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1, 2014

《華爾街日報》分析香港示威佔領運動成因






[國際] 《華爾街日報》分析香港示威佔領運動成因

《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香港示威者首次提出自由選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香港的經濟狀況以及向企業傾斜的制度感到不滿。香港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之一,也是房價最高的地方之一。工資多年停滯不前令學生和中產階層倍感挫折。

文章指出財富集中於香港少數家族手中,使香港成為全世界收入最不平等的地區之一,且過去十年來不平等局面變得更為嚴峻。又引數據指全球唯一一個財富集中度高於香港的國家是非洲南部的斯威士蘭,該國一位億萬富翁的財富相當於其GDP的99%。排在第三的是格魯吉亞,比例為32.2%;美國為14.1%。 

文章續指挫折感使得這些人將目標對準了香港的富豪、少數家族以及殖民地時代的企業集團,這個群體控制著香港房地產和零售業大部分領域,幾乎所有的公共事業以及公交行業也在其掌握之中。

香港富豪雖然一度被港人引以為傲地視為該城市影響力上升的象征,如今則面臨批評,因為他們越來越富有,而香港居民卻離他們越來越遠。許多富豪受益於大陸經濟的增長,這就讓他們與北京方面的利益一致,且讓他們與抗議人士進一步疏離。

除了壟斷經濟,富豪們對香港施加控制的途徑還有通過由1,200名成員組成的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選舉行政長官。雖然一些委員由民眾選出,但大多數還是由商界團體挑選。改革後的選舉委員會職責可能是批準參選2017年下屆特首的候選人,這令示威者感到失望,希望候選人由公民直接提名。

故此,雖然李嘉誠及吳光正分別呼籲示威者撤離,但這樣的舉動並沒起到太大效果。文章引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兼職教授林和立表示,他們對民意的影響力正在下滑,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說,但北京仍堅持以往的看法,即香港人都是經濟動物,而這些富豪是主要的僱主。

文章又引述David Webb指,北京依賴與這些富豪大亨的合作來控制行政長官人選,他們不可能讓委員會的構成從富豪轉向親民主人士。政府可能安撫示威者的另一個方式是宣布讓房價更為居民負擔得起的計劃。這是現任行政長官樑振英上台時的一大重點,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

文/ Benjamin Lo @ USP UnitedSocialPress 社媒
圖/ Wall Street Journal