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4, 2014

全球石化企業在華爭奪樹脂原料市場

夏普量産PM2.5小型檢測傳感器

2014/04/14
夏普自2月末以來便開始量産能在10秒內檢測出PM2.5濃度的小型傳感器。該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為,從飄浮于空氣中的灰塵裏分離出肉眼看不見的 PM2.5,並利用搭載紅色發光二極管(LED)的傳感器來進行檢測。這是一款業界最小,耗時最短的檢測器,夏普打算借此開拓空調和空氣凈化器等民生用 途。
 
PM2.5指直徑在2.5微米(1微米=百萬分之一米)以下的細小顆粒物。其直徑是導致花粉過敏的杉樹花粉的十分之一。因為PM2.5會通過肺泡進入人體,人們擔憂孩子和老年人吸入後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夏普的PM2.5傳感器主要具備兩大特徵。其一,它的尺寸在業界最小,能裝配到空氣凈化器等上,用於民用領域。長為53毫米,寬40毫米,高51毫 米,已經被壓縮到了掌上尺寸。此前的PM2.5傳感器開發主要為了氣象觀測等工業用途,因此體積龐大,很難用到家電製品上。

  其二,它所需的檢測時間在業界最短,僅需短短10秒就可檢測出PM2.5的濃度。「實際上只要一啟動便能即時得到檢測結果」(電子機械事業本部系統裝 置事業部藤田勝行參事),但為了避免異常值的影響所以選擇計算10秒平均值的做法。工業用的傳感器雖具備高精度,但據説無法進行實時數據檢測。

  為了實現業界體積最小、耗時最短這一目標,夏普開發出了新型構造的分粒系統。首先啟動風扇吸入灰塵,質量大的物質會直接通過分粒系統,而質量小更易飄 浮于空氣中的PM2.5則會進入裝配感應系統的其他回路。運用這一工作原理,傳感器便不需要複雜的電路而能實現較小體積,同時也不需進行定期維護。

分粒系統通過風扇吸入的PM2.5中,大約90%進入了裝配感應系統一側的回路。雖然要讓所有被吸入的PM2.5都流向這一回路十分困難,但傳感器「能通過吸入部分與全體的比例來計算出實際濃度」(系統裝置事業部羽山太副參事)。

  傳感器使用紅色的LED和光電二極管來檢測PM2.5。若用紅色LED的光照射吸入的PM2.5,會發生散射現象。而散射光又會被光電二極管捕獲,並進行濃度值檢測。檢測的有效濃度範圍為每立方米25到500微克,以每25微克為單位進行檢測。

  最近日本各地也紛紛觀測到PM2.5的濃度上升。被認為根源就是來自亞洲大陸的跨境污染等。這一情況也成為支持夏普開發傳感器的動力,預計今年夏天之前就會出現具體的搭載機器。夏普也在研究將其搭載到本社研發的産品中去。

  「傳感器是夏普的核心技術」,夏普系統裝置事業部的片山修一部長説道。要在擅長的領域展示其存在感,夏普能否給人帶來「不僅僅擅長液晶」的印象呢?

  (新田祐司)


全球石化企業在華爭奪樹脂原料市場

2014/04/11
日本住友商事將與西班牙石油行業巨頭CEPSA集團(西班牙石油公司)聯手,在上海建設生産汽車用高性能樹脂原料的工廠。力爭在2014年末投産。屆 時該工廠將擁有在中國最大規模的樹脂原料——酚(phenol)的生産能力,年産能可達25萬噸。三井化學也計劃近期在中國進行酚的生産。圍繞已成為世界 最大需求國的中國的市場,全球石化企業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住友商事和CEPSA合作的大型成套設備(西班牙安達盧西亞)
CEPSA旗下石化子公司出資75%,住友商事出資25%,在上海設立了合資公司負責工廠的建設和運營。在上海市西南部的石化工業區內已經開始了新工廠的建設。兩家公司的投資總額預計將達到300億日元左右。據稱這是在中國建設的第一家沒有中國資本參與的酚工廠。

  製造汽車車燈、液晶電視、手機機身等塑膠零部件需要使用樹脂。而酚則是生産樹脂的原料。新工廠除了酚以外,還計劃每年生産15萬噸左右的丙酮,丙酮為丙烯樹脂的原料。

  成立於1929年的CEPSA是西班牙的老牌石油企業。主要在南美和東南亞地區生産石油和天然氣。在酚的生産領域,CEPSA可以全程實施從石化成套設備的建設到産品的生産,並積累了大量經驗。這是CEPSA首次進軍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市場。

  住友商事在過去的25年間,主要向進駐中國等亞洲市場的汽車、家電製品的零件製造商銷售CEPSA生産的化學産品。新設工廠所生産商品的銷售額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每年600億~700億日元左右。

  在汽車、家電生産不斷增長的中國,酚的供求也愈發緊張。2013年酚的需求為170萬噸,然而中國國內的供給能力僅為140萬噸,現在供給不足的部分 需要通過進口來填補。預計2015年酚的需求量將增至200萬噸,中國的需求量將佔到全球的20%左右。住友商事積極投資,儘早構建生産體制,以此來擴大 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同為日本企業的三井化學也正在同中國石油化學領域的最大企業——中國石油化工進行合作,正在上海建設合資工廠。很快也將形成年産25萬噸的中國最大規模的産能。

  住友商事和CEPSA的聯合生産能力也將達到與此匹敵的規模。同時,中國企業也在不斷加大酚的生産,圍繞市場開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IPCC:2050年前溫室氣體要減排40~70%

2014/04/14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4月13日發佈了有關溫室氣體減排的報告。報告分析稱,為了維護地球氣溫上升幅度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控制在2度 以內的國際共識,到2050年有必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0年減少40~70%。同時敦促各方採取對策,將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等低碳能源在供電體系中 的比例從目前的30%提高至80%以上。

 各國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等人參加了7日開幕的大會。在經過最終表述的調整之後,12日敲定了報告內容。13日舉行記者發佈會的IPCC主席拉津德•帕喬裏(Rajendra Kumar Pachauri)表示,「如今需要進行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

  國際社會此前就地球氣溫上升幅度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控制在2度以內達成了共識。報告稱,為實現這個目標,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需要控制在 450PPM(PPM為100萬分之1)以內。現在的水平為430PPM,並且每年以1~2PPM遞增。IPCC警告稱,「如果到30年以後再採取對策, 困難程度將大幅增加」,敦促各方儘快採取行動。

  據估算,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到2050年需要比2010年減排40~70%。具體來説,列舉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等低碳能源的利用、推廣節能和二 氧化碳(CO2)捕獲與封存(CCS)等舉措。進而指出,2100年溫室氣體排放應減少為零,或通過捕獲與封存技術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負增長。

  報告表示,溫室氣體在1970~2000年之間每年平均增加4億噸(比上年增加1.3%),但在2000~2010年迅速擴大至年平均10億噸(增加 2.2%)。據推算,在1970年至201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業活動等人類活動導致的排放佔78%。而在工業革命拉開序幕的 1750年至2010的排放量中,幾乎一半是在過去40年中排放的。

     (竹內康雄 柏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