓國三星電子和美國蘋果陷入苦戰,不過印尼等當地廠商 有超過中國廠商的勢頭。

Sat Nusapersada推進智慧手機的本地化生産(位於巴淡島的工廠)
       擁有「Polytron」品牌的印尼家電廠商Hartono Istana Teknologi從2014年開始啟動智慧手機的本地化生産。將在2015年6月之前增設生産線,從而將年産能提高至目前2倍的240萬部。雖然在印尼 智慧手機市場,其份額還不到1%,但是該公司計劃活用在家電領域培育出的壓倒性品牌實力。將借助售價15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720元)左右的廉價智慧手 機發起攻勢。

        英國調查公司歐瑞信息諮詢調查顯示,印尼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方面,三星為19%,位居首位,不過增速出現放緩。推出「Evercoss」品牌的Aries Indo Global和Smartfren Telecom等當地廠商正迅猛追趕。通過積極獲取過去一直使用傳統手機的低收入層的需求,當地智慧手機廠商擴大了份額。

   印尼手機廠商開始脫離中國代工

菲律賓智慧手機廠商Star-Mobile面向聖誕節商戰召開新品發佈會(馬尼拉)
        之前,當地廠商大多委託中國等國廠商代工,不過最近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啟動本地化生産。開展電池等電子設備代工服務的當地企業Sat Nusapersada(SN)也開始開展智慧手機業務。

       在印尼西部的巴淡島。該公司的工廠就位於新加坡海域20公里處的一座小島上。在清涼的工廠內,女性工人們在認真地組裝國産首批4G智慧手機,該公司以「Ivo」品牌銷進行銷售。

      Ivo支持三井物産與當地財閥力寶集團(Lippo Group) 8月在雅加達首都圈共同推出的4G服務。SN的董事優素福(音譯)強調「將提高産能,擴大供應對象」。計劃推出自主品牌併為其他廠商代工。

 
      印尼政府計劃以擁有超過2億人的巨大市場為武器,強化本國的智慧手機製造業,從而擴大製造業的波及面。印尼政府在幾年前就提出提高國産生産比例的方針。據 路透社調查,印尼政府討論針對售價超過500萬盧比(約合2405元)的外國産智慧手機徵收20%的關稅。受此影響,三星也計劃在印尼建設工廠。將來,包 括零部件廠商在內,印尼有望培育出智慧手機産業。

       「這是當地廠商最好的産品」,11月下旬智慧手機廠商Star-Mobile的副會長麥克(音譯)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新品發佈會上這樣表示。其新款智慧 手機「Nite x」的基本操作系統採用最新版的安卓。考慮到眾多菲律賓人赴海外打工,該智慧手機支持全球各地的2~4G服務。售價約1萬6千披索(約合人民幣2217 元),還不到蘋果和三星高端機型及同等性能機型的2分之1。

   菲律賓手機要出口緬甸和越南

      該公司通過發佈新産品來宣傳技術實力。不過,一直以來支撐該公司發展壯大的是售價3千~6千披索的廉價産品。1~10月的智慧手機銷量比去年全年高出20%。該公司會長喬伊(音譯)自信地表示:「還將向緬甸和越南出口」。

        在菲律賓,最近幾年,Cherry Mobile、MyPhone和CloudPhone等當地廠商相繼投放了智慧手機。在該國,OPPO和聯想等中國廠商的智慧手機價格主要在 200~300美元,而CloudPhone的最低價格僅為30美元左右。使用廉價MyPhone手機的菲律賓女性(37歲)表示「功能、外觀和高端手機 沒什麼區別」。

      CloudPhone的首席執行官(CEO)埃里克(音譯)表示「通過在中國生産,能夠提供廉價高功能産品」。菲律賓的市場規模不及印尼,從政策方面來看 不具備培育「國産智慧手機」的條件,大部分廠商都選擇與中國的代工企業合作。預計東南亞的智慧手機市場規模將在4年後擴大至目前的2倍左右。估計當地手機 廠商將大大改變智慧手機的勢力版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藤學 東京、渡邊禎央 雅加達、Kris Benson 馬尼拉報導




中國和以色列正構建IT同盟

2014/12/17
      中國和以色列在IT(信息技術)領域正悄悄構建同盟關係。以色列企業在軟體等領域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但軟體實力仍有提升的空間。兩者的合作還符合一直希望效倣以色列IT戰略的中國政府的意圖。

      合作緣于互補

  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以及百度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相關人士最近頻繁訪問以色列,以尋找可以開展合作的當地企業。為以色列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的 OurCrowd公司的創始人喬納森·梅德韋德(Jonathan Medved)表示:「有不少前來收購以色列企業的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要求會面」。

 
 
在以色列擁有基地的美國矽谷大型風險投資公司(VC)——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合夥人蒂莫西·李表示:「受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邀請等,我在以色列參加的會議越來越多。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未來有可能成為與谷歌和 Facebook等美國企業在收購方面展開競爭的勢力」。

  在以色列擁有大規模研發基地,同時與當地企業建立有密切關係的美國英特爾旗下風投公司中國區常務董事也指出,由於互補性強,中國互聯網企業考慮投資以色列的案例正在增加。

  由於國內市場狹小,以色列企業希望在海外尋找巨大市場,而中國則缺乏擁有最尖端技術的創業企業。在需求方面剛好形成完美契合的兩者展開合作的案例如今正逐漸增加。從中國到以色列,資金的大量流動已經開始。而成為資金接盤者的則是以色列不斷崛起的風險投資公司。

      關係在拉近

  中國聯想集團8月投資了美國風投公司迦南夥伴(Canaan Partners)旗下的以色列法人,而百度和中國安全軟體企業奇虎360科技則於10月投資了以色列的風投公司Carmel Ventures。另外,中國光大集團與以色列投資公司聯手組建了合資公司。中國平安保險也正在通過旗下風投公司擴大對以色列的投資。

  據以色列調查公司IVC Research Center和大型審計公司畢馬威(KPMG)的調查,在雷曼危機以後處於低潮的以色列風投公司的資金籌措額今年以來進入了復甦態勢。而這其中毫無疑問有受到中國資金影響的因素。

  在以色列,為了滿足蓬勃發展的創業企業的資金需求,風投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活動也日趨活躍。從結果來看,對於尋求獲得有潛力以色列創業企業和技術的中國互 聯網企業來説,如果向在當地擁有業務網路的風投公司出資,則在短期內即可高效地獲得眾多信息。中國和以色列的産業界正在通過風投的渠道來加強彼此關係。

  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的牽制,中以兩國一直保持著微妙的距離,但目前在包括武器採購和導彈開發等方面也正逐漸拉近距離。矽谷著名創業者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指出:「中國政府在創業文化的培育政策上正在效倣以色列」。

      人均風險投資是美國的2倍

      由於當地的創業企業相繼被蘋果等美國IT企業收購,以色列被作為繼矽谷之後的全球創業基地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方面,與歐美企業有著深遠歷史關係的以色列的創業企業對作為新興市場的亞洲的關注度也正日益提高。

      三星電子等韓國企業一直將以色列作為半導體研究開發基地進行了投入。目前,正將其作為健康相關終端用傳感器等的全球開發中心而加以利用。日本方面,為創業企業提供援助的Samurai Incubate公司5月進入了以色列市場等,相關舉措也正在不斷擴大。
    
      以色列國內市場較小,也缺乏自然資源,而且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因此,在以色列瞄準海外市場在IT及軟體産業領域創業的情況非常普遍。從1990年代左右 開始,通過提供創業資金補助、放寬限制以及減輕稅收負擔等,以色列政府的積極支援政策産生了效果。該國的人均風險投資據稱是美國的2倍以上。另外,在通 信、應對網路攻擊及生物等與軍事密切相關的技術也被認為處於世界最前列。

      (兼松雄一郎 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