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9, 2014

日本是充滿噪聲的國家? 追夢人(8)「我想由農業建起城鎮」

演播室by明子(25) 日本是充滿噪聲的國家?

2014/07/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我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雖然還有人在住,卻開始進行大規模翻修工程。從早到晚,鐵錘和鑽孔機的聲音不絕於耳,過去我沒有頭痛的毛病,但現在頭卻開始痛起來。

        我在北京居住的公寓樓上住戶回家很晚。從深夜12點半到2點前後這段時間使用淋浴。在這段時間睡覺,我的頭上總能聽到嘩啦嘩啦像下暴雨的聲音。讓我難以入睡!

       我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鄰居是澳大利亞的英語教師。雖然和男朋友一起住不是什麼問題,但每天都進行激烈爭吵。他們吵架總是大聲哭叫,又摔東西,有時甚至簡直要扭打在一起。再這樣我只好叫警察啦!

     在北京生活,我總是受到聲音的困擾,但現在回想起來,卻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令人懷念不已。我甚至後悔沒有更多地享受「北京的聲音」。

       那麼,訪問日本的很多中國人似乎總體上感覺「日本聲音很少」。我也認為與中國比較起來,日本果然是聲音很少的國度,但前些日子和歐洲的朋友閒聊,對方説「日本社會真是太吵鬧啦」,讓我大吃一驚。

       「尤其是車站。一走上站臺,發車鈴就響了,廣播也響徹四方。而進入車內後,車內廣播從來沒有停止過。日本果然是一個喧鬧的社會」

      聽朋友這麼一説,我覺得確實如此。日本的車站相當吵鬧。
       首先是在站臺上,廣播從不間斷。
       「電車馬上就要進站了」(我們能看見啊)
       「請在標誌線內側等待」(當然要在內側啦)
       「請在電車停穩之後再上車」(這還用説)
       「請在下車的人下完之後有秩序地上車」(在小學學過啦)
       「馬上就要關車門了」(我們能看見啊)
       「乘車時奔跑非常危險,請不要奔跑」(我們都知道啊)

       車內也如出一轍,廣播一刻不停。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可以坐下,坐下的時候請緊靠在一起」
       「今天有很多人把傘忘在車上。請大家注意不要忘記帶走自己的東西」

        廣播總是手把手地教人該做什麼,尤其是駛往辦公樓街區的電車,乘客都是讓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的國際化的企業戰士。廣播面向他們仍然像叮囑兒童一樣説「上車時請不要互相擁擠」,細想起來真是毫無意義。

     不僅僅是車站。一到節假日的白天,「回收廢舊物品」的回收車就會在住宅區裏走來走去。小型卡車上安裝了巨大的揚聲器,一邊高喊「如果有不再使用的個人電腦和電氣産品等,請通知我們」,一邊緩慢向前行駛,這也相當吵鬧。

     而在百貨商場內,店內廣播也持續不停。最近,在日語之後,還要以英語、中文和韓國語進行廣播,因此廣播更是一刻都不停止。

       相比起來,據説歐洲是噪聲很少的世界。尤其是在車站,沒有發車鈴聲等,到了時間就悄無聲息地出發。因為自我管理、自己負責是成年人世界的原則。

     與歐洲人的這種看法相反,中國人卻感覺日本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電車內都安靜得可怕。

     的確,在日本的電車中,除了廣播之外,很少能聽到其它聲音。究其原因,是因為存在下面的原則。

       「手機請調成振動模式,請在下電車之後再接打電話。」
     我在手機普及之前就離開了日本,所有不知道這樣的規矩。在暫時回國的某一天,我在車內使用了手機,結果遭到了周圍乘客的白眼,讓我心裏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後來才知道,日本基本禁止在車內接打電話。


    日本是安靜還是喧鬧的?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感覺,但自古以來的日本文化——「侘寂(Wabi-Sabi,閒寂恬靜)」這一靜寂文化正在逐步消失,這或許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 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 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追夢人(8)「我想由農業建起城鎮」

2014/07/26
人物(八)
舩木翔平(日本人,東京的新農民)

        有一個令人震撼的統計數值,可是,好多人卻事不關己。在日本人口中,靠農業生計的人已少於240萬人,在日本總人口比率僅佔兩個百分點。並且農民的一半以上是70歲以上,平均年齡就高達66歲,簡單計算的話,在幾十年以內,日本農民人口就會突減一半。

       日本當局為了增多農民而每年準備各種補貼,進行研修計劃,並且提供5年左右的補償收入等各種好條件而想改行的白領、待職青年及學生。在過去5年,每年大約 5萬到6萬名人成為「新農民」,39歲以下的年輕人都維持微增。「新農民」(正式日語名稱為「新規就農者」)在東京都出現了。於是,筆者到東京的郊區八王 子市去,見到成為該市首位新農民的青年舩木翔平,了解剛大學畢業入此行的理由和他的夢想。

       由東京新宿乘坐京王線大約一小時,就到很典型的東京郊區的住宅區。車站附近有大型超市和餐廳等商店,沿著馬路有獨立住宅和住宅大廈。舩木的農場離這個車站 步行約15分鐘就到。這裡屬於東京西部的多摩丘陵地區,是東京最大的農地。可是,約四十年前開始開發成日本最大規模的新城市。舩木的農場所在地是當地農民 拒絕開發計劃而留下來的,舩木直接跟當地農民商談,從他們以廉價租下來,有了一共7,000平方米的農地了。

       「我想由農業建起城鎮。」

       舩木開口就説了這句話,這就是他的目標。他的農業概念是很明確:要建起城鎮就離不開當地的農業和食文化。先要建立起農民和消費者面對面的地區社會,農民為 了當地居民種菜而銷售,居民都可以放心地吃蔬菜。這樣做,農業也會提供多就業機會給青年,培養出令人羨慕的新農民,當地居民也能夠在一個很舒適的環境內生 活。他在東京當局申請了「農民」的身份,可是,他的構思跟狹隘的農業概念截然不同。

       舩木在1987年出身於八王子市,老家經營工程事務公司。他從小對園藝感興趣,上了東京都立農業高中,並上東京農業大學就讀了地球環境科學和森林科學。他 笑著説,「很多人以為上農業大學的一定懂種菜,可是我是學森林科學的,根本不懂種菜。可能這個經驗惹我對種田感興趣。」大學畢業之前,他考慮過當公務員或 農業協會等職員來從事跟農業有關的工作,可是他後來想到自己當農民就不會受大機構的約束而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於是,他就參加了培育農民的研修課程,在 2010年成為東京的「新農民個體戶」,也成為了八王子市的首位新農民了。

       舊農民都歡迎他入行,他們已沒有人手耕田或不需要耕田的地塊租給舩木。可是,他們不太明白舩木到底搞什麼。舩木説,「哪有每年派發500張名片的農民,哈 哈哈。我在不耕田的時候,穿上西裝而到處跑,向不同行業的人或學生講我的構思,聽取他們的意見。」 還有他建立很漂亮的網站,在因特網上發信他的構思,後來有幾位共鳴他構思的青年參與,建立了株式會社FIO。不同背景的日本80後集合在他的農場了。

       舩木帶筆者參觀他農場,辦公室在牛舍樓上,牛舍旁邊有製作堆肥的地方,後院是他的部分農場,飼養的蜂蜜和山羊。他們除了自己的直銷處而銷售自己的農産品之 外,直接賣給東京的餐廳。還有,邀請學生或剛就職飲食公司的職員來體驗種田,最近也有在東京中心打工的西方人都跟著環保一日游來他農場欣賞東京的農村生 活。

       周圍的小丘上有十幾棟小康住宅,聽説,開發商將來打算附近建蓋很多房子。可是,舩木對此有很積極的看法。他為了讓更多居民對農業感興趣,現在的農場改為更 有趣的農場。好在他學過園藝和庭院的,而且很喜歡畫畫,好像把農場當作畫布似地,他在筆者面前用手畫出新的農場:那邊蓋親子可以一起來玩的山羊牧場,還有 牛牧場以及農場,再説,要準備大家在農場玩一天后,可休息的咖啡廳以及衝涼設施。為了實現此計劃,他在網上募款,結果獲得預期的金額,可是,最令他驚喜的 不僅是獲得資金,而是捐款人之中果然有不少附近的居民。他的熱情成功引他們的共鳴,筆者都期待,將來在這裡登場什麼樣的城鎮呢?

佐保暢子 簡歷
東京人。綽號為「沙河粉」。曾在北京、香港生活過。十多年在日港媒體界飄泊,現為負責編製電視節目及雜誌的「自由媒體人」。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等身大的日本(25)日本人相信「洗手間的神明」的理由

2014/07/2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大家是否知道日本存在「洗手間的神明」呢?2010年,歌手植村花菜演唱的《洗手間的神明》一舉走紅。或許是因為各個日本人對於「洗手間的神明」的回憶和歌詞在不知不覺中重合在一起。對於年輕女歌手演唱的這首歌,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聽了之後都湧起非常懷念的心情。

       我聽説這首歌已被翻譯為中文,在中國互聯網等處也倍受歡迎。這首歌的歌詞基本是下面的內容。

【在農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和奶奶住在一起。我不喜歡打掃洗手間,奶奶這樣對我説,「在洗手間裏住著非常美麗的女神,如果每天都打掃乾淨,就能像女 神那樣成為漂亮的姑娘」。聽了奶奶的話,我每天都拼命打掃洗手間。/ 但在稍稍長大之後,我開始和奶奶吵架。雖然奶奶總是站在我這邊,但處在青春期的我卻對奶奶冷眼相待。/我來到東京2年之後,奶奶住進了醫院。我回去看望奶 奶,奶奶上了年紀,也消瘦了。第2天,奶奶像睡著一樣去世了。奶奶簡直就像在等待我來看她一樣。我沒有對奶奶作出任何回報,感到非常後悔。/ 奶奶的教導今天或許讓我成為了美麗的姑娘。奶奶,謝謝你】

       聽了這首歌,有些人哭出來,有些人眼前浮現出相關情景。對於日本人來説,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能否成為漂亮的姑娘另當別論,日本人經常聽説「打掃洗手 間會獲得財運」和「打掃洗手間將出人頭地」等等趣聞,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名人以及非名人每天都堅持認真地打掃洗手間。

       佛教認為,如果通過打掃洗手間積累陰德,肯定會有好的回報,Panasonic(原松下電器)創始人、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也堅持打掃洗手間,最後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日本經營者中,自己打掃自家和公司洗手間的人大有人在。

     與中國的習慣不同,日本在傳統上有一種獨特的想法——即認為特意清掃「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和「骯髒的地方」更加有意義。

     經常有外國人問,「為什麼看不見卻要連角落都要清掃?」,我們對這個問題無法給出明確而符合邏輯的回答。只能回答「平常都這樣做」。

     不過,眼睛能看見的地方並非全部,看不到的地方和隱藏的地方更加重要。很多日本人都覺得,只有連角落都不放過的全面清掃,才稱得上不折不扣的打掃。這種思維方式或許很難得到外國人的理解。

     聽説《洗手間的神明》在中國走紅,我感到吃驚。難道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能得到中國人的理解?但是,在聽到一位中國女留學生的説法之後,我終於恍然大悟。

       「我被奶奶和孫女的關係深深打動。奶奶對自己那麼好,自己卻來到城市,很少有機會見到奶奶,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毫不例外。中國與日本相比,農村更加遙遠,回家探親很不容易。聽了這首歌,我想起了奶奶。」

     我不由得注意到,在祖父母和自己的關係方面,中國和日本完全相同。
 
       此外,我從另一個中國人那裏聽到下面的話,感到大吃一驚。
       「那麼臟的洗手間裏住著神仙?我真是難以相信。但是,到日本留學之後我明白了。對於日本人來説,身邊總有神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向這個神仙祈禱。對於日本人來説,神仙不僅存在於洗手間,還存在於重要的東西、樹木、岩石乃至各種地方。」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認為存在八百萬(「八百萬」在日語中指數不勝數)的神仙,但大多數日本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平時很少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

     於是,我也決定立刻打掃洗手間!因為一定會有好事發生。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