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5, 2016

摸魚手札:六四,也是經濟問題

摸魚手札:六四,也是經濟問題

凡有大型政治動盪,除了因為不滿當時的管治班底、權力鬥爭之外,多少都一定涉及經濟因素。就好像法國大革命,其經濟原因是之前農業失收以及由John Law發動了密西西比泡沫,結果市民被政商系統用財技騙走了財富,所以產生了不滿情緒。另一個經典例子,是新朝王莽篡漢後不停改貨幣制度朝令夕改,結果交 易成本大增,一般商業交易無法進行,之後就引發了起義,光武中興了。六四,本質上除了政治問題,也涉及經濟問題。
六四時候其中一個叫喊口號係「反 貪腐,反官倒」。「官倒」就是引發六四慘案的經濟原因了。官倒產生的原因在於「價格雙軌制」,因為自1985年起,要配合中國的工業化急速發展,所以國有 企業可以容許以市場價格購買原材料增加產量。問題出現了,因為中國本身的經濟分配系統係繼承馬列一套的「計劃經濟」分配方式,現在突然容許市場經濟去買 賣,價格出現了混亂,也就是「雙軌」了。
因為錯價問題,就出現了套戥(arbitrage)的機會。因為一般煤炭、鋼材、電力、糧食的計劃經濟價 格都比市價低,所以可以撈油水:先以計劃經濟價格買入材料,然後以市價賣出。這樣的價格雙軌成為官員尋租(rent seeking)行為的溫床,因為價差越大,利潤就越大,而計劃經濟價格是人定的,油水位和貪腐位就在這兒,因為審批權和定價權有價值。以1988年數據 去睇,光是煤炭、鋼材、電力、糧食四項價差利潤就高達741億元。由於以上的被倒賣貨品都是生活所需,所以市場的生活成本增加,也造成通貨膨脹。數據顯 示,當時全國黨政系統參與尋租的高達4,088萬人,佔整個服務業43%。

市民生活成本過高,權力分配不勻,是工人、學生、市民六四上街的經濟原因。政府出軍隊是因為反官倒是反計劃經濟,也是本質上的反馬列反革命,政治上當然不容許。更重要是太多既得利益者的油水位被撼動,這才是主因。
跟 香港相關的經濟發展,在於鄧小平在六四後對香港的管治態度輕微轉變,更確立現在已名存實亡的「一國兩制」。同時,由於八九六四移民潮引發中產真空,中共對 香港的統戰被迫要慢少少,選擇扶植了地產商做政治買辦,製造了「地產霸權」去控制香港大部份經濟活動。不過隨着近年統戰升級,地產霸權的歷史任務走到末 路,要讓路給紅色資本了。
不得不提是本土和大中華思潮之爭,友報主筆練乙錚係寫得最中肯,態度上是偏向理解年輕一輩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狂鬧。除了意 識形態之爭,更重要的係對支聯會的不信任。三年前,支聯會常委徐漢光公然侮辱天安門母親丁子霖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丁子霖長期被中共政治迫害,尚能 體會香港年輕人不接受「愛國愛民,香港精神」這個口號。支聯會反責六四受害者,的確難獲市民信任。民主黨的徐漢光本身因輿論壓力下了台,幾個月後華麗轉身 又做回常委了。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真是至理名言。年輕人對支聯會不信任,也是情有可願。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