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6, 2015

日本將發放補貼促進餐飲企業等使用機器人 日本馬桶正醞釀一場新「革命」

日本將發放補貼促進餐飲企業等使用機器人

2015/06/15
日本經濟産業省為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引進機器人,將以機器人尚未普及的企業為對象,補貼引進費用的一半至3分之2。此舉意在推動企業引進取代人力的機械,提高生産效率。

  目前已收到了約140件申請,日本經濟産業省從食品、藥品和乾洗等各種行業中選擇了尤其有望提高生産效率的80家。補貼總額將達19.6億日元。單純每家企業將獲得24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3萬元)。

  餐飲店Ringer Hut將在餃子製作工序引進機器人,以降低人工費。乾洗業的渡邊Linen將在捆紮疊起來的毛巾的工序中利用機器人替代人力。內視鏡用小型馬達製造企業並木精密寶石將在需要細微作業的加工與組裝工序引進雙手機器人,以緩解作業人員的負擔。

  將使用2014年度的補充預算,向近期選出的企業提供補貼。從補貼比率來看,大企業為50%,而中小企業為三分之二。


中國遊客將向日本地方城市擴散

2015/06/15
日本總研日前歸納了一份報告,預測稱訪日中國遊客的旅遊目的地將從東京等地擴大至日本地方城市。據稱,雖然目前絕大多數中國遊客選擇住宿在東京、大阪 等大城市,但由於東京等地接待能力有限,再加訪日回頭客的增加,都將促使中國遊客更多的走向地方城市。對於希望吸引中國遊客的地方城市,該報告還呼籲各地 更多的宣傳自身特色。

據日本觀光廳統計,日本各都道府縣2014年的中國遊客累計住宿人數方面,東京都位居首位,大阪府排在其後,成田機場所在的千葉縣位居第3。

  作為中國訪日遊客的「黃金路線」是從成田或羽田機場入境抵達東京,再遊覽京都和大阪,最後從關西國際機場出境的路線,或者相反路線。據報告稱,到目前為止,這一黃金路線仍明顯受到歡迎。

  在中國遊客集中訪日的春節和日本賞櫻季節,已經可以看到東京等地酒店預訂爆滿的現象。報告舉例稱,2014年位於黃金路線的酒店等住宿設施的客房入住率高於其他地區,同時表示「接待能力受限將促使中國遊客訪問地方城市。」

  此外,報告還強調在2014年訪日中國遊客中,2次以上到訪日本的回頭客達到44.2%。並指出,遊覽過黃金路線的回頭客希望獲得「新的體驗」。因此呼籲稱,要吸引中國遊客,需要展現出「可以提供黃金路線所沒有的獨特體驗」,以形成地方特色。

日本馬桶正醞釀一場新「革命」

2015/06/15
        健康診斷、緊急電源、可循環農業……廁所為解決全球各地課題做貢獻的時代似乎即將到來。一直以來,日本廠商的馬桶開發一直追求「舒適」和 「節水」,而今後的著眼點或將轉向如何提高生活品質和貢獻社會。不久的未來,在封閉的廁所空間究竟會發生怎樣的革命?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採訪了日本廁所及馬桶研發的第一線。

        廁所變「健康診斷室」

        日本TOTO(東陶)綜合研究所位於日本神奈川縣茅崎市。這裡擺放著一台力爭在2020年左右投入實際應用的馬桶試製品。看起來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馬桶,不過卻承載著研究所所長福田幸弘「將自家廁所變成健康診斷室」的夢想。

 
        這個馬桶可以通過測定糞便中所含特定氣體的濃度,了解腸道的健康狀況。福田所長説:「造成糞便臭味的氣體與腸道細菌的狀態密切相關」。如 果幫助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的有益菌多,糞便中所含氣體就會變少,也不會很臭。而如果腸道環境差、産生毒素的有害菌變多的話就會産生很重的臭味。

         由馬桶測定的所含氣體濃度的數據可以通過雲空間進行管理。福田所長表示:「希望(測定的氣體濃度數據)能像身體脂肪率一樣成為健康的晴雨錶」。如果將其與 體溫和血壓等通過其他健康設備獲得的數據相結合,將有可能用於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TOTO計劃與IT及醫療相關企業合作,實現産品化。

        馬桶發電不是夢

        「難道不能將馬桶變成一套發電設備嗎?」日本大型潔具廠商驪住(LIXIL)的R&D本部負責研發工作的石井久史萌生了這樣的念頭。

        人們上完廁所後都要放水沖洗馬桶,如果在出水管內裝上一個帶小水車的發電裝置,馬桶則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小型「水力發電站」。如果能將所發電量儲存到蓄電池 中,就能在停電等情況下,在一定時間內供電。這樣的話,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也能照常且安心的使用廁所。這就是石井的點子。

        該公司在研發夥伴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進行了反覆的實證實驗。結果成功在男士用小便器上實現了2瓦特瞬間發電量,而在馬桶上獲得了1瓦特的瞬間發電量。石井表示:「(這將)能有效利用起之前白白浪費掉的能源。」

         回顧日本馬桶研究和開發的歷史可以發現,節水技術和溫水洗凈坐便等提高舒適性的技術是兩大主題。1970年後,由於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加,應對水量不足的對策變得尤為重要。1975年前馬桶每次沖洗用水量為20升,而如今已經能達到低於4升。

        「無水廁所」助力農業

        TOTO使用超級計算機分析馬桶表面水流後,在水流方式和內部形狀上下功夫,開發出了更易於清除污垢的沖洗方式。

        不過,僅靠類似視角或出發點的技術研發,馬桶等本身的進步與革新的餘地已越來越小。在日本,帶溫水洗凈的馬桶的普及率已接近80%。要想創造出新的價值,需要將技術與健康、能源等此前從未有過的全新想法相融合。

         例如,驪住就把「無水廁所」的概念帶到了與日本相距甚遠的非洲肯尼亞。驪住稱這將有利於當地的農業改革。

         所謂無水廁所是指在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也能設置和使用的廁所設施。在馬桶等下方將採用把固體物和尿液分離的構造。

         通過分離尿液和糞便,將不易産生氨臭味,也能使排泄物更易處理。糧食不足已成為肯尼亞的一個社會問題,如果能將排泄物發酵製成肥料,將有助於形成穩定的農業生産。

         如果在肯尼亞的嘗試獲得成功,就可以把在日本想不到的商業新模式推廣至發展中國家。而隨著技術開發所涵蓋領域的擴大,也將為企業鋪開業務提供無限的可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若杉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