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5, 2014

ISIS衝擊中東百年版圖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B3%BD%E5%85%8B%E6%96%AF-%E7%9A%AE%E7%A7%91%E5%8D%94%E5%AE%9A

伊拉克,被毀的「民族馬賽克」

2014/06/20
     日趨加劇的伊拉克戰火正演變為將平民也捲入其中的教派鬥爭。除了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而對立的阿拉伯人之外、同時還居住著庫爾德人,這一各種族、教派互不融合的「民族馬賽克」國家為什麼現在陷入亂局?破解的線索之一,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盛衰往事

    「打破了《賽克斯·皮科協定》劃定的國境線」,正在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伊斯蘭教極端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ISIS)利用推土機推倒了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的土壘,進行了這樣的宣言。《賽克斯·皮科協定》是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 簽訂的。當時,列強根據油田權益等簽訂了瓜分中東地區的秘密協定,並人工劃定了國境線。

    在中世紀,伊斯蘭帝國的首都巴格達曾作為與中國唐朝長安齊名的國際都市而繁盛一時,但在16世紀以後被納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其後,英國佔領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摩蘇爾、巴格達和巴士拉3個州,在此建立了名為「伊拉克」的國家。

    自那時起,南部的什葉派居民就與現在的伊朗聯絡緊密,而北部則多為同時還廣泛居住於土耳其和伊朗的庫尓德人。從英國的「委任統治區」實現獨立成為伊拉克王國之後,仍然缺乏作為一個國家的一體性。

    君主制度崩潰後,1968年上台的復興黨政權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統治機構,建立了極權主義體制。而原總統薩達姆·海珊正是從該黨顯露頭角,于1979年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薩達姆通過1980~1988年與伊朗的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鞏固了獨裁體制。靠石油出口收入的分配和恐怖政治這一「胡蘿蔔與大棒」政策支撐起了其統治。薩達姆將自己比作在公元前的新巴比倫王國擁有顯赫權勢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將國民凝聚在了一起。

美軍撤退的遺患
 
    轉捩點出現在了2003年。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獨裁者薩達姆的統治。曾維持某種平衡的權力人物在社會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倒臺,而美軍也于2011年底全面撤退。

    在維護平衡的外部力量消失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原本就存在的對立加劇,並噴湧而出,這就是如今的伊拉克。可以説美國打開了猶如木片拼接一般缺乏統一性的伊拉克的潘朵拉盒子。

    在薩達姆政權統治下,作為少數派的遜尼派得到優待,但自從以佔人口約60%的什葉派為中心的馬利基政權上台之後,形勢出現了逆轉。遜尼派認為自己遭到壓制,日趨感到不滿。

    此外,總理馬利基的支持基礎也不斷變化。在選舉中,政黨聯盟的組合頻繁發生改變。應該受過美軍訓練的安全部隊此次在武裝組織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對此,遜尼派的政治領導人批評馬利基政權在安全對策上出現了失誤。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這種教派對立和不穩定的政局之機發起了進攻。6月10日控制了北部的摩蘇爾,僅僅用2天時間就攻克了200公里以南的戰略要地提克里特。武裝份子以閃電般速度控制的是同為遜尼派居民佔多數的地區。

    在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和庫厭德人3派勢力一直分享總統、總理和聯邦議會議長職務,維持著力量的平衡。遠遠稱不上團結如磐石,北部的庫尓德自治政府圍繞石油資源的分配問題與馬利基政權長期對立。獨立的傾向也很強。

    庫尓德自治政府6月12日抓住政府軍撤退的機會,控制了與政府爭奪歸屬權的北部油田城市基爾庫克。在伊拉克國土上鼎力的3股勢力的分裂在不斷加劇。

    「所有國民團結起來一起打倒恐怖分子」,馬利基總理在15日的演説中呼籲各方「團結」,但遜尼派和庫爾德人是否也也接受了這一呼籲呢?

(久門武史 杜拜)

 

 ISIS衝擊中東百年版圖 專家﹕西方寧見敘伊疆界名存實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6  12:15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軍從伊戰泥淖撤出僅2年半,伊拉克便因蓋達前分支「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肆虐而重陷戰亂。在鄰國敘利亞內戰中冒起的ISIS,聲 言欲建立橫跨伊、敘的遜尼派政教合一國度,加上庫爾德人蠢蠢欲動謀求獨立,一戰後成形的中東邊界劃分格局備受衝擊。但多名中東專家相信,國際社會不欲看到 有近百年歷史的中東版圖崩潰,即使無法壓制ISIS,亦不會承認新國家,寧願坐視伊、敘兩國邊界名存實亡。
據香港《明報》報導,早在去年敘利亞內戰陷入僵局時,西方學術界和新聞界已在熱烈討論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結」,即指1916年簽署的《賽克斯- 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定下至今的中東邊界劃分框架,將會因為敘利亞(以至伊拉克)分崩離析而壽終正寢。隨著ISIS上周揮軍進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其建立 政教合一「哈里發國度」(caliphate)的目標成為焦點,上述討論重燃。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被指打壓報復在薩達姆(海珊)時期掌政的遜尼派社群,造就後者的武裝勢力倒向ISIS陣營,教派衝突嚴重升溫。倫敦政經學院中東政 治學者蓋爾蓋斯(Fawaz Gerges)向路透社指出,伊拉克正陷入權力分裂的過程,馬利基政府永遠無法像以往一樣中央集權,「我們肯定是在看著邊界重新劃分」。
一戰後的中東版圖由英國和法國所操縱,此後近百年以來中東邊界(尤其是敘利亞和伊拉克)大致保持穩定。這不是說將中東地圖一成不變,但其變化主要源於自我分裂、割讓領土或原有國家吞併,不是像ISIS般由零冒起,卻謀求在至少兩個國家的領土上分一杯羹。
美國喬治城大學卡塔爾外交學院教授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稱,要斷定伊拉克前景是言之尚早,但遜尼派阿拉伯人、什葉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三分天下的確「可能發生」。不過他也提醒道,伊拉克以往亦 曾瀕臨陷入自爆或分裂,但最終仍能維持完整,未來情況如何,很大程度要視乎本土、地區和國際角色的反應。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則指出,國際社會對區內的國家劃分體系「極力維護」,因此就算伊拉克和敘利亞演變成「只是名義上的國家」,政府對領土只有「部分控制權」, 它們仍會被承認為國家,情況會與索馬里(索馬利亞)非常相似。
美國智庫中東研究所副主席薩利姆(Paul Salem)亦向美聯社指出,以黎巴嫩為例,當年內戰時亦被認為會分裂成基督教、遜尼派或什葉派的小國家,最終卻未發生,敘利亞長期控制貝魯特政權,真主 黨則輕鬆來回兩國,兩國邊界形同虛設,「(但)即使它再古怪和無法運作,仍是一條真實和有意義的邊界」。
事實上,早在上月底(即ISIS攻陷摩蘇爾之前),佛蒙特大學中東政治專家高斯(F. Gregory Gause III)便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直指中東版圖變化機會渺茫,形容當前沒有外部勢力看來有興趣重劃或承認新劃的邊界,「美國肯定沒有」,亦見不到中、俄及 歐洲領袖在國際會議上提議重劃中東地圖,各國可能內部分裂,實際上管治的分離政府可能出現,但邊界本身卻不太可能改變,「這就是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 結』論調的終極分析性錯誤」。

《賽克斯-皮科協議》是英國和法國一戰末期在俄羅斯知情下秘密商議的協定,目的是預先劃好瓜分鄂圖曼帝國的中東地盤(鄂圖曼帝國當時站在德國和奧匈 帝國一方),1916年5月達成協議,蘇共十月革命上台後將之曝光。協議主要是將如今土耳其南部、敘利亞、伊拉克、約旦和以色列等地區按南北劃分,各自有 直接控制的地區和實際上落入各自控制的「獨立」阿拉伯國家,被視為中東當今版圖格局的起源。
協議釐定的邊界劃分最終並未成事。一戰後鄂圖曼帝國的確成為戰敗國,並在1918年《凡爾賽條約》中被奪去大片領土,但翌年凱末爾就發動土耳其獨立 戰爭收復不少失地。佛蒙特大學中東學者高斯便指出,《賽克斯-皮科協議》其實只是初步協議,真正奠定今日中東版圖的其實是1920年的聖雷莫(San Remo)會議,即使伊拉克正式分裂,也其實是「聖雷莫之終結」。
伊拉克如今陷入薩達姆倒台後局勢最緊張的內部危機。首先是教派衝突陷入白熱化階段,ISIS成功利用遜尼派對馬利基政府教派主義政策的怒火,又繼承 了薩達姆的復興黨軍隊網絡,倫敦政經學院中東專家蓋爾蓋斯向路透社指出,「ISIS做到將自己打入不滿管治和感到疏離的遜尼派社群」,尤其是得到前軍方士 兵加盟令他們戰鬥能力大增。
面對ISIS步步進逼,什葉派正準備全力反撲。伊拉克什葉派中地位最崇高的大阿亞圖拉(最高級教士)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最近一改昔日較溫和的立場,號召信眾從戎,守護巴格達與馬利基政府。蓋爾蓋斯便警告,馬利基鼓動什葉派民兵抗敵,大有可能正中 ISIS下懷,挑起全面的教派戰爭。
另一方面,伊拉克庫爾德人亦有心渾水摸魚,上周四便在ISIS進逼政府軍期間奪取產油重鎮基爾庫克。伊拉克庫爾德人本已在東北聚居地擁有高度自治權,甚至擁有一支為數25萬人的軍隊「庫爾德自由戰士」,分析普遍關注他們會否趁機完成宣布獨立的夙願。
專家相信庫爾德人當前獨立成數不高,但對華府能否遏止教派衝突激化有懷疑。佛蒙特大學中東專家高斯指出,華府不會支持庫爾德人獨立,「它資助伊拉克 庫爾德斯坦地方政府已有25年時間,但期間從未鼓勵庫爾德人宣布獨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則指出,華府一直施壓要求馬利基改革政府和 向居少數的遜尼派伸出和好之手,馬利基卻反向伊朗求助,或是想迫使歐巴馬放棄對其的改革要求,即時出手對付ISIS。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巴格達連爆數十死傷 美航母駛向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